夹竹桃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8 20:46:04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等奖

夹竹桃教学设计一等奖

1、夹竹桃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2、《夹竹桃》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3、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好写植物类的作文。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1、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指黑板)

2、引读,为什么?(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教学三四自然段:

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4)

2、 大家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3、 把你知道的说给你同桌听听,不懂的商量商量。

4、 交流: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你知道了它的段意)(板书:难能可贵/十分可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注意: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字词(1)、我是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很长,一直开一直长,很有韧性。(那你能把它的韧性读出来吗?)(请女同学来朗读。)

(2)、我是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来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开放的,开花时间很长,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十分有韧性。(练、点、齐)

(3)、我是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论什么花开,夹竹桃都无不奉陪。”同样也可以看出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你能把理解的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男同学读)

5、 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 大家赞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

7、 真棒,把夹竹桃赞的美滋滋的。

8、 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问题。

9、 交流(各种花)印象是春天花团锦簇;夏天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10、 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衷呢?(因为其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11、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朗读3、4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1)、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字词(2)“模糊”花朵美 :“毫不含糊”“浓浓烈烈” 香气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影子美;谁来说说“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什么样子的?

(3)模糊、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就请你把理解的读出来?(点、齐)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音乐长些)

5教师独白:现在我们来到了夹竹桃边, 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不断产生幻想的,奇特美妙的世界。

6、 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发散)

7、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作者又幻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心放进去,默读那些幻想的句子。你觉得作者的幻想怎么样?(板书:奇特美妙)

8、 妙在哪?

9、 交流:(想到的很妙,我自己没想到)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3)、我好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而且是随风而动的画。随风而动的画,很奇妙。

10大家说得真妙,但你能把这奇妙的幻想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体现出来(练、点、愿)

11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秒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12这样的(引读)(板书:爱上)

13、 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14、夹竹桃的韧性是如此可贵,带给我们的幻想是如此奇特,要是我们能永远的留在脑海中那该多好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句子记下来。(比背)

总结: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我希望它的韧性,它今天带给你的幻想,能在你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记住它的名字,(《夹竹桃》)。

作业:摘录优美词句、利用这些优美词句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4、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理解生字新词。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理清课文层次,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4.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5.体会双重否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

1. (课前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19课《夹竹桃》。(课件1)谁家里养过或是亲眼见过这种花?描述一下。

2.预习时有查过夹竹桃的什么资料的吗?与大家分享一下。

3.其实同学们,单看题目,就能得出“夹竹桃”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它叶似竹,花像桃。夹是夹杂、掺杂的意思,读一声。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1.生字词你都会读了吗?谁来组词读一读这些生字?(课件2)

(1)榆 熏 凄 蛾 乍 簪

指名读2人。

“熏”这个字你预习时琢磨过怎么把它写好吗?(课件3)上面“千”的这道横要尽量的长,才不会显得头轻脚重,竖和黑的竖为一体,不要分了家。请同学们在课后生字的旁边认真地写两个。

(2)文中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句子,你能读好吗?(课件4)

①一起读一读。

②(课件5)指名读。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很特殊,适当的停顿很重要。(课件6)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

③(课件7)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自己读,指名读。“参差”都是多音字,读得真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④(课件8)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指名读。这个读?“荇藻”,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能够读流利,证明同学们预习时是下了功夫的!

2.我们说,读书不但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作者,那你预习时,关注到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关于季羡林先生,你从作家卡片中了解到什么重要的信息呢?(课件9)

“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希望同学们细细读书时,认真体味这种季羡林先生这种散文的风格。

3.快速浏览课文,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在作者的心目中,夹竹桃是一种怎样的花?

