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7 14:44:03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将心比心 不禁 果然 紧张 鼓励 温暖 宽容 尊重 关爱
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课文哪句话让你最受感动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一个词语来造句。
平静( ) 鼓励( ) 温暖( ) 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
龄( ) 扎( ) 励( )
铃( ) 札( ) 历( )
三、你读懂了吗?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提高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一、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看看自己是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将心比心 不禁 果然 紧张 鼓励 温暖 宽容 尊重 关爱
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课文哪句话让你最受感动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一个词语来造句。
平静( ) 鼓励( ) 温暖( ) 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
龄( ) 扎( ) 励( )
铃( ) 札( ) 历( )
三、你读懂了吗?
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提高
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当你在家吃饭时,弟弟妹妹不小心撞到了你,你的饭菜被洒得满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揭题:今天啊,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导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概括:读了以后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生概括,师引导)
第一件事:陌生阿姨为奶奶推门,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第二件事:一位实习护士给妈妈扎了两针都没有成功,妈妈手上起了青包,但她还鼓励实习护士再试一次,最后终于成功了(生回答,师补充)
3.引导:(你读得真仔细,讲得也很棒!)那么让我们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朗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母亲是怎样对待那位实习护士的?请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
A.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板书:母亲 平静的眼神)齐生朗读。
问:怎么说?(母亲在看什么?她心里在想什么?)那护士当时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板书:密密的汗珠)
B.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板书:轻轻地说)
问:你能学着母亲当时的语气轻轻地说说吗?你来试试(请生)谁还想试试?这是母亲对护士的鼓励,在母亲的鼓励下,护士第三次扎针终于成功了,此刻这位护士的心情又怎样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根据声回答出示C句)
C.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板书:长出一口气)请女生们来读读这句话,男生也来试试。
问:实习护士两次扎错针,母亲的手上都已经起了青包了,为什么母亲非但不生气反而鼓励这位护士呢?母亲是怎么想的?
D.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板书:平静地说)请这一组同学来读读母亲的这一段对话,这组也来试试,每个同学自己试一下。
2.母亲正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的女儿也将面临第一个患者,母亲希望她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其实这也正是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爱,所以母亲才更能宽容和鼓励眼前这位护士。(板书:宽容鼓励)母亲的话语让我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也让护士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板书:温暖幸福)。
3.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题目,升华情感
1. 理解题目:不错,那你能来说说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吗?
2.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请你朗读这一段,说说这一件事中谁对谁将心比心了?(阿姨对奶奶将心比心)
3.朗读体会: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再次问问你, 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你会怎么做?你还会生气骂人吗? 当你在食堂用餐时,有人不小心撞到了你,你的饭菜被洒得满地都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生回答)
4.引入:是啊,我们都需要多理解和宽容他人,做到将心比心,老师想把最后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齐声朗读,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段话记在心中并能这样去做,请全体女生有感情地朗读,男生朗读.
5.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将心比心,那这篇课文的生字你是不是也掌握了呢?我找同学读一读。(小黑板出示生字)
五、作业
小练笔:最后老师要给大家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
板书设计:
将心 比 心
母亲 护士
平静的眼神 密密的汗珠
轻轻地说 长出一口气
平静地说
宽容 理解 温暖 幸福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宋体'>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将心比心教案,将心比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引入
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你会不会把座位让给一位站着的老奶奶?下雨天,当你看见一位小弟弟不慎摔倒在泥泞里时,你是否会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而去扶他一把?如果你能将心比心,我想你一定会做到。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语:“将心比心”是一句成语,谁能说说自己对它的初步理解?(指名回答)我相信学完这一课,同学们会对这一成语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文中有关“将心比心”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小黑板,多种形式认读生词,纠正读音,读准生词。
2、指名轮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几件事,结合回答板书:阿姨——帮助推门 妈妈——鼓励扎针
四、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评价)
2、划出描写阿姨推门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小黑板,齐读文中相关句子
3、思考:阿姨为什么要这么做?(用书中的话或自己表述均可)指导读阿姨的语言。
4、仿说训练:如果阿姨为你推门你会怎么说?阿姨又会怎么回答?(仿照第一段中句式)
5、师小结;在这件事中,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着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有人这样做。这就说明人人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人到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阿姨这样设身处地地为老奶奶着想,就是将心比心。
这件事让作者感到温暖。板书:温暖
6、出示两个含有“温暖”一词的句子,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重点不同意思。
在这件事中,阿姨对奶奶的尊敬和关爱温暖了我的心。板书:尊敬 关爱
五、细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第二件事中谁又温暖了我的心呢?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指名说说感动自己的句子,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思考:在护士连扎两针的情况下“我”的态度怎样?母亲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4、指名回答
5、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旁观者”现场采访“我”和母亲:“作为女儿,你当时心里有哪些抱怨?““母亲,您为什么不埋怨护士而是鼓励她呢?”
