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有趣的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5 20:46:03

几种有趣的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几种有趣的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1、几种有趣的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几种有趣的书

教材简析

《几种有趣的书》是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了几种有趣的书。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凝练,图文并茂抓住特点,介绍了四种书。全文以时间为序,让学生清楚了解书籍发展的大致脉络。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采用自读自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快乐读书,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蔡、贡、卷”等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而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

各个阶段的书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写一个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有趣),认识吗?“有趣”是什么意思呢?能说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有意思、好玩、有趣味……)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有趣的书。(板书课题)

3.现在你们手中用来学知识的书,在两千多年前可不是这么轻,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同时标出自然段。

3.同桌之间互读,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重点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三、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

(1)读一读:汇报读书收获(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议一议:说说几种书的特点。

(3)画一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 再读课文,了解书的发展历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争当优秀讲解员,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书。

四、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中介绍的这几种有趣的书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样的书 ? 交流汇报。

2.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书的名称〖〗时间〖〗书的特点竹简和木牍〖〗战国、秦汉时代〖〗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

帛书〖〗春秋末期〖〗文字写在丝织品上面,一部书就是一卷丝织品手抄的书〖〗东汉〖〗把文字抄在纸上,成为一卷一卷的书雕版印的书〖〗唐朝〖〗把文字雕刻在木板上,再印刷成书活版印的书〖〗宋朝〖〗用活字排版,再印刷成书激光照排的书〖〗近年来〖〗电脑打字排版会说话的书〖〗近年来〖〗书中装有微型唱片或录音带立体的书〖〗近年来〖〗书上的插图都是立体的缩微的书〖〗近年来〖〗把书的内容缩拍在胶卷上,叫做“袖珍图书” 电子书〖〗近年来〖〗把书的内容储存进光盘或磁带五、检查识字

1.出示本课要认的字,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读。

2.用字卡的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3.注意学习应用多音字“卷”。

六、推荐作业

1.搜集一些不断发展、进步的事物的资料,如:笔、电话等,和同学共同交流。

2.找一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和同学互相交流。

2、几种有趣的书教学设计

几种有趣的书

教材简析

《几种有趣的书》是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了几种有趣的书。这篇课文语言简洁凝练,图文并茂抓住特点,介绍了四种书。全文以时间为序,让学生清楚了解书籍发展的大致脉络。

设计理念

在教学时,采用自读自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快乐读书,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蔡、贡、卷”等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而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

各个阶段的书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写一个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有趣),认识吗?“有趣”是什么意思呢?能说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有意思、好玩、有趣味……)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有趣的书。(板书课题)

3.现在你们手中用来学知识的书,在两千多年前可不是这么轻,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同时标出自然段。

3.同桌之间互读,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重点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三、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

(1)读一读:汇报读书收获(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议一议:说说几种书的特点。

(3)画一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 再读课文,了解书的发展历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争当优秀讲解员,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书。

四、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中介绍的这几种有趣的书以外,你还知道什么样的书 ? 交流汇报。

2.根据本课内容结合图片向学生简单介绍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书的名称〖〗时间〖〗书的特点竹简和木牍〖〗战国、秦汉时代〖〗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

帛书〖〗春秋末期〖〗文字写在丝织品上面,一部书就是一卷丝织品手抄的书〖〗东汉〖〗把文字抄在纸上,成为一卷一卷的书雕版印的书〖〗唐朝〖〗把文字雕刻在木板上,再印刷成书活版印的书〖〗宋朝〖〗用活字排版,再印刷成书激光照排的书〖〗近年来〖〗电脑打字排版会说话的书〖〗近年来〖〗书中装有微型唱片或录音带立体的书〖〗近年来〖〗书上的插图都是立体的缩微的书〖〗近年来〖〗把书的内容缩拍在胶卷上,叫做“袖珍图书” 电子书〖〗近年来〖〗把书的内容储存进光盘或磁带五、检查识字

