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7 17:34:04
小学语文:《狐狸和乌鸦》课堂实录一等奖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辅材料:简笔画、动物贴图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
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
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
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
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
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
教后记:
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辅材料:简笔画、动物贴图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
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
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
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
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
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
教后记:
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认识隹字底,读准多音字“差”,读写“狐狸”等9个词语。
2、 会用“刚……就……”写句子,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3、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感受爱听奉承话会受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教学重点:
学会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差”,能据词定音;理解“东西、亲爱”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得意、好看”的近义词;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教学难点:
围绕狐狸怎样行骗,乌鸦怎样受骗这条主线,悟出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受骗上当的寓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第一段。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课文:(10‘)
1、 出示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两种动物吗?
2、 你知道狐狸是怎样的?乌鸦又是怎样的?
3、 看图说话:
1)、狐狸住在什么地方?乌鸦呢?连起来说几句话。
2)、有一天,乌鸦找到了一片肉,看图说说它怎么样?
3)、看看狐狸的样子,说说它怎么样,想干什么?
4)、看图连起来说一段话。
5)、结合学习部分生字:如搀、肉、等。
4、 那么那片肉,最后怎么样了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狐狸和乌鸦。
5、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8’)
1、 先听录音读课文。
2、 自己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想想生字怎么记。
2)、读通课文,想一想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 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4、 学习多音字“差”,并选择读音。
差多了(chà chāi )出差(chà chāi )
5、 讨论: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6、 再自由读一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8‘)
1、 自由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交流:
1)、给这两句话换一种说法。
2)、学习生字:窝。
3、 朗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二节:(6’)
1、 有一天,乌鸦飞出去,它找到了什么,它会想什么?准备说话。
2、 读一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用什么语气读。自由准备。
3、 指名朗读,并齐读这一节。
4、 学习生字:叼,给它换一个词。
五、指导抄写生字:(8‘)
1、 卡片读一读,说说注意点。
2、 抄写生字,并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3-8节,感受乌鸦爱听奉承话上当。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 开火车读生字。
2、 朗读一二两节。说说这两节主要写什么?
二、学习3节:(6‘)
1、 乌鸦找到了一片肉可高兴了,这时狐狸看到了,看图说说它的馋样。学习生字“抬”
2、 找找文中是第几节,读一读,读出它的馋样。
自由读,指名读,并齐读。
3、 狐狸它会想什么呢?
三、学习4-8节:(25’)
1、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用“——”划出狐狸说的话读一读。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怎样,用“~~”划出。
2、 交流:
1)、出示狐狸说的话,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对它说的话你有什么看法?
2)、指名说一说,从狐狸的神态、说的话等讨论。
3)、乌鸦的羽毛漂亮吗?嗓子好听吗?狐狸为什么这么说?
结合学习生字“羽、雀、嗓、句”。
4)、怎样朗读这些话呢?自己先读一读,后指名读。
5)、读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 那么,乌鸦又是怎样受骗的?
1)、乌鸦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2)、起初,乌鸦为什么不做声?这时,乌鸦可能想什么?
3)、“看了一眼”说明什么?这第二次“不做声”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4)、乌鸦为什么会“得意极了”“唱起歌来”?
5)、结合学习生字“极?
6)、对于乌鸦这样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6)、朗读第七节。
4、 指导用”刚……就……“说话。
1)、乌鸦刚一张嘴,肉就( )。2)、那片肉刚( ),就( )。
3)、( )刚( ),就( )。
5、 那片肉最后怎样了?齐读第八节。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先自由读一读,后指名读。
7、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四、指导抄写生字(4‘)
1、 卡片读生字,并说说注意点。
2、 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在朗读完第七节后,我让小朋友找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分角色表演朗读这几节课文,读后又让小朋友说说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来初步感受听好话容易上当。用来代替说感受,这样学生兴趣较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2、 展开相象,练习说话。
3、 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6’)
1、 开火车读生字,口头组词。
2、 完成课后题2,看偏旁写字。
3、 完成作业本题2,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
1、 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表演课文。
2、 比一比,请几组小朋友表演。
3、 说说乌鸦为什么会上当?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4、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 小结:爱听奉承话会受骗上当。
6、 完成课后题6,拼拼写写。
7、 齐读课文,完成课后题4,加标点。并读一读。
三、想象说话:(12‘)
1、 那么,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后,它会怎么对它的孩子说?
