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6 13:37:03

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一等奖

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一等奖

1、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寓意,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能复述课文。

重难点:了解寓意,说出自己的启发,有感情朗读和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方式:讲解、提问、引导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了学飞》这篇语言,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蜗牛和蚯蚓》。板书课题。

3、

教师简介蜗牛和蚯蚓,多媒体出示这两种动物的图片。

4、

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给自然段表上序号。

2、

检查效果:

(1)开火车式认读生字、生词。

(2)词语理解:墙角——墙脚——墙顶

(3)理解词义:忍不住、 空想 、继续、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按课文的故事情节划分为两部分;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指学生读课文的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课文3-4自然段。齐读思考。

(1)从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可以看出定下了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蜗牛来说怎么样?想一想蜗牛为什么要到墙顶呢?

4、蚯蚓觉得蜗牛的目标怎样呢?课文中那个词可以体会到?应该用怎样的预语气来朗读蚯蚓的话呢?

5、蜗牛听了蚯蚓的话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蜗牛的话呢?

这是蜗牛笑了笑,他的笑里充满了什么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6朗读加深感悟。

7、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齐读思考此时的蚯蚓看到已经爬上墙顶的蜗牛,心里会做如何感想。

四、朗读感悟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感情齐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语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六、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七巩固练习、

1、结合课文的学习选择恰当的词语夸一夸蜗牛和批评一下

蚯蚓。

-------------的蜗牛!

-------------的蜗牛!

-------------的蜗牛!

------------------------!

-------------的蚯蚓!

--------------的蚯蚓!

------------------------!

八、拓展延伸

谚语: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日日走,能行万里路;时时学,能读万卷书。

板书设计;

爬上墙顶是空想

坚持不懈

蜗牛和蚯蚓

继续爬

到墙顶

一定成功

2、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寓意,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能复述课文。

重难点:了解寓意,说出自己的启发,有感情朗读和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方式:讲解、提问、引导交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了学飞》这篇语言,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蜗牛和蚯蚓》。板书课题。

3、

教师简介蜗牛和蚯蚓,多媒体出示这两种动物的图片。

4、

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给自然段表上序号。

2、

检查效果:

(1)开火车式认读生字、生词。

(2)词语理解:墙角——墙脚——墙顶

(3)理解词义:忍不住、 空想 、继续、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按课文的故事情节划分为两部分;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指学生读课文的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课文3-4自然段。齐读思考。

(1)从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可以看出定下了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蜗牛来说怎么样?想一想蜗牛为什么要到墙顶呢?

4、蚯蚓觉得蜗牛的目标怎样呢?课文中那个词可以体会到?应该用怎样的预语气来朗读蚯蚓的话呢?

5、蜗牛听了蚯蚓的话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蜗牛的话呢?

这是蜗牛笑了笑,他的笑里充满了什么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6朗读加深感悟。

7、学习课文最后一段。齐读思考此时的蚯蚓看到已经爬上墙顶的蜗牛,心里会做如何感想。

四、朗读感悟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有感情齐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语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六、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七巩固练习、

1、结合课文的学习选择恰当的词语夸一夸蜗牛和批评一下

蚯蚓。

-------------的蜗牛!

-------------的蜗牛!

-------------的蜗牛!

------------------------!

-------------的蚯蚓!

--------------的蚯蚓!

------------------------!

八、拓展延伸

谚语:

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日日走,能行万里路;时时学,能读万卷书。

板书设计;

爬上墙顶是空想

坚持不懈

蜗牛和蚯蚓

继续爬

到墙顶

一定成功

3、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都蕴含着一个让你成长的哲理,阅读本篇寓言故事你会有何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最新,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蜗牛的奖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或幻灯)

  教法、学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蜗牛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1、大家说的真好,但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并不是这个样子,它身上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啊!

