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5 18:44:03
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蠢蠢欲动、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物我两忘”等词语的意思。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可我呢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蠢蠢欲动: 孤芳自赏粗糙:
自珍裸露: 物我两忘:
3、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4、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作者重点写了那几件事?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本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想,如果我能将这个笔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我为这个愿望而隐隐激动,自然写得就越发勤奋。”为什么会隐隐激动,他在激动什么?
(2)、“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看有老师和同学翻看它,心里荡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无法相比的感觉:一种小小成功的感觉,一种自信心像船帆被风鼓满,轻轻地荡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吗?
3、品读课文,理解“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阔的水域。”
4、文末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深刻用意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瞥( ) 侈( ) 棱( ) 拙( )
舵( ) 拘( ) 苟( ) 敝( )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shē chǐ
(1)对他这个铁公鸡而言,多花一毛钱简直就是( )。
(2)李贺的诗由于想象奇特,意境幽冷,造句险拗,致令古今读者感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到难以畅读,有( )的感觉。
jū jǐn
(3)面对老师,我总是多了一丝( ),少了一份轻松。
3、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A、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无论质地、色彩还是款式,都无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型号稍小,不太合身。 “不足”指 ;“美”指 。
B、也不知怎么了,小王常常是花费的力气很大,收到的成效很小。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他得动动脑子了。“事半”指 ;“功倍”指 。
4、比较、填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为此,“①为了学生一切 ②一切为了学生 ③为了一切学生”被不少学校作为响亮的口号提出。
这句话中的三个“一切”含义是不同的。如果从“倡导宗旨、面向全体、立足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三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只写序号)
5、区分下列词语的用法,并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张教练对队员们的训练要求是相当( )的。
(2)指导员对小梁说:“这场考验是( )的。”
(3)公安机关正在( )地打击黑社会团伙。
(4)张老师和我进行了一场( )的对话。
6、阅读回答
(一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A、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是: 。
秦岭的“岭”的特点是: 。
B、仔细阅读上文,画一画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
C、短文最后一句用到了 修辞写法。
(二)、《假如给你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上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 )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不会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卷怠(dai),在对待自己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如此?( )瞎了的人才( )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到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着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淡!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是一味地追求。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会设一门必修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眼睛停留在何处?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B、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光明---( ) 热情---( ) 喧闹---( ) 平淡---( )
C、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卷怠:
②饱食终日:
D、文中,哪句话最令你震撼、感动?请用“ ” 划出来,并写出原因。
E、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是大学校长,要设一门:“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必修课?
F、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写一段较长的话。
G、阅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明眼人说?请写一段较长的话。
31*、《成长靠你们自己》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3、理解“成长靠自己”的含义,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不能少于3遍
2、把你不懂的词语写在下面,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会了。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内、流利。不能少于4遍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校长提出了那几条观点?
3、针对校长提出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4、你觉得校长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能少于4遍。
三、达标训练
1、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你会读吗?试着在括号里给它们加上拼音。
(1)我为自己对母亲撒谎感到很内疚( )。
(2)太阳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 )的纱巾
(3)战火已经燃烧了太长的时间,所有的人都祈祷( )战争的结束。
(4)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共同见证了魔术师( )刘谦创造的奇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恕( )祈祷( )知晓( )懒惰( )殴打( )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蠢蠢欲动、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物我两忘”等词语的意思。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可我呢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蠢蠢欲动: 孤芳自赏粗糙:
自珍裸露: 物我两忘:
3、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4、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作者重点写了那几件事?
二、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本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想,如果我能将这个笔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我为这个愿望而隐隐激动,自然写得就越发勤奋。”为什么会隐隐激动,他在激动什么?
(2)、“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看有老师和同学翻看它,心里荡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无法相比的感觉:一种小小成功的感觉,一种自信心像船帆被风鼓满,轻轻地荡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吗?
