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4 15:47:03

小溪流的歌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溪流的歌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1、小溪流的歌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给划线字注音

漂浮 卵石

清脆 溪流

枯黄 疲倦

挠痒 狭长

汇合

二、默写近反义词

1、狭长(细长)[宽阔]

清亮(清脆)[嘶哑]

忧愁(愁苦)[快乐]

2、疲劳(疲乏)阻止(阻拦)

汇合(聚合)奔流(奔腾)

3、微笑[哭泣] 呆板[活泼]

三、给多音字注音

1、水磨 磨坊

2、转圈 转身

3、漂亮 漂浮

4、待会儿 等待

四、默写积累项目

1、表示时间短暂:

刹那间 一瞬间 一眨眼 瞬时间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采用 的手法,具体描写了小溪流在朝前奔流时遇到了 ,他 ;遇到了 ,他 ;

遇到了 ,他 。

其中“小溪流”代表 ,

“枯树桩”和“枯叶”代表 ,“巨石”代表 。

六、记住作家作品

严文井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三只骄傲的小猪》

七、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安静 寂静 平静 清静 宁静 幽静

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 )。

2、我独自走在( )的小路上,心情显得格外的( )。

3、在这个( )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着了。

八、缩句

1、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

2、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不断地奔流。

3、 一条活泼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昼夜地向前奔流。

九、改成转述句

他们看见小溪流活泼欢快的样子,就问:“你这么高兴,到哪里去呀?你和我们一起玩吧!”

2、小溪流的歌习题教学设计

一、给划线字注音

漂浮 卵石

清脆 溪流

枯黄 疲倦

挠痒 狭长

汇合

二、默写近反义词

1、狭长(细长)[宽阔]

清亮(清脆)[嘶哑]

忧愁(愁苦)[快乐]

2、疲劳(疲乏)阻止(阻拦)

汇合(聚合)奔流(奔腾)

3、微笑[哭泣] 呆板[活泼]

三、给多音字注音

1、水磨 磨坊

2、转圈 转身

3、漂亮 漂浮

4、待会儿 等待

四、默写积累项目

1、表示时间短暂:

刹那间 一瞬间 一眨眼 瞬时间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采用 的手法,具体描写了小溪流在朝前奔流时遇到了 ,他 ;遇到了 ,他 ;

遇到了 ,他 。

其中“小溪流”代表 ,

“枯树桩”和“枯叶”代表 ,“巨石”代表 。

六、记住作家作品

严文井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三只骄傲的小猪》

七、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安静 寂静 平静 清静 宁静 幽静

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 )。

2、我独自走在( )的小路上,心情显得格外的( )。

3、在这个( )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着了。

八、缩句

1、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

2、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不断地奔流。

3、 一条活泼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昼夜地向前奔流。

九、改成转述句

他们看见小溪流活泼欢快的样子,就问:“你这么高兴,到哪里去呀?你和我们一起玩吧!”

3、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形象鲜明生动的童话,本设计用歌曲引导入境,通过将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极具画面美的故事改编成漫画这种方式,在创作与评价漫画作品的过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进而在表演中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并感知童话这种文学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故事情节.

2 通过对改编的漫画的述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4 让学生学习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依主旨选材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感悟童话故事中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评漫画作品,感悟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歌曲<<泉水叮咚>>

“泉水啊泉水你到哪里去?”它要流到小溪里去,要流到大海里去.当代著名作家严文进笔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小溪流的歌>>.板书课题<<小溪流的歌>>.

二 读——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 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别阅读课文的四个部分.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按课文内容改编的漫画作品,并播放歌曲<<泉水叮咚>>作背景音乐.

3 (出示小黑板)展示阅读要求.

要求:

(1) 合作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拦路虎.

(2)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 小河 大江 大海的特征的词各一个,再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3) 揣摩小溪流 小河 大江 大海及各劝阻者的形象特点,把握各角色的语气语调,为分角色朗读作准备.

(4) 交流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漫画作品,并推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谈谈推理由.

三 述——述作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1 每组将推选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2 每一幅作品的作者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

四 述——述漫画,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1 提问:小溪流唱着歌儿流进小河,流进大江,流进大海,那么小溪流 小河 大江 大海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课文中一个词语来描述,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2 提问:四个劝阻者都有什么特点?

(抓信了故事中艺术形象的特点,这就为评价漫画作品提供了依据)

3 学生评价漫画作品:哪些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溪流的活泼,小河的精力旺盛,大江的强壮,大海的无边无际?哪些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各劝阻者的特点?

(将课文改编成漫画,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拓展思维,培养学生阅读童话作品的再创想象力,而对作品的评价能让学生深切地感悟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4 提问:小溪流唱着歌儿向前奔流,同学们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仿佛能听到小溪流悦耳的歌声,那么小溪流的歌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除了它的歌声发生变化标志着它在长大,还有哪些变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长?

五 读——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艺术形象

1 同学们的画很好地表现了小溪流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也表现出了力量的变化,小溪流在向前奔流的过程中到遇到了枯木桩等劝阻者,让我们再为漫画配上对白好吗?

2 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3 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提出评改意见.

4 学生分组再次扮演文中的各角色,小组齐读对话.

六 探究

1 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 “ 大江的歌” “大海的歌”为题?

2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七 拓展

试着讲出与本篇童话主旨相近的一两句格言 警句或一两个童话 民间故事.