  2、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生词

  生怕 翅膀 坚硬 奖杯 蜻蜓

  蜜蜂 蜗牛 甩下 冠军 惟恐 面前

  a 、自由读

  b、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多音字“强”,它还有什么读音?分别组词

  e、教学生字字形,新授“支”部

  齐读生字,去拼音读。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

  4、再读课文,并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几句话难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7、出示一长句,指导朗读。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8、默读课文,思考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的?

  9、谁来说一说。(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 《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

  (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

  (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2)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5、反馈,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蜗牛的奖杯》教案

  一、教材分析: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故事性强,充满童趣,适合儿童阅读。教材图文并茂,两幅插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为教材的“哲理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确定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认读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掌握一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这一教学目标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涵的方法,又是学生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既是学习本课的显性知识目标,又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要求。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

  贯彻课前预习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运用洋思先学后教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己根据自学提示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农村远程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导入:

  课前先让学生听歌曲,说说歌曲内容,引出蜗牛爬行速度很慢,老师随机说出以前蜗牛不是这样的,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三)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词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今天要人的生字和多音字。多种方式认读。

  (四)自学提示:

  1、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用横线划出来。

  2、后来蜗牛变成什么样子了?用曲线划出来。

  3、蜗牛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用括号标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4分钟,教师巡视。

  依次展示交流每个问题,并让学生读出相关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遥遥”、“甩下”体会蜗牛以前飞行速度很快;通过“勉强”、“慢慢”体会蜗牛后来爬行很慢;通过“得意洋洋”、启发学生在获得冠军奖杯之后的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的神态。“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形象地刻画了蜗牛的心态,帮助学生从中体会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想着炫耀自己的心态。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对应开始时说的寓言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让学生体会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表扬评价“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要请你们去夏威夷,但是飞机票自己来赢得。现在完成你们手里的达标训练题。”

  (五)学生完成达标训练题纸:(课前印好发好)

  1、连线(本课的生字和音节)

  2、选择正确的读音(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3、按课文内容填空。检测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过度(完成的非常好,赢得了飞机票,下面去夏威夷参观。)

  (六)欣赏图片和视频。

  (七)拓展思考。

  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假如你是那只小蜗牛,你会对小蝴蝶说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交流,班内交流,先让学生评价,再教师点评补充,总结回顾目标完成情况。)

  (八)推荐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蜗牛的奖杯》教案

  一、激趣导入

  引导发现

  1、猜谜导入: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相机板书:蜗牛)

  2、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板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学生交流(板贴:蜗牛飞行图)

  5、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蜗牛的翅膀怎么变成了一个硬壳?

  △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翅膀怎么没了,硬壳哪里来的?

  7、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读了《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相机板书:的奖杯)

  8、读题

  [设计意图]: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在“我要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初读是高效率的。同时,唯有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入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读中见悟

  过渡: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品读故事

  1、学习二自然段

  ①指读二自然段、齐读

  ②假如你就是这只蜗牛,手棒着冠军奖杯你会怎么想?(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

  △相机感悟“遥遥”“甩”“所有”“……”这些词、标点的内涵。

  △师渲染:蜗牛凭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刻,它有激动、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三自然段

  蜗牛是怎样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奖杯的呢?

  ①自由朗读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体相机显示: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偷了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个学生交流

  a、相机品悟“惟恐”“生怕”这一组近义词

  b、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四自然段

  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同学们想想,课文最后小节该怎么读?

  ①试读→指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②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二)创设情境体味形象

  1、多媒体显示画面: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散步,一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配音)

  ①老蜗牛接着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

  ②同桌分别扮演老蜗牛、小蜗牛,说一说

  ③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小朋友们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评、议中体味蜗牛的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在学习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体会,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本网站还有更多精彩的语文知识,请多多关注我们吧。

【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最新 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相关推荐文章:

人教版九下语文扩写教案2021 写作扩写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2021 张晓风行道树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等奖2021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2021 一厘米教案设计