3、品读课文,理解“好的老师是好的舵手,总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处地引向宽阔的水域。”
4、文末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深刻用意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瞥( ) 侈( ) 棱( ) 拙( )
舵( ) 拘( ) 苟( ) 敝( )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shē chǐ
(1)对他这个铁公鸡而言,多花一毛钱简直就是( )。
(2)李贺的诗由于想象奇特,意境幽冷,造句险拗,致令古今读者感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到难以畅读,有( )的感觉。
jū jǐn
(3)面对老师,我总是多了一丝( ),少了一份轻松。
3、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A、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无论质地、色彩还是款式,都无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型号稍小,不太合身。 “不足”指 ;“美”指 。
B、也不知怎么了,小王常常是花费的力气很大,收到的成效很小。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他得动动脑子了。“事半”指 ;“功倍”指 。
4、比较、填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为此,“①为了学生一切 ②一切为了学生 ③为了一切学生”被不少学校作为响亮的口号提出。
这句话中的三个“一切”含义是不同的。如果从“倡导宗旨、面向全体、立足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三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 ”(只写序号)
5、区分下列词语的用法,并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张教练对队员们的训练要求是相当( )的。
(2)指导员对小梁说:“这场考验是( )的。”
(3)公安机关正在( )地打击黑社会团伙。
(4)张老师和我进行了一场( )的对话。
6、阅读回答
(一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儿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A、大兴安岭的“岭”的特点是: 。
秦岭的“岭”的特点是: 。
B、仔细阅读上文,画一画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
C、短文最后一句用到了 修辞写法。
(二)、《假如给你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上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 )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不会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卷怠(dai),在对待自己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如此?( )瞎了的人才( )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到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着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淡!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是一味地追求。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会设一门必修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眼睛停留在何处?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B、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光明---( ) 热情---( ) 喧闹---( ) 平淡---( )
C、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卷怠:
②饱食终日:
D、文中,哪句话最令你震撼、感动?请用“ ” 划出来,并写出原因。
E、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是大学校长,要设一门:“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必修课?
F、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写一段较长的话。
G、阅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明眼人说?请写一段较长的话。
31*、《成长靠你们自己》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3、理解“成长靠自己”的含义,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不能少于3遍
2、把你不懂的词语写在下面,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会了。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内、流利。不能少于4遍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校长提出了那几条观点?
3、针对校长提出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4、你觉得校长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能少于4遍。
三、达标训练
1、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你会读吗?试着在括号里给它们加上拼音。
(1)我为自己对母亲撒谎感到很内疚( )。
(2)太阳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轻柔飘曳( )的纱巾
(3)战火已经燃烧了太长的时间,所有的人都祈祷( )战争的结束。
(4)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共同见证了魔术师( )刘谦创造的奇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恕( )祈祷( )知晓( )懒惰( )殴打( )
汇师小学 张深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肺”;理解积累“撕心裂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联系已有经验,针对重点词句提问。
3、能独立简要概括华佗行医过程中的两件事;通过研读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内容感受他时时处处为病人的疾苦着想,感受他高尚的医德。
4、了解文章选材、详略安排与所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文章段落衔接的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1、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对华佗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检查预习,疏通课文大意,初步了解文章人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
生根据对课题所提的问题,说说读文后了解到的内容。
师结合板书:华佗 正音华
(2)出示预习题2
生交流
师板书:神医 医术高超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最后一节
二、 学习课文所写两件事例,品读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精神,体会作者选材用意。
1、联系旧知,质疑
师:《起死回生》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使我们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这篇课文一开头也告诉我们华佗医术高明,被人们称为“神医”,可下文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归结为: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个材料?
2、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练习根据表格简述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2-7节,对照表格,概括两件事主要内容。
(2)交流,师指导书写“肺”,理解“撕心裂肺”
(3)指导学生将心理活动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4)学习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精神
板书: 医德高尚
想着病人的疾苦
3、引读2-7节,加深认识
4、体会文章选材用意,释疑。
(表面上看文章所选的材料与“神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神医”。因为他医德高尚,时时刻刻想着病人的疾苦,所以才会不断钻研,使自己的医术越来越高超,他的名字才会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会敬佩地称他为——“神医”。)
三、 学习课文第8小节,体会“处处、时时”等词语作用,进一步感受人物精神
1、引读课文第八节,引导质疑
引导归结为:课文为什么详写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却把事情的经过部分一笔带过?
