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案例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8 16:51:04

鹬蚌相争教学案例一等奖

鹬蚌相争教学案例一等奖

1、鹬蚌相争教学案例一等奖

师: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

生:听故事。

师: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生:鹬蚌相争。

师: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鹬蚌相争》这篇课文。

师出示学习目标(略)

学生齐读。

师出示自学指导一(略)

生1读自学指导。

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课文讲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一群蚌。。。。。。

生2:课文讲了一个一只鹬和蚌相争,最后一个渔翁把它们都捉住了。

师:这则寓言有很多四字词语,课后已经罗列出来了,现在我们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则故事。先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学生说故事。

师:现在我们分别请各组同学来汇报。

生1汇报。

生2汇报。

生3汇报。

师出示自学指导二:(略)

生读。

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读:鹬想吃蚌肉,蚌夹住了鹬的嘴。它们互不相让。

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了。、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一只死鹬鸟在沙滩上了。

分男女生读。

师:读得很好,正是因为他们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他们互不相让,才让渔翁得利了。

。。。。。。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学的重点没有把握住,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在于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忽略了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也就是说复述这个故事所花的时间过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以讲代学把重点部分带过了。同时,教学过程中,未重视学生自读自悟,未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2、鹬蚌相争教学案例

师: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

生:听故事。

师: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生:鹬蚌相争。

师: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鹬蚌相争》这篇课文。

师出示学习目标(略)

学生齐读。

师出示自学指导一(略)

生1读自学指导。

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课文讲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一群蚌。。。。。。

生2:课文讲了一个一只鹬和蚌相争,最后一个渔翁把它们都捉住了。

师:这则寓言有很多四字词语,课后已经罗列出来了,现在我们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则故事。先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学生说故事。

师:现在我们分别请各组同学来汇报。

生1汇报。

生2汇报。

生3汇报。

师出示自学指导二:(略)

生读。

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读:鹬想吃蚌肉,蚌夹住了鹬的嘴。它们互不相让。

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了。、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一只死鹬鸟在沙滩上了。

分男女生读。

师:读得很好,正是因为他们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他们互不相让,才让渔翁得利了。

。。。。。。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学的重点没有把握住,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在于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忽略了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也就是说复述这个故事所花的时间过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以讲代学把重点部分带过了。同时,教学过程中,未重视学生自读自悟,未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3、鹬蚌相争教学案例

以下的鹬蚌相争教学案例是查字典语文教学设计频道小编精心整理的。如果您觉得资料对您有帮助,请记得收藏本站。

师: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机会。

生:听故事。

师:一个故事,居然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生:鹬蚌相争。

师: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鹬蚌相争》这篇课文。

师出示学习目标(略)

学生齐读。

师出示自学指导一(略)

生1读自学指导。

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课文讲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一群蚌。。。。。。

生2:课文讲了一个一只鹬和蚌相争,最后一个渔翁把它们都捉住了。

师:这则寓言有很多四字词语,课后已经罗列出来了,现在我们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则故事。先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学生说故事。

师:现在我们分别请各组同学来汇报。

生1汇报。

生2汇报。

生3汇报。

师出示自学指导二:(略)

生读。

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齐读:鹬想吃蚌肉,蚌夹住了鹬的嘴。它们互不相让。

师:鹬蚌相争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了。、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一只死鹬鸟在沙滩上了。

分男女生读。

师:读得很好,正是因为他们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他们互不相让,才让渔翁得利了。

。。。。。。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学的重点没有把握住,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在于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忽略了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也就是说复述这个故事所花的时间过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以讲代学把重点部分带过了。同时,教学过程中,未重视学生自读自悟,未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4、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三_课堂实录_教案_教学反思_案例_课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 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 自主积累4 个以上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 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 学生观看。)

2. 学生思考: 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还想知道些什么?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 自由轻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自学生字。

2. 出示会认字字卡, 指名认读。组词。

3. 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 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 自然段)

2. 精读3-6 自然段。

(1) 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 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 学生汇报。

(3)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 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 学生自主学习4-6 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 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 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 自然段, 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讨论, 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 大家解决。( 理解: 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 学生汇报。

(7) 齐读第3-6 自然段。

(8) 试试看, 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 、2 、7 、8 自然段)

4. 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 、2 、7 、8 自然段, 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 比比谁说得最棒!

5. 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 自由读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么?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鹬蚌相争》教案之三,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5、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 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 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

5、 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 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 学习会写字。

1、 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 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 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 说说你的发现。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 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听写生字。

2、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 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 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 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 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 朗读感悟

1、 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 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 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 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 指导朗读。

(8) 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 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 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 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分组说说故事。

4、 指名说故事。

5、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 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 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 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 读课文。

2、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6、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一_课堂实录_教案_教学反思_案例_课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演:张壳

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板:鹬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

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鹬蚌相争》教案之一,寓言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7、语文三年级上册《鹬蚌相争》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在线阅读

《鹬蚌相争》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学构想:

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作业设计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8、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演:张壳 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板:鹬 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 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9、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矛与盾》,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

师:知道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师:念得真准,尤其是“鹬蚌”你也念准了,课题中“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的?

