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30 14:44:04

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 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2、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 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3、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词、布鲁塞尔风光图、于连铜像。

2、关于于连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一下。

(课件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图片,最后定格于于连铜像。)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孩儿,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今天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铜像的来历。

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学习,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词语:打败残暴聚集忽然导火线欢庆胜利

燃烧炸药浇灭表彰来不及急中生智

3、指名认读词语,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

齐读、开火车读。

4、说说都有哪些词语还弄不懂意思,其他同学帮忙,共同解决困难,实在弄不懂的,留下来理解课文时再解决。

三、指导书写生字。

“败、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忽、然、导、灭”虽然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不相同,写时注意位置。“及”的第一笔是撇。

四、把生字在生字本上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说一说。

二、品味课文,感悟课文。

1、出示课件:于连铜像。

你读完课文后知道他是谁吗?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这座铜像的句子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

理解“栩栩如生”。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这座铜像后的感觉。把铜像塑造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上的一个词叫——?(栩栩如生)再读,品味词句。

3、这座铜像是什么时候塑造的?为什么塑造它?请小组成员一起读课文,读后交流。

4、集体交流。

(1)时间:五百多年前。

(2)塑造的原因:

于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燃烧的导火线的?采取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

除了这种办法,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连都想了哪些办法?为什么不用这些办法?

(3)仔细品读写于连心理过程的这一段话,深入了解于连的内心世界,明白于连是个反应很快的孩子。

(4)再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于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几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种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表彰”是什么意思?把它换成“表扬”行不行?为什么?

看课件,联系课文内容,读课文最后一句,体会它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1、美丽的布鲁塞尔市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现在你就是这里的小导游,请你给客人们介绍一下于连铜像的来历,你准备怎么说?

自己练习练习,可以列个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老师提供于连的相关资料。)

2、组内练习说,推选优秀。

3、请小代表在班内说,评选优秀小导游。

四、作业。

将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朋友听。

4、《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词、布鲁塞尔风光图、于连铜像。 2、关于于连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一下。(课件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图片,最后定格于于连铜像。)看到这个撒尿的小孩儿,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我们今天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铜像的来历。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学习,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词语:打败 残暴 聚集 忽然 导火线 欢庆胜利燃烧 炸药 浇灭 表彰 来不及 急中生智3、指名认读词语,说说自己记字的方法。齐读、开火车读。4、说说都有哪些词语还弄不懂意思,其他同学帮忙,共同解决困难,实在弄不懂的,留下来理解课文时再解决。

三、指导书写生字。“败、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忽、然、导、灭”虽然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不相同,写时注意位置。“及”的第一笔是撇。

四、把生字在生字本上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说一说。

二、品味课文,感悟课文。1、出示课件:于连铜像。你读完课文后知道他是谁吗?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这座铜像的句子来。2、指名读有关句子。理解“栩栩如生”。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这座铜像后的感觉。把铜像塑造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上的一个词叫——?(栩栩如生)再读,品味词句。3、这座铜像是什么时候塑造的?为什么塑造它?请小组成员一起读课文,读后交流。4、集体交流。(1)时间:五百多年前。(2)塑造的原因:于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燃烧的导火线的?采取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除了这种办法,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连都想了哪些办法?为什么不用这些办法?(3)仔细品读写于连心理过程的这一段话,深入了解于连的内心世界,明白于连是个反应很快的孩子。(4)再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于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几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种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表彰”是什么意思?把它换成“表扬”行不行?为什么?看课件,联系课文内容,读课文最后一句,体会它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1、美丽的布鲁塞尔市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现在你就是这里的小导游,请你给客人们介绍一下于连铜像的来历,你准备怎么说?自己练习练习,可以列个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老师提供于连的相关资料。)2、组内练习说,推选优秀。3、请小代表在班内说,评选优秀小导游。

四、作业。将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朋友听。

5、《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

教学难点:

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这个问题,并产生向他学习的感情。

学会讲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英雄于连聪明机智,遇事果断的品质。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为小英雄。)

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3、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学生的疑问,老师课件演示。