2、出示华佗麻沸散药方,感受发明麻醉剂艰辛
3、讨论、释疑
师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已经树立,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作者就把经过部分略写了。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上下文连接上的特点
1、师总结全文
2、出示“然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节与节之间连接上的特点
师小结: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上下文的连接更顺畅、更自然。
板书设计: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
“神医”
医术高超
医德高尚
时时 处处 想着病人的疾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读准多音字:华huà)
2.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自由读课题学生质疑:提出课题中的“发现”应该为“发明”。
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3.修改板书。顺势提问:那么华位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板书:发明)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倍。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位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如:⑴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华佗发现中药麻醉剂一一麻沸散有使人麻醉的作用。
3.小结:对,华位是一个非常关注病人的医生,因此他发现了在麻醉的情况下动手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这一切,首先来自于华佗仔细的观察。(板书:观察)
三、细读课文,完成表格。
1.课文写了华位从医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看到听到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找出课文所写的两件事,完成表格。
(1)再次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2)交流。随机解决:“活蹦乱跳撕心裂肺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或质疑其他的字词。
(3)根据表格,老师指导朗读。尤其是下列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反复渎,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展开想像:这两件事情给了华佗很大的震惊,那么,大家想像一下,此时此刻的华佗会想些什么,还会问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小结:对,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研究
5.再读课文第2-7节。
四、学习课文第8节
1.指名读。
2.比较句子:
(1)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踵,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2〉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一一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3)通过朗读,体会叠词的作用:更能表现华馆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引读第8节。
五、拓展延伸
1.收集华佗的资料,整理之后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伟大的医学家?他们有些什么贡献?
3.开展小小辩论会:医德与医术哪个更重要?
板书:观察:活蹦乱跳软绵绵
撕心裂肺任人摆布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华佗
思考:有什么办法使动手术的人没有痛苦呢?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研究: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实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象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出课题
1、同学们,想必大家都看过大型历史连续剧《三国演义》,其中讲到有一名著名的医生,用针灸的方法治好了曹操的头疼病。曹操为了自己的方便,硬要把他留下当他的御医,可是他却关心人民的疾苦,一心想着要为百姓治病,拒绝了曹操,生性暴躁的曹操一怒之下把他关入监狱,最后还把他杀害了。知道这位著名的医生是谁吗?(华佗)
2、介绍华佗并板书
师:谁来介绍一下华佗?①引出课题②理解:麻醉剂
3、齐读课题,有何疑问?
板书:为什么?受何启发?怎样?
二、初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3个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学习2-4小节,交流华佗为什么会发明麻醉剂?
1、然而,有一件事却使他深感不安。
出示学法:
第一步读句子(关键句子)
第二步找词语(重点词语)
第三步提问题(适当合理)
(1)“深感不安”是什么意思?
(2)什么事使华佗深感不安?
①读有关内容,并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完整。
②病孩做手术时,痛得怎么样?那些词语写出了疼痛的程度?
品句:
A、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病人常常痛得连声惨叫。
B、有一次,一个小孩胳膊上长了毒疮,需要割去腐烂的肉。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痛得乱蹦乱跳,发出撕心裂肺般的惨叫。(理解体会“乱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
C、华佗只得叫来几个大汉死死地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勉强把手术做完。(理解体会“只得”、“死死地”、“捆起来”、“勉强”)
板书:病孩痛得死去活来
指导朗读(体会小孩手术时的疼痛难忍)
(3)病孩疼痛,华佗为什么会深感不安呢?他有什么想法?
(4)华佗深感不安,说明了什么?
(二)学习5-7小节
1、师过渡:作为医生,看着病人痛得死去活来,华佗深感不安,非常着急,医生的职责告诉他,应为病人解除痛苦,那么他是受什么启发而得到灵感,发明了麻醉剂呢?