四、交流细读

1.夹竹桃既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季羡林先生最爱夹竹桃,并且认为这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整理预习时在关键词、句旁边写下的感悟.(课件10)

2.请同学们将你的感悟在四人小组内充分交流。平常四人小组怎么合作?既然是合作,首先要把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全面地交流出来,这样其他人受益;然后要注意倾听,这样自己受益。一会儿全班交流的时候,要学会将自己的感悟与吸收的他人的感悟融会贯通来谈。

3. 为什么季羡林先生最爱夹竹桃,并且认为这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谈谈你的感悟。

(1)第二自然段

板书:花色奇妙

①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这景象妙就妙在?是啊,火与雪原本并不相容,但是这两盆花却宛如火上有雪,雪上有火,那样的亲密无间,如此融洽和谐,怎不叫人称奇呢!

②(课件11)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象着这幅画面,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2)第四自然段

板书:韧性可贵

①(课件12)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

②“悄悄地、一声不响”,败了又开,黄了又长,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可见其韧性。请你读这句话,读出这份韧性。

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你怎么理解?读出了什么?多么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可见其韧性!这个句子中,一个“无”,一个“不”,这样的句子叫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恰恰是肯定的语气。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却在那里——指名读。

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却在那里——男同学读。

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却在那里——女同学读。

④一年三季,花开花落,夹竹桃却一如既往,无不奉陪。可见其韧性!

(3)第五自然段

为什么季羡林先生最爱夹竹桃,并且认为这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谈谈你的感悟。

板书:令人幻想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作者写到了它的香气,这句话中哪个词你觉得用得特别好?

②就作者的某一处幻想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读读这处幻想。

③同学们,闭上眼睛,沉醉其中,你现在就是月光下下的季羡林先生,幻想到了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说看:我幻想它是……

4.同学们,通过读书你不难发现,作者最喜爱、最留恋的花是夹竹桃,但是第三自然段用近200个字描写了一年三季的14种花,对夹竹桃只字未提,是不是偏离了主题呢?

对,这些花虽多,但是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一声不响,自始至终。第三自然段正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板书:对比衬托

同桌两人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法。

5.课文学完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齐读第六段。

五、由文及人,拓展阅读

1.季羡林先生喜爱、留恋夹竹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么他的这份爱与他自身的经历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让我们来读一读季羡林先生传奇的坎坷经历,你可能会有所发现。(课件12)自己读一读。

2.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老师推荐同学们上网等途径阅读他写的《这一辈子》一书,里面收录了《夹竹桃》的原文和人生的精华文章。

六、写作练笔

作业:模仿本文“对比衬托”的写法,将喜爱的一种植物写下来。

当堂背诵

板书: 花色奇妙

韧性可贵 喜爱

令人幻想

5、夹竹桃教学设计

五条街小学 樊平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第 11 册中的一篇美文,相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韧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并且结合本文进行理解。

3.学习本文分——总、总——分的构段方式,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6.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7.学习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夹竹桃一课,现在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夹竹桃,美得其妙,美得有趣,夹竹桃有韧性。)

二、自读课文:

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

指名读。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出示第六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1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 、(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句∶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不张扬)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不娇贵)

还可以换个说法吗?为什么说“无日不迎风吐艳”能体现韧性?应该如何读?请你指导大家读出赞美之情。齐读。板书:可贵的韧性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不懈怠)

指名读,你读懂了吗?换句式说。齐读。

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3 、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再读第四自然段两句话。

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4 、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5 、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仙人掌、松树、小草、梅花、广玉兰……)请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四人小组练说,汇报。

[ 及时地发散,语言文字训练的指向性鲜明,学生从读到说,提升能力。 ]

(二) 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板书:产生许多幻想

1 、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 、小组交流:

3 、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你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

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4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指名读。

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

5 、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写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汇报。

6 、再次背诵。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板书:

(不张扬)

可贵的韧性 (不娇贵)

(不懈怠)

爱 夹竹桃

产生许多联想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教学时,关注了教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规律,教学从整体入手。

首先初步感知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然后再让学生去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想象书中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就如同在心里刻记下动人的画面。随后,我又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模仿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们带来的幻想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图片,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学生促进对课文的阅读、领悟和背诵,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读写合一的原则,由读向写迁移,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写作指导。

