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9 17:34:04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一等奖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一等奖

1、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简析: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较远,全文的内容简短,但读懂它还是较难的。因此,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围绕诚信为主题,重在体验上,全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一种师生共同走进达格妮内心的过程,就是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诚信步步加深理解的过程

教学目标:A类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中心,理清文章脉络。

B类3.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文中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5.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C类 6.你想对爱德华说些什么?收集成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谁)把礼物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献给她(什么)礼物?(为什么)献给她礼物?

3.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搜集爱德华.葛利格的资料。

5.找出写达格妮回忆往事的段落,并朗读出来。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7.本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

8.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谈话引入 学生练习单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收到礼物是 a. 学生回答幸福的,因为这礼物中包含着亲朋好友的爱。如果你意外的收到特别的礼物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生日礼物的,我们一起来感受小姑娘的幸福。

板书课题:《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第二板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大意

2.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呀?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下 b.自读课文面再快速读一遍,画出生字词,一会抽查。 c.生读,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d.生读,默写,同桌检查、纠错

4. 完成预习作业2 指名回答

5.学生介绍爱德华.葛利格。 e.读搜到的资料

6.简要说出课文内容。 F小组选代表说

第三板块——理清文章脉络

7.标出自然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谁干什么) 小组交流,选代表回答

8.本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 插叙,恰当的运用插叙,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是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8.轻声读课文,画出感动你的地方,并仔细读一读。 边读边找,小组交流

9.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

第五板块——延伸

你想对爱德华说些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舞钢市第六小学 蔡小丽

2、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较远,全文的内容简短,但读懂它还是较难的。因此,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围绕诚信为主题,重在体验上,全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一种师生共同走进达格妮内心的过程,就是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诚信步步加深理解的过程

教学目标:A类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中心,理清文章脉络。

B类3.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文中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5.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C类 6.你想对爱德华说些什么?收集成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谁)把礼物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献给她(什么)礼物?(为什么)献给她礼物?

3.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搜集爱德华.葛利格的资料。

5.找出写达格妮回忆往事的段落,并朗读出来。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7.本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

8.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谈话引入 学生练习单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收到礼物是 a. 学生回答幸福的,因为这礼物中包含着亲朋好友的爱。如果你意外的收到特别的礼物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生日礼物的,我们一起来感受小姑娘的幸福。

板书课题:《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第二板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大意

2.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呀?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下 b.自读课文面再快速读一遍,画出生字词,一会抽查。 c.生读,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d.生读,默写,同桌检查、纠错

4. 完成预习作业2 指名回答

5.学生介绍爱德华.葛利格。 e.读搜到的资料

6.简要说出课文内容。 F小组选代表说

第三板块——理清文章脉络

7.标出自然段,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

(谁干什么) 小组交流,选代表回答

8.本文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 插叙,恰当的运用插叙,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是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第四板块——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8.轻声读课文,画出感动你的地方,并仔细读一读。 边读边找,小组交流

9.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

第五板块——延伸

你想对爱德华说些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舞钢市第六小学 蔡小丽

3、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教学设计

入情入境,感受美

1.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

2.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

4.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课堂上生成,进行引导。

二、自读自悟,感悟美

1. 文中蕴含哪些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勾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感受。

3.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美丽的光芒”“交响乐的美妙旋律”“旋律是那样美”“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等词,进而引出最珍贵的礼物:《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三、细读分享,深悟美

1. 欣赏乐曲,感悟美妙。

陌生的大城市不同于家乡的大森林,是什么使达格妮仿佛回到了她熟悉的生活呢?

引导学生根据动作、神态,体会达格妮的心理活动。

喜悦——联系上文,就能读懂“陶醉”。“陶醉”表明了达格妮的心情,她忘我地沉浸于音乐会,沉浸在美妙旋律中。读句体会达格妮的陶醉以及她对美的向往。

激动——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问了自己一连串的问题。她激动得无法静听音乐。



惊喜——感受音乐的美妙,引读:忽然,她……因为……她不由问自己……由于激动……可……她听到了……

达格妮无法静听音乐,可她仍听到了,不只是听到,是……她怎样沉浸在乐曲中?她为什么能这样沉浸?因为献给她的乐曲旋律是那样美丽,那样动人。

我们再轻声读课文第1~4段,把描写音乐带给达格妮美好想象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勾画下来,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

抓住课后2题中的句子读书,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

2. 回忆往事,体会美好。

深究为什么说“我一定要送的,但不是现在”。通过对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二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

学习第9段,回顾第4段:联系上文,抓住“信守”“奇妙”展开对话。再联系下文,抓住“珍贵”展开对话。

此时,学生再读这个部分,体会音乐家的这份心意。

3. 接受祝福,感受美意。

⑴调换顺序导读,让学生感受写作顺序。

我们再按照时间顺序来读读这个故事。先读第5~8段。那时,她还是个8岁的小姑娘,秋天……十年过去了,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梳着金黄色的长辫……现在,她知道了……体会插叙用在这儿的好处。

⑵要联系下文,抓住“珍贵”展开对话。通过深读深悟,感悟音乐家的美好祝福。

引导学生听音乐,读第11段。在读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教师适当点拨,引出乐曲主题——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感悟年老的音乐家对青年人的祝福。