2、理解关键句子
(1)、华佗给他做手术,那汉子不仅没有挣扎、呻吟,反而软绵绵的、任人摆布。
(2)手术顺利地做完,他孩子发出昏睡的鼾声,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3、指导朗读(师引读,体会醉汉做手术时的麻木,毫无痛苦))
4、说写双通道:看到手术后的醉汉仍在昏昏沉睡,毫无痛苦,华佗与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同桌互说,交流)
5、出示:
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四人小组利用刚才所学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个句子
板:想病人所想
(三)学习8-9节
师过渡:那华佗是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
(1)(出示句子)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收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2)同桌朗读这一句,进行理解。
(3)交流
(4)说话练习
师:老师请大家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华佗在发明麻醉剂时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的情景,好吗?大家可以想象下雨、下雪坚持外出寻草药的情形,甚至还可想象爬上悬崖找草药的情形。
(5)出示:不管在炎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冬日,他都背着竹篓来到深山老林寻找草药。当他发现一种草药是从没有看见过的,他就会把它采集下来放在竹篓里带回家试验。在一个傍晚,当他背着竹篓回家时,无意中听到两个过路人在说,有一次割了天上岭的一种有刺的草,给家里的牛羊吃了以后就昏倒了,过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于是,华佗忙上前打听,询问这种草长在天山岭的哪个地方,路人指指半山腰。于是,华佗不怕夜即将来临,上山去寻找这种草。日复一日的跋山涉水,年复一年的研制草药,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学到这里,你想对华佗说什么呢?
四、感受华佗的伟大
1、师过渡
2、思考:课文哪一节是对华佗的高度评价
出示最后一节:这样,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3、指导朗读(赞美、敬佩)
五、课外拓展: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六、小结
七、作业(分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地人》说给父母听。
★★★小练笔:华佗爷爷,我想对你说
附板书: 15.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
深感不安 病孩 痛得死去活来
沉思 醉汉 任人摆布
终于 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诗路竹语
(《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四年级第二册)
大沥奇槎小学 刘春花
一、教学目的:
1能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大胆、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
2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与人打交道、交朋友。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
1师:近几年来,不时有传媒报道:发现“天外来客”——不明飞行物(UFO)光顾我们的地球,不少人猜测那是其他星球的生物到地球做客。假设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并且他们希望到地球访问,了解人类,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
2今天,老师就带了一位外星人小朋友来,你们看(请出一位同学,扮演外星人)。谁愿意和他交朋友呢?
二、尝试训练,明确交际要求。
1师生配合示范打招呼。
师: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生:你好,我也很高兴见到你。
师: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闪闪。
师:闪闪你好,你是从哪个星球来的?
生:我来自火星。
师:哦,最近我们有火星的探测仪——“勇气号”,也上到了火星。为什么没发现你们呢?
生:火星的表面温差太大了,我们都躲在地下过日子了。
师:真有趣。认识你很高兴,我能和你交个朋友吗?
生:当然可以。(握手。)
师:谁还愿意和闪闪交朋友呢?
2 指名出来练习打招呼。
3 引导学生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师:谁愿意来评价一下他的表演?
指2名生来评价。
师:哦,从刚才两位同学的评价中,我们知道初次见面和别人打招呼要:⑴待人有礼,态度要大方。⑵说话清楚,声音响亮。⑶使用普通话交谈。
4 师:现在,按我们归纳出来的要求,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演外星人,一人演地球人。练习初次见面怎样与他人打招呼。
5 请两组人来表演。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6 教师:刚才同学的表演太精彩了。老师也想当一回外星人,谁愿意配合我来表演呢?(指名表演。)
师:地球人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生:外星人你好,我也很高兴见到你。
师: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小东。请问你从哪个星球来?
师:我来自水星。诶,刚才我在飞船上看到你们学校的地上画了许多有趣的图案,能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吗?
生:(自由发挥)哦,最近我们学校正在进行一次粉笔画比赛,你看到的是我们昨天进行模拟比赛时画的画。
师:你们画得真棒,能教我画画吗?