1.出示本课要认的字,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读。

2.用字卡的形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3.注意学习应用多音字“卷”。

六、推荐作业

1.搜集一些不断发展、进步的事物的资料,如:笔、电话等,和同学共同交流。

2.找一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和同学互相交流。

3、《几种有趣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了解书的发展过程的几个阶从而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插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喜欢读什么书?你认为这些书怎么样?那你知道他们的历史吗?你们手中用来学知识的书,在两千多年前可不是这么轻,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检查生字,练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4、指名读课文,标出段落。

三、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 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疑问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什么样的书?(交流汇报)

(通过预先留下搜集材料的作业,让学生们自己掌握惧资料的能力并积累更多的知识。)

4、《讲一讲〈有趣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你说我说3”。

教学目标:

1.能想象图意,并和其他同学交流图中的内容;认真倾听,有礼貌地评价别人的发言;会在生活中灵活使用礼貌用语。

2.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同伴合作交流。

3.教育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看懂图意,并能进入情境中,想象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积极和同伴交流图中的内容。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板书贴片、六幅漫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几个字宝宝吗?(板贴:你说我说)让我们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生齐读)欢迎小朋友们走进快乐的“你说我说”课堂。

师:你们喜欢漫画吗?(喜欢)那么,这节课,我带领你们在漫画王国里遨游好吗?(好)

[设计意图: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知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观察图画,明确图意。

1、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有趣的书》?(板贴后,出示漫画)

2、《有趣的书》是一组漫画,你会看一组漫画吗?(方法是看图上的标记)那么,这组漫画的标记是什么呢?(每一幅图右下角的点子图。有一个点的是第一幅;有两个点的是第二幅图;有三个点的是第三幅图;有四个点的是第四幅图;有五个点的是第五幅图;有六个点的是第六幅图。总之,有几个点子,就是第几幅图。我们要按照顺序观察图画,前前后后联系好。)

3、明确要求,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有趣的书》你看懂了吗?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请你自由练说。

(2)在组长的组织下,说给小组同学听。

(3)选派代表,讲给大家听,听后做出公正的评价。

提出要求:讲话的人,声音要洪亮,说话要完整。

听话的人,态度要严肃,认真有礼貌。

评价的人,评价要准确,激励性要强。

4、谁愿意为大家表演一番。表演前,你有什么好建议吗?请提出来吧!

(无论你是扮演图中的爸爸,还是扮演图中的儿子,都要突出书的有趣。)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你知道这幅漫画的作者是谁吗?对于卜劳恩这个人你还知道哪些?(课件出示)

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何以能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究其原因,画家的艺术技巧固然是重要因素,但画家对其独生子克里斯蒂安的爱是创作《父与子》成功的根本原因。《父与子》中的“父”与“子”的形象实际上是画家自己与儿子的真实写照。1934年12月当《父与子》最初与读者见面时,画家天真无邪的儿子才只有3岁。联邦德国《斯卡拉》杂志曾发表过一幅卜劳恩伏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的照片,并解释道: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这样无忧无虑的日子尽管很短暂,而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艺术魅力征服过无数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心。

四、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卜劳恩的漫画和他为一些书进行的封面设计。

五、把编写的儿歌献给大家。

你说我说要领记,

贵在参与要积极。

观察图画看仔细,

展开想象要合理,

前后衔接联系好,

说话完整音响亮,

听话严肃有礼貌。

表演形象又生动。

评价正确善激励。

表现最佳就是你。

六、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的材料与大家交流。

5、《讲一讲〈有趣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

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幽默感

教学重点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幽默感

教学准备

教科书主题图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第一幅图在做什么?

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做到细致,发现少一个人,饭是热的

质疑,提问自己那个人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吃饭什么事情比吃饭的吸引力更大呢?

