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1 19:55:02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一等奖

《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一等奖

1、《母亲的账单》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母亲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母亲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母亲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母亲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味很强的文章。

教学目标:

1、运用默读、朗读、想象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羞愧万分”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以账单为中介,和文本、老师、同学、自己展开多方对话,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对小彼得心理活动融情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重点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账单》。(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新词,首先我们开火车复习词语。

1、复习词语

款项 邮局 账本 塞车 主意 问心无愧

彼得 账单 索要 报酬 堵塞 羞愧万分

2、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1)下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和老师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3)年仅10岁的小彼得竟然给妈妈开账单,而更奇怪的是妈妈竟也给小彼得开了一份账单,他们为什么要开账单,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去感受一下。

二、走进文本,感悟原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1到5自然段,边读边想:10岁的小彼得怎么想到给妈妈写账单的呢?可以把你觉得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圈画下来。想好了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

1)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2)生活在商人家庭的小彼得天天送这送那觉得自己是小商人了,就给妈妈写账单索取相应的报酬。看来耳濡目染的作用真不小啊!

3)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小彼得,当你兴奋地甚至可能还有些得意地把这份账单寄给妈妈,你会怎么想?

三、品读账单,感受母爱

1、对呀,此时此刻的小彼得充满了期待,但是他想要报酬的愿望实现了吗?

2、请你用心默读6到9自然段,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

3、你觉得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4、写索要报酬的账单时小彼得那样充满期待,而母亲一张小小的账单怎么就让他轻易转变了呢?

5、让我们一起看看母亲的账单吧!

A、指导朗读账单。(出示母亲的账单)

1)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读一读?

2)那么多人想读,你先自己练一练,读好了展示给大家听。

3)指导朗读第一条款项。

a、谁来读第一条款项。谁敢第一个读?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b、指生读。

c、评读:你们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d、指导朗读。

e、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感情,语速、语调要有变化。再来练习读一读,老师希望能听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f、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指导读第二条款项。

a、看来你们在用心读了。我要奖励你!奖励你—— 奖你们继续往下读!

b、谁来读?好,男孩子这么踊跃,就奖励男孩子们读第二条款项。

c、很好,感情的基调定得好!

5)指导读第三条款项。

a、女孩子们别急。如果老师让你们读第三款项,你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

b、读的不错。

6)指导读第四条款项。

a、请同学们看第四条款项。你想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

b、就请你读读好吗?你觉得读的满意吗?

7)指导读整个账单。

a、谁能完整的读一读这份账单?

b、让我们一起读读再来这份账单吧。

c、好极了,你们的表情和声音都让我感动。

B、比较账单

1)孩子们,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账单,但是老师相信每读一次带给你们的感受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让我们把小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放在一起,再读一读。(指两名学生读)

请同学们边听边比较:看看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想好了可以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汇报交流。

3)请同学们对比着妈妈的账单再仔细看看彼得的账单,你对彼得给妈妈开的账单有什么想法吗?

4)是呀,母亲账单上的每个字都深深敲打着小彼得的心,对比着妈妈和自己的账单,他一读再读。

C、质疑导学,感悟母私

1、同学们,让我们和小彼得一起再轻声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读了这份账单中,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为什么彼得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0芬尼呢?2、十年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

1)这么多同学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相信思想砥砺后的回答更精彩。

2)深情引读:孩子们,母亲就是这样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呀!

引读: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

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却只要——(生回答)

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悉心照顾,还是只要——(生回答),

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仍然只要——(生回答)。

2、融情想象,感受无价(机动)

1)十年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请你再读一读妈妈的账单,用心体会: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小事。

2)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彼得的妈妈为彼得做过哪些事?

3)先自己小声说说,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看老师的提示说。

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幸福同学就站来说吧。

4)是呀!母亲是棵舍己树,满枝都是忘我的爱看来,十年中,妈妈为彼得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如果要这样一件件说,一条条列,说得清列得完吗?