4、《童年与蜗牛》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ablclh.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契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1、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突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设计意图:理解“东张西望、谨慎、若是、便”的意思,学习“先……然后……”的表达方式。)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设计意图:理解“坠”的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蜗牛“很努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还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蜗牛确实很努力。随机理解“弯弯曲曲、长途跋涉、似乎、诉说”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设计意图:“这件事”指什么?引导学生复述蜗牛攀登的过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的体会水到渠成了。)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为的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蜗牛“勇往直前、契而不舍”的精神。)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二年级的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文内容,积累词语、训练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附板书:

54 童年与蜗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坚毅

还在爬 耐心

很努力 又 信心

作者邮箱: ablclh.2019@163.com资料提供者:

5、《蚯蚓的日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整本书,与阅读的书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

3.学写日记,了解日记可以写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

一、与蚯蚓的初识

1.出示封面,读题、观察、猜测

师:这可能是一本怎样的书?说依据

2.质疑

师:这位蚯蚓男孩在他的日记里可能会记下什么呢?

二、走进蚯蚓日记,走近蚯蚓

1.学生自由翻阅《蚯蚓的日记》,要求一边读图一边读字。

2.聊聊蚯蚓的日记

①对蚯蚓男孩的第一印象作评价

师:你觉得蚯蚓男孩

你是从

②对《蚯蚓的日记》的第一印象作评价

师:你觉得蚯蚓男孩的日记

③进一步认识日记,完成蜘蛛图

师:日记可以写 的事情?

日记

3.复读《蚯蚓的日记》

①边读边思

师:你再读一次,你会有想停下来想一想的地方?

哪里让你停下来想,哪里让你想得最久,在想的地方做上简单的记号,在想的最久的地方写下想什么。

②两两分享

③集体交流

我读到 ,我想 。

三、走出蚯蚓的日记,走进自己的日记

1. 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①你觉得哪篇日记好像是你写的或说好像就是在写你?

②交流

③小结:好像就是你写的!(出示封底)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你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吗?你喜欢这样的感觉吗?

2.欣赏前环衬和后环衬,再次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下发各色小纸片,学写日记。

3.加封面和封底

师:(学生完成日记后)如果给我们班小朋友的日记装订成书,你会给书取什么名字?在封面和封底还会加些什么图、什么字?

6、四年级科学《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回大自然。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三、实验准备:

5条蚯蚓,14个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 7块黑湿布 , 干土(要事先晒干), 湿土(刚刚采集的自然湿土)7张黑色卡纸做盒盖,7张一半黑卡纸一半透明塑料粘在一起做盒盖。课件,有关蚯蚓身体特点的视频,有关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深化参与,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同学们从抽屉洞里拿出培养皿,里面就是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好朋友,同学们看一下是什么?生:蚯蚓。师:蚯蚓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比较熟悉,但也有些同学对他们还比较陌生,同学们先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你对蚯蚓有哪些了解?生答。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有关蚯蚓的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对这位好朋友完整的了解一下。(借助媒体,丰富经验)学生观看视频。观看完视频师:蚯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他们,不要伤害它们。同学们手中的这些蚯蚓都是老师从老家带来的,它们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蚯蚓找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与蚯蚓打招呼,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消除学生对蚯蚓的恐惧感。再通过提问,提取学生对蚯蚓的认知点,最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蚯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体验,转化经验)

1、质疑,猜想。(科学猜想)

师:蚯蚓的家究竟在哪里呢?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

生1: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老师板书:潮湿

师:还有吗?学生没有回答。(巧妙点拨,扩充经验)

师:刚才同学说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面,它是生活在土壤里面还是外面,为什么?生:土壤里面,它害怕太阳晒。

师:也就是说蚯蚓适宜什么样的环境?生:阴暗。师板书:阴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学生与蚯蚓的近距离接触,观看视频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提出探究问题的假设时有了一定的依据。能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2、设计实验计划。

(1)、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这只不过是同学们的猜想,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设计一份实验计划。同学们考虑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实验?它与我们以前做的什么实验一类?生1: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一类。生2:与《种子发下了》一类。生3:与《铁生锈》一类。

