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5 19:55:03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蜜蜂、小燕子、小鹿这3只小动物找寻“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这一答案的经过,使学生体会到“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结构清晰。
设计理念
1.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自由交流合作的舞台。老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站在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
2.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成人是截然不同的。他更愿意用自己亲身的经验,理解这些深刻的道理。本节课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设身处地地当作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小蜜蜂、小鹿和小燕子去寻求答案。求寻答案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读书思考的过程。教学当中,将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前后内容重组衔接,用因果关系句式把两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哗、险”学7个生字、会写“智、蜜”等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重点、难点
1.3只小动物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
2.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 交流:你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3. 茂密的大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小动物们也要去找一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想知道答案吗?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
(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从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正确、流利。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阅读中识字,并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
三、情境教学,朗读感悟
1.学生同桌互相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谁在寻找答案?
2.现在,我就是这场比赛的裁判——大象伯伯,你们就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代表它。今天比赛的题目是: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请你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想:你找到了什么?为什么认为它是最美的?
(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探究。在设计上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进行阅读指导。
(一)学习有关小蜜蜂的段落。
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4、11自然段。
2.百花盛开的山谷,哪只小蜜蜂告诉我,你真的看到了一百种花吗?
3.看到这么多的花,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段话。
4.所以太阳落山时,小蜜蜂第一个飞到我的面前,举着花环说——
(引读课文11自然段,指导朗读出小蜜蜂当时急切的心情。)
5.让我们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词语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把自己融入课文中,体会小蜜蜂的情感,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朗读。通过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使寻找答案的经过和找到答案两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二)学习有关小燕子的段落。
1.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一只疲惫的小燕子。
2.小燕子们,你们仿佛听到鸟儿用歌声对你说些什么?
3.小燕子们,你们听到鸟儿鼓励的话语,现在心情怎么样?
4.总结:朋友鼓励的话语给予你们无穷的力量,所以你们认为大自然里一切声音都是那么美。让我们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先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学习有关小鹿的段落。
1.看到小刺猬就要从山崖上滚下来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2.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练习读读这两句话。
3.生生评价,引导学生读好表示小鹿动作的词语。
4.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心里只有小刺猬,而没有考虑到自己,这种行为真令人敬佩!谁还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5.此时此刻,小动物们,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这只勇敢的小鹿。
预设学生提问:
(1)小鹿你为什么要救小刺猬?
(2)为了救小刺猬,你无法夺取比赛的胜利,你后悔吗?
6.当别人都找到了答案,而自己却没有摘到心目中最美的宝石,我看到小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此时复杂的心情。
7.试着在这句话中加上因为……所以,再来说一说。
(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学生试读、议读、教师范读、引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读好描写小鹿救小刺猬的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小鹿的采访,使学生体会到小鹿为了救小刺猬而无法夺取比赛的胜利,他心存遗憾但并不后悔,让学生感受到小鹿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就为更好理解课文的中心句作了情感的铺垫。)
四、联系生活,深化情感
1.从大象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或哪些事,也能让你感受到充满友爱的心是最美的。
4.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你们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是呀,颜色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美,声音是我们可以听到的美,而小鹿用它的美好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看不见、摸不到的内在的美丽。因此,世界上最美的就是——心灵。
(通过反复地诵读课文的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把学生的视野从文本、从课堂引向学生的生活,深化了主题,使得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18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蜜峰图
燕子图
小鹿图颜色美
声音美
心灵美
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蜜蜂、小燕子、小鹿这3只小动物找寻“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这一答案的经过,使学生体会到“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结构清晰。
设计理念
1.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自由交流合作的舞台。老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站在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
2.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成人是截然不同的。他更愿意用自己亲身的经验,理解这些深刻的道理。本节课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设身处地地当作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小蜜蜂、小鹿和小燕子去寻求答案。求寻答案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深入读书思考的过程。教学当中,将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前后内容重组衔接,用因果关系句式把两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哗、险”学7个生字、会写“智、蜜”等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重点、难点
1.3只小动物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
2.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 交流:你们认为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3. 茂密的大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小动物们也要去找一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想知道答案吗?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
(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从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正确、流利。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阅读中识字,并在边读边思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
三、情境教学,朗读感悟
1.学生同桌互相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谁在寻找答案?
2.现在,我就是这场比赛的裁判——大象伯伯,你们就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代表它。今天比赛的题目是: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请你快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想:你找到了什么?为什么认为它是最美的?
(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探究。在设计上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进行阅读指导。
(一)学习有关小蜜蜂的段落。
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4、11自然段。
2.百花盛开的山谷,哪只小蜜蜂告诉我,你真的看到了一百种花吗?
