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游击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7-01 09:02:03

赣南游击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赣南游击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1、赣南游击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要求:

认读8个字。 能看注释,查字典或结合查阅的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能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红军游击队员满怀革命理想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 理解内容:

课文内容丰富,虽然不要求对每词每句都准确理解,但是应当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即前8节分别写了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等,展现出红军游击队员风餐露宿、昼伏夜出的艰苦斗争生活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革命斗志,后4节主要写了红军游击队的战略战术、远大理想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2. 本文特色

陈毅对诗歌的主张是,不反对形式技巧上的探索,但鄙视单纯玩弄形式技巧,不能让死板的形式规则束缚住。《赣南游击词》正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追求。这首词是按《忆江南》词牌的句式写成,但并不依照《忆江南》词的平仄格律。各节都含着丰富充实的生活内容、思想内容和思想情感,极富生活情趣,而在形式和格律上则给了自己相对的自由,不过分拘泥于死板的形式规则。在语言上,陈毅采用群众口语,如“乖乖听安排”、“重生亲父母”、“好儿郎”等,同时又善于吸取有生命力的古语词,如“兼旬”“怨嗟”、“禹鼎”等。在用典上,承其义,如“铁树要开花”。在风格意境上,或质朴无华、明白畅晓,如第9、10节;或雅致洒脱,含蓄有味,如第1、4、5节;或有民歌的情趣,或有古诗的风韵,不拘一格,而又多样统一,构出一派清新豪迈的格调。全词意趣盎然,情味毕现,极具艺术感染力。

教学反思:

2、赣南游击词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认读8个字。 能看注释,查字典或结合查阅的资料,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能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红军游击队员满怀革命理想在艰苦斗争生活中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革命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 理解内容:

课文内容丰富,虽然不要求对每词每句都准确理解,但是应当了解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即前8节分别写了晨醒、午饭、开会、行军、野营、潜伏、觅食、请战等,展现出红军游击队员风餐露宿、昼伏夜出的艰苦斗争生活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革命斗志,后4节主要写了红军游击队的战略战术、远大理想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2. 本文特色

陈毅对诗歌的主张是,不反对形式技巧上的探索,但鄙视单纯玩弄形式技巧,不能让死板的形式规则束缚住。《赣南游击词》正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追求。这首词是按《忆江南》词牌的句式写成,但并不依照《忆江南》词的平仄格律。各节都含着丰富充实的生活内容、思想内容和思想情感,极富生活情趣,而在形式和格律上则给了自己相对的自由,不过分拘泥于死板的形式规则。在语言上,陈毅采用群众口语,如“乖乖听安排”、“重生亲父母”、“好儿郎”等,同时又善于吸取有生命力的古语词,如“兼旬”“怨嗟”、“禹鼎”等。在用典上,承其义,如“铁树要开花”。在风格意境上,或质朴无华、明白畅晓,如第9、10节;或雅致洒脱,含蓄有味,如第1、4、5节;或有民歌的情趣,或有古诗的风韵,不拘一格,而又多样统一,构出一派清新豪迈的格调。全词意趣盎然,情味毕现,极具艺术感染力。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解说词优秀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鸟的天堂设计解说词优秀教案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回顾课文:

提问: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物色?

二、谈话导入: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没看到鸟,却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飞腾的热闹场面。课文中著名作家巴金向我们展示了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幅画卷,你更欣赏哪一幅呢?你画出来了么?(画好的同学贴到黑板做为背景)

三、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我国著名景点之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呢?

1.请学生汇报。

2.老师出示,请学生读

四、写解说词: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文从而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呢?

1,出示写作背景: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开始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

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2.请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

3.写好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组内最佳。

4.推选组内最佳在班级汇报、师生共议(结合三种情景)。

五.表演:

你们的导游词可以说是各具特色,设计的都很精彩。然而耳听为虚,如果此刻你们就面对着各色旅客,你怎样发挥你导游的身份呢?

1.出示评比标准

(1)解说词能针对不同的游设计,繁简适度;

(2)“导游”讲解态度和蔼、亲切、落落大方;

(3)游客表现自然、主动询问。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3.练习后请小组上前表演。

六.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案设计,注意从以下论念出发:

1.成功地设计了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乐于接受口语交际这一颇感头疼的内容,也乐于参与其中。

2.将所学与生活相联,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学生在情境中可以说跃跃欲试,但站起表述时还只是个别学生在动,使得参与面较小,全体互动不足。今后仍需致力于调动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游击队歌》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游击队歌》。请大家看着老师写课题(教师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请同学们声音响亮一点儿读一下。

生:(齐读)游击队。

生:老师,您没把课题完写,落掉一个“歌”字。

师:不是落掉的,我就是想先写“游击队”三个字。这是一个词儿,你们在故事书里,电视剧里,电影片中看过游击队吗?