6、体会感情,自读第二段。
7、指名读,指导感情朗读。
8、齐读第二段。
9、小结: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在这件事中,母亲的宽容和理解温暖了我的心。
板书:宽容 理解
六、学习最后一段
1、生活中像阿姨、母亲这样关心、帮助、宽容、理解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齐读最后一段,
3、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说说“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理解。
七、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2、赠送名言:台湾作家罗兰、、、、、、
3、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在待人处事时,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这样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8*将心比心
阿姨——帮助推门 尊重关爱
妈妈——鼓励扎针 宽容理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同样,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人数57人,男生30人,女生27人.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比较重视课内阅读,适当的说话指导,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进行理解与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理解课题:用自己的心去评价别人的心。指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 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认为她开门。”
(2) “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 师归纳: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对他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2. 再读课文。
(1) 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 第一自然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说的就是关爱老人的可贵与必要。这位阿姨的行为与语言折射着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谈应为老人做些什么。(让座、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在并快乐地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②第二自然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母亲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母亲的语言让人感动,由彼及已,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母亲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不足为奇;爱别人的孩子,却是高尚。有位哲人说过: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不令人感动呢?让我们一起用深情的语调颂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演小品),进行情境感悟。
d.拓展延伸两点:
第一,老师与父母对你们(学生)的鼓励,要及时把握,要趁机树立信心,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少年岁月的艰难要知难而进,记住鼓励是一盏明灯,将引你走向成功。
第二,宽容别人,同学之间吵了、碰了,都是小事,老师与父母对你们有不同之处也应予以谅解,以体谅来表达你们的良好修养,同学们学温是为了悟理呀!
② 第三自然段让人深思
a. 读读自己的理解。
b. 联系生活实际讲讲该怎样付诸行动。
模拟教学:
师:你们的理解很正确,这一段就是告诉人们:我门应该关注老人,关爱孩子,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弱者,我们应该伸出双手予以扶助,就像歌中所唱:(播放歌曲《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c.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同学们,尊重与关爱营建温馨,飞扬力量,在生活中,一个宽慰的眼神与一个焦急怨恨的目光,一句温情款款的问候慰藉与一句不留余地的责骂,你喜欢哪一个?那如果你变换角色站在他人的位子上,又该怎样?请记住,宽容是一味良药,将治疗人间的仇恨。
(2) 生齐读课文。
3. 师相机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四、布置作业
1. 将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开门、说话
奶奶
温暖(我)
鼓励、希望
妈妈
温暖、幸福(我)
教后反思: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情,引导学生围绕“哪儿令你感动,为什么感动”,进行自主探究,然后集体交流反馈,教师再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能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透彻,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解题。板书:将心比心
3、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2、汇报、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学习文中的第一个故事。
(1)、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出示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品味:沉重、一直、才)
(2)品读句子:“我的妈妈和……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指名读。②师指导朗读 ③师引导
2、学习第二个故事
(1)出示:“一天,……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①移情体会: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②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引导理解 ②指导读,读出平静。
(3)学生读护士的话,要求读出紧张感。
(4)出示:“这是我的女儿……宽容和鼓励。”
①指名读 ②师指导读 ③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
2、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和理解”
3、全班激情朗读
五、回归文本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六、课外延伸
以日记的形式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例: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让座;在校园里帮同学打扫卫生……
【板书设计】:
关心 宽容 理解 尊重
鼓励 关爱
…
…
将心比心
霍各庄镇香铺王中心小学 张俊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与文本人物对话的交流,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示 ,梳理本课重点。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读好难读的句子。
4.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
三、感悟文本,品味语言。
1.自学第一个故事。
2.根据自学情况,交流感到温暖的句子。
重点品味:
①“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 我不禁收住涌到嘴边的话。”
②“不要紧,再来一次。”
③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3.引导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4.迁移学法,自学第二个故事。
5.全班交流,检验学习情况。
四、拓展空间,走向生活。
学生谈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真正领悟其含义。
五、回归文本,升华情感。
以扩词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帮助 奶奶 温暖
母亲:理解 护士 幸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当你在家吃饭时,弟弟妹妹不小心撞到了你,你的饭菜被洒得满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揭题:今天啊,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导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概括:读了以后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生概括,师引导)
第一件事:陌生阿姨为奶奶推门,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第二件事:一位实习护士给妈妈扎了两针都没有成功,妈妈手上起了青包,但她还鼓励实习护士再试一次,最后终于成功了(生回答,师补充)
3.引导:(你读得真仔细,讲得也很棒!)那么让我们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朗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母亲是怎样对待那位实习护士的?请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
A.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板书:母亲 平静的眼神)齐生朗读。
问:怎么说?(母亲在看什么?她心里在想什么?)那护士当时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板书:密密的汗珠)
B.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板书:轻轻地说)
问:你能学着母亲当时的语气轻轻地说说吗?你来试试(请生)谁还想试试?这是母亲对护士的鼓励,在母亲的鼓励下,护士第三次扎针终于成功了,此刻这位护士的心情又怎样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根据声回答出示C句)
C.那位护士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她连声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板书:长出一口气)请女生们来读读这句话,男生也来试试。
问:实习护士两次扎错针,母亲的手上都已经起了青包了,为什么母亲非但不生气反而鼓励这位护士呢?母亲是怎么想的?
