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5 15:47:02
灯祭教学设计一等奖
石家庄市菜市街小学 戎红彦 路晶 宋晓芳 苌改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3、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研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灯吗?都喜欢什么样的灯?
师: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都是一盏不寻常的灯所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预设:有些疑难字、词可能小组合作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解决疑难时注意纠正:
“称心如意”的“称”读“chèn”,不读“chèng”
“揣”与“惴”的区分。
“罐、穗、墩、脊”的书写。)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灯祭”含义。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题目“灯祭”有什么样的理解?(指名说)
师:对,作者围绕灯分别描写了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抒发了作者不同的心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作者清幽、隽永、伤感的文字,一起来深入感悟。
二、自读感悟。
1.提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灯的描写,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我对父亲的爱,找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深入感悟、品读,说出你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生1:我从“总要”“称心如意”这两个词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尽自己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生2:我从“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看出父亲送我的灯是多么重要,在我的心中父亲的灯是那么光明美好。
生3:通过对除夕夜游的描写,我感受到作者心满意足、得意、快乐的心情。
师: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
生3:“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心满意足”。
师:别人会怎么夸?我心里怎么想?
生:……
师小结: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心理描写,详细的描述了“提灯过年”的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文时注意运用。
2.第四、五、六自然段。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慈祥、幽默的人。
师:为什么?
生:我从“笑吟吟”看出父亲对孩子除夕游玩晚归得到了满足而感到高兴,父亲很理解孩子的心情。
师:为什么说父亲幽默呢?
生:父亲说孩子“真顾家呀”父亲对孩子晚归不直接批评,而是开了个玩笑。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3.第七自然段。
生:我从“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看出我对父亲的爱,因为我认为父亲送的灯是最美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
1. 第八自然段。
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
、“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情感。
师:你怎样理解“妖娆迷人”?
生:因为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过年的日子丰富多彩、有趣,使我很向往。
师:请你带着感受读一读。(生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己体会读。指名学生读。
2. 第九自然段。
生1:“父亲去世的时候……接他回来呀。”写出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后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生2:我从“多想”这个词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6.第十自然段。
生:从“没想到我迎来了……送给我的那盏灯”
我感受到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伤难过之情。
7.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生: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师指名读。
8.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积累你认为最感人的词语或句子。
2.阅读冰心的《小桔灯》。
由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谈自己所喜欢的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有关词语,为理解文章打基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
回忆上节课内容,带学生进入情境,并使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感悟文中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间相互补充,深入理解文本,感受父女之间的浓浓爱意。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
深化文章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石家庄市菜市街小学 戎红彦 路晶 宋晓芳 苌改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3、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研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灯吗?都喜欢什么样的灯?
师: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都是一盏不寻常的灯所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预设:有些疑难字、词可能小组合作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解决疑难时注意纠正:
“称心如意”的“称”读“chèn”,不读“chèng”
“揣”与“惴”的区分。
“罐、穗、墩、脊”的书写。)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灯祭”含义。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题目“灯祭”有什么样的理解?(指名说)
师:对,作者围绕灯分别描写了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抒发了作者不同的心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作者清幽、隽永、伤感的文字,一起来深入感悟。
二、自读感悟。
1.提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灯的描写,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我对父亲的爱,找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深入感悟、品读,说出你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生1:我从“总要”“称心如意”这两个词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尽自己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生2:我从“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看出父亲送我的灯是多么重要,在我的心中父亲的灯是那么光明美好。
生3:通过对除夕夜游的描写,我感受到作者心满意足、得意、快乐的心情。
师: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
生3:“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心满意足”。
师:别人会怎么夸?我心里怎么想?
生:……
师小结: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心理描写,详细的描述了“提灯过年”的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文时注意运用。
2.第四、五、六自然段。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慈祥、幽默的人。
师:为什么?
生:我从“笑吟吟”看出父亲对孩子除夕游玩晚归得到了满足而感到高兴,父亲很理解孩子的心情。
师:为什么说父亲幽默呢?
生:父亲说孩子“真顾家呀”父亲对孩子晚归不直接批评,而是开了个玩笑。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3.第七自然段。
生:我从“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看出我对父亲的爱,因为我认为父亲送的灯是最美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
1. 第八自然段。
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
、“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情感。
师:你怎样理解“妖娆迷人”?