生:我看过一本故事书,书中写了一支队伍叫“草上飞”,他们是游击队。

生:我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他们在铁道两旁活动,叫铁道游击队。

生: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

师:好,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那些队伍,他们都是游击队。那么,谁还能说一说,他们的衣着打扮什么样,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游击队是干什么的吗?

生:他们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土布衣服,头戴狗皮帽子,扛着大盖枪。

生:有的还背着干粮袋。

生:他们有时住在山上,有时住在树林里,有时也住在村子里。他们是游动作战的。

师:说得好。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生:他们是打鬼子的。

生:铁道游击队,专门截打鬼子的列车,把鬼子打死,把枪和弹药、粮食夺下来。

生:游击队还端日本鬼子的炮楼。

生:游击队还杀汉奸。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为了把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1937年爆发了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他们配合八路军、新四军,经过八年的奋战,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好,现在老师在“游击队”这个词儿的后面再加一个字(老师又写一个“歌”字),这回,课题就完整了。大家读一遍。

生:(齐读)游击队歌。

师: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呢?

生: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

生:不光游击队员唱,游击队长也唱。

师: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们唱呢!“游击队歌”就是当时抗日游击队唱的一首歌。你们想知道,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在这首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吗?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遍我录的这首歌儿。(教师打开录音机,放这首歌儿。学生静听,有少数同学还小声随着唱。)

师:大家听了一遍,有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游击队员们都唱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练读歌词,读后,学生发言很热烈。)

生:游击队唱的是他们个个都是神枪手。

生:他们还唱了行军的时候不怕山高水深。

生:他们唱的是,在密密的树林,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无数的游击队员。

师:说得不错,还唱了些什么?

生:还唱了敌人给他们吃的、穿的,敌人还给他们造枪、造炮。

师:哪有那样的敌人呢!(此时很多学生大笑)

生:游击队还唱了要坚决跟敌人拼到底,一定要取得胜利。

师:取得什么胜利呀?

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把敌人消灭干净。

师:对,他们唱出了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以上,教师捕捉了学生初读的印象;了解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情况)

生:老师,我觉得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也不能给游击队造枪、造炮。

师:你说得对,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第三句歌词的意思,我们讲到第三句的时候,大家再发表意见,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来一句一句地理解歌词的内容。我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朗读,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还不错,请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宿(sù)冈(gāng)拼(pīn)营(yíng)请同学们把这几个字的读音写在书上)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句歌词,你们先讲一讲“神枪手”是什么意思?

生:神枪手就是枪打得特别准。

师:准到什么程度?

生:一枪就能打死一个敌人。

生:弹不虚发。

生:百发百中。

生:百步穿杨。

师:用歌词里的话说,就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那么,都哪些人是神枪手呢?

生:游击队员们和游击队长。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歌词里说“我们都是”,那就是说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是神枪手。

师:他们为什么“都是”神枪手呢?

生:因为他们恨日本鬼子。

师:你理解的很对,讲得很好。那么,现在我要问:“我们都是神枪手”和“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他们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每一颗子弹都能打死一个敌人,所以,才说他们是神枪手。

生:因为游击队员是神枪手,所以才能做到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师:讲得很好。这两行诗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句子。现在,我们用“因为”和“所以”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说话,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师:因为游击队员们都是神枪。

生:所以他们能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师:因为游击队员们每一颗子弹都能消灭一个敌人。

生:所以说他们都是神枪手。

师:同学们接下句接得很好。谁能讲讲“飞行军”这个词儿的意思。

生: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举手)

生:老师,他讲得不对。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呢。

(此时全班同学大笑)

师:是的,那时候,我们的游击队,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只有小米加步枪,有时连小米饭几天都吃不上。怎么能坐飞机行军呢?那么,“飞行军”是什么意思呢?有知道的吗?

生:飞行军就是行军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师:是这样,你说得很对。你能举个例子让大家听听吗?

生:能。有一次,我们的游击队来到李庄。汉奸知道了,就向鬼子的小队长报告。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领着一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来到李庄一看,游击队早走得没影了,鬼子扑了空。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电影里看到的。

师:对,好像《平原游击队》里有这个镜头。

生:是。

师:你看,我们的游击队,行军多么神速。敌人连游击队的影子都找不到。我们的抗日游击队,就是这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日本侵略者。那么,“哪怕山高水又深”是啥意思呢?