3、品读计算,感受无价

我们不妨来算比账;如果十年中的每一项都要付报酬,该付多少呢?

1)一年365天,十年3650天,一天三餐,十年10950餐,该付妈妈多少报酬?

2)妈妈给你买了十年衣服,洗了十年衣服,该付多少报酬?

3)十年如一日,妈妈每天送你上学,接你放学,该付妈妈多少报酬?

4)十年中,妈妈付出的心血、汗水,还有她可贵的青春年华,又该付妈妈多少报酬?

对!这笔账算不清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板书:无价)

5)师引:让我们带着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份无私无价的账单,用心体会一下0的深刻内涵吧。

4、深化母爱,感悟无声(机动)

1)孩子们,老师有个问题:妈妈什么都不要,为什么还给彼得写这份账单呢?你能解答吗?(板书:无声)

2)是呀,母爱无声,面对孩子这份账单,母亲没有训斥,没有拒绝,而是巧妙地开出自己的账单,用她特殊的方式诠释着母爱的无私和无价。

3)让我们带着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份包含着妈妈良苦用心的账单吧。

四、抓住词语,体会悔意

1)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藏在母亲的这份账单里,我们被这浓浓的母爱所打动,那小彼得读后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2) 请同学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用笔画画。看看你从哪些词读懂了小彼得 “羞愧万分”的心情?

3)指导朗读

a、那这几个词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慢些轻些。)

b、孩子们,拿起书自己先练练。要用心体会小彼得此时此刻的内心。你们谁读得最有感情,谁就是小彼得的知音。

c、谁能来试试?

d、我们每个人都有做错事时羞愧万分的感觉,女孩子们,你们能读出他羞愧的感觉吗?好,女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递彼得的心情。

e、男孩子们,你们能不仅能读出他羞愧,更能读出他的羞愧万分吗?男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递彼得的心声。

4)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孩子们,小彼得羞愧得通红脸蛋,他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妈妈的的口袋,此刻他内心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把心底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吗?

孩子你们此刻已经走进了小彼得的内心深处。可是小彼得还是十分惭愧,如果现在他就来到我们中间,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孩子们,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涌动着许多想对自己妈妈说的话。再过一段日子就是母亲节了,就请你拿起笔写一段话,几句话也行,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母亲节礼物吧!自由写,交流。(屏显:对妈妈说的话配乐《感恩的心》)

小结:孩子们,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伟大、无私的母爱吧!最后和老师一起读并记住这句话:母亲的爱是你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六、板书 母亲的账单

无私 无价 无声

2、《母亲的账单》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母亲的账单》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母亲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母亲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母亲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母亲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味很强的文章。

教学目标:

1、运用默读、朗读、想象等多种方法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羞愧万分”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以账单为中介,和文本、老师、同学、自己展开多方对话,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对小彼得心理活动融情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重点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母亲的账单》。(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生字新词,首先我们开火车复习词语。

1、复习词语

款项 邮局 账本 塞车 主意 问心无愧

彼得 账单 索要 报酬 堵塞 羞愧万分

2、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1)下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和老师一起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3)年仅10岁的小彼得竟然给妈妈开账单,而更奇怪的是妈妈竟也给小彼得开了一份账单,他们为什么要开账单,他们是怎么想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去感受一下。

二、走进文本,感悟原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1到5自然段,边读边想:10岁的小彼得怎么想到给妈妈写账单的呢?可以把你觉得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圈画下来。想好了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

1)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2)生活在商人家庭的小彼得天天送这送那觉得自己是小商人了,就给妈妈写账单索取相应的报酬。看来耳濡目染的作用真不小啊!

3)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小彼得,当你兴奋地甚至可能还有些得意地把这份账单寄给妈妈,你会怎么想?

三、品读账单,感受母爱

1、对呀,此时此刻的小彼得充满了期待,但是他想要报酬的愿望实现了吗?