3.看到这么多的花,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段话。
4.所以太阳落山时,小蜜蜂第一个飞到我的面前,举着花环说——
(引读课文11自然段,指导朗读出小蜜蜂当时急切的心情。)
5.让我们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词语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把自己融入课文中,体会小蜜蜂的情感,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朗读。通过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使寻找答案的经过和找到答案两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二)学习有关小燕子的段落。
1.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一只疲惫的小燕子。
2.小燕子们,你们仿佛听到鸟儿用歌声对你说些什么?
3.小燕子们,你们听到鸟儿鼓励的话语,现在心情怎么样?
4.总结:朋友鼓励的话语给予你们无穷的力量,所以你们认为大自然里一切声音都是那么美。让我们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先说给你的同桌听。
(三)学习有关小鹿的段落。
1.看到小刺猬就要从山崖上滚下来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2.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练习读读这两句话。
3.生生评价,引导学生读好表示小鹿动作的词语。
4.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心里只有小刺猬,而没有考虑到自己,这种行为真令人敬佩!谁还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5.此时此刻,小动物们,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这只勇敢的小鹿。
预设学生提问:
(1)小鹿你为什么要救小刺猬?
(2)为了救小刺猬,你无法夺取比赛的胜利,你后悔吗?
6.当别人都找到了答案,而自己却没有摘到心目中最美的宝石,我看到小鹿难为情地低下了头。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此时复杂的心情。
7.试着在这句话中加上因为……所以,再来说一说。
(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通过学生试读、议读、教师范读、引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读好描写小鹿救小刺猬的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小鹿的采访,使学生体会到小鹿为了救小刺猬而无法夺取比赛的胜利,他心存遗憾但并不后悔,让学生感受到小鹿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就为更好理解课文的中心句作了情感的铺垫。)
四、联系生活,深化情感
1.从大象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或哪些事,也能让你感受到充满友爱的心是最美的。
4.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你们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是呀,颜色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美,声音是我们可以听到的美,而小鹿用它的美好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看不见、摸不到的内在的美丽。因此,世界上最美的就是——心灵。
(通过反复地诵读课文的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把学生的视野从文本、从课堂引向学生的生活,深化了主题,使得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18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蜜峰图
燕子图
小鹿图颜色美
声音美
心灵美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老师经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图片,想看看吗?(想)那么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分段读课文,相互听读,比比谁读得流利
(3)认识生字。
(4)生交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5)默读课文,感悟课文中心。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蜜蜂、小燕子和小鹿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生读4、5、6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师生互相交流。
(3)(插入课件)小鹿是怎样寻找答案的。
(4)体会想象第4、6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自学思考:三种小动物找到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各是什么?
四、进入情境,发展语言
(1)指导朗读三种小动物的语言。
(2)生辩论:“小鹿应不应该救小刺猬”
(3)渗透主题心灵美。
五、拓展、升华学生联系实际谈心灵美的例子。
六、课本剧表演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不仅看到了最美的颜色,听到了最美的声音,还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心灵,那就是一颗充满友爱的心。是啊,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而内在美却能经久不衰。
板书设计
18、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小蜜蜂 图 颜色
小燕子 图 声音 爱心最美
小鹿 图 救刺猬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随文识字、理解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和感悟“有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教学准备:
小蜜蜂、小燕子、小鹿板贴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解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那么,你认为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呢?(生各抒己见)
板书课题: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现在,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看看森林里的那场动物智力比赛中小动物们找到的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看课文,自由、轻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标出自然段。
2 接下来,老师想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注意听要求: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而且声音洪亮。谁有信心?(指名读)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都有谁参加了比赛?(生自由发言,师板贴小蜜蜂、小燕子、小鹿图片)
三 、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指板书)“孩子们,瞧,他们个个像赛场上的勇士,就要整装出发了!那么,他们是怎样寻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4、5、6自然段吧!”