生:山再高,水再深,他们也不怕,也能过得去,这就是飞行军。

生:游击队不怕山高水深。

生:游击队员不怕山高路险。

师:他们为什么不怕山高路险呢?

生:为了打败日本鬼子。

生:为了尽快地把日本鬼子从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师:目的是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好了,我们从第一句歌词里,看出游击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们的枪法好。

生:他们的行军速度极快。

生:为了打击日本鬼子,他们不怕山高水深,哪儿有日本鬼子,他们就到哪儿去打。

师:对了。所以我们说游击队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第一句歌词的内容大家理解得很好。虽然有的同学讲出了笑话,但是,那没关系。只要敢于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就是好样的。现在,谁能自己读一遍第二句歌词,然后,自己设计一两个问题,再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讲讲这一句歌词的意思。(很多同学举手,教师指定一名同学读讲)

生:(读完之后)我设计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游击队员住在什么地方?另一个是游击队员们的生活怎么样?从“树林里,到处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可以看出,游击队员们住在树林里,“宿营地”是他们休息、睡觉的地方。从“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可以看出,他们有时也住在高山上。他们住在树林里,高山上,离村子很远,我想,他们的生活一定很艰苦。

师:同学设计的问题挺好,讲得也不错,说了这么长一段话,不仅能引用课文语句,而且层次也很清楚。谁还讲?

生:(读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游击队里有多少人?2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我说,游击队里有很多游击队员。在树林里到处都有他们的宿营地,“到处”就是指很多地方,都安排满了。“无数的”这个词,也能说明游击队员是很多很多的。他们为什么要住在树林里,山冈上呢?我看过《平原游击队》这个电影。在平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住在树林里、高山上,敌人不敢进去,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他们随时可以从树林里、山上出来打击敌人,然后就回去,敌人抓不着他们。李向阳他们就是这样,敌人毫无办法。

师:同学讲得很好。不仅设计的问题有深度,还能结合自己看过的影片讲,很好!第三句歌词比较难,谁能设计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

生: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游击队员没有吃的、穿的,敌人能给他们送来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请同学们就以他设计的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认为敌人不能给我们的游击队送吃的和穿的,因为日本鬼子时时刻刻都想消灭我们的游击队。

师:你讲得很对。那歌词里为什么说“自有敌人送上前”呢?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在打鬼子的战斗中,从敌人手里夺来的。如铁道游击队,他们伏击鬼子运粮食的火车,打死了敌人,缴获了粮食和衣服,这就好像敌人给送来的一样。

师:你理解得不错,说得也挺好。但我还要问你,歌词里为什么说“自有那敌人送上前”而不说“自能夺来吃和穿”呢?

生:“自有那敌人送上前”,这里含有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根本不用发愁的意思。因为自然有敌人送来。用“送上前”能说明游击队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都能缴获敌人的粮食和衣物。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吃的和穿的实际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用“送上前”,不用“能夺来”,说明我们的游击队很乐观,很豪迈,在跟敌人的战斗中,从来不打败仗。

师:好,理解得很深刻。从这句歌词里,我们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有着无往而不胜的战斗精神。那么,下半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你们能理解吧?

生:同上半句一样,我们的游击队没有武器、弹药也不用愁,在战斗中,从敌人手里缴获武器,武装自己,打击敌人。

师:你们看,我们的游击队,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像天兵天将一样,打得敌人一听说“游击队”“土八路”这样的字眼,就吓得赶快逃进炮楼里去了。我们的游击队为什么要这样战斗呢?请同学读最后一段歌词。

师:你们能讲讲最后这句歌词的意思吗?

生:最后这句讲的是游击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地方,不许敌人强占去。

师:他讲得不错。你们能逐行把诗句的意思讲清楚吗?

生:“我们”指游击队,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祖祖辈辈,“这里”是指家乡,也可以说是祖国的每一寸地方。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生:我讲第二行。我们世世代代生长在这个地方,所以说,这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

师:讲得很好!