2、请你用心默读6到9自然段,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

3、你觉得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4、写索要报酬的账单时小彼得那样充满期待,而母亲一张小小的账单怎么就让他轻易转变了呢?

5、让我们一起看看母亲的账单吧!

A、指导朗读账单。(出示母亲的账单)

1)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读一读?

2)那么多人想读,你先自己练一练,读好了展示给大家听。

3)指导朗读第一条款项。

a、谁来读第一条款项。谁敢第一个读?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b、指生读。

c、评读:你们听起来有什么感受?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d、指导朗读。

e、请同学们酝酿一下感情,语速、语调要有变化。再来练习读一读,老师希望能听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f、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指导读第二条款项。

a、看来你们在用心读了。我要奖励你!奖励你—— 奖你们继续往下读!

b、谁来读?好,男孩子这么踊跃,就奖励男孩子们读第二条款项。

c、很好,感情的基调定得好!

5)指导读第三条款项。

a、女孩子们别急。如果老师让你们读第三款项,你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

b、读的不错。

6)指导读第四条款项。

a、请同学们看第四条款项。你想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

b、就请你读读好吗?你觉得读的满意吗?

7)指导读整个账单。

a、谁能完整的读一读这份账单?

b、让我们一起读读再来这份账单吧。

c、好极了,你们的表情和声音都让我感动。

B、比较账单

1)孩子们,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账单,但是老师相信每读一次带给你们的感受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让我们把小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放在一起,再读一读。(指两名学生读)

请同学们边听边比较:看看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想好了可以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汇报交流。

3)请同学们对比着妈妈的账单再仔细看看彼得的账单,你对彼得给妈妈开的账单有什么想法吗?

4)是呀,母亲账单上的每个字都深深敲打着小彼得的心,对比着妈妈和自己的账单,他一读再读。

C、质疑导学,感悟母私

1、同学们,让我们和小彼得一起再轻声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读了这份账单中,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为什么彼得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0芬尼呢?2、十年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

1)这么多同学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相信思想砥砺后的回答更精彩。

2)深情引读:孩子们,母亲就是这样全心全意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呀!

引读: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

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却只要——(生回答)

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悉心照顾,还是只要——(生回答),

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仍然只要——(生回答)。

2、融情想象,感受无价(机动)

1)十年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呢?请你再读一读妈妈的账单,用心体会: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小事。

2)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彼得的妈妈为彼得做过哪些事?

3)先自己小声说说,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看老师的提示说。

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幸福同学就站来说吧。

4)是呀!母亲是棵舍己树,满枝都是忘我的爱看来,十年中,妈妈为彼得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如果要这样一件件说,一条条列,说得清列得完吗?

3、品读计算,感受无价

我们不妨来算比账;如果十年中的每一项都要付报酬,该付多少呢?

1)一年365天,十年3650天,一天三餐,十年10950餐,该付妈妈多少报酬?

2)妈妈给你买了十年衣服,洗了十年衣服,该付多少报酬?

3)十年如一日,妈妈每天送你上学,接你放学,该付妈妈多少报酬?

4)十年中,妈妈付出的心血、汗水,还有她可贵的青春年华,又该付妈妈多少报酬?

对!这笔账算不清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板书:无价)

5)师引:让我们带着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份无私无价的账单,用心体会一下0的深刻内涵吧。

4、深化母爱,感悟无声(机动)

1)孩子们,老师有个问题:妈妈什么都不要,为什么还给彼得写这份账单呢?你能解答吗?(板书:无声)

2)是呀,母爱无声,面对孩子这份账单,母亲没有训斥,没有拒绝,而是巧妙地开出自己的账单,用她特殊的方式诠释着母爱的无私和无价。

3)让我们带着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份包含着妈妈良苦用心的账单吧。

四、抓住词语,体会悔意

1)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藏在母亲的这份账单里,我们被这浓浓的母爱所打动,那小彼得读后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2) 请同学再读读这段话,边读边用笔画画。看看你从哪些词读懂了小彼得 “羞愧万分”的心情?