二、探求新知

观察第二幅图,-------第六附图

再看每一幅图时都要问一问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会说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组织语言说一说先说给同桌听,

小组内讨论

全班展示说给全班听,

看谁说的全面,观察的细致。

三、评比

首先比观察,看谁观察的认真

比组织语言,看谁把看到的想到的都表达出来

比幽默,看谁的故事讲的让大家觉得很有趣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能够做到观察细致,表达清楚。内容连贯,想想丰富,而且能够很幽默的讲故事给同学们听说明同学们是聪明的孩子,希望以后遇到这样的习题同学们都能做到认真细致。

个性化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进一步体会书中每幅画的含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6、有趣的比赛:巩固十四种动物名称的单韵母音节教案教学设计

目标:巩固十四种动物名称的单韵母音节:tugeqiemayihujilueheyamayuhuliwuya

巩固翘舌音音节:zhushurecha

巩固三拼音节:guaxiazuoshuo

巩固音节词语:mutiyifuwaziyizihuochesigualuoboyalikuzizhuozi

准备:小动物图片14张,萝卜图片6个。一棵有十个音节苹果的苹果树

教学设计意图:为巩固并增强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我设计了这节语文活动课。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我本着这些理念,又考虑到一年级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欠佳及积极性容易调动的特点,由此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符合学生心理的比赛,有机的把以上三个特点调和在一起,使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巩固了知识点。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介绍参赛选手

小朋友,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我们来认识一下参赛的小选手。瞧,谁来了?(出示兔子图片,请生拼读,再依次出示鸽,企鹅,蚂蚁)

2、介绍拉拉队员

认识了参赛小选手后,小朋友,瞧,许多拉拉队员也来了。(依次出现jilueheyamahuhuliwuyalv)

3、比赛互动(分配班级小组代表参赛选手,选定鱼裁判)

拉拉队员,我们也认识了,那哪一大组愿意当兔子队。依次选定参赛选手的代表队。

出示鱼,这是谁?我们请他当裁判好吗?那谁来当这个裁判呢?(老师)

4、比赛1把萝卜(面向所有队员,为最佳表现奖创设基地)

各参赛队各就各位,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开始了。首先来举行一场把萝卜比赛

1萝卜图片ji,说说有关的词语:()鸡,飞机机器激动基地积极饥饿肌肉

2萝卜图片bababababa。

ba:八个人,喇叭八仙篱笆干巴巴芭蕉

ba:拔草选拔提拔跋山涉水

ba:把地扫打靶靶子

靶心

ba:爸爸

水坝

大坝

河坝

5、比赛:看拼音说词语谁多比赛(一队一队比)

兔子队

zhu:猪八戒

珍珠

珠子

铁珠

宝珠

蜘蛛

守株待兔

企鹅队

shu:漱口

树林

竖起来

数学

一束花

别墅

鸽子队

re:热情

热气

炎热

热饭

热水瓶

火热

热爱

亲热

热心

冷热

天热

蚂蚁队

cha:差错

鱼叉

叉子

叉手

插头

咯嚓

刀叉

差别

叉鱼

写“正”计算比赛结果

6、我说词语你说话

规则:一队说词语,二队用这个词语说三句不同的话,胜者奖小红花

gua

xia

zuo

shuo

7、颁奖(第一名、最佳表现奖)

紧张激烈的比赛结束了,瞧我们优胜队的小朋友多高兴,而且老师觉得其他队的表现也不错,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去摘个苹果吃吃吧

7、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上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议。文章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了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谏逐客书教案设计2021,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明确中心论点和主要论据;

2、 学习本文的结构和主要主要论证方法;

3、 了解本文的铺陈手法与相关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读文章内容和论证方法;

2、了解相关的语言知识。

三、作者与背景简介

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四、课文解读

本文是一篇奏议,属议论文。

这是一篇非常典范的议论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是我们学写议论文的好教材。

作者从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摆事实,讲道理,反复阐述驱逐客卿的利害得失,劝说秦王收回逐客令,情辞恳切,理直气壮,说服了秦王,也为后人留下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议论文最好的开头是开门见山,本文正是如此:文章伊始,明确地提出了论点: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第一自然段),这是文章的第一个层次,是本议论文的绪论部分。

本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个层次,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利害得失,是本论部分。

摆事实、讲道理,是论证的最基本方法,因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道理是最能折服人的。李斯先用历史和现时的事实,再用常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论证得确凿可信,无可置疑。