生:“无论”是不管的意思。“强占”就是侵占的意思。不管是谁,“谁”是指外国侵略者,想要侵占我们的地盘,我们游击队,就跟他拼到底。“拼到底”是指拼杀到把敌人赶出去,把敌人消灭,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我从“拼到底”可以看出,游击队誓死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每一寸地方的决心。

师:讲得很好,特别是注意了讲歌词中的重点词。现在,我们来朗诵这首歌词。

(以下,教师让学生个人朗诵,分组朗诵,最后是集体朗诵。集体朗诵时,有男领诵、女领诵、男合、女合、全班合诵,在教师指导下,简直像有排演诗朗诵。课堂上气氛活跃。)

5、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王之涣《凉州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

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

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

(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师:其实《登鹳鹊楼》就是他写的,正是一曲《登鹳鹊楼》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凉州词》,使他跻身于唐一流大诗人行列。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作者简介)。

过渡: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么?

(二)初读古诗:出示幻灯片,提出读的具体要求:

1自由读(至少两遍)。

2指名读,听后评读。(老师或学生评)

过渡:如果说初读古诗的第一步,那么读出感觉,读出味道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

(三)感悟诗句前两句

1轻声读前两句诗,找出自己读的感觉,并且或写或勾做上自己习惯的学习标记。

2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自己感觉到的。

3指名读。(要求说感受,读出感受。)

4师或生听后评议。

学习前两句诗预设:学生可以从第一句里找感觉,也可以先从第二句谈起。课堂师要随机引导。

若学生先体会第一句,则重点点拨:

(1)解决“远上”的意思。老师用手势和眼神带。(自下而上)

(2)听音乐,师:提到“黄河”用什么词语可以形容它?(自由抢答:汹涌澎湃、磅礴、气势宏大……)

(3)谁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其他同学闭眼听想象画面。

(4)听后评读。

(5)你听了这样的朗读后,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高远辽阔感)

(6)想象画面,同桌加动作自由读,听后说说他哪读的好?

若先体会第二句,则重点点拨:

(1)谈自读后的感觉。(孤)“孤”什么意思?师及时鼓励孩子的感受。

(2)你们也这样读读,体会孤的感受。

(3)解疑(胡兴业同学提出的疑问):“片”的意思是什么?师:是呀,为什么写“一片”而不是“一座”呢?

预设:a学生自己争取解决。

b师引导。进情境——诗人由高远辽阔的黄河,笔锋一转,把视角拉下来,远望,不觉咏出——个人接读第二句。

c如果读不出“片”(单薄,小,)的感受,师随机指导这个学生:再远些,再远些看,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此时,再说你(你们)的理解。指名说或自由说。(师注意捕捉学生的零散感受。(“座”呢,城比较高大,厚实的感觉。写“片”更突出了城的孤,单薄,小。犹如一片小小的树叶。更加有种悲凉,危险的感觉……)

4师:想看看这“片”城么?(课件)

5配乐《凉州曲》创设情境:(师语速缓慢地)茫茫戈壁,假如你是戍边战士,盛夏骄阳似火,大漠之上——(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秋风飒飒,中秋月挂梢头,——(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冬夜北风寒,雪花漫天飘——(生接读:“一片孤城万仞山”。)。此情此景,身处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两个词说说。(指名说,生:凄凉,苍凉,寂寞,孤独……)

6小结:前两句诗,如果说首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和天空的高远,用一个字“壮”(板书“壮”),那么第二句则更侧重的守城战士环境和内心的描写,我们也用一个字概括:“悲”, (板书“悲”)。这真是壮中有悲,悲中有壮呀!

7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8个人展示读。(ppt)(师再评:我听出你在突出“一”和“万”,对比读中,反衬了城的“孤”“单薄”和战士内心的凄凉感。真是用心在读啊!

过渡:如果说前两句是“画意”,那么后面的“诗情”又是什么呢?

(四)学习三、四句。

1轻声读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么?(预设:谁怨谁?“何须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须”什么意思?

(2)“何须怨” 呢?(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看着大屏幕诗句,学生试着说诗句大意。追问: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没用,无可奈何的感受。)[

(4)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5)指名读。

(6)师生评读。(师随机评:“我还听出了你的怨愤之情”。)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所以突出“春风”一词的朗诵。)

3师:然而,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板书: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怎么读出这情怀?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学生自评。

4回读全诗:同桌互读,读后评议他哪读的好?——展示个人读——大家评议。

5学唱古诗。播放视频《凉州词》。

古诗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让我们唱中表达心中的感受。1遍:轻声学唱。2遍:自由大声唱。3遍:起立,加动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课堂呈现熟能成诵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师过渡:同学们,还有一首与此题目相同,内容相同,感情相近的诗,但表达将士的情怀直接,更豁达。出示ppt王翰《凉州词》,相信你们用刚才的方法,一定能很快进入角色的。