另一方面,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又描绘了夹竹桃奇妙的景致,所以,我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这样充满感情的叙述,富有诗意的渲染成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桥梁,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从教学重点的确立上看,我着重通过朗读的指导,激励学生在赏读中积累内化。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从而体会夹竹桃的韧性以及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同时将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以读促悟,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6、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以及作者所产生的幻想,品味课文的语言,培养审美的情趣。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导入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次见面,陈老师要送给大家一点礼物,这是什么?(生:夹(jiā)竹桃)

师: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生齐读:夹竹桃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几个方面,谁来告诉大家?(板书:花色、韧性、幻想 )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笫6自然段,你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课件出示1和6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

( “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 “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 “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 )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这是读书的好方法。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读书!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她是什么样儿的呢?自渎第二小节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

3、学生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联系画面归纳)

(屏幕依次出现: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4、指导朗读 (读出火的热情,雪的宁静,水火相融的情趣)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读,再齐读(板书:奇妙有趣)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

学生自读,划出相关句子 。

师: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行吗?

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课件出示句子1 )

师: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其实只要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又长出”这些词语,就能表现她的韧性了)(悄悄地,一声不响,表现她默默无闻的奉献,正是它“柔”的一面;又开出,又长出,表现她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板书:生命力强)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课件出示句子2)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你们都体会到了吗?老师出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夹竹桃不怕 ,也不怕 ,它无日不迎风吐艳,它的韧性就表现在它的 。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课件出示句子3)(抓住: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

师: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

师:这段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 (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说明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师:是啊,我们平时作文时,要表现事物的特点,有时不一定要直接描写,也可以写别的事物来衬托它。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但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月下的动人迷离的风姿吧!看看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1、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放课文录音)

2、听了这段朗读作者的脑海里产生了哪几幅画面?

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三个幻想的句子.同时指导朗读,读出美妙神奇)

句子1: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句子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句子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师:作者能产生这么多美妙的幻想,是因为月光下花影的动人迷离(板书: 动人迷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氛围中,看看又能引起你怎样的幻想。师范读2、3句

读后出示填空: 我幻想它是 ,它就是 。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这么多美妙的幻想,这么美妙的夹竹桃,你们喜欢吗?你们爱吗?作者也和你们一样,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样的韧性,又能……”

老师没听出喜爱之情,再来一遍。

2、同学们,自然界中,像夹竹桃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给人以启示的事物还有很多,如青松、腊梅、荷花、蜜蜂、仙人掌、小草等,请你选择一个事物,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些事物给你的的启示。

(或者出示几首古诗如《草》、《秋菊》、《青松》等读读,谈谈体会)

4、交流评议

七、作业

1、收集赞美事物的文章,仔细读读,谈谈你的体会。(必做)

2、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必做)

3、写一篇短文,赞美像夹竹桃一样给人启示的事物。(选做)

板书设计: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韧性——生命力强

爱 幻想——动人迷离

7、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情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受到情感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教案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来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这一新课标理念。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的《夹竹桃》。(板

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哪些

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2、4、5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的1、6自然段。

3、自由读1、6自然段,质疑。(预设:既然“夹竹桃不是名

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

4、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学生默读、思考,教师

巡视。)

三、 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

答,相机讲读相应的内容。

(一)花色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得越详细越好。

3、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花期

1、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

2、交流:

“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的默默奉献;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夹竹桃的顽强: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看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和坚持不懈。

3、相机出示两个双重否定句,理解它们的作用。

4、指导读好这两个双重否定句,读出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赞叹之情。

过渡: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唯有夹竹桃始终如一。它的花期之长,没有任何一种季节性的花朵能与之相比,所以季老先生这样赞叹道:(课件出示,齐读)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默读第3自然段:这段都写了什么?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是写夹竹桃的,季老先生是不是写跑题了?(理解这一段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6、在对比和朗读中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和韧性:

春天,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花开得花团锦簇,但很快就凋谢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开得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可是很快就黯然失色了,而——(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等到玉簪花和菊花在秋风中怒放的时候,它依然——(课件出示,齐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7、在朗读中进一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无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无论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夹竹桃——(课件出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所以,我们这样赞叹它——(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奉献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都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读出发自内心的赞叹——(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过渡: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韧性可贵,学到这里,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夹竹桃?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那么,它还有哪些妙处呢?