生: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

生:把橘子的木换成鸟就是鹬

师: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你俩都很会记生字。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生:“争”

师:故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探究竟。

过渡; 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跑线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行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也要有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事要权衡学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过渡:目标明确了,但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通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课文,看自主读识

三、自主读识

(1)、自由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里读通、读正确课文。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课后生字。

过渡:同学们读写非常认真,学习就得这样。下边我们就做个小游戏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快乐大转盘谁来转

四、快乐大转盘——字词认读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大家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

曝 喙 箝

师:读的声音洪亮,语音标准。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写

师:大家写

蚌 曝 鹬 喙 译

同桌对改。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读 ?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课文。

同学们第一步你们掌握的太棒了,你们非常有能力,那就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吗?请看合作读议,探究古文。

五、合作读议,探究古文

1、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2、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组里有感情的朗读。

4、选出代表准备汇报。

注意:一定先自己学,时间为6分钟。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力强。

六、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过渡:各位小队员,代表选好了吗,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啊?哪一组代表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师: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读完后请后边一组作评价。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

一组比一组读的话,哪个小组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前两项任务我们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理清课文。

3、归纳条理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我们知道围绕“争”来讲的。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以“我知道《鹬蚌相争》------是------,从课文这句话知道------”的句式说一说那么它们是怎样争的呢?

生回答

(1)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原因:为利害相关又各不相让。从课文这句话知道鹬啄蚌, 蚌夹鹬

(2)生: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过程: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师:你知道鹬和蚌为什么会这样说吗?

生:鹬知道蚌要喝水,如果蚌不张开双壳,只能期待下雨,一连两天不下雨,蚌就会被渴死,鹬是抓住了蚌的弱点了。蚌也知道鹬挨上两天,它也会饿死,也抓住了鹬的弱点。

师:你们了解了鹬蚌的知识,真是个注重积累的同学。

有没有同学来来模仿一下怎么读这两句,找同学读一读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同学推荐两位灵牙利齿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语气要坚硬冲撞一些,读出气势汹汹,毫不退让的感觉。生读

男生齐读。(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天立地的泰山。)

女生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我好想看到了两者相争的情景)

(3)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结果:它们俩都被渔夫捉走了。从课文这句话知道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小结:鹬想啄出蚌的肉,却被蚌夹住;蚌如果放开,就会被鹬吃掉,不敢放开。各自的处境也让他们发生了冲突,结果是二者捆绑在一起,,这给渔翁一个好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斩获一蚌一鹬。

4、看着大屏幕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评价事物,感悟道理

1、对于渔翁来说大有收获,对于鹬与蚌来说就叫两败俱伤啊。

(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都想从中的到利益而互不相让,结果谁也没有得上,却让渔翁捡了个大便宜。

(2)、那你们认为鹬和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鹬和蚌之间彼此争斗,不可调和;鹬和蚌各自的愿望与各自的处境互相冲突,无法解决。

2、从两败俱伤的这个结果来看,受到教训鹬与蚌。

鹬和蚌在不肯相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把你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生:鹬放开蚌的肉,蚌放开鹬的嘴。

生: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故此失比,让他人钻了空子。

生: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

师:这叫做把书读活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大家完全读懂了。

3、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从它们所受到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总结出: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好少年。

4、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课文。全体朗读‘

上一节我们知道矛盾指的是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这则语言的矛盾指的是什么呢?

这节课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

过渡:故事我们学完了,哪一组能把故事复述下来,给你1分钟时间小组准备。

小组叙述故事。

小组表演

师; 两个小组表演的太精彩了,不仅把故事完整的再现,鹬和蚌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中得到启发。

九、请同学们看一段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苏代讲完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后,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你知道苏代用什么办法让赵惠文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十、课堂检测

千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2)班的孩子也 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别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让我们把这个教训继续流传,警示所有的人。我们一起来背课文。我们一起填一填

十一、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故事,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都会====权衡得失、互相谦让。我们今天学的“鹬蚌相争”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给予自己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启发。

板书设计:

鹬 蚌 相 争

互不相让

权衡得失, 相互谦让

10、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喙、雨、箝、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喙、雨、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生答。)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2、这个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请出今天要出场的主人公“鹬”和“蚌”,师书写二字,一边写,老师一边教学“鹬、蚌”两个字。

3、出示幻灯片,认识“鹬”“蚌”两种动物的特点。

鹬是一种在水边觅食的水鸟。课件2出示“鹬”的图画。它的特点是什么?(嘴巴尖而长,腿细而长。)

课件3再出示“蚌”的图画。蚌我们可不陌生,它跟蛤蜊一样都是带壳的水生贝类,就是个头大。有的蚌像碗一样大。它用两扇贝壳合起来夹东西可紧了。

3、老师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质疑:通过课题,有什么问题想弄明白的?(为什么争斗?如何争斗?结果如何?)(师相机板书)大家的问题都直奔中心,知道故事围绕一个“争”字展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请大家打开书,(课件4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鹬蚌相争》)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弄清楚每个字的字音,并读准确,然后我请同学起来读。(指名读,纠正生读错的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重点字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边听边用铅笔给这篇古文画出节奏。