1自由读,找感受。

2小组交流感受或读出感受。

3小组赛读。形式自己设计。读后学生互评,或者老师评议。

4试着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可以从题目,作者,诗表达的情怀,内容都是边塞诗…...)这些都要因学生学情而定。也可以提问质疑,师随机解疑。

(六)作业: 把两首《凉州词》朗诵(也可以唱)给家长听。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不超过300字)

一、尊重学生个体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读自悟自批,让学生用几个词来表达读完前两句诗的感觉,再引导学生静心轻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

二、紧扣诗眼,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质疑“片”,加深对意境的感受,再配乐朗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次接读,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三、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实效:定了“三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读出感觉——读出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

四、大量课外拓展,如课前题目的理解等,直至课后的拓展阅读王翰的《凉州词》。

6、纳兰性德词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和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初三大家,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取了他的《如梦令》。我觉得在教学中除了结合这首《如梦令》词落实单元教学要求外,有必要对纳兰性德及其词创作做一点介绍。因此准备用两节课时间讲述纳兰性德的词。

【教学目标】落实单元教学要求“置身情境,緣景明情”;巩固前一单元的教学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对纳兰性德词的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内容很丰富,常规教学是两节课时间。考虑到是选修教材,为节省时间,课前用一节时间指导学生预习相关内容,真正课堂教学时间一节课。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由南唐李后主词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了南唐李后主的几首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对南唐李后主的词有一定的了解。到了清初的时候,有一位词人学习李后主的词风,并独成一家,这个人就是清初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

二、初次接触纳兰性德词

(一)同学们快速阅读纳兰性德几首词(附后),感受一下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二)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了解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

(一)阅读课本上面的注释,初步知道纳兰性德

(二)教师作一定的补充说明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大词人。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纳兰性德一生所交,多为汉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其居渌水亭经常为他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无形中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四、纳兰性德词分类讲解

为了便于讲解纳兰性德词,我们将刚才提供的几首词,作简单的分类。

(一)先看如下两首词: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烟影。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1.要求学生说说这两首词的大意。

2.教师应到学生深入到词的意境中。

先看《如梦令》。这是写男女初次见面时情景。落花红冷是点明相见的季节,是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比较伤感的气氛,辘轳金井是些女子正在井边汲水的活动。蓦地一相逢是些男女在意外之中见面时内心的感受,心事眼波难定是写女子害羞和内心的猜测,谁省重复,是强烈的情感流露,意思是“谁知道呢?谁知道呢”是渴望被人知道被人明白又担心对方不知道的矛盾心情,言辞中间流露出一种哀怨和失望。结尾时写对对方的长期思念“对方的音容笑貌好像进入了自己的生活”本词对男女一见钟情的内心情感描写细腻。

《减字木兰花》是写男女重逢时极其矛盾的心情。曾经相念的男女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见面了,应该有许多的话要说,可是奇怪的是两人相逢不语相逢不语就隐含了许多人事的苍凉,一朵芙蓉着秋雨是用比喻的形式来描述女子的容貌,更主要的是写女子哀怨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尴尬之后,女子好像看到了自己思念的人对自己依旧一往情深,内心激起一种甜蜜、幸福和自豪,表现在脸上就是“小晕红潮”,在惊慌中间急急忙忙地走开,“只凤翘”是细节描写,暗含女子身份地位的变化,也可能是这样意思“凤翘”是以前两人最熟悉的东西,而这个女子一直戴在头上,足见女子对对方感情,现在男子看到这些就有一种亲切的感受,也激发了他对往事的无限回忆,昔日的深情再次呈现出来,所以男子“待将低唤”,可是话却没有说出口,为什么?是怕别人看见说闲话。这种“美好的情感与传统道德之间的矛盾”未免让人遗憾。也就在男子失望之时,女子却做出一种暗示性的举动“转过回阑叩玉钗”。

通过这两首词,我们不难看出,纳兰性德是写男女之情词的高手,最善于细腻刻画人物内心的感受,也最善于细节描述,词中男女情感真挚甜美中走有一些淡淡的哀伤。同时,这种词语言军比较清新婉约。

3.比较【减字木兰花】和南唐李后主【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纳兰性德词与南唐李后主的词风格及其相似,从这两首词中可见一斑。

题材内容

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

表现技巧

南唐李后主《相见欢》

男女之情,侧重于写别后的思念

别后的思念,绝望的思念。恨是主旨。

语言文字很精美,也很清新,婉约

情景烘托,与直抒胸臆结合起来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男女之情,写见面时矛盾的心情