生:没问题,走。
7 指名评议。师:谢谢你的配合。好,看了我们的表演,你又有什么新的评价呢?
生:你们说的内容很多。
师:对,当你想和新认识的朋友有进一步的认识的话,就要找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来聊聊天了。在聊天的过程,我们还要注意:
8 补充练习要求:
表达清楚、有条理。
9 好,为了和你的外星人朋友有新的认识,你想和他说些什么呢?或者问些什么呢?先思考一下。
(思考片刻后)好,现在同桌调换角色,按新要求再练习一次。
10 指名表演。
11 生根据要求进行评议。
12 去找新的朋友进行交流。
三、扩展练习。自主合作,多向交际互动。
刚才有个同学问我,外星人如果不懂我们说的话该怎么办呢?你会用什么办法和他交流?
1先自己想想?
2现在四人小组讨论一下,选出一个最好的办法,看看哪组的最好,我们就评他为“星际翻译家”。
3 各组推举一个代表,在全班汇报,选拔“星球翻译家”。
四、归纳总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国的首都是哪里?(北京)去过北京吗?如果去北京你最想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从而揭示课题——第一个愿望。是谁的愿望?愿望是什么?
二、带着上面的问题,初读课文。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同读课文。
3..听录音,生标出自然段。
4.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讲读课文。
1.冬梅当上了希望小学的代表后,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帮助学生理解“希望小学”“ 代表”“首都”等词。
2.学生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冬梅到达北京后的第一愿望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女生带着下列问题朗读第3自然段:
(1)是什么时候带冬梅和小伙伴们去天安门广场的?
(2)这时候有没有升国旗?从哪里可以看出?
(3)升国旗的时刻是一种什么时刻?课文里用一个词概括出来了,谁能找到这个词?
4.男生大声朗读第4、5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武警战士护卫国旗,迈着威武整齐的步伐走过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武警战士的威武,从而理解威武的含义。
(2)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放国歌时的庄严,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学习 第5自然段。
“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一句中,“缓缓”是什么意思?能用哪一个词替换?
看到升国旗,冬梅心情怎样?从哪句可以看出来?学生齐声朗读这一句。
她看见一位解放军叔叔举起手,向国旗敬礼,她的心情会怎样?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
如果你看到升国旗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样?如果你亲眼在天安广门场看见解放军叔叔升国旗,你会怎么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师巡回倾听作指导。
2.分组,分节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五.全文小结。
本篇课文记叙了冬梅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看见了解放军叔叔升国旗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少年儿童对国旗、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早早
板书: 武警
第一个愿望——北京看升国旗{ 缓缓升起 }热爱国旗
激动
敬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 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情况,导入新课。
二.自己再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边画边记:拼读,记字形。
三.用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京 士 卫 齐 泪 热 爱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五.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利用熟字。
京
比较识记:士——土 爱——受
形象识记:泪——眼睛流出的水。
爱——一手把朋友拉进屋。
齐
2.记笔顺,笔画。
卫
热
爱
六.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并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壮(雄壮 壮大 强壮) 敬(尊敬 敬礼 崇敬)
2.你有什么愿望说给同桌听听,然后用愿望写一句话.
教学内容:24第一个愿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进一步激发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2.体会对五星红旗的感情。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修改或教学重点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课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她到北京的第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朗读感悟。
读第一自然段,要抓住“山沟沟”一词,体会到冬梅来自偏远的山区。
读第二自然段,要抓住“第一个”这一词语,体会冬梅到北京后首先想做的、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读第三自然段要体会到天安门看升旗的人真多而且来得早。
2.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学生生活实际来理解。
(2)体会“庄严”是指庄重而严肃。
三、小结
如果你到了北京后你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识字写字
1. 识字
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学生借助拼音充分自渎课文之后,让学生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加以指导。
2. 写字
学生自由总结生字的特点。
教师重点指导“享、泪、热”字的书写格式及应注意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
2.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到了北京,第一个愿望是什么?