3、课件出示断句,生对照改正。再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则寓言故事。

指名生朗读,多抽,(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然后齐读。

三、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有几分古人的味道。下面请大家自己对照着译文读一读,要读懂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同时还要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文中这几个重点字,如果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同桌小声讨论。(课件出示重点字)

2、学生反馈重点字的理解,师幻灯片出示。

了解通假字,并理解。

3、先自己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4、看来这个故事大家都读懂了,相信这一次大家会读得更好。齐读全文。

5、师:课文都会读了,下面就随我一起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鹬蚌相争的原因,请用——勾画出来。(指名反馈)

出示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师:鹬蚌之所以相争就是因为:啄其肉,箝其喙。(板书)

6、师指导读第一句。

(1)师: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慢慢进入了梦乡,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这时候的蚌是怎样的,鹬又是怎么样的?你能读一读吗?(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过渡: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此时,河蚌是怎样想的?

鹬啄其肉就是想要蚌的性命,而蚌要极力保全自己的性命,可见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齐读第一句)

7、师:我们弄明白了鹬蚌相争的原因,那它们又是怎样相争的呢?用波浪线勾出,并做上批注。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二、三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指导朗读二三句。

1、师:老师听明白了,如果鹬的嘴拔不出来,鹬就会被活活饿死;如果不下雨,蚌也会被活活干死的。(老师边说边板书:不出即死、不雨即死)我想请两个孩子来对读。一个当蚌,一个当鹬。(指名对读) 2、师: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仿佛觉得鹬和蚌好像在聊天呢!可是今天鹬和蚌却在相争。现在请孩子们和你的同桌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相争的味,在练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请孩子们,借助译文用自己的话练练,练出相争的味了,再用古文的话练练。

(同桌对读)

师:孩子们读得可真投入呀,老师要请两位自信的孩子来读读。(抽一对生读)

3、师:有那么一点点相争的味了。孩子们请仔细想想,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想吃掉它,可是蚌不让鹬吃,反而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

4、师指导朗读

第一次引导:运用“得意扬扬、不甘示弱”

第二次引导:运用“恶狠狠、气急败坏”

第三次引导:运用“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师过渡:它们俩你不放我,我不放你,这简直就是——生死相争呀!

5、(出示课件)拓展:鹬蚌还会争些什么呢?

鹬曰:“今日( ),明日( ),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 ),明日( ),即有死鹬。”

6、师引读: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它们俩都不放开对方,坚持着,相持着,此时,鹬“筋疲力尽”曰(师示意孩子读),蚌亦“无精打采”谓鹬曰(师示意孩子读)。

7、师:孩子们,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蚌紧紧地夹住鹬的嘴,它们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就叫做——生齐读:鹬蚌相争(课件出示)

(3)学习最后一句

1、师:就这样,鹬和蚌斗的已经疲惫不堪了,可它们还是谁也不让谁,这时有位渔夫看见了——(出示大屏幕)齐读最后一句。

(4)出示第四句: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师:对,正因为鹬和蚌的激烈相争,互不相让,渔翁才有机会得利。这就叫做——(课件出示,生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再读。

(师板书:渔翁得利)

师:渔翁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5)男女分角色齐读全文。

(6)思考: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7)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四、拓展思维及总结

(1)师:捉住鹬蚌的渔夫看到自己轻而易举捕获的食物,仰天大笑。此时,被捉的鹬、蚌,听到渔翁这么得意的笑声,它们又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拓展:请同学们为故事续写一段结尾,古文或白话文均可。(提示:突出鹬蚌的对话,尤其是加入恰当的提示语,比如两者的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活动,这样就能写具体,使让文章更丰满。)(生练笔并反馈)

(2)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是啊,谦让可是一种美德。如果它们俩好好相处、互相谦让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3)引出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是这个小故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大家想看看吗?(播放动画片)

(4)看完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揭示主题“冲突”。(师板书)

(5)课件出示寓言的寓意,生齐读。

(6)师总结:一个“争”使得鹬蚌两败俱伤,渔翁坐享其成。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五、推荐书籍

师: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等都出自这部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本书。

板书设计:

啄其肉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箝其喙



用不织布毛毡DIY小蘑菇钥匙圈挂饰
教师节怎么做出个性好看的贺卡
如何用布做好看的方形收纳盒
利用小珠子做有创意的浪漫马赛克灯
手工制作做麻布卷轴式笔袋教程
怎么手工做粉扑珠饰皮革手环

本类热门作品

  • 《眼睛》教学设计一等奖
  •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一等奖
  • 《指尖的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
  • 《最佳方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 顶碗少年教学实录一等奖
  • 《月光启蒙》课堂实录一等奖
  • 小兵张嘎教学设计一等奖
  • 金色的蒲公英教学案例一等奖
  • 《谢谢你》教学设计一等奖
  •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