男女之情甜蜜中有惆怅和哀怨

语言文字很精美,也很清新,婉约

通过细节描写,侧重于叙述描写,有点散文化笔法。

(二)看下面两首词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学生解读词意。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此词。对亡妻思念。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纳兰性德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纳兰性德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这两首词就是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

第一首词上阙是写明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指圆月的时间少,多数时候都是残月。以此来比喻自己和妻子在一起时光短暂,因而有很多遗憾。“皎洁”是写眼前的月光,也是用来比喻妻子的品质的美好。词的下阙开头三句是睹物思人,用燕子依然来衬托妻子不在,美好生活的不再,一种伤感的情调绝望的情调就隐藏在其中。最后两句话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希望自己死后能和妻子在一起双双化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第二首词情景交融,写自己孤独中对亡妻的回忆。上阙用“西风、黄叶、残阳”渲染了一种感伤惆怅的气氛。下阙借用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比喻自己和妻子相濡以沫的美好生活。结尾“当时只道是寻常”流露出深深的追悔、遗憾和无可奈何。整个词写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图景,一是和妻子一起的美好。一是眼前自己的孤单,两相对照,越发显出眼前的凄凉越发突出对亡妻的思念。

3.比较苏轼悼念亡妻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篇名

共同点

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

词中意境

苏词

两人妻子均多才多艺且芳龄早逝,两人对妻子感情深厚,不尽的思念

梦境描写,同时想象千里孤坟的凄凉

语言流畅,朗朗上口,有关东大汉直抒胸臆

荒凉冷落

沉闷压抑

纳兰词

侧重于写自己的孤独中思念

语言清新,似江南才子细腻抒怀

清冷月夜

冷落黄昏

(三)感叹咏怀词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忆秦娥】

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1.学生阅读这两首词。

2.评析这两首词大意。

纳兰性德身份特殊,四皇帝的近臣,对这样的生活他很不快乐,在加上自己家庭生活的不幸,所以纳兰性德萌生了归隐的念头,据说,他多次到寺庙问禅,并自号“楞伽山人”。这两首词就是写自己的这种性情。特别是《忆秦娥》更是他生活写照,也是他苦难内心世界的写照。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纳兰性德。

五、归纳整理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在纳兰性德三百多首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便是“愁”、“梦”,不论是词作中直接抒发其心意悲凄,还是通过对举的手法如梦境与现实的对举、冷暖色调的对举、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凄清的对举,都构筑了一个冷艳凄清的意境。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聂晋人也认为,读纳兰性德的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俊逸,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摇不得者也,惜乎早赴修文,所谓‘天雨粟,鬼夜哭’果有之耶”

六、拓展延伸阅读

(一)纳兰性德与贾宝玉比较

在红学界,有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就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是曹雪芹自己,这是多数人认同的观念,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就有人说贾宝玉的生活原型是纳兰性德。我们且不去考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只是从中得到一点启示:纳兰性德和贾宝玉有相似之处吗?不妨比一下。

人物

出身家世

文学爱好

对女子态度

婚姻生活

向往归隐

家居环境

贾宝玉

四大家族

爱好是词文学,且有独到见解

女子是水做的。

爱而不能,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走到一起

最后归隐,当了和尚

大观园

纳兰性德

明珠之子

是著名的大词家,凄艳的词风

尊重、同情与理解

对妻子感情深厚,可妻子芳龄早逝

楞伽山人

明家大院在山西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人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也可能据此有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纳兰性德呢。到底是不是,同学们有兴趣今后可以研究研究。

(二)纳兰性德词选读

【东风第一枝-桃花】

薄劣东风,凄其夜雨,晓来依旧庭院。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湘帘乍卷,早迷了、画梁栖燕。最娇人、清晓莺啼,飞去一枝犹颤。

背山郭、黄昏开遍。想孤影、夕阳一片。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五更风雨,莫减却、春光一线。傍荔墙、牵惹游丝,昨夜绛楼难辨。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有一个大胆的做法,就是将纳兰性德几首词组合在一起,利用几节课时间来研讨,课堂容量很大。而且,将不同类型的词放在一起教学,能够给学生一个立体的纳兰性德形象化认识。再者,这节课将纳兰性德和贾宝玉联系起来拓宽课堂教学视野,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附纳兰性德词: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换玉旁)。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烟影。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7、竹枝词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了解诗人。