3)指导朗读

a、那这几个词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慢些轻些。)

b、孩子们,拿起书自己先练练。要用心体会小彼得此时此刻的内心。你们谁读得最有感情,谁就是小彼得的知音。

c、谁能来试试?

d、我们每个人都有做错事时羞愧万分的感觉,女孩子们,你们能读出他羞愧的感觉吗?好,女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递彼得的心情。

e、男孩子们,你们能不仅能读出他羞愧,更能读出他的羞愧万分吗?男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递彼得的心声。

4)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孩子们,小彼得羞愧得通红脸蛋,他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妈妈的的口袋,此刻他内心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把心底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吗?

孩子你们此刻已经走进了小彼得的内心深处。可是小彼得还是十分惭愧,如果现在他就来到我们中间,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孩子们,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涌动着许多想对自己妈妈说的话。再过一段日子就是母亲节了,就请你拿起笔写一段话,几句话也行,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母亲节礼物吧!自由写,交流。(屏显:对妈妈说的话配乐《感恩的心》)

小结:孩子们,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伟大、无私的母爱吧!最后和老师一起读并记住这句话:母亲的爱是你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六、板书 母亲的账单

无私 无价 无声

3、《妈妈的账单》情感教学活动教学设计

【设计内容】

《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时,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的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深化了情感体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适时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呢?本设计尝试追求两者最佳的契合点,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中碰撞,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阅读的愿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再抓住契机,点石成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自主阅读 畅谈感受

学生先整体阅读课文,读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放声读、默读、小声读……)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后,畅谈感受。选一名学生当记者,以采访的活动形式让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学生一定会有许多感受: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小彼得有商人的精明,有的则可能觉得小彼得不应该向妈妈索取报酬,还有的可能觉得妈妈太伟大了,一分钱都不向小彼得要……

(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谈自己的感受,充分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既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为辩论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

活动二 设置冲突 展开辩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阅历各异,个性不一,所以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彼得劳动了就应该找妈妈要钱,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彼得不应该向妈妈要钱,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就学生争议最大的问题,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辩论题目是:“小彼得应不应该向妈妈要钱?”认为小彼得应该向妈妈要钱的同学为正方,认为小彼得不应该向妈妈要钱的同学为反方。正反两方同学按各自观点,自行调换座位,全班分成两大组,推选出组长。首先每位学生将自己所支持的观点,理由写在纸上,整理好自己的思路;然后组内讨论,制定辩论策略。紧接着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老师在一旁观战。一番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后,学生一定会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观点想法冒出来,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彼得获得报酬是理所当然的!有付出就应该有收获,因为小彼得劳动了,他就应该获得报酬。有的同学则可能认为小彼得太不懂事了,父母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他帮妈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不应向妈妈索取报酬!……

(学生通过阅读,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巧妙地设置了冲突情境,营造竞争型的学习环境,借辩论会这个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究的欲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活动三 抓住契机 适时点拨

学生在经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之后,已经对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验了,但学生可能各执己见,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拨,加以引导,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

教师将小彼得给妈妈的账单和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对比出示,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观察,谈谈感受或提出疑问。就“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0芬尼’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感悟理解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懂得亲情是无价的,明白小彼得帮妈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他不应该向妈妈索取报酬。

(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断机制,当学生对事物、对人、对社会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全面、正确时,教师巧妙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活动四 课外拓展 深化认识

学生拿出自己与母亲的合影,谈谈生活中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事情,说说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关爱。

师生共同设计作业:如:1、代小彼得给他妈妈写一封信。

2、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3、阅读有关母爱的文章。

(学生在点滴回忆中,感悟母亲对自己的爱,领悟到母爱的无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在师生共同设计作业的活动中,学生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又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评述】