(三)花影

1、季老先生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季老许多的幻想?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3、自由读第5自然段,完成填空。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到什么?

5、把你想象到的这么美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拓展

1、看着板书,总结全文。

2、简单介绍作者季羡林。

3、推荐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二月兰》。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 奇妙有趣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8、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堂课,尚老师已经带我们到季老家认识夹竹桃,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出示填空:这种花对不是_____的花,也不是_______的花,但对于季老来说,它却是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读、齐读

有人称季老是“夹竹桃知己,季老已经爱上了夹竹桃,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吗?

课文中有现存答案,你能告诉大家吗?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过渡:这堂课我们将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赏这种普通的花,去学习他可贵的韧性和由它带给我们的幻想。

二.品读课文

(一)掘其韧性之坚

1.讲到韧性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它有两个意思

(1).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

(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

季老爱夹竹桃的韧性你觉得应该选择哪一个意思。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品味“韧性”。

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体现出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反复地读上几遍,并在书上空白处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自学体会

4.交流。

预设:

【句子一】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②指导朗读。

近乎北方方言化的描述,读起来琅琅上口,谁能把它读好。

【句子二】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你找到一句很好的,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句,说一下你的体会。

(a不管外界气候怎么变化,始终都改变不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本性。

b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老师喜欢这句还有二个原因你知道吗?

(1) 三个“在”采用了排比的手法。

(2) 无……不,采用了双重否定的形式,作者想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夹竹桃时时迎风吐艳。

③指导朗读。

【句子三】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① 读着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香期长。(夹竹桃个个都奉陪)

② 知道吗?这是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无不”奉陪,没有不,表示个个都奉陪。

小结:多好的夹竹桃啊,它像院子的主人一般,最灿烂的微笑,迎接并陪同着各个时节的花仙子,又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斗士,向观赏它的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英姿,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引读:“这一点韧性……”

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示对夹竹桃的敬佩。齐读。出示相关内容。

5.探讨百花,提示对比手法。

夹竹桃真好。你看它,红的像火,白的像雪,一年三季,从春到秋,无日不迎风吐艳,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再看一墙之隔的院内,又是另一番世界,轻声读一读,第三小节,你最想用哪个词形容作者家的院落?为什么?

(花团锦簇 争奇斗艳 美不胜收)

真美啊,真想去看一看,可是在这二百多字的生动描述中,涉及到十四种花,偏偏却没有支言片语写到夹竹桃,这么多的笔墨在这里是不是多余了?你怎么看。

(这些花都有时令性,它们的出现正是为了衬托出夹竹桃具有的韧性。)

说得真好,正是因为这样的韧性,作者才爱上了夹竹桃。

过渡:作者爱上夹竹桃的,不单单于此。还在于(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二.品味幻象之美

1、白天的夹竹桃默默地绽放,月光下的夹竹桃又带给作者几分神秘与幻想。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五小节。

(1)思考:

月光下的夹竹桃缘何能引起作者那么一幕幕离奇的幻想?

(花朵模糊,香气浓郁,加上夹竹桃的投在墙上的显得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产生一种虚幻的感受,于是产生了许多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了作者无限幻想,你最喜欢那一次幻想,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读了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幻想世界,你最想说什么?

(太美了。作者的想象力丰富,意境真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富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真好,看看我们的想象功力如何。

从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继续往下想吧:

(a)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你 ,这一堆是 ,那一堆是 ,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 ,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就像是 。

(b)我幻想它是 ,我的眼前就真的出现 ,夜蛾飞过, 。

(c)我幻想它是 ,我就真的看到 。

(5)多么奇妙啊,所以作者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6)齐读。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作者季老就是这样将他心中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夹竹桃介绍给我们大家。让我们记住夹竹桃,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一起把文章的开头结尾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季老对夹竹桃那份深深的爱。