小英雄于连什么样

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读音。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五个)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检查字音。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于连的样子和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小男孩于连样子的语句用——画出来。

汇报。

电脑演示图片。

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调皮的感觉。)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我们接着学习。

指名接龙读这个故事,把描写当时情况很紧急的句子找出来或自己总结出来。

介绍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城市的大概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时,于连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

讨论:比较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说于连的撒尿办法最好从中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朗读。(读出表现于连品质的语气。)(课件演示,在一些重点词语下加重音符号。

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感谢于连为什么要称他为小英雄

(因为是他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人,救了整个布鲁塞尔,所以人们感谢他,称他为小英雄。)

两人一组,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抓住要点:当时的情况——敌人点燃——于连发现——想办法——得救。)

总结

质疑。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总结。

你应该向小英雄学习什么(学习他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

3,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名字或关于他们的故事(王二小草原小姐妹)

五,板书设计

8 小英雄于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检查复习

请学生讲这个故事,注意语言流利,通顺,神态大方,自然。其他学生注意礼貌,认真听。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后全班齐读。

英雄竖立塑造男孩欢声雷动

自主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记字的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巩固训练。

看拼音选字。

qìng zhù------庆祝

tóng xiàng------铜像

juǎn huā-----卷花

(2)反义词。

胜-------败

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扩词练习

造:创造制造造就

胜:胜利引人入胜胜出

感:感动感人情感

板书设计:

都 像 尿 造 败 胜 感 谢

6、《小英雄于连》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小英雄于连》是义务教育冀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五百多年前比利时遭到敌人侵略,敌人要炸毁布鲁塞尔这座城市。在危急时刻,小男孩儿于连急中生智把尿撒在导火线上,浇灭了火花,从而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老百姓。比利时人民为了感谢于连,在首都市中心塑造了一座他的铜像。课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的机智、勇敢。并且能够把这个故事让述给别人听。

二、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起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本班学情,特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l、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3、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八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四、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连和布鲁塞尔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上课伊始,我展示多煤体课件,并激情导入: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就到一座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一番。(出示布鲁塞尔风光)这就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它位于森纳河畔,有着造型优美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超级市场,形态各异的古典建筑……这么美的一座城市,在五百多年前,差一点被残暴的敌人偷偷地炸毁。你们猜,是谁救了她?是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男孩。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课(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制作布鲁塞尔美丽风光片,利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激发起他们的情感体验,顺势揭示课题,迁移到文本中。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我告诉学生要想深入地了解于连这个人,必须认真读书。我先用课件出示“读

书小帮助”,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小声问问别人或自己查字典,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接着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指导认读生字,并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可引导学生用猜谜的方法记住:及(有口可呼吸,种树最积极;加上:绞丝旁。就能升一级);根据形声字特点记忆:聚、胜、味、燃、智、彰:根据象形字特点记忆:灭(用一块木板把火压“灭”);对比记忆:胜败、宽一窄。

最后,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鼓励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认读生字。

以上环节,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三)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初读课文之后,我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交流时间,以“读了课文后,你认为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危险?“你觉得哪儿最让人感到紧张?”这样的话题谈一谈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接着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品读于连机智救险的经过。从“闻到”、“发现”、“跑过去”一连串的动作,体会于连年纪虽小,却具有高度的警惕性,是个细心的孩子,这也是他救险的前提。从“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咝咝地燃烧”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候谁最危险?于连最危险。一般的小孩子看到这种情形会怎么样?而于连是怎么做的?他想到了敌人想要炸毁这座城市,如果爆炸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危险在向小于连一步步逼近,他顾不上这些,一句“怎么办?”使读者的心悬了起来。情势危机,刻不容缓。小于连在刹那间想了四个办法:人下去——踩灭导火线;找长捧——敲灭火花;找水——浇灭火花;喊人——帮助救险。但这些办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尿把导火线的火花浇灭了”,办法如此简单,却轻松地化解了城毁人亡的险情。

为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我引导他们继续讨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是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你认为于连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体会于连的勇敢和机智,感悟于连为保护城市临危不惧,这正是英雄本色!而更为难得的是遇到紧急情况他能积极动脑、办法巧妙,真可为智勇双全。