这篇课文教学活动设计,其教学有三妙: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辩论等各种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二、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阅读教学个性与共性的较好统一。三、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二者较好的统一。

【资料链接】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提倡应把母亲所做的各项工作量化,给她们应有的肯定。她指出,母亲的工作是一种“技术性的中级管理”工作,若母亲的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6万美元。而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则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出的工钱高达63.5万美元。可以说,母亲的工资足与大公司总裁相比。

4、《妈妈的账单》情感教学活动教学设计

【设计内容】

《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时,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的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深化了情感体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适时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呢?本设计尝试追求两者最佳的契合点,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中碰撞,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阅读的愿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再抓住契机,点石成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自主阅读 畅谈感受

学生先整体阅读课文,读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放声读、默读、小声读……)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后,畅谈感受。选一名学生当记者,以采访的活动形式让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学生一定会有许多感受: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小彼得有商人的精明,有的则可能觉得小彼得不应该向妈妈索取报酬,还有的可能觉得妈妈太伟大了,一分钱都不向小彼得要……

(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后,谈自己的感受,充分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既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为辩论活动起到了铺垫作用。)

活动二 设置冲突 展开辩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阅历各异,个性不一,所以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彼得劳动了就应该找妈妈要钱,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彼得不应该向妈妈要钱,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就学生争议最大的问题,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辩论题目是:“小彼得应不应该向妈妈要钱?”认为小彼得应该向妈妈要钱的同学为正方,认为小彼得不应该向妈妈要钱的同学为反方。正反两方同学按各自观点,自行调换座位,全班分成两大组,推选出组长。首先每位学生将自己所支持的观点,理由写在纸上,整理好自己的思路;然后组内讨论,制定辩论策略。紧接着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老师在一旁观战。一番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后,学生一定会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观点想法冒出来,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小彼得获得报酬是理所当然的!有付出就应该有收获,因为小彼得劳动了,他就应该获得报酬。有的同学则可能认为小彼得太不懂事了,父母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他帮妈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不应向妈妈索取报酬!……

(学生通过阅读,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巧妙地设置了冲突情境,营造竞争型的学习环境,借辩论会这个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究的欲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了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活动三 抓住契机 适时点拨

学生在经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之后,已经对课文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验了,但学生可能各执己见,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拨,加以引导,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

教师将小彼得给妈妈的账单和妈妈给小彼得的账单对比出示,让学生反复阅读,认真观察,谈谈感受或提出疑问。就“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0芬尼’呢?”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感悟理解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懂得亲情是无价的,明白小彼得帮妈妈做一点事是应该的,他不应该向妈妈索取报酬。

(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是非判断机制,当学生对事物、对人、对社会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全面、正确时,教师巧妙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活动四 课外拓展 深化认识

学生拿出自己与母亲的合影,谈谈生活中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事情,说说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关爱。

师生共同设计作业:如:1、代小彼得给他妈妈写一封信。

2、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3、阅读有关母爱的文章。

(学生在点滴回忆中,感悟母亲对自己的爱,领悟到母爱的无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在师生共同设计作业的活动中,学生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又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评述】

这篇课文教学活动设计,其教学有三妙: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辩论等各种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二、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了阅读教学个性与共性的较好统一。三、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二者较好的统一。

【资料链接】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提倡应把母亲所做的各项工作量化,给她们应有的肯定。她指出,母亲的工作是一种“技术性的中级管理”工作,若母亲的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6万美元。而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则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出的工钱高达63.5万美元。可以说,母亲的工资足与大公司总裁相比。

5、《账单》第二课时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要点:

1、本课故事情节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因此要融思想教育

于课文理解中。

2|、从两份截然不同的账单对比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学习以生生、师生的角色扮演活动形式进行,在质疑、解疑的口语交际中理解课文内容。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5、在表演中发挥想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6、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二、情景描述:

(一)引:

出示两份账单,问:着两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给谁的?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吗?你想知道什么?