五.作业

1、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分别用“无……不……”和“无不”各造一句句子 。

3、仿照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9、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咏物抒情”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全文结构严谨,一开始便直抒胸臆,虽然不是名贵,不是最美,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随后从花色上写红白两种颜色的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的情景,接着作者列举了春、夏、秋三季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然后又写了月光下,夜影参差,花影迷离,令人遐想。最后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之势。

学情分析: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并对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非难事。然而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甚至自己也不自觉地对夹竹桃产生喜爱之情,感受语言之美,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培养意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 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培养意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2.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针对本文特点,我注重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审美化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获得读文后的愉悦感、收获感,提高情感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从而真正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

教学过程:

播放夹竹桃视频,放松心情,导入新课。

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听听音乐,赏赏花,好好享受一下我们的语文生活。(播放夹竹桃视频文件)

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美丽的花,知道是什么花吗?(夹竹桃)(板:夹竹桃)

知道为什么叫它夹竹桃吗?

引导:细心的同学刚才欣赏夹竹桃时可能发现了它的叶子像哪种植物的叶子?(竹子)花像哪种植物的花?(桃花)也就是说它兼有竹子和桃花的特点,介于竹和桃之间,所以人们送它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夹竹桃。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再板:19)

齐读课题:19 夹竹桃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将学生带入文本,为下面的快乐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出示要求:作者对夹竹桃具有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步入文本。)

2.自由读课文后回答问题。(喜爱)

3.课文哪句话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最后一自然段。)

4.这句话同时还照应了课文的哪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第一自然段)

5.讨论:为什么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哪几个段落写出了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2-5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又大雪无痕地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文本,为下面重点学习课文做准备。)

三、汇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细读2-5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夹竹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根据同学们找到的段落学习2-5自然段,教学段落的顺序可以随机应变。]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生:爱夹竹桃的颜色,因为它很奇妙,很有趣。)(板:颜色)

1.你为什么觉得它奇妙有趣呢?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抓住“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火和雪是不相容的”、“融洽地开在了一起”等词句体会它的奇妙、有趣。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小结过渡:读得太好了,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对夹竹桃的喜爱,你也读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怪不得作者这么爱夹竹桃呢,它的颜色真是有特点,可真是“红白相映妙趣浓”啊(PPT)!除了颜色,你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生:爱夹竹桃的韧性。)(板:韧性)

1.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它的韧性?认真阅读三、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上感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韧性”一词。

(1)什么叫“韧性?”(柔软结实不易折断。)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韧性,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3.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觉得怎么做才叫有韧性?

4.指导朗读表现夹竹桃有“韧性”的句子,要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过渡:能够准确找到并理解有关的语句,这是聪明和智慧;如果能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则是能力和艺术。

(1)个人赛读。

(2)男女生轮读。

(3)师引读:

师:在和煦的春风里,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就这样,一年三季,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5.谁还想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6.分别练习用“……无日不……”和“……无不……”说一句话。

7.理解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作者爱夹竹桃,写夹竹桃,可为什么还要写院子里其它的花呢?(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9.引导:是啊,一朵花尚且具有这样的韧性,那么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具有这种韧性啊?

10.完成填空,练习说话,感受韧性。当 的时候,有了这种韧性, 。

11.由此你想哪些人物的名字?(张海迪、司马迁、海伦.凯勒、霍金、孙膑、桑兰……)

12.小结:是啊,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生:韧性)正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一点夹竹桃就做到了“长开不败显韧性”(PPT)。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重点感悟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同时,能够从中受启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渗透说话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性格的形成和意志的培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9.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止于此呢,作者还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激情引读: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生接读)

2.理解“袭”。

(1)“袭”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到的?(生:突然的,没有防备的。根据“偷袭”、“袭击”的意思来理解的。)

评价过渡:你真会学习,能够利用熟悉的词语来理解。

(2)一个“袭”字,让你感觉到它的香味怎么样啊?