为了表彰于连,比利时的人民在离广场不远的街口为他塑造了一座铜像。你能想象一下这座铜像是什么样的吗?先让学生自由想像铜像的样子,然后课件出示铜像,让他们说说看到铜像后的感受,并让他们看着铜像的样子理解“栩栩如生”的含义,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文本语言想像成形象的画面,发散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联系文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激发学生有兴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充分内化、吸收,达到情感的升华。我是分三步进行的,l、(课件出示:人们瞻仰于连铜像的情景)这尊铜像定格了于连智勇救硷的英雄形象,如果你在电视上、报刊上或在其它什么地方见到这座铜像,你会说什么?2、假如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布鲁塞尔旅游,你就站在铜像脚下,旁边的小弟弟、小妹妹想了解铜像的来历,你会怎样介绍?3、咱们班要开故事会,老师和同学们邀请你讲一个《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你会怎么讲?

让学生介绍铜像图片、铜像来历,讲小英雄于连的故事是为了创设多种情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回归文本,升华情感

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回顾我们所熟知的英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还有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他们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于连不过是撒了一泡尿,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他可以称为英雄吗?

引导学生讨论、感悟于连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超人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

市,救了一城的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你佩服他吗?谁来夸一夸于连?

一石激起干层浪,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于连,好样的!要不是你的机智和勇敢,布鲁塞尔这座城市早就没有了。”有的说:“于连,你真了不起,你想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却保住了城市里所有人的命!”还有的说:“于连,我要向你学习,做事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动脑想办法。”……从孩子们激情四射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小英雄的形象已经悄然走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一一小英雄于连。小朋友们,如果你将来长大了有机会去比利时,去布鲁塞尔,有机会去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给他挡阳光。

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 。

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

师: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小于连的故事吗,下课后可以去查找一下于连的资料。

不到十岁的于连为了保护城市,临危不乱,积极动脑想办法,真可谓智勇双全。想一想,在你读过的故事中,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小英雄于连这样“急中生智”的例子?学生联系课外读到的小故事(《如司马光》)或生活中的人和事,谈一谈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怎么做,从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课外拓展,巩固延伸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将《小英雄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搜集几个小英雄或“急中生智”的故事,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累的习惯。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坚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自我表现环境,让他们自觉地感知,自觉地获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二年级翼教版《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这个问题,并产生向他学习的感情。

学会讲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英雄于连聪明机智,遇事果断的品质。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为小英雄。)

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3、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学生的疑问,老师课件演示。

小英雄于连什么样

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读音。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五个)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检查字音。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于连的样子和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小男孩于连样子的语句用——画出来。

汇报。

电脑演示图片。

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调皮的感觉。)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我们接着学习。

指名接龙读这个故事,把描写当时情况很紧急的句子找出来或自己总结出来。

介绍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城市的大概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时,于连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

讨论:比较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说于连的撒尿办法最好从中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朗读。(读出表现于连品质的语气。)(课件演示,在一些重点词语下加重音符号。

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感谢于连为什么要称他为小英雄

(因为是他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人,救了整个布鲁塞尔,所以人们感谢他,称他为小英雄。)

两人一组,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抓住要点:当时的情况——敌人点燃——于连发现——想办法——得救。)

总结

质疑。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总结。

你应该向小英雄学习什么(学习他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

3,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名字或关于他们的故事(王二小草原小姐妹)

板书设计

8 小英雄于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请学生讲这个故事,注意语言流利,通顺,神态大方,自然。其他学生注意礼貌,认真听。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后全班齐读。

英雄竖立塑造男孩欢声雷动

(二)自主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记字的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训练

看拼音选字。

qìng zhù------庆祝

tóng xiàng------铜像

juǎn huā-----卷花

(2)反义词。

胜-------败

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五)扩词练习

造:创造制造造就

胜:胜利引人入胜胜出

感:感动感人情感

板书设计:

都 像 尿 造 败 胜 感 谢

8、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 四年级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反思