四、练习
抄写生字
朗读课文
读第二自然段,要抓住“第一个”这一词语,体会冬梅到北京后首先想做的、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
读第三自然段要体会到天安门看升旗的人真多而且来得早。
3.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学生生活实际来理解
教学要求
.自学、感悟雷奈克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表现雷奈克内心感受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性学习,体会表现雷奈克内心感受变化的内容,并且明白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发明都是不容易的,要学习雷奈克的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图片、语段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知识趣味入新课
1、猜一猜世界上的种种第一个。如中国第一个发明锯子的是谁?第一个称量地球的是谁?等等
2、引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老师写课题。
雷奈克读准名字
(导入新课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本课导入运用了趣味题竞赛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战性。)
二、抓住课题想问题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的?
(“学贵有疑”,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处于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自读课文解初问。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畅。
、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熟悉教材,这是因为学生反复读书之后就有表达的愿望,这时的感受才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学生在评读读书情况时才会畅所欲言。)
、出示生字词:
听诊器思索
紧贴
肺结核分析
沿着
木棍
改成
喇叭状
效果
要求:(1)学生读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横排或竖排的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将识字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边识字边进行说话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另外,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并且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读课文后找到一句话: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补充资料:
因为这种听诊器样子像笛子,所以被称为“医生的笛子”。
(2)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可以默读全文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自主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感受。
(课标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
(1)从“难过”一词你读懂了什么?
(2)(可以补充资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远行时,这样告诉他:“我的孩子,医师这个职业就像锁链一样,只要搭在了我们身上,我们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来!”)
(3)朗读这一句话。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1)“思索”是什么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医生为什么要“整日思索”呢?
“他高兴极了,……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体会雷奈克第一次用自制的听诊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太惊喜、激动了
(1)读到“他高兴极了”,你们想说什么?
(2)读到“啊!”,你们想说什么?
(3)读到“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还想说什么?
(这篇课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一开始写雷奈克因为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而十分难过,这是他发明听诊器的动力。后来雷奈克从两个玩跷跷板的男孩子身上受到启发,第一个听诊器发明成功了,从“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两个感叹号和极其简短的句子,将雷奈克医生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学习。如:可以补充资料,可以发挥想象,可以感情朗读)
二、3年之后,雷奈克写了《论间接听诊法》一书,介绍了听诊器的发明,描述了听诊时所发现的各种不同声响,尤其是有关肺部疾患的内容更为丰富。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雷奈克医生死于1826年,年仅45岁。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一项内容:“将我的医学书籍和论文都赠给我的外甥梅希笛克,还有手表和戒指;这些都是不重要的。值得永存的是,我把我所制造的第一个听诊器留给了他,这才是我赠与他的最珍贵的遗产。”
三、雷奈克的听诊器后来经过奥地利人斯科达的改进,变成非常好用的双耳听诊器,今天已普遍用于世界各地。但雷奈克的发明却影响了后来的医学发展,几乎每位医生都受益于他。
学生说说知道的新型听诊器或想象中的听诊器。如有电子听诊器、旋转听诊器等等。
四、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要对大家说的吗?
(引导学生体会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有那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精神。)
五、读读背背:
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
——伽利略
科学就是不断地认识,不仅是发现,而且是发明。
——鲁巴金
板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让雷奈克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教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随想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会发现有些课文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伟大的英雄,高尚的普通人,美丽的山川,还有智慧的故事、深刻的寓言,都慢慢“渗进”我们的血液,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工作、做人,成为一生中的财富。由此可见,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传承文明、文化,传递民族和人类精神的火炬。
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个性。文中的雷奈克对病人的“情”,对科学探索的“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学生。因此师生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体会雷奈克在发明听诊器过程中的内心情感的变化。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阅读重点句段,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过程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
在学生情感的空白处适时由老师或学生,给文本以补充,从而丰富了、活化了课文,激发了情感的共鸣。
因此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医生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想,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实物或图片)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注意:多音字:脏
诊、棍:前鼻音
(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再交流。
3、朗读全文。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导写好“肺”、“索”、“状”。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四、指导造句。(如果……就…………果然……)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造句。
课外:
复述故事的经过,要求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