2、 又有一次,乌鸦又飞出去给它的孩子找吃的,它找到一条鱼,站在窝旁的树枝上。狐狸有又看见了,接着会发生什么事?
3、 先与小伙伴合作编故事。
4、 指名说一说。
四、指导作业:(8’)
1、 读拼音写词语,完成作业本题3。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完成作业本题4。
3、 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4、 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1)、先读一读例句,说说句式。
2)、独立完成作业。
3)、读一读,交流。
五、机动: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狐狸 和 乌鸦
想了想 笑着 不做声
亲爱的 您 看了一眼 不做声
羽毛真漂亮 嗓子真好 得意极了 唱起歌来
爱听好话的人容易上当
一、课前准备:古诗接龙。
二、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最后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也是选读课文中的最后一篇。按照我们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
生:读文!
师:第二步——
生:赏文!
师:第三步——
生:品文!
师:好!按照这三个步骤,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骆驼和羊》。
三、读文。
师:打开书,翻到最后一课。(表扬动作迅速的同学)首先我们读文,第一个步骤是大家自由读。在自由读之前,庞老师有个提示,你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角色的声音的处理。一会儿看谁把声音处理得最恰当。开始自由读。
(生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师下台仔细听学生朗读。)
师:现在你们听我读一句,来看看我读的这句话是课文里的哪个主人公?(模仿骆驼粗粗的语气)“长得高好!”
生(异口同声):骆驼!
师:再听!(模仿小羊细细的声音)“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生(抢着说):羊!
师:两种声音有什么区别吗?
生:有!
师:骆驼的声音——
生:粗!
师:为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因为骆驼高大!
师:羊的声音呢?
生:小!细!
师:又是为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因为羊很矮小。
师:而且你想羊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
生(开心地):咩—咩—
师:这就是它们不同声音的处理。自由读时,我看见有些同学也在这么做,但做得不够理想,一会儿我们还有机会,你要练得更好些。(稍顿了顿)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生:骆驼),第二主人公是——(生:羊)。我请两个同学写在黑板上。
(两生上台写粉笔字,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怎样用笔,娟秀的字迹赢得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
师:美满是第一次写“骆驼”两个字,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两个字,“羊”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同学写得都很好。刚才他们写字的时候,我们的教室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鸦雀无声!宁静!
师(指板书):齐读。“骆驼、羊”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呢?
生: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长得矮好”,它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
师:为了什么争论起来?
生1:为了高矮争论起来了!
生2:为了争论高矮哪个好争论。
师:骆驼认为——(生:高好!)请同学写上去。羊认为——(生:矮好!)再请一位。
(两生上台板书)
师(指着板书):那到底怎么好呢?我们读好课文再研究。
四、赏文。
师:读的第二个步骤,小组合作读,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合适,最好的方法来读。四人小组合作,我有两个条件:小组中必须有男生和女生,必须有高个和矮个的同学。看哪组合作最快最好!
(学生兴致勃勃地一起合作读,老师深入到小组观察引导。)
师:我们请小组上来读,下面的同学要仔细听,还要有个准确的评价。第二组我请听得认真的同学。
(第一组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读,读得十分投入。)
师(引导学生评价):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生:津津有味、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精神饱满
兴高采烈——师:你的意思是指他们精神很饱满是吗?
师: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
本人未能亲赴硕放观摩版主会课,实是一大憾事。好在网友们及时上传了上课的实录,也能让未去硕放的网友们如亲临会场般感受到会课的精彩,让大家从中受益非浅,本人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为表达谢意,我将自己的肤浅感受写出来,以求与大家共同研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斧正。
课题:《北风和小鱼》
年级:一年级
执教:百合(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李娟)
评析:绿宝石
师:我听陆老师说,我们一(4)班认字的本领特别强,我写个字给大家认一认。师写:风。[“风”是本册教材《识字五》中刚学习的生字之一,教师在板书课题时,同时让学生再来认识这个字,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一次复习巩固。这种随文识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把这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也足见百合老师在课堂伊始就有着很强的识字训练意识。]
生:风。
师:你知道有什么风?