(3)小结过渡:是啊,你往那一站。那浓浓烈烈的花香便猝不及防的扑鼻而来,让你躲都来不及啊。这花香也会醉人的哦!请闭上眼睛。

2.此时优美的音乐响起,老师深情地旁白:“想像着在那皎洁的月光下,微风轻轻地吹,枝叶悄悄地摇,花影微微地动……于是,那奇妙的幻想也就油然而生了。”

2. 紧接着师配乐朗读花影部分,生闭着眼睛用心感受。

3.孩子们,睁开你们的眼睛,告诉老师你的感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由说感受。)

4. 学生配乐朗读体验。

5.作者把它的影子幻想成什么了?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启发想像:“你还可以幻想成什么?”PPT出示:

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

我幻想它是 ,我仿佛真的 。

我幻想它是 ,我就真看到 。

任选一种形式,试着说一句最优美的句子。

6.小结: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语言如诗,意境如画,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景啊,这真是“明月清风花共影”(PPT),让人遐想无穷!(板:花影)

(设计意图:营造月下赏花的优美意境,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切身感受这种静谧的美,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他们的才思如山间溪水淙淙流淌……)

7.过渡:此情此景能不让人陶醉,让人喜爱吗?所以作者由衷地说:“这样的韧性……”(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8.小结:这夹竹桃没有一句花言巧语,然而它那默默无语中悠然释放的高雅气质,以及它那柔韧个性,婀娜身姿,迷离花影,恰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于不知不觉中俘获了作者的心,也俘获了我们的心,在此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一次发自内心的说一次“这样的韧性……”(接着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就叫“花虽无语情自生”(PPT)!(板:喜爱)

四、总结课文。

能够为我们带来如此享受的夹竹桃,你们喜欢吗?(生非常响亮地:喜欢)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抒发一下我们内心对夹竹桃的赞美和喜爱吧。(PPT出示)

19 夹竹桃

红白相映妙趣浓,

长开不败显韧性。

明月清风花共影,

花虽无语情自生。

(设计意图:以一首优美的小诗做结,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进行了整合,使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咀嚼文字,而是真实地感受到成功地运用语言文字时产生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欣赏美文,受到熏陶的过程中,让学生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情感体验,充分展示语文课堂的艺术魅力。)

五、小结写法,布置作业。

写作口诀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抓住典型,特点鲜明;

运用对比,衬托个性;

虚实结合,描绘意境;

照应开头,画龙点睛。

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花草,仿照课文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颜色

19 夹竹桃 韧性 喜爱

花影

10、夹竹桃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并能规范书写;能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夹竹桃的特点,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 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学习夹竹桃默默无闻、坚韧不拔的品质。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出示“夹竹桃”有关录像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交流对夹竹桃的颜色、样子等的看法。
2.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季羡林写的《夹竹桃》(板书课题),看作者笔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


二、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自学方法提示: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 运用学会的方法和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和理解词语。
3. 读课文,试着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4. 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略)。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根据学生自学质疑采用“以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为主,“教师相机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 自读第2段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如: 这个段中“融洽”是指红白两色的夹竹桃互相衬托,交相辉映,不抵触。“宛如”是好像的意思。


2. 研读第3段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别的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吗”这一句话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看法,深入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所在,认识夹竹桃的特点。
3. 阅读第4段,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如此”这一过渡句的作用。抓住“妙处还不止如此”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勾出描写作者想象的句子,反复诵读,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再看课件或夹竹桃的图片,鼓励学生像作者那样想象一下,并鼓励学生学着作者的语气描述一下你所产生的美妙的想象。
4. 读课文最后一个段,说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5. 研读首尾两个段,体会这两个段在内容上是如何照应的。


四、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还能体会作者爱夹竹桃的感情?勾一勾、读一读、背一背。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参考:
夹竹桃 我爱上了夹竹桃(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不寻常不名贵,不是最美的花却值得留念、值得回忆妙 处颜色有趣 红白融洽(婉美)
花期很长 不择气候(韧性)
花影迷离 一幅活画(想象)

参考资料

☆夹竹桃:直立灌木,高可达5米。叶3~4片轮生,在枝条下部常为对生,长7~15厘米,宽1~3厘米,中脉于背面突起,侧脉密生而平行,边缘稍反卷。花红色(栽培品种有白花的),常为重瓣,芳香,长10~20厘米;种子顶端有黄褐色种毛。花果期4~12月。各地庭园常栽培作观赏植物。