生:因为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过年的日子丰富多彩、有趣,使我很向往。
师:请你带着感受读一读。(生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己体会读。指名学生读。
2. 第九自然段。
生1:“父亲去世的时候……接他回来呀。”写出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后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生2:我从“多想”这个词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6.第十自然段。
生:从“没想到我迎来了……送给我的那盏灯”
我感受到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伤难过之情。
7.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生: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师指名读。
8.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积累你认为最感人的词语或句子。
2.阅读冰心的《小桔灯》。
由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谈自己所喜欢的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有关词语,为理解文章打基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
回忆上节课内容,带学生进入情境,并使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感悟文中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间相互补充,深入理解文本,感受父女之间的浓浓爱意。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
深化文章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在读中的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
(二)难点
体会“那灯是不寻常的”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三)解决方法
1、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2、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3、重点引导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抓课文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玩具?你知道你父母小时侯都有什么玩具?对,他们小时侯不象我们现在玩具都是花钱买的,他们有许多玩具是他们自己或者是大人帮着做的玩具,玩着大人给做的玩具那是一种什么 心情呢?对!我们文中的作者在怀念他的父亲,怀念父亲亲手给他做的灯,他认为那灯是“不寻常的”。为什么
会认为是“不寻常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灯祭》板题
二、自渎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读准子字音,分析字形:罐、瓢、穗、墓
3、根据课文上下内容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蓬勃 屋脊 安闲妖娆 有声有色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为什么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再读课文。
1、分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的要正确、流利。
2、在课文中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分别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一是检查生字读音情况。二是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扫除课文学习的障碍。)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读后交流思考问题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们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请思考:
每逢过年我就得到一盏灯,为什说那灯是不寻常的,那灯寄托着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思?从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画一画,读一读。(出示中心话题)
二、解读文本
1、为什么这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对这一问题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自由解读,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个性化理解: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方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包含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穿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同寻常。
有了父亲送我的灯,我生活是不同寻常的。
小姑娘在父亲的呵护下幸福快乐,父女之间的这种真爱在女儿心目中不同寻常。
做灯的过程不同寻常。
……
三、走进人物内心,品评挚爱亲情
潜心细读领悟女儿对父亲的真挚亲情。
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蕴含在琐碎的细节中,妈妈每天给你梳头,爸爸每年春天带你放风筝,妈妈每天接送你上下学,做你喜欢吃的饭菜等。
作者父亲对她的爱从哪体现出来的?每年得到父亲做的灯,体会到父亲的爱,从而喜欢父亲做的灯,更深爱着富父亲,以至于当时去父亲时内心无比悲痛,进而涌现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再读课文,哪些语言让你产生共鸣,让你感动,让你体会的作者对父亲的爱及怀念?给学生充足自由读的时间,让 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感悟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领悟人间的挚爱真情。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每逢过年我就得到一盏灯。
那灯是不寻常的。
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边接他呀。
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我的那盏灯了。
四、 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
本文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
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2、 文章线索
明线:灯 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3、 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五、 阅读拓展延伸
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 》、《不灭的家族》、《遥渡相思》《重温草莓》等。
这是一篇散文。全文以灯为线索,写了父亲做灯、我提灯过年、我送灯祭奠父亲,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父亲深深地怀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称心如意、屋脊、妖娆迷人等词语的含义,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
3、过程与方法:
指引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自读、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研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灯吗?都喜欢什么样的灯?
师: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和你们一样喜欢灯。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都是一盏不寻常的灯所带给她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理解字、词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
(预设:有些疑难字、词可能小组合作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应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解决疑难时注意纠正:
称心如意的称读chn,不读chng
揣与惴的区分。
罐、穗、墩、脊的书写。)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灯祭含义。
1、学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感知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
(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幸福、快乐思念、悲伤)
2、通过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灯祭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灯祭实际上是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体会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缅怀。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题目灯祭有什么样的理解?(指名说)
师:对,作者围绕灯分别描写了父亲在世时和父亲去世后两个不同的场景,抒发了作者不同的心情,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作者清幽、隽永、伤感的文字,一起来深入感悟。
二、自读感悟。
1.提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灯的描写,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我对父亲的爱,找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深入感悟、品读,说出你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生1:我从总要称心如意这两个词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尽自己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生2:我从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看出父亲送我的灯是多么重要,在我的心中父亲的灯是那么光明美好。
生3:通过对除夕夜游的描写,我感受到作者心满意足、得意、快乐的心情。
师: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
生3: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心满意足。
师:别人会怎么夸?我心里怎么想?