同学们,寒假里老师在常德市柳叶湖边看到了一位英俊洒脱、气度非凡的诗人,他漫步湖边,身边是两只仙鹤相伴,背后是气派威武的司马楼。看到他,我就情不自禁地吟起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来一起和诗人打个招呼。这首诗的题目是——竹枝词(电脑大屏幕1-3幅)——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和诗人一起享受美好的春天,多彩浪漫的感情。请开书。(板书题目)

二、自学品悟,初识诗歌。

(1师范读,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齐读。

(2回忆自学方法

一步:解诗题,知作者。

二步;抓字眼,明诗意。

三步;多诵读,悟诗情。

(3) 学生自学。同时希望学生一能上讲台黑板上书写诗歌。

学生一能上来搜索本课相关学习内容。(自学完可以小组里交换下意见)

(5-7分钟)

(4)自学汇报

点评书写同学的作品,提出建议。

电脑课代表给同学们介绍他搜集的资料。边说边讲。

指名一学习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4) 学生质疑。

学到这里,大家脑海里有些怎样的问题需要和老师一起解决,请大家随意说下。(解释下双关修辞)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

诵读诗歌,领悟情感

(1) 诵读比赛,能背诵的同学可以不看书。看老师的手势。(1-4小组轮流读到全班齐读)学生男,女有感情范读。

(2)

过渡:同学们的诗歌把老师仿佛又带到了美丽的柳叶湖边,看,春风里,如丝如梦的柳条下,一个头戴金钗,双眼含笑,手挽着竹篮在湖边洗衣服的漂亮姑娘。她突然痴情地望着湖那边……

三、写画结合,想象意境

(听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有想继续写下去的感觉。这就是灵感。让我们挥洒手中的小小钢笔,让诗人描绘的情景在我们的笔下浮现出来,好吗?)表达形式不限,展开自己的想象的翅膀,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表达。多少字不限)

写意境散文,绘心中梦画。

学生自由写片段,同时希望一学生上讲台来描绘图画。(5分钟左右)

评画,读文。

三、 复习诗歌,赛诗读诗。

△和老师来对对诗吧

• 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 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别董大》

• 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友情诗句

• 慈母手中线,……孟郊 《游子吟 》

• 遥知兄弟登高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师北定中原日,……陆游《示儿》

——亲情诗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长恨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爱情诗句

8、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1 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2 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3 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

4 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5 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

6 配乐《阳关三叠》,吟诵古诗。

7 认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8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板书设计:

平明 芙蓉楼 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冰心 玉壶

9、数量词教学设计

福山外国语小学 俞锋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掌握“顶”、“颗”、“件”、“棵”的字形和书写要点,认识“页字旁”。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词语和词组。

3、知道什么是数量词。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了解并掌握“一”在语言环境中的变调。

4、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数量词,从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词语和词组。

2、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了解并掌握“一”在语言环境中的变调。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数量词,从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PPT、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课堂练习纸(小弟弟的信)、课前准备板书(数词、量词、课文末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积累,揭题。

1、出示图片,读词语:

领带、表、衣服、帽、牛奶、茶、饼干、糕

明月、星、大树、鸟、飞机、云、轮船、桥

(1) 自己读

(2) 开火车请学生领读。

(3) 学习生字“表”、“干”

拓展:手表、怀表、秒表、水表、电表。

2、出示词组,请学生读,注意“一”的读音。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在第四声的字的前面,“一”就读第二声;其它情况下读第四声。

(4)分组读。

3、了解什么是数词,板书。了解什么是量词,板书。

合起来称为数量词。(合并板书,齐读)

4、揭题,再读课题:16 数量词。

二、学文,识字,提炼。

1、请3个小朋友分节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

2、找出读音相同的生字:“颗”和“棵”。自主辨析,交流不同之处:

(1) 部首不同。认识“页字旁”。

(2) “果”的最后一笔不同。

(3) 表示的东西不同:“颗”表示颗粒状的小小的东西,如一颗珍珠。“棵”是表示植物的,所以是“木字旁”的。

(4) 辨析:

一( )青菜 一( )花籽儿

(5)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习“顶”。

(强调后鼻音,了解“顶”的意思,拓展:头顶、山顶、屋顶、塔顶)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习生字:件、盒、包,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区别“包”和“句”。

5、师生合作读课文。

6、学生读课文,思考:学习数量词的小窍门是什么?

出示句子:数词量词在一起,前后词语搭配好。(板书)

男生读,女生读。

三、练习,激趣,延伸。

1、完成课后练习。请小组长发信,要求:

(1) 先请一位小朋友读,有什么问题?

(2) 自己一边读,一边把他用错的量词圈出来。

(3) 想想应该怎么说?