提示:账单的欠款项目、数额

(二)导:

1、自读课文,思考;彼得为什么给妈妈开账单?

回答问题,追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指导朗读。

2、问:妈妈看了账单以后,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质疑、解疑。

3、演一演:彼得开账单,妈妈看账单,彼得如愿以偿。

提示:如愿以偿是什么心情?彼得此时会怎么想?

4、看妈妈的账单,问:0芬尼是什么意思?是一点都不值钱吗?看了妈妈的账单以后,彼得还是如愿以偿时的心情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质疑。

5、做一做: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塞

6、小组合作:探讨彼得为什么会这样。

7、演一演:师生共同合作表演彼得的表现。

(三)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板书:彼得——妈妈(养育之恩、无价)

(四)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体会“一直”的作用。

我是个听话的孩子。

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是————。

————一直是————。

(五)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父母说什么?写一张便条给他们。

三、反思:

遗憾

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彼得的行为他们似乎都曾经历,但由于父母处理方式的不同,却都没有多想过。今天真是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们学得热情高涨,我教得心情舒畅,于是课堂上很放松。这一放松,便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学生在理解“彼得不该要钱,可妈妈却把钱给了他”时,不明白妈妈的真正用意。王光华说:“彼得这么小就向妈妈要钱,长大了肯定会学坏……”显然,他所答非所问。我耐心等他说完,便引导学生:“王光华说的一点也不对,可我为什么还让他说完呢?”“要是不让他说完,那他多没面子呀,下回他就不回答问题了。”“对,这就是尊重。彼得的妈妈把钱给彼得,就是对彼得的尊重。”学生们点点头,明白了。可王光华却很不高兴,显然他对我的做法很不满意。是呀,拿他作例子,这算尊重他吗?换了我会怎么想?下次我没有把握还说吗……一系列问题令我陷入了沉思。

这是一节课中我最大的遗憾,更是留在孩子心中抹不去的遗憾。

6、《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报酬索取收款款项慈爱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四、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交流

五、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请生说理由

3.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六、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7、《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8、《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9、《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3、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理解妈妈账单的内容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母爱不要回报。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妈妈给小彼得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是啊,0怎么会大于60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课文《妈妈的账单》

4、齐读课题自主质疑

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

当你们读课题时有什么疑问的吗?

我们一起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5、检查词语:

课文都会读了吗?老师把容易读错的词语找出来了,

(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 报酬 款项 如愿以偿 羞愧 慈爱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6、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

相机扩展教学,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设计意图:利用特殊算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自主解疑,感悟文本

1、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都读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如: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两个帐单

三、引导解读,品味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琢磨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地读,一边读一边想哪条款项让你特别感动?为什么?

是啊正如你们说的一样小彼得展开妈妈的帐单读了起来,一起读!

小彼得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来的点点滴滴。,(课件出示句式想象说话)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妈妈( )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妈妈( )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任意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5、妈妈为小彼得做的事说的完吗?

6、、领会“0>60”的含义:读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在这两份账单中,大于60的“0”其实代表着什么?板书:爱

这还会是一份怎样的账单。(课件:一份( )的账单)

7、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吧

8、指导感情朗读。

9.出示文段齐读

10、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这时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谁能补充课文,深情的读读(用你的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呢?