师:为了便于操作,南边的7个小组探究阴暗这个条件,北边的7个小组探究潮湿这个条件。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黑湿布 、 干土、湿土、黑色盒盖、半黑半透明盒盖。(边说边出示实验材料,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现在请同学们制定本小组的实验计划并记录下来,实验方法可以画图也可以语言描述。

(2)、学生小组设计实验计划,教师巡视指导。(细化方案,点拨指导,调整经验)

(3)、学生小组汇报。(辩论质疑,反思经验)

师:研究阴暗条件的小组,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里面铺上湿土,半黑半透明的盒盖。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湿土,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的中间,盖上一半明一半暗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应该把水槽里的湿土改为湿布,如果是湿土的话,蚯蚓会钻到土里,就没法做实验了。

师:这个同学修改的很好,其它小组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了。研究潮湿条件的小组,谁来汇报一下?

组1:我们的猜想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实验器材是:5条蚯蚓、套黑色方便袋的水槽,干土和湿土。实验方法是在水槽的底部铺上一半干土和一半湿土,中间隔一小段距离,把5条蚯蚓放在水槽中间的空隙里,盖上黑色的盖子,看蚯蚓向哪边爬的数量多。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设计意图:设计探究的实验方案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为解决这个重点,在设计计划之前,我先让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与以前的《馒头发霉了》等课属于一个类型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凭借以往的经验,对下面所要设计的计划有一个大致的模式。然后让学生小组设计,老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指导。最后小组汇报的时候,分别从这两个条件中找一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修改,这样学生对自己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更清晰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3、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细心观察,丰富经验)

师:在做实验之前同学们应该注意这些问题。老师课件出示实验提示,学生认真读实验提示。找学生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汇报。(讨论交流,梳理经验。)

师:探究阴暗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明亮地方的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阴暗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的没有,爬向明亮地方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师:探究潮湿条件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组1: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4条,固定在中间的有1条,爬向干土的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2: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组3:蚯蚓爬向湿土的条数是5条,固定在中间没有,爬向干土的也没有。我们的实验结论是蚯蚓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蚯蚓的家应该在哪里?教师PPT出示,学生选出蚯蚓的家。

师: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默读一下。

师: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如果离开这种环境,它会怎么样?这说明了什么?

生:如果离开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会死亡,蚯蚓依赖这种环境。

师: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将无法生存,蚯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方法、观察的学习方法、交流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实践应用,内化经验)

师:我们给蚯蚓找到家了,你知道其他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出示课件(大象、北极熊、骆驼、企鹅、鲸鱼这些动物的图片)。

师:图片中的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1: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北极;

生2:鲸鱼生活在海洋中;

生3:骆驼生活在沙漠中;

生4: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

生5: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生: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

播放视频(各种动物生存环境的视频)。(借助媒体,丰富经验)

师: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当环境变得不适于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学生真正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事实。)

7、二年级下册《蚯蚓垃圾处理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

3.学习“环境”两个字,通过指导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活动感兴趣。

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大量生活垃圾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生活中的垃圾真多呀!

我们应该尽量废物利用少产生垃圾。

处理好垃圾不让它污染环境。

教师:你们说得真好,动物王国的环保意识也很强,动物们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正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出示课题:20蚯蚓垃圾处理厂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熟。下面我们带着下面的要求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认真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做到不丢字,不多字,读准每一句话。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召开 会议 研究 焚烧 污染 环境

建议 伙伴 讨论 奥运会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请你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小动物们想怎样处理垃圾?并用——标出来。

(1)学生读、想、圈。

(2)交流学习结果,教师相机板书:

烧掉 埋起来 建垃圾处理厂

2.这些动物所说的建议,其他动物是怎样看的?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用“~~~”画出。

(1)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标画。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指导书写“环”、“境”两个字。

(1)想一想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估计学生会说:环 ①部件记忆 ②熟字记新字 杯——环

境 ①部件记忆

(2)指导书写

学生独立观察“环”的占格,并苗红临写;教师示范“境”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描红后临写。

4.蚯蚓是怎样处理垃圾的?