D.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板书:平静地说)请这一组同学来读读母亲的这一段对话,这组也来试试,每个同学自己试一下。
2.母亲正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她的女儿也将面临第一个患者,母亲希望她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其实这也正是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爱,所以母亲才更能宽容和鼓励眼前这位护士。(板书:宽容鼓励)母亲的话语让我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也让护士心里充满温暖与幸福。(板书:温暖幸福)。
3.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题目,升华情感
1. 理解题目:不错,那你能来说说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吗?
2.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请你朗读这一段,说说这一件事中谁对谁将心比心了?(阿姨对奶奶将心比心)
3.朗读体会:同学们,现在老师想再次问问你, 当你走在路上,迎面开来的车子从水潭上驶过,溅得你满身都湿,你会怎么做?你还会生气骂人吗? 当你在食堂用餐时,有人不小心撞到了你,你的饭菜被洒得满地都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生回答)
4.引入:是啊,我们都需要多理解和宽容他人,做到将心比心,老师想把最后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齐声朗读,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段话记在心中并能这样去做,请全体女生有感情地朗读,男生朗读.
5.通过学习课文,你懂得了将心比心,那这篇课文的生字你是不是也掌握了呢?我找同学读一读。(小黑板出示生字)
五、作业
小练笔:最后老师要给大家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
板书设计:
将心 比 心
母亲 护士
平静的眼神 密密的汗珠
轻轻地说 长出一口气
平静地说
宽容 理解 温暖 幸福
南昌市育新红谷滩分校 罗艳云
【设计意图】
本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以诚待人”为专题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教育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多一些宽容和理解。针对学生在本组精读课文中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读中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联想自己的实际,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加深理解,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方法】
读中悟情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提示课题
1、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短片。(课件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2、看了短片,你有何感受?
3、这份孝心,让我们感动。这节课,我们学一篇与心有关的文章。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你能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利用短片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令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每位同学都思考:课文围绕“将心比心”写了几件事?
【初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便于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同学们,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今天又读了一遍,我想课文中的词语一定难不倒你,这些词语你会吗?
(课件出示生词)检查生词读音:沉重 道谢 眼神 扎了两针 抱怨 鼓励 宽容 将心比心
2、词语是读准了,那老师考考大家,谁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
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3、文章3个自然段,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文章是什么结构?
4、文章读了这几遍,你有何感受?(感动)
【通过检查,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同时,让学生交流读文后的感受,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学习。】
四、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自学课文,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再有感情地朗读。
2、与同桌交流感受。
【自读与同桌交流地过程,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而且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来,大声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句子的出现次序以学生交流的顺序为主)
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⑴ 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位阿姨很善良。重点词:“沉重”、“一直等到……才松开”。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⑵如果阿姨松开手,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⑶ 所以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她这样说: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 读读句子,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1阿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2.她不光想着自己的母亲,还想到了别人的母亲。)
② 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学生读)
③ 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沉甸甸的孝心)(板书:孝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再联系实际来感悟,最后利用入情入境地加深理解。】
⑷ 是啊,阿姨是一个孝顺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将心比心)引读: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了第一件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
4、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⑴ 说一说为什么令你感动?(“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时说的。)(板书:宽容 )
⑵ 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指名读)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宽慰她……(指名读)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时,她还是耐心地说……(齐读)
(3)这句话简短却不简单啊!正因为母亲的宽容和鼓励,第三针果然成功了。读到这儿,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读最后一段)
5、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三: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⑴ 说说这句话为什么令你感动?(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对护士的宽容和鼓励。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板书:关爱)
⑵ 你就是母亲,你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读读。(学生练读)
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博大的母爱,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享受这份沉沉的母爱。引读:母亲慈祥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温和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平静地对护士说:……齐读。
⑶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她那份博大的母爱却让我们感到不平静。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将心比心)
引读: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这部分的教学,与前面的方法相同,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再联系实际来感悟,最后利用入情入境地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
五、拓展小结,升华情感
1、人与人之间学会将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你能仿照这段话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出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同学多一些( ),就会对父母多一份( ),就会对人们多一份( )……
2、课文学到这,你对课文中那位阿姨和“我”的母亲想说些什么?