这一层次从如下两个方面论证。

第一个方面,文章的第二段,第三段,先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论证。

第二段,从昔日先君之得着笔论证,以穆公、孝公、惠王、昭公四君任用客卿使秦成帝业的史实为依据,先分后总,论证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斩钉截铁地指出,四君的成就“皆以客之功”。然后笔锋一转,进入反面推论:无客卿会是“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从而有力地证实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第三段,从今日陛下之失着笔论证。首先极力铺陈秦王喜爱别国的珍宝、美色、音乐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事实,揭示了秦王喜爱和重视的是物,是为了“娱心意、说耳目者”,“快意当前”的自我满足,是一种唯我所用的态度,接着笔锋一转,指出“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用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和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态度构成对比,紧随其后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驰的,是和秦王意在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的,因此,是错误的。

第二个方面,文章的第四段,从理论上论证逐客的错误的,作者列举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再以泰山、河海为譬,说明纳客之利;又用五帝三王广纳人才无敌于天下的例子,说明王天下者应能容纳万民万方,其后将以上两个方面与今日秦王“却宾客”进行对比,说明逐客之害,一利一害,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逐客的错误实质及危害。

文章的第三个层次,即第五自然段,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本论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的结论,结束全文。

五、写作特点

1.标准的议论文结构,“一、三、五”式结构。

第一段:开门见山,亮出论点,为绪论部分

第二、三、四段:进行论证,为本论部分

第五段:戛然而止,结束全文,为结论部分

2.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方法,正反论证,利害对举,论述得透彻有力,无可驳辩。如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得失对举,先君的纳贤与秦王的逐客形成强烈对比,以及第三段的重物与轻人对比等,都是极好的对比论证。

3.文章采用铺陈手法,以形成文章气势,为避免铺陈的烦琐与臃肿,文中的句式、角度、用词都极具变化,特别是动词的选用,排比与对偶的运用都很讲究,使文气饱满,气势充沛,文字生动,词彩飞扬,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六、作业

将最后两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附板书:

谏逐客书

李斯

一、绪论(第一段):提出论点——“逐客,窃以为过矣。”

1.穆公——五子之策——“遂霸西戎”

2.孝公——商鞅之法——至今治强       皆以客之功

昔              3.惠王——张仪之计——功施到今           ——国富兵强

先君之得    4.昭王——范雎之力——秦成帝业

(第二段)

事实                          1.异国之色、乐、珠、玉——取物 重物轻人

论证         今                                            ——此非所以跨海

二、本论                    陛下之失 2.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逐客    内,制诸侯之术也

(第二、                  (第三段)

三、四段)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理论       常理 2.五帝三王,天下无敌

3.逐客实质——藉寇兵赍盗粮之举

三、结论:概括全文,照应论点。

(第五段)

8、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议。文章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化常识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疏」也写作“书”,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如汉朝贾谊的《论积贮疏》,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

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

二、作者简介

李斯,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1.人生启示

从厕鼠和仓鼠的对比中获得人生启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史记》

2.名利仕途

①     一只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仓鼠

1、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2、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3、秦统一天下后,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4、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最为著名。

②     一只利欲熏心的硕鼠

1、引同窗好友韩非到秦国,又嫉妒其才能,将其设计害死。

2、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所有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3、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3.司马评价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三、背景简介

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

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

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四、各段分析

1、开头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门见山,语气谦和。

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

穆公求贤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由物及人)

1)、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2)、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必出于秦然后可……

3)、弃秦乐取郑卫之乐……若是者何也?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4、理论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五、全文结构(见课件)

1、表明观点——(逐客是错误的)    窃以为过已。

2、史实论证——(客有功于秦国)

穆公求贤士——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得范雎

3、类比论证——(不利统一大业)   爱异国物却逐外国人

4、归纳论证——(逐客危害秦国)   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六、全文总结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七、拓展思维

一、文章如何说明逐客的弊病?