学生汇报交流:
1 谁能把小蜜蜂寻找美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燕子是怎样寻找美的,你找到了吗?(第五自然段)
3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小鹿在比赛中的表现。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第六自然段。(出示课件:读一读,体会一下小鹿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一画。)
四 角色朗读,揭示中心。
1 分角色朗读。
2 拓展练笔:
课文中“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小鹿放弃比赛去就小刺猬;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小伙伴哭鼻子时轻轻递上一块手帕;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同学们,你愿意将这首传递爱的小诗继续写下去吗?那就把它写到今天的日记里。
五 总结全文。
同学们,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美好的事物,他们装点了我们生活,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而这其中最美的是那看不见、听不到,但它却让我们感受得最真切的—一颗美好的心灵。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同学朗读全文,读出感情。
二、积累内化
1、学生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完成课后第三项练习。
三、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巩固识字。用同学互读、小组赛读等游戏方式巩固识字。
2、学习新偏旁部首,指导书写生字。
3、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的字形特点,说说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
四、实践活动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写到你的日记上。
板书设计: 小蜜蜂 颜色
小燕子 声音
小 鹿 心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重点:
1、体会和感悟“有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世界上最美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三种小动物是怎样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部分。
教学准备:
认字卡片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和你们一起学习,哈尔滨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在这里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们共同建造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一篇和美有关的文章——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世界上最美的到底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
答案,寻找最美。
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①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看谁最先认识他们。
②这些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了,课文就容易读通、读顺了,那接下来我们再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还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课文中都写了那些小动物,写了他们的什么事?(板书动物名)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现在我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寻找美的,找到的各是什么?看谁第一个举手告诉老师。
①小蜜蜂是怎样找的
②飞鸟们推出的选手小燕子是到哪里去找的啊?我们一起来看这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他们找到的美各是什么?都是怎样向大象伯伯汇报的?
(1)谁来读小蜜蜂的话,小蜜蜂找到的是——颜色(板书)“……”什么意思?在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形容色彩美、花美的词语,还记得吗?能说一个吗?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多美啊!现在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2)小燕子找到的是什么?他是怎样汇报的?
那婉转的鸟鸣,叮咚的山泉和人们的欢歌笑语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动听的歌,真的很美,现在同学就自己练习美美的读一读,进一步感受那声音的美。
⑶小蜜蜂和小燕子却找到了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那小鹿呢?让我们读122页最后一段,听了这位同学读,小鹿在找美的过程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想像一下小刺猬从那么高的山崖滚落下来,如果不是小鹿救了他,结果会怎样?小鹿救了刺猬自己受了重伤,还没有找到最美的东西,这也用了省略号,大家讨论、交流、想像一下,这省略了什么?
山那么高,那么陡,受伤的小鹿要爬上险峰,还能做到吗?大象伯伯规定日落时回来,可是现在月亮露出笑脸,星星眨着眼睛,小鹿一瘸一拐地回来了,是怎样对大象伯伯说的。
4、情景表演小动物们向大象汇报的那部分。
你们对课文理解的非常好,表演也非常好,请回到你们的座位吧。
5、回归整体,理解主题。
①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②拓展升华:生活中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最美的是什么?
小鹿——爱心——最美
是啊!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最美。前不久,我流着泪看完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骄傲颁奖会,其中一个来自贫苦山区的农民小伙子,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为了救一个落水女孩,他现出了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他的遗体被打捞上来之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其貌不扬,个子不高,鞋底磨穿了一个洞,脚上的袜子露出了脚指头。他的长像,他的穿着,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美,可是又有谁不发自内心的感觉到他的美,因为从他身上我们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那就是美丽的心灵。学习了这篇课文,听了同学们发言,想到了方才的一幕,我的耳畔回响起了韦维阿姨的一首歌,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最美,在生活中找到了最美,最后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拥有世界最美的东西,那就是友爱的心。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四册18课《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和感悟为什么“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最美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重点:
1、体会和感悟“有一颗充满友爱的心”,就是世界上最美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三种小动物是怎样找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的部分。
教学准备:
认字卡片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和你们一起学习,哈尔滨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在这里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们共同建造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一篇和美有关的文章——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世界上最美的到底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
答案,寻找最美。
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①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看谁最先认识他们。
②这些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了,课文就容易读通、读顺了,那接下来我们再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还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课文中都写了那些小动物,写了他们的什么事?(板书动物名)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现在我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寻找美的,找到的各是什么?看谁第一个举手告诉老师。
①小蜜蜂是怎样找的
②飞鸟们推出的选手小燕子是到哪里去找的啊?我们一起来看这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他们找到的美各是什么?都是怎样向大象伯伯汇报的?
(1)谁来读小蜜蜂的话,小蜜蜂找到的是——颜色(板书)“……”什么意思?在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形容色彩美、花美的词语,还记得吗?能说一个吗?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多美啊!现在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
(2)小燕子找到的是什么?他是怎样汇报的?
那婉转的鸟鸣,叮咚的山泉和人们的欢歌笑语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动听的歌,真的很美,现在同学就自己练习美美的读一读,进一步感受那声音的美。
⑶小蜜蜂和小燕子却找到了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那小鹿呢?让我们读122页最后一段,听了这位同学读,小鹿在找美的过程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想像一下小刺猬从那么高的山崖滚落下来,如果不是小鹿救了他,结果会怎样?小鹿救了刺猬自己受了重伤,还没有找到最美的东西,这也用了省略号,大家讨论、交流、想像一下,这省略了什么?