生:北风。
生:台风。
生:西北风。
生:狂风。
师:这两天,天气突然变冷了,刮的什么风?
生:东北风。
师:板书“北风”。
师:再写个词给大家认认。
师:板书“小鱼”。
生:小鱼。
师:连起来读。
生读:小鱼。
师:要把这两样事物连起来,中间要加个“和”。“和”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怎么写,跟着老师一起写,认真地把它记在心里。[课标中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此处再次进行随文识字,让字义和字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和”。生说笔顺。
师:对,两物相连就应该用“和”。
师:北风和小鱼在一起,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
生齐读课题。
师:在课本118页,打开书。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请大家看着拼音好好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我知道凭你们认字的本领,一定可以记得很快。
生读。[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认读生字,自己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能继续巩固汉语拼音。]
师:老师最喜欢大家自己读自己读。
生自读。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生字,大家会了吗?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师:自己先练一下。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生自读词语。[这里是要求会认的二类字,学生借助拼音独立认读。这是学习生字的第一步。]
师:会读的举手。
请一位同学读词语。
指导读好“知道”(强调轻声)。齐读。
指导读好“浮出水面”(师:小朋友会不会一口气把这些词都读出来?
师:常常把两个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说,比如,月牙倒影在池塘里——
有人说,这漫天的星星和鲜花有相似的地方,有一首小诗会告诉我们答案。
谁来读课题。
指名(三个)齐读。
师: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配乐师朗诵,做动作)
师:好听吗?
自由读。
(要求自由读,但齐读了。)
【其实可以尝试拍巴掌打乱】
教读词语——喜欢
指名读,齐读。
师:读到“喜欢”这个词语,每个孩子脸上都是笑盈盈的。
师:你可能想到了芭比娃娃(对着一个孩子说),你可能想到了玩具汽车(又对着一个孩子说)。
教读词语——最喜欢
师:和“喜欢”比,它的感情更深。
指名读。
师:有点喜欢,还不够强烈。
师:诗中的我最喜欢什么?
生:鲜花
出示句子:夏天满地的鲜花。
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指名读,第一次强调“那”字鼻音,第二次强调轻声
出示“朵”字和花的照片。
指名说有什么相同。
师:美的就像一朵花。
教读: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强调停顿。
连读第一段:
我最喜欢
夏天满地的鲜花:
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
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教读第二段
齐读。
【课堂上应该少一些齐读,自由读才是充分展示学生的好方式。】
(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数——数着——我数着满天的星星
师:这个小男孩是怎么数星星的呢?
出示:
这里一颗,那里一颗。
师:让我们陪着他一起来数一数。
伸出小手。
教认“颗”字,页师:字旁的“颗”字很有意思。
师:“颗”一般用来形容颗粒状的东西,看图片,一——珍珠,
还比如说,一——草莓,
师:咱们南京的特产,一——雨花石
还有什么呢?
(生:一颗种子,一颗树)
师及时纠错“一棵树”的“棵”是木字旁。
师:看好了,老师变魔术了,变多了,怎么说?
出示:颗颗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字:朵、颗,我们就来写写这两个字,来研究研究。
生:上面的几没有钩。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生:页字最后一笔变点。
师:是啊!他们特别谦让,不光页,左边的果也是,都把原来的捺改成了点。
(做手指操,播放)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我要来选出我们班的书法家了。)
准备投影学生的作品,投影仪出现故障。
教师:没关系。不用了。
(教师很快调整情绪。但,效果明显不如用实物投影仪好。)
师:这满天的星星和鲜花有什么相似的呢?
生:多。
板书——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鲜花的多呢?
生:满地。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的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五彩缤纷,(然后读句子)
生:一地的梨花(然后读句子)
师:谁能把这鲜花的多读出来呢?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把这句话背出来吗?
师:你还能从哪句话看出来多?
生:等星星出来的时候也多。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靳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案例]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对抗,比赛认读生字和生词,其他同学当评委,最后的胜利者是小擂主。
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依次出现,课堂场面比较活跃。
师:组与组的对抗,一位学生背对黑板,另一学生做动作,让他猜这是什么字。
生用手开门
生猜:开
生穿衣的动作
生猜:穿
……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够根据字的字形编出谜语或儿歌。
生1:书上结果子,是什么字?