3、小结:老师想起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拓展主要是检查学生在理解了重点语句之后,对于文本总体的把握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这个环节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课外作业(另选一样完成)
1、在不久的将来,小护士成了医院里最出色的护士、患者欢迎的护士,记者专门采访她,请你代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展开想象,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1)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给一个老大爷让座。
(2)教室里,一位同学不小心把钢笔墨甩到了别人身上。
3、你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以日记的形式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设计的三项作业是依据文本内容、写法、及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同时,以练笔的方式,是想以读促写。让学生选一样完成,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板书:
8、将心比心
阿姨:帮奶奶推沉重的大门 帮助
母亲:鼓励护士继续扎针 宽容
(将心比心)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最后略读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两个“心”,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指的是别人的心,那么将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课文讲谁将心比心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带着问题各自轻声读课文。
②交流: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
引:能说说她们的做法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简练、概括地说)
过渡:真能干!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浅显很朴素。但是,朴素中饱含着真情,朴素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师相信,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深受感动,那么就把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划一划,再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批注。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读课文。
过渡:好,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第一件事
预设: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指名多人读。
评价: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识,但她却如此主动如此真诚地帮奶奶,多感人哪!在这感人的举动背后,阿姨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指名读,你受感动了吗?
引:于是,她就去主动为别人的妈妈开门。这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将心比心哪!同学们,阿姨做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而作为奶奶的孙女儿“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更是——温暖了许久。
过渡:阿姨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老师相信,妈妈做的这件事一定让你更加感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读——讲——读——补充——读
扎了两针、鼓起青包——疼
师:针眼处都鼓起青包还不要紧吗?
师:是呀,母亲此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这位护士急需要她的鼓励!同学们,这就是——将心比心哪!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师:母亲的话语虽然很轻很轻,但是这句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再次读。
过渡:母亲高尚的言行背后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谁来读一读下面的一句话。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指名多人读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是否再次被感动了呢?
交流,回到课题。
指导朗读时结合课文插图。
引读: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你读懂了吗?
③引读总结(课件随机出现):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年迈的老奶奶进商场时,我们会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妈妈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初次扎针的护士屡扎不中时,
我们会报以她鼓励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做到将心比心,当同学不小心碰落了我们的铅笔盒时,
我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当 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有些同学特别会思考,特别能写,那么你也可以多写几节。
⑤交流。
机动:小小组组合成一首诗歌。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
我们心中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们人间处处将温暖如春。
四、课外阅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将心比心-教学实录,将心比心教案,将心比心,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与文中人物对话名人名言等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站队打饭时,一位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饭盒;当你排好路队准备回家时,你前面的或后面的同学没注意踩了你一脚……面对生活和学习中让你恼火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最完美的答案了。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4.出示课文情境朗读,边看边听边想想上面2、3两个问题。
5.学生交流汇报2、3两个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商店 阿姨 帮奶奶推门 医院 母亲 鼓励护士 (将这两个内容分别写进两颗交叉相套的心形内)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学生边读边画出被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所画的句子;学生读出句子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
(1)当学生读到阿姨帮奶奶推门这件事时,交流:文中的阿姨这样做是把奶奶当成了谁?阿姨这样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奶奶这时心里会把阿姨当她什么人呢?奶奶心里会怎么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奶奶”,这时你会对阿姨怎么说?(分别请几位同学当“奶奶”说说看)
师:阿姨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2)当学生读到第二件事时,问:如果是你到医院去打针连扎两针都没成功的情况下,你会有什么反映?(生自由谈谈)可是文中的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为什么那么平静?当母亲看到护士额上密密的汗珠时,她心里可能怎么想?(生自由说)于是母亲就轻轻的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是母亲对新上岗的护士的鼓励和宽慰。(请几位同学来当当文中的“母亲”说说看)
师:母亲这样说,这样做就是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是啊!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鼓励、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课件出示阿姨对奶奶说的话,请几位同学分别读读),文中的母亲这样想——(课件出示母亲对护士说的话,学生分别读后再齐读)。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学生深情的齐唱),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出示罗兰和屠格涅夫的名言,让学生读读)连《红楼梦》中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课文学到这儿,相信我课前提到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个让你烦恼的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生自由谈谈处理方法)。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多好的孩子们啊,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六、作业:
1.孩子们,还犹豫什么呢!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你们生活中一个个“将心比心”事例来,写出你们最美最纯最真的童心吧!(课件播放“爱的奉献“音乐伴奏,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读一读自己的练笔(生生互评)。
3.师总结:要想把记事的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