四、整体感悟,受启迪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的文中蕴含的美。

此时,达格妮想对音乐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五、抄写背诵,积累美

总结写法。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一抄,并把它背下来。

☆爱德华·葛利格

爱德华·葛利格(1843—1907),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

葛利格能巧妙地将主题用古典结构形式和现实的传统音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难以分辨。在创作中,他经常突破一些清规戒律。1868年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使他成为当时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后期作品,一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代表作为交响组曲《培尔·金特》。

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德彪西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他在挪威威望很高,逝世后受到国葬。

☆关于作者

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是中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苏联作家。在苏联文学界,巴乌斯托夫斯基以抒情散文独树一帜,影响至今不衰。

4、《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二)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5、《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二)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6、《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二)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7、《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著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二)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8、《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吉春亚

学习目标:

1.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2.用个性花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所积累的诗。

3.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重点:

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过程:

一、揭题引入。

出示: 一块黑板

大半生的战场

一根教鞭

点种桃李满园

一杯清茶

淡淡的苦,淡淡的甜

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显会读诗的成就感。)

二、看图说诗。

1.出示四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我们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要求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的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回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三、选择填诗。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这么一位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做完一首诗献给他。

出示:

如果将他用过的粉笔 如果将他写过的评语

堆垒起来 汇在一起

那将是一座皑皑的白雪 那将是一条涓涓的小溪

雪山 映照他纯洁的情怀 小溪

如果将他用过的教鞭 如果将他走过的桥路

栽到土里 连成直线

那将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那将是一条漫长的旅途

林木 旅途

咱们选择其中一小节填写诗句,准备献给我的那位年长的老师

三、创作组诗。

1、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板书:一轮太阳

一面镜子

指南针

铺路石

老黄牛

设计师

……

2、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的多。

3、反馈交流评价。

4、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习个体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用“诗性”的言语发表自己的见解。 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对语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四、多元解诗。

1、出示:如果黑板是深邃的夜空 如果黑板是神奇的沃土

粉笔就是倏忽闪过的荧火 粉笔就是裎亮锋利的铁犁

你用心血凝成的光焰 你用生命辛勤的耕耘

照亮了步步前进的路途 播种下串串瑰丽的希望

如果黑板是辽阔的海洋

粉笔就是层层雪白的浪花

那后跟追逐前浪的涛声

讲述着一个永恒的童话

2、自由解读诗,如果觉得自己已学懂了可以上讲台做解诗的主人

3、由座位上的同学向解诗的主人发问。

(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设置多元解读这个环节宽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刺激学习主体自身弹性思维的持续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以彰显个性。摆擂台这种形式挑战性极强,相信学生为了成为“擂主”,会调动所有感官去品诗。)

六、总结学习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者邮箱: bjjchy@sina.com资料提供者:

9、《献给妈妈的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献给妈妈的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充满爱的童话故事。课文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小动物们在母亲节这一天给妈妈写了一句赞美妈妈的话。文中的语言贴近孩子,孩子在反复朗读中能很自然地感悟到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关心,孩子一句赞美的话就能给妈妈带来莫大的幸福。

设计理念: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孩子和妈妈之间与生俱来,深沉似海的亲情,并真心地用一句话来赞美自己的妈妈。

美育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头饰,爱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揭题质疑

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想到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

首《献给妈妈的诗》。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课文”

三体会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动物为什么要给妈妈献诗呢?”指名读“谁知道母

亲节是哪一天?”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动物的诗准备好了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交流质疑:这一段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相机引导学生学习“争先恐后”“争”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有哪些小动物争先恐后地为妈妈献诗?”〈随交流板书动物图〉

2小动物都为妈妈写了一句什么诗呢?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小动物们写的诗。

〈交流板书小动物的诗〉

3“好吧,你们把想好的一句都念给我听听。说。“小动物是怎样念自己的诗的呢?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4学习小白兔句

〈1〉课件出示勇敢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学生自由练读

〈2〉课件出示勇敢诗,指导学生朗读:哪只小白兔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理解,指名读,男女生读〉

5学习狮子句

〈1〉课件出示温柔句,学生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的朗读,小狮子也心急了。

〈2〉出示温柔诗,指导朗读:小狮子会怎么念自己的诗呢?

〈3〉课件理解温柔:见了这只狮子妈妈,你想说什么?怎样才能读出妈妈的温柔呢?〈同桌练读,两人齐读〉

6学习小黑猪和小老鼠的诗

〈1〉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听了小兔子和小狮子的诗,小黑猪和小老鼠都等不及了。

〈2〉多种方式练读:自选角色读,交流读

7分角色读课文

〈1〉示范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

读,谁愿意和老师合作?

〈2〉小组练读,表演读

四情感体验,思维拓展

1体验爱心: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

印象呢?为什么在孩子眼里,它们和我们知道的不一样呢?

2为妈妈写诗:我们也爱自己的妈妈,让我们学着小动

物的样子,也为自己的妈妈写一句诗吧!

3交流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范读

2引读

六古诗欣赏

听了小动物的诗,念了自己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献给妈妈的古诗。(欣赏《游子吟》)



怎么做布艺收纳圆桶
蜡笔创意生活利用图片教程大全
如何手工做漂亮送礼月饼盒
用不织布做复古黑白棋盘抽绳手机袋
怎么折纸做多格零食盒
愤怒的小鸟软陶摆件手工制作教程

本类热门作品

  •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一等奖
  • 科学奇才霍金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 《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一等奖
  • 你好!新年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案例一等奖
  • 绿色的和灰色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 感动教学设计一等奖
  • 挑山工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蝌蚪》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