4、小溪流的歌作业教学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piāo fú luān shí qīng cuì xī liú kū huáng pí juàn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rǎo yǎng xiá cháng huì hé zǔ zhǐ guǎi wā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狭长—— 清亮—— 忧愁——

疲劳—— 汇合—— 活泼——

奔流—— 微笑——

反:狭长—— 清亮—— 忧愁——

三、给多音字注音

( )( ) ( )( )

磨 漂

( )( ) ( )( )

四、默写积累项目

1、表示时间短暂: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表示颜色鲜艳多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六、记住作家作品

严文井 《蚯蚓和蜜蜂的故事》 《三只骄傲的小猪》

七、按要求练习

(一)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安静 寂静 平静 清静 宁静 幽静

1、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四周非常( )。

2、我独自走在( )的小路上,心情显得格外的( )。

3、在这个( )的夜晚,大地似乎也睡着了。

(二)缩句

1、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

2、小溪流在狭长的山谷里不断地奔流。

3、 一条活泼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昼夜地向前奔流。

八、阅读理解

1、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童话充满的童趣,语言生动形象。文中加点的“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等词表现了小溪流的____________的特点。

3、《小溪流的歌》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

宽阔的马路边,寂静的山道旁,茂密的林海中,人们随处可以看到不起眼的小草。正是这些小草,使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

一声惊雷,把枯萎的小草从石缝中、树根旁、土地里……唤了出来。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它们( )跳舞,( )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高挂在天空中,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向小草身上一坐。这时,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搂在杯里,让劳累的人们安然休憩,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jǐ,gěi)予什么,宁(níng,nìng)愿为人们作出牺牲。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它那瘦弱的身体经不起折磨,像得了重病的老人,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凛冽的寒风把可怕的冬天请来了。小草的身躯( )被寒风吹得萎缩了,( )它的根部却像一条条蚯蚓似的,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壤里钻出来,真是“ , 。”

我爱小草,爱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博大的胸怀。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从短文中摘录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并填空。

句子:

句中把 比作 ,突出了 。

4、从短文中摘录一句把小草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寂静( ) 宽阔( ) 瘦弱( )

6、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小草的,表达了

7、在文中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诗句。

8、请为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九、小练笔

小溪流在与“石卵、小草、小树叶、小蝌蚪”玩耍时会有什么对话呢?请你结合课文的中心展开合理想象,将小溪流与“石卵、小草、小树叶、小蝌蚪”中两个事物的对话写下来。

5、小溪流的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区别“漂、游、跑”的不同意思。

2理解“清亮”和“清脆”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了解小溪流活泼欢快、勇往直前的性格。

5发挥想象,说一个小溪流向前奔流的片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小溪流的性格,说一个有关小溪流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z

l出示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他究竟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一板书:小溪的歌c

二整体惑知3积累词语。

1.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或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

2.积累词语。

(出示:五颜六色漂浮飘浮阻止疲劳停留汇合)

(1)这些都是文中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漂浮”和“飘浮”的区别。

②试着再说几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

思考:小溪流究竟究竟唱了哪些歌?

板书:活泼勇往直前不知疲倦

出示:小溪流的歌是快乐的,勇往直前的,不知疲倦的。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支歌,用心把它读好。

1.学生练习。

2.有感情朗读,随机指导。

快活的歌:

l.指读。

2.难句指导:(重叠字的读法)

出示:他一会儿抬抬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它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

3各种形式读,体会叠词的作用。

4选择动词填空:

(l)出示:跑飘游走漂

小溪流笑着往前()。

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就又往前()。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

⑵这些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5.齐独这一节。

勇往直前的歌:

1.词语辨析:

(出示)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3山谷里不断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1)“清亮”和“清脆”的意思一样吗?

(2)说话训练:小溪流用清亮的嗓子唱着:“”

不知疲劳的歌

1.根据“!”的作用,指导有感情朗读。

枯树桩叹口气说:“唉,唉!忙什么啊,歇会儿吧!”

桔黄的草也叹口气说:“唉,唉!累坏了可不是玩儿的,就在这儿待会儿吧

2根据不同的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分角色读。

四、说话训练。

过渡:小溪流一路奔流一路歌3在汇入大海之前,他一定还会遇到许多事情,他还会遇到哪些事情,还会唱一些什么歌呢?

1出示画面,准备交流。

2请选择一个内容(也可以是画面外的内容)说一个片段。

五、总结。

就这样小溪流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渐渐的长大了,成了小河,成了大江,冲向茫茫的大海。

(随机布置课后作业)

6、《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作业 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7、《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板书: 不分日夜 不知疲倦 冲

8、《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板书:

不分日夜 不知疲倦 冲

9、《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10、《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11、《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12、《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板书:

不分日夜 不知疲倦 冲



使用软陶手工制作复活节缤纷彩蛋教程
最简单的家庭木工:用木板做田园diy灯罩教程
新年及春节爱心祝福红包信封制作方法
用尼龙绳怎么编织双色手环
手工DIY做家庭熨衣板教程
废水管和旧木板的另类利用:diy挂墙式花盆

本类热门作品

  • 《故事大王的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熊过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等奖
  • 古诗二首《春晓》《绝句》教学设计一等奖
  • 《颐和园》课堂实录一等奖
  • 数量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 习作7《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一等奖
  • 《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一等奖
  • 《我知道为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