生2:棵
生3:爸爸的爸爸拄拐杖,是什么字?
生4:太阳出来暖洋洋!
……
(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师: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课文当中,看课件或插图,找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同桌练读,你读我听等各种方式。
生自由练读。
师:哪一组想先读,
师: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师:(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北风呼呼地刮,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生1:它会说,我好冷呀,我会冻死的。
生2:要是有人给我穿上暖和的衣服那该多好呀!
生3:等我冻坏了,我怎么才能为人们服务呢?
师:爷爷是怎么做的?
生:爷爷给它穿上暖和的衣裳。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生1:是可以保暖的衣服?
生2:不是,是稻草,因为稻草可以保暖。
师:是呀,爷爷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小树过得可快乐了。
(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做的?
生:它会谢谢爷爷的,还要报答爷爷,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师:他会说些什么?
生1:爷爷,我要让你过个愉快的夏天。
生2:我要让你过个清凉的夏天。
……
师:边读课文边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可做动作理解)
生1:是指小树的头。
生2:是树冠。
师:对的,爷爷在绿色的,可爱的树冠下乘凉,心情怎么样?读一读,自己体会。
(再现课文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渗透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突破了教学重点。)
师: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生1:小树很懂事,为爷爷遮住阳光。
生2:只要我们对小树好,小树就会对我们好。
……
师:同学说的真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信息,你能说说树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生1:有了树,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有地方乘凉了。
生2:在冬天,树能够抵挡风沙。
生3:树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用的许多东西都是用树做成的。
教学目标:
1、积累拟声词语
2、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用拟声词描述听过的声音
3、听声音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拟声词语
教材分析:
1、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时把第二单元《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和“笔下生花”的“听声音编故事”作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两大内容。
2、我将“日积月累”中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作为引入,让学生积累ABB,AABB,ABAB式的拟声词语;紧接着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旋律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前一部分各种形式的拟声词。
3、注意:应注意两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注意提醒学生把各种形式的拟声词用进所编的故事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坐落于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这融会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天风、海涛、鸟语、虫鸣、钢琴声、小提曲……
这些不可多得的声音竟巧妙地汇聚在学校及孩子的生活周围,再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生活资源。
学生生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课堂实录:
一、引入:
1、师:你们听,窗外传来了什么声音,那么清脆?
生:那是小鸟的叫声。
师:它们是怎样叫的?
生1:就是这样——(当场吹口哨学鸟叫)
(生笑)
生2:唧唧喳喳,唧唧喳喳
师: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就以小鸟为例子,请大家听我是怎样说的:
小鸟叫——唧喳——唧唧喳喳——唧喳唧喳(课件展示)
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笑:真有趣!
二、游戏中积累象声词汇
生3:我也会说:风铃——丁当——丁丁当当——丁当丁当
师:对了,真不错!其他人呢?不想也试一试吗?
生4:照相机照相时——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边说手边比出动作)
生5:我觉得这也可以是剪刀剪东西的声音啊!
师:没错啊,那你试试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行吗?
生6:很简单:剪刀剪——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7:还有,这也可以是螃蟹的大钳子夹东西的声音,就是这样——(比出动作)
师:你听过它夹东西的声音?
生7:对,有一次,我被它的那个大钳子咔嚓一下夹住了,好痛!
师:那你可真细心,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啊!能把它说出来吗?
生7:螃蟹夹人——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8:我还有,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生9:好象有点怪!
师:那我们来看看语文天地里头的!
生9:我觉得里头的“哗啦啦”比她说的“哗哗啦啦”好
师:那你帮她改改:
生9: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好听多了!
师(课件出示: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三、听音乐说声音:
师:刚刚咱们说的都是单独的声音,现在我想让大家听一首曲子,看看谁的耳朵尖,能听出哪些声音来呢?
(放乐曲)
生:我听到的泉水流动的声音,丁冬丁冬的。
师:耳朵真尖,说得真不错!板书:泉水流——丁冬丁冬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