山那么高,那么陡,受伤的小鹿要爬上险峰,还能做到吗?大象伯伯规定日落时回来,可是现在月亮露出笑脸,星星眨着眼睛,小鹿一瘸一拐地回来了,是怎样对大象伯伯说的。
4、情景表演小动物们向大象汇报的那部分
你们对课文理解的非常好,表演也非常好,请回到你们的座位吧。
5、回归整体,理解主题
①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②拓展升华:生活中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最美的是什么?
小鹿——爱心——最美
是啊!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最美。前不久,我流着泪看完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骄傲颁奖会,其中一个来自贫苦山区的农民小伙子,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为了救一个落水女孩,他现出了年仅25岁的宝贵生命,他的遗体被打捞上来之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其貌不扬,个子不高,鞋底磨穿了一个洞,脚上的袜子露出了脚指头。他的长像,他的穿着,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美,可是又有谁不发自内心的感觉到他的美,因为从他身上我们找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东西,那就是美丽的心灵。学习了这篇课文,听了同学们发言,想到了方才的一幕,我的耳畔回响起了韦维阿姨的一首歌,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最美,在生活中找到了最美,最后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拥有世界最美的东西,那就是友爱的心。
班级 姓名
一、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晶( ) 睁( ) 冠( ) 浅( )
品( ) 挣( ) 观( ) 线( )
颜( ) 淡( ) 漂( ) 膝( )
谚( ) 谈( ) 飘( ) 漆( )
二、我能用加粗的词语写句子。
1.只要它们一睁开眼睛,都能看到太阳。
2.你的头发漆黑,他的头发金黄,不管它颜色怎么样,都是花冠多漂亮。
三、我能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你的头发 ,他的头发 ,不管 ,都是 。
2.我也知道 , 有深有浅, 的花儿, 可爱的 。
3.在这广大的 上,孩子们像 ,有的 ,有的 ,像最美的 一样。
四、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完成下列题目。
1.诗歌中“花”有两个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
2.“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
3.课文中“你”“我”“他”指的是谁?
4.课文中“最美的花束”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水晶 睁开 冠军 深浅
品位 挣钱 观察 线条
颜色 咸淡 漂亮 膝盖
谚语 谈论 飘浮 油漆
二、略
三、略
四、1.鲜花 世界各国儿童
2.花本身的颜色不同 孩子们的肤色不同
3.指的是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儿童。
4.是指全世界的小朋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全世界的小朋友在一起就是最美的花束,说明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
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语句,分五小结,从几个方面来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期望世界儿童能够互相尊重,不分国籍与肤色,都平等对待。
这首诗歌表面上是写作者对世界儿童的描写,其实寓意深刻。实际上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胸怀。诗歌虽篇幅短小,但层次清楚。表达了作者期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1.在双基目标中,要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背诵;
2.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道德情感目标上,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根据儿歌内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学生和老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共同展示出来,并说说你所了解的内容。
你们谁能说说自己最熟悉的国家风俗。
人们常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坛中不同颜色的花朵,你们就是最美丽的那一束。
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感知生字、词。
自由朗读这首儿歌,画出不认识的字。
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
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和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出示带生字的词,开火车读。
例如:漆黑、花冠
分小节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学生分小节朗读儿歌,其余学生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读音是否准确,读后学生互评。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1、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在每一小节里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提出来。
2、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
3、分组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三、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实践作业设计:
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过,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在怎样用。
五、总结。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简练的语句,分五小结,从几个方面来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期望世界儿童能够互相尊重,不分国籍与肤色,都平等对待。
这首诗歌表面上是写作者对世界儿童的描写,其实寓意深刻。实际上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胸怀。诗歌虽篇幅短小,但层次清楚。表达了作者期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1.在双基目标中,要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儿歌,并背诵;
2.能力目标中让学生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道德情感目标上,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根据儿歌内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学生和老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共同展示出来,并说说你所了解的内容。
你们谁能说说自己最熟悉的国家风俗。
人们常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坛中不同颜色的花朵,你们就是最美丽的那一束。
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感知生字、词。
自由朗读这首儿歌,画出不认识的字。
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
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和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出示带生字的词,开火车读。
例如:漆黑、花冠
分小节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学生分小节朗读儿歌,其余学生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读音是否准确,读后学生互评。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1、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在每一小节里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提出来。
2、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
3、分组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三、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实践作业设计:
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过,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在怎样用。
五、总结。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