想要准备好一堂教学课堂,必定少不了准备好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后的教学反思,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快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吧”等3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3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板书:小英雄雨来)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管桦一起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管桦,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队长。

写作背景:

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晋察冀 柳絮 扭身 软鼓囊囊 姥姥 塞进 呜哩哇啦 糠皮 枪栓 捆绑 劫难 枪毙 扒开 尸首 铅笔 胳膊 红绸 敌人 慌忙 趁机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塞 ”,翘舌音“栓 毙 尸 绸 趁”等。

另外,注意多音字“塞”在这里读“sāi”,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è”,组词“堵塞”和“sài”,组词为“边塞”。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膊”。

“膊”左窄右宽,三部分组成“月+甫+寸”。注意右边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扫荡 :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2)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3)起码:最低限度,至少。

(4)睁眼瞎:比喻没文化的人,不识字的人,缺乏知识的人。

(5)趔趄: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6)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等)。

(7)漩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三、出示提纲,初步感知。

过渡: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学习故事,了解内容。

1. 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预设:芦花村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我从“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感受到的。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预设:写雨来借助高超的游泳技巧巧妙躲避妈妈的追打。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画下来。

预设: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预设: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的?预设:原来枪响之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汇报预习的情况。

2.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因为雨来不肯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因为他要保护李大叔。)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有骨气的中国人。)

2.同学讨论。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爱国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本文分为六个大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

师根据交流结果,总结: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板书:

17小英雄雨来(节选)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师: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如下: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师:这一自然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一段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预设: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部分写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处的景物描写又表达了什么情感?

预设: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师小结: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四、课堂小结,复述课文

1.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并被他爱国、不屈的刚强性格所感动。

为了更加熟悉课文,我们下面进行一下课文复述。

2.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

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四年级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读性强。教学时主要结合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能力。

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教师教学时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章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难点,抓住“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这一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现在的生活有巨大差异。如何弱化这一差异?类文链接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升华,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设计 四年级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更多精彩的教学教案设计的内容,请大家多多关注本网站。

9、小英雄于连教案

一、揭题

1、如果有人为了人民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还有一些小英雄(板: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品质和行为同样让人敬佩。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的小英雄,他就是第20课《一座铜像》中的小主人公--于连。(板:于连)

二、自学,检查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的几个小节,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连十岁也不到的小于连到底做了什么事,能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呢?你能找出课文中的一句句子来概括一下吗?

2、点评朗读情况

3、小于连做了什么事,从而成为了英雄?

4、是啊。小于连急中生智,(板: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

三、第三节

1、“急”就是危急的意思。而在文中,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危险的情况?(板:发现险情)请同学自读第三节,把写小于连发现险情的句子用“--”划下来。

2、交流:出示第三节3--5句。

3、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险情?他闻到了什么?(板:闻到)发现了什么?(板:发现)看见了什么呢?(板:只见)最后又发现了什么?(板:发现)

交流,板:浓烈的火药味

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

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

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

4、小于连是凭什么判断出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请你先读一读这几句句子,然后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找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情况危险在哪儿。

浓烈--火药味重,说明导火线已经燃烧了很久,快要引燃炸药了。请你带读。

夺目--耀眼,说明导火线很粗。请你带读。

又长又粗--说明所连接的火药一定非常多。一旦爆炸,杀伤力极大。请你带读。

设想一下,如果小于连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大火药库一旦被引爆?请你带读。

5、这可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啊!谁能读出3--5句紧张而又焦急的语气?(指、齐)(关投影)

6、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

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 用水浇 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

“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擦),和用水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擦),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擦),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让我们配合读于连想办法排除险情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用谁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喊人吧--小于连急中生智--布鲁塞尔城--全城老百姓--

7、相信小于连那机智、勇敢的举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一定想把于连的故事说给身边的朋友们听。下面我们就根据板书把于连挽救城市的全过程讲一讲。先请同学自己准备一下。(指名复述)

四、第一节

1、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拯救了全城老百姓的命,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把于连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导火线上火花的瞬间用塑像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出示于连图)

2、课文第一节就介绍了于连的形象。请你在第一节中,把写于连形象的句子用“~~~”划出来,并读一读。

你确实读出了于连调皮可爱的样子。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句子。

五、第四节

1、可爱的于连像不仅受到比利时本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吸引着到比利时游览的人们,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英雄。也让我们带着喜爱和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六、课外引申

1、你们知道吗?五百多年来,各国人民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连这位小英雄的喜爱之情。你们还了解到哪些有关于于连塑像的资料?