本文第四段是从理论上直接阐明逐客之害。逐客的结果必然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样做简直就是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这样说明逐客的弊病,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这个结论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指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作者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举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即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第二段中,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述,“向使”句以下转入反面说理。第三段中,秦王重用“异国之物”与用人上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形成对比。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

上面就是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推荐文章: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一等奖

过秦论教案 过秦论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

红烛教学设计 红烛教学设计一等奖

9、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说到改革,那真是有人支持有人反驳,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司马光劝谏王安石莫要改革,维持现状,但是王安石不为所动坚持改革的故事。下面是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让我们一块从这里来感受这个故事吧。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身为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第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三、、诵读感受

(1)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语速稍慢,注意突出句子内部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能对照修正自己预习时揣测不当的停顿。

(2)认读下音。

怨谤(bàng) 难壬人(nán) 胥怨(xù) 盘庚(gēng) 会晤(wù)

(3)同座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要求:能认真、大声、准确、清晰地诵读;能指出对方诵读中的失误和不足。)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点。

(可从声音是否响亮、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调是否恰当等方面入手。)

(5)识记词语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

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

恤:考虑。

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

非特:不只是。

特,只是。

度(dù):计划,主张。度(duó):考虑。

膏泽:给以好处。

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

敢知:敢于领教。

知,领教,接受。

由:机缘,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情意诚挚。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6)集体诵读,把握文脉,体味文情。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四、诵读回味

五、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巩固课上文言字词的积累。

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第1-2段。

第二课时

(一)活动引导

1、小组交流作业。

2、诵读课文。

(二)品读拓展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吧!

(三)研读课文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司马光如何指责王安石?

指责王安石变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可引用课文中句子作答。)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名义和实际得到澄清,那么天下的道理就搞明白了。

③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至于怨恨咒骂的人这么多,这本来是我预先就知道会这样的。

(四)组织讨论:

1、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提示:人——“习于苟且”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2、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他们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3、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提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4、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5、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提示: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6、出示“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讨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7、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中心表达: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写作借鉴: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全文一气贯通,结构严谨,这是同学们需借鉴的。

(四)感悟深化

1、学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谈谈你自己的收获。

2、你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认识理解的?

3、你是如何评价司马光的?

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予以肯定。

(五)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进一步巩固文言文字词的积累。

2、用正楷或行楷字书面翻译第3段。

3、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赞同变法还是反对变法?课后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资料,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用文言给王安石或司马光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本题为提高题,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

(六)板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光: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                ↓         ↓           ↓

受命于人主议法      举先王之    为天下       辟邪说    天下—怨谤

度而修之于朝廷      政以兴利     理财         难壬人    众—汹汹然

王安石: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

上面就是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了,希望对你们能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本网站。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答司马谏议书一等奖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一等奖

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珍珠鸟教学设计一等奖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一等奖

赤壁赋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赤壁赋教案一等奖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一等奖最新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10、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

2、想想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1)“书”指什么?

(2)谁在介绍谁看这本“书”?

(3)“书”有什么作用?

3、汇报。

三、学习生字。

1、分八个小组,自由拼读后比赛哪一组读得最准。

2、讲读音注意及组词。

3、出示卡片检测。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生字的书写。

1、组词

2、讲记字要点。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搜集有关石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内容。

2、请各组派一个人上台讲文章大致讲什么。

3、朗读课文。

(1)请三个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2)、抽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分别上台朗读。

(3)让听者进行比较、评价。

(4)全班齐读。

4、出示最后一段话。

(1)猜猜川川长大后想做什么?

(2)用第一人称“我”来说说川川会做什么?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波浪

矿物

最大的“书”→岩石

树叶

找宝藏

贝壳

小鱼



咧嘴傻笑的猫咪布艺抱枕
手工DIY太阳花拼布风琴钱包
diy兔斯基手工制作抱枕
独眼小怪网球零钱罐如何制作教程图解
编织手工:用棉线怎么织戒指
给宝宝手工DIY做温馨午休棉布小枕头

本类热门作品

  •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等奖
  • 颤抖的羽毛教学设计一等奖
  • 掌声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世界之窗》教学设计一等奖
  • 《云房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 父亲的谜语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 《黄果树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