☆抗污降毒木——夹竹桃
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及伊朗,15世纪作为一种高雅的观赏植物传入我国。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所以叫做夹竹桃。 夹竹桃的叶面有蜡质,既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又能在毒气和尘埃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照常生长。据试验,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一般植物均会花落叶枯,而夹竹桃却仍枝繁叶茂,生长如常。它对粉尘、烟尘也有较强的吸附力,每平方米叶面能吸附灰尘5克。因而被誉为“绿色吸尘器”,有过滤空气的作用,适宜在工矿、公园、校园、庭院里栽种。夹竹桃的全身含有剧毒的夹竹桃生物苷,可以制作高效除虫药。若把鲜叶切碎倒入粪池或污水中,蛆虫及孑孓都会毙命。但人若误食,也会引起中毒。因此平时最好不要去攀摘夹竹桃的花、叶、枝。 据美国环境委员会1989年宣布,夹竹桃有致癌物质,禁止在城乡种植, 凡违反规定者,要罚款处理。

☆作者简介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1911年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主要译著有《罗摩衍那》、《沙恭达罗》、《五卷书》等。

11、夹竹桃教案教学设计

夹竹桃(第二课时)

教育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好写植物类的作文。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指黑板)

2、引读,为什么?(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教学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

(4)

2、大家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3、把你知道的说给你同桌听听,不懂的商量商量。

4、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你知道了它的段意)(板书:难能可贵/十分可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注意: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字词

(1)、我是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很长,一直开一直长,很有韧性。(那你能把它的韧性读出来吗?)(请女同学来朗读。)

(2)、我是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来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开放的,开花时间很长,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十分有韧性。(练、点、齐)

(3)、我是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论什么花开,夹竹桃都无不奉陪。”同样也可以看出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你能把理解的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男同学读)

5、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大家赞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

7、真棒,把夹竹桃赞的美滋滋的。

8、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问题。

9、交流(各种花)印象是春天花团锦簇;夏天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10、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衷呢?(因为其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1

1、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朗读

3、4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

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字词

(2)“模糊”花朵美 ;“毫不含糊”“浓浓烈烈” 香气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影子美;

谁来说说“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什么样子的?

(3)模糊、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就请你把理解的读出来?(点、齐)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音乐长些)

5教师独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夹竹桃边, 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不断产生幻想的,奇特美妙的世界。

6、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发散)

7、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作者又幻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心放进去,默读那些幻想的句子。你觉得作者的幻想怎么样?(板书:奇特美妙)

8、妙在哪?

9、交流:(想到的很妙,我自己没想到)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3)、我好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而且是随风而动的画。随风而动的画,很奇妙。

10大家说得真妙,但你能把这奇妙的幻想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体现出来(练、点、愿)

11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秒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12这样的(引读)(板书:爱上)

1

3、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1

4、夹竹桃的韧性是如此可贵,带给我们的幻想是如此奇特,要是我们能永远的留在脑海中那该多好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句子记下来。(比背)

总结: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我希望它的韧性,它今天带给你的幻想,能在你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记住它的名字,(《夹竹桃》)。

作业:摘录优美词句、利用这些优美词句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韧性:难能可贵

1

7、夹竹桃

幻想:奇特美妙

———— 爱上——————

资料提供者:红煤



手工DIY做漂亮水晶海洋笔筒教程
怎么用彩色编织绳做漂亮镯子
利用皱纹纸折纸做逼真松塔小饰品
diy简洁的牛仔布手缝蕾丝钱包
DIY3D纸模几何日历球(含模板)
怎么DIY缝制布艺隔热杯套

本类热门作品

  • 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教学设计一等奖
  •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一等奖
  • 雨后教学案例一等奖
  •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一等奖
  • 《礼物》教学设计一等奖
  •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十)一等奖
  • 智救小鸭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 狼和鹿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河与青草》说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 挑山工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