2、如果你作为游客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你会给小于连带去什么礼物呢?交流。

小英雄于连

急 中 生 智

发现险情 排除险情

闻到 浓烈的火药味 用小便浇

发现 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

只见 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

发现 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

10、小英雄于连教案

小英雄于连教案

一座铜像

一、揭题

1、如果有人为了人民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还有一些小英雄(板: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品质和行为同样让人敬佩。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的小英雄,他就是第20课《一座铜像》中的小主人公--于连。(板:于连)

二、自学,检查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的几个小节,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连十岁也不到的小于连到底做了什么事,能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呢?你能找出课文中的一句句子来概括一下吗?

2、点评朗读情况

3、小于连做了什么事,从而成为了英雄?

4、是啊。小于连急中生智,(板: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

三、第三节

1、“急”就是危急的意思。而在文中,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危险的情况?(板:发现险情)请同学自读第三节,把写小于连发现险情的句子用“--”划下来。

2、交流:出示第三节3--5句。

3、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险情?他闻到了什么?(板:闻到)发现了什么?(板:发现)看见了什么呢?(板:只见)最后又发现了什么?(板:发现)

交流,板:浓烈的火药味

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

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

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

4、小于连是凭什么判断出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请你先读一读这几句句子,然后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找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情况危险在哪儿。

浓烈--火药味重,说明导火线已经燃烧了很久,快要引燃炸药了。请你带读。

夺目--耀眼,说明导火线很粗。请你带读。

又长又粗--说明所连接的火药一定非常多。一旦爆炸,杀伤力极大。请你带读。

设想一下,如果小于连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大火药库一旦被引爆?请你带读。

5、这可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啊!谁能读出3--5句紧张而又焦急的语气?(指、齐)(关投影)

6、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

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 用水浇 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

“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擦),和用水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擦),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擦),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让我们配合读于连想办法排除险情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用谁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喊人吧--小于连急中生智--布鲁塞尔城--全城老百姓--

7、相信小于连那机智、勇敢的举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一定想把于连的故事说给身边的朋友们听。下面我们就根据板书把于连挽救城市的全过程讲一讲。先请同学自己准备一下。(指名复述)

四、第一节

1、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拯救了全城老百姓的命,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把于连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导火线上火花的瞬间用塑像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出示于连图)

2、课文第一节就介绍了于连的形象。请你在第一节中,把写于连形象的句子用“~~~”划出来,并读一读。

你确实读出了于连调皮可爱的样子。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句子。

五、第四节

1、可爱的于连像不仅受到比利时本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吸引着到比利时游览的人们,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英雄。也让我们带着喜爱和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六、课外引申

1、你们知道吗?五百多年来,各国人民都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于连这位小英雄的喜爱之情。你们还了解到哪些有关于于连塑像的资料?

2、如果你作为游客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你会给小于连带去什么礼物呢?交流。

小英雄于连

急 中 生 智

发现险情 排除险情

闻到 浓烈的火药味 用小便浇

发现 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

只见 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

发现 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

11、《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

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七、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讨论: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资料提供者:

12、《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

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

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

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利用干葫芦DIY森系儿童小皮鼓
怎么做爱心纯棉口罩
如何利用旧发绳做手机运动臂带
立体玫瑰花数字/字母挂饰
怎么做猫头鹰布偶教程
如何用丝带做漂亮手工手链

本类热门作品

  • 小溪流的歌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一等奖
  • 桂花雨说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 风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一等奖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丁丁写字》教学设计一等奖
  •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一等奖
  • 半截蜡烛导学案一等奖
  • 第九册《皮皮鲁的风筝》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