11、反复朗读,补充改写文段体会羞愧和改过。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学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升华内涵

1、正如小彼得说的那样我们相信,彼得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时时告诉自己:母爱是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2、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深情的读一读

3、指名让学生有感情的读(谁来深情的读一读)

4、随机(请同学们仿造任意的一首诗写一两段话)如时间不够请同学们课后仿造两首诗写一写

5、学到这你们又有什么想说的呢?请你们用一句话把自己感受最深刻说(写)出来(音乐感恩的心)

6、教师小结:是啊!妈妈对我们的爱是那么的无私与伟大。这是我们用千言万语都说不完道不尽的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深切地对妈妈说一句:“谢谢您,妈妈,妈妈,我永远爱着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写诗,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进行迁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是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的精神。]

板书设计

妈妈的账单

爱 > 60

作业设计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3、收集写妈妈的诗歌并创作小诗做成卡片送给妈妈。

教 后 反 思

1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教学目标: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难点】:理解 妈妈给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 “妈妈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4、题目边上加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试着去读懂这篇课文,好吗?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课文的情境,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 报酬 款项 如愿以偿 羞愧 慈爱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

三、 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电脑显示):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A、 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

随机落实“款项”:彼得的帐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帐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B、 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C、 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芬尼”这个货币单位还不清楚,刚好,我们就请德国朋友陶杰力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100芬尼=1马克)。

4、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5、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6、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7、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8、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诵读感悟“羞愧”

1、 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

这还是一份( )的账单。(课件:一份( )的账单)

2、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3、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再次品读这个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2、谈谈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怎么想的?

3、写一段话或一封信,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们吧。

11、《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懂文本,通过说话、朗读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语言的训练、情感的熏染。

教学目标:

在反复诵读文本、对比两份账单中进行说话、朗读训练,并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让学生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要主动帮父母做事。

教学难点:理解 妈妈给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1、解读古诗,引入教学。

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题目是——《游子吟》。对,今天就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2、围绕“报”字引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和“报”有关的词(板书“报酬”),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劳动后得到酬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3、出示课题: “妈妈的账单”。

一起读一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实物照片展示。(对,就是类似这样记载钱物支出和收入事项的单子。)再看看“账”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账的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

4、题目边上加星号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今天就让我们自己试着去读懂这篇课文,好吗?

二、初读自学,了解大意

1、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课文的情境,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文中讲到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账单中分别写了什么?

2、接下来能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随机键入电脑)

索取 报酬 款项 如愿以偿 羞愧 慈爱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会读吗?先请你的同桌检查一下。

让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它们吧。轻轻地读。

三、 对比两份账单

1、出示两份账单(电脑显示):这就是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两份账单。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3、引导学生理解两份账单的不同。

A、 内容不同: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

随机落实“款项”:彼得的帐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帐单也有四条款项。但内容各不相同。

B、 时间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C、 报酬不同: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却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妈妈索取了60芬尼。(说到这里,同学们可能对“芬尼”这个货币单位还不清楚,刚好,我们就请德国朋友陶杰力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好吗?100芬尼=1马克)。

4、妈妈读了彼得的账单后,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5、那让我们再仔细瞧瞧妈妈的这份帐单,你们说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仅仅只有这四条款项吗?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再列详细点,还可以列举什么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6、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

7、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8、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诵读感悟“羞愧”

1、 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现在,你又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

这还是一份( )的账单。(课件:一份( )的账单)

2、彼得把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也一定会把这个关于“报酬”的故事永远珍藏在心里,我们也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告诉自己:亲情是无私无价的、不求回报的。

3、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再次品读这个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2、谈谈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怎么想的?

3、写一段话或一封信,把你对妈妈的爱、感激、承诺、感恩……写在里面,当作是一份迟到的母亲节礼物送给她们吧。



如何剪纸做含苞欲放鲜花
怎么做小狗衣服教程图解
手工镜子制作教程:DIY绳索镜框镜子
如何手工制作拼布防水浴帘
用铝线绕制一枚好看的戒指
家居创意手工之自制书报架简易教程

本类热门作品

  • 习作6《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一等奖
  •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一等奖
  • 《皮巧根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一等奖
  • 口语交际《爱美的花猫和刺猬》教学设计一等奖
  • 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说课稿一等奖
  • 短文两篇《竹林》《松树》教学设计一等奖
  • 《种窗帘》教学设计一等奖
  • 张 衡教学设计一等奖
  • 《巧装蛋糕》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