(1)个别说一说。

(2)出示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它们可以吃掉生活垃圾。

它们每天可以吃掉许多生活垃圾。

先自己读,找出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

教师在“每天”、“许多”两个词语下面标注。

讨论第二句话多了这两个词语和第一句话相比有什么不同?

5.经过反复讨论,动物委员会决定建一座蚯蚓垃圾处理厂。

教师:如果你是一支其中的小动物,对于建蚯蚓垃圾处理厂,你会说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估计学生会说: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及保护环境又不会污染环境,是一个好方法。

四、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处理垃圾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知识)

五、细读品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用蚯蚓处理垃圾的好处。

六、作业。

调查我们身边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

8、蜗牛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9、蜗牛搬家教学设计

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视频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吴老师?帮忙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文是这么写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师:对,决定了,下定了决心。(指板书)开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却始终没有搬(指板书),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搬,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师:不错,比起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无论如何”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换成另外的词?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是呀,说得太好了。太阳真的会把它晒坏吗?它就一定经不住风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试一试,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 张望)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不懂?(师用手虚指远处)小山丘在那里,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蜗牛的“张望”和“叹息”?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师:大家现在来看看你们眼前的这只蜗牛啊,这只只会叹息不知行动的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蜗牛,你有什么话说吗?你会对曾经想帮你的喜鹊、燕子、蛤蟆说什么吗?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

10、蜗牛学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教、摇、理、爬、跟、招、鼓、似、原”9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描写“摇、跟、招、原”。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对话的语气。

2、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学编一个蜗牛学艺的故事。

情感目标:

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准生字:“教、摇、理、爬、跟、招、鼓、似、原” 9个生字。

2、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人物的对话语气。

3、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出示谜语,蜗牛图片)

2.师: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出示课题:25 蜗牛学艺(齐读课题)

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填空题:

听说蜗牛要学艺,( )、( )、( )主动来教蜗牛本领。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小动物们真热情啊!他们不要蜗牛请,都自己来了。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2、用直线划出其他小动物的话。交流,出示句子;

1)兔子:蜗牛老弟,我来教你跑、跳,怎么样?

a、指名读,读正确。

b、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吗?生自读。

c、学生字:教、

2)蝴蝶:蜗牛老弟,跟我学飞,怎么样?

鸭子:蜗牛老弟,跟我学游泳吧。

a、把句子读正确

b、学习生字:招、跟,学习部首:足字旁(书空)读读带有足字旁的字。

c、指导朗读

3、听了小动物的话,蜗牛同意跟他们学艺吗?它是怎么跟小动物们说的?(1)出示句子:

蜗牛忙说:“你并不是全才呀,我得找个全才师傅。”说完,再也不理睬兔子了,自己向前爬去。

蜗牛说:“你也不是全才呀。”说完,又向前爬去。

蜗牛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原来你也不是全才呀,再见!”说罢又向前爬去……

学生字:原 (“愿”比较)似、鼓、爬(做动作理解)

理(扩词)

(2)练习朗读这3句话

4、分角色表演。

四、拓展延伸,说话练习。

1、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同桌演一演

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蜗牛要找怎样的师傅呢?理解“全才”找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节

3、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生字、词语速读。

2、写字练习。指导:跟

六、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本领也会越来越强。

11、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蜗牛的奖杯教案设计一最新,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打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蜗牛的奖杯》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利用纸板自制贴布纸巾架
怎么做国庆节折叠灯笼
简单实用的手工钱包制作教程
如何手工DIY可爱大方的鲜花抱枕
diy立体折纸小鸟做法图解(含PDF图纸)
贴布法手工制作好看的私人相框和相架

本类热门作品

  • 冬至的梦教学设计一等奖
  • 《谁的姿势好》教学设计一等奖
  • 认识千米说课稿一等奖
  • 《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稿一等奖
  • 《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一等奖
  • 蜗牛和蚯蚓教学设计一等奖
  • 灯祭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一条新裙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猫种鱼》说课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