(4) 指名交流,老师媒体演示修改,学生齐读。

(5)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告诉小弟弟,他的问题出在哪儿。

(6)一起来告诉小弟弟数量词的小秘密,再读句子。

2、读第二封信,完成课后练习。

(1)注意“一”的声调。

(2)了解“一幢幢”“一座座”“一群”的含义。

3、拓展:

(1)趣味乐园:猜一猜、读一读。媒体出示:

一朵花、一束花、一捧花、一篮花、一丛花、一车花

(2)总结:东西的形态、数量不一样了,量词也会变化。

再读句子:数词量词在一起,前后词语搭配好。

4、总结:今天的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数量词”,还知道了数词“一”在不同的字前面会变调,还知道了“数词量词在一起,前后词语搭配好”。(齐读)

下节课,我们把新学到的字认认真真地写到田字格里。

板书:

16 数量词

数词量词在一起,

前后词语搭配好。

10、解说词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解说词的概念,弄清解说词的种类。

2、掌握解说词的写作格式及要求,具体掌握风景名胜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3、学会写简单的解说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情景、实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欣赏、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及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风景解说词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及实际写作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情景式教学法

解说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空洞,在讲授过程中多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和掌握解说词的概念,通过美丽风景的各种图片来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寓教于乐,收到最优的课堂效果。

教学用具:多媒体、风景图片、文字材料等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画面,认真听影片中的声音

庐山的山叠泉真美,但通过影片中的介绍你们对山叠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真想去庐山,影片中的介绍是宣传应用文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应用广泛的文体——解说词。

二、讲授新课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然后明确解说词的概念及种类。

提问:哪些情况会用到解说词?起什么作用?它单独出现吗?

明确:

11、16、数量词教学设计

16、数量词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9个生字;学习部首页字旁,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背诵课文。积累词语9个,句子2句。

3.能在语言环境中发现并纠正用错的数量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9个生字。

2、能在语言环境中发现并纠正用错的数量词

教学媒体 多媒体、录音机、识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好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流程 一、 以旧带新,揭示课题。

1、找朋友,说句子。

(1)出示词语:一朵、一条、一颗、乌云、彩虹、露珠。

(2)师:小朋友,你能不能给这些词语找到自己的朋友,并说句话?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组合。

2、师:这里的“一朵、一条、一颗”我们称为“数量词”。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数、量”,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

过渡:今天我们要认识哪些数量词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1、听课文录音。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数量词?

3、生交流。

4、师:你们想不想和这些数量词见见面呢?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三、 学习1、2节

1、接龙读1、2节,注意正音(瓶——后鼻音 茶——翘舌音 艘——平舌音 “一”的变调)。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许多数量词,你瞧!

出示图片1(内容与第一节有关)

3、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爸爸戴着一条领带,一块表。

妈妈穿着一件衣服,戴着一顶帽。

爷爷早上喝了一瓶牛奶,中午喝了一杯茶。

奶奶在超市买了一包饼干、一盒糕。

4、师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

5、学习生字

6、指名读、同桌对读、齐读。

7、看图背诵。

8、出示图片2(内容与第二节有关)。

师:图上画了哪些东西呀?天上 ,地上 ,河面上 。

9、随机出示课文第二节,学习生字:架 艘。

10、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11、看图背诵。

12、师生合作读1、2节。

13、师:读得真棒,老师再奖励你们读一句句子。

出示句子:我们坐在一艘游轮上,看到一幢幢高楼,一座座大桥,还看到几只小鸟在江面上飞翔。(自由读 指名读 比赛读)

四、 学习第3节

1、师:你还知道哪些数量词?

2、生交流。

3、师:你们知道的数量词真不少。

4、师引读第3节。

5、学习生字:搭 配。

6、齐读全文,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 巩固与拓展。

1、师:有个小弟弟把数量词用错了,我们来帮他改一改,好吗?

2、游戏:数量词对对碰。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文章



给上学宝宝准备的自制创意diy鼠标笔袋
如何用软陶手工DIY漂亮相框
如何缝制带标签的布艺收纳盒
手工做个性包包,纯棉兔子个性挎包制作教程图解
怎么做五星花双色发绳
不织布小手工:怎么做星空手环

本类热门作品

  •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设计一等奖
  •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一等奖
  • 《松鼠和狼》教学设计一等奖
  • 鹬蚌相争教学案例一等奖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一等奖
  • 母鸡教学设计一等奖
  •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一等奖
  • 《皮巧根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 荷花教学案例一等奖
  • 奶奶的白发说课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