生:
师小结: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心理描写,详细的描述了提灯过年的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文时注意运用。
2.第四、五、六自然段。
生:我觉得父亲是一个慈祥、幽默的人。
师:为什么?
生:我从笑吟吟看出父亲对孩子除夕游玩晚归得到了满足而感到高兴,父亲很理解孩子的心情。
师:为什么说父亲幽默呢?
生:父亲说孩子真顾家呀父亲对孩子晚归不直接批评,而是开了个玩笑。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3.第七自然段。
生:我从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看出我对父亲的爱,因为我认为父亲送的灯是最美的。
师:请你来读一读。
4.第八自然段。
这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有盼头、有声有色、妖娆迷人体现出作者对过年生活所感到的快乐、幸福、有趣。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情感。
师:你怎样理解妖娆迷人?
生:因为有了父亲送给我的灯,过年的日子丰富多彩、有趣,使我很向往。
师:请你带着感受读一读。(生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己体会读。指名学生读。
5.第九自然段。
生1:父亲去世的时候接他回来呀。写出了作者在父亲去世后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生2:我从多想这个词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6.第十自然段。
生:从没想到我迎来了送给我的那盏灯
我感受到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伤难过之情。
7.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生:作者给父亲送灯来祭奠他,周围的夜色颤动了一下让人感觉凝重、伤感。
师指名读。
8.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积累你认为最感人的词语或句子。
2.阅读冰心的《小桔灯》。
由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谈自己所喜欢的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有关词语,为理解文章打基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
回忆上节课内容,带学生进入情境,并使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感悟文中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能力。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间相互补充,深入理解文本,感受父女之间的浓浓爱意。
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愫。
深化文章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冰 灯
教学要求:
1、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2、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冰灯》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三、自读课文
l.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学习情况
(1) 认识词语: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合适 细碎 炕
透亮 打磨 爹 扭过来 废 棉袄 后悔 融化 撩起
(2)理解词语:走街串巷 享受 菱形 细碎 透亮 打磨
撩起 发酸 称赞 羡慕
(3)让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说说你读过课文以后的感想。
四、讨论:
1、 看到父亲做冰灯,2、 “我”为什么“后悔”了?
3、 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第二课时
1、 复2、 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灯》这一课,你能说一说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3、 理解课文
小组学习:
带着问题分组读课文,讨论。
1、“我”为什么要父亲做冰灯?
2、父亲什么时候在做冰灯?我是怎么发现的?父亲为什么磨一阵停一阵?这么冷,父亲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呢?
4、 看到父亲在做冰灯,5、 “我”的心情怎样?“我”为什么“后悔”?后悔什么?
6、 提着冰灯“我”的心情怎样?
7、 “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它”指8、 的是什么?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同时指导朗读。
4、 课外延伸:在你生活中,5、 你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像《冰灯》那样令你感动的事情吗?
第三课时
1、 写《冰灯》中的生字
2、 笔下生花:
选一项,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三、“金钥匙”
学会整理资料,养成有条有理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及她的事迹,知道“白衣天使”的含义及来历。
2. 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搜集关于南丁格尔的有关资料。
2. 了解你所知道的关于护士的工作情况。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
1. 自读课题,然后读课文。
2. 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了解南丁格尔。
二、通读课文,找出重点
1. 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能说明南丁格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护士的楷模。
2. 找出并勾画出表现南丁格尔思想动力的部分。
3. 结合课后2题第1句,读一读,抄一抄。
4.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重点学习,了解人物事迹
1. 有感情地朗读第6、7段。
2. 找出描写战争时期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的地方。
3. 勾画出南丁格尔克服困难改善医疗条件和护理工作的部分,想一想,南丁格尔这样做的艰辛。
四、理解“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的来历
1. 自读课文,找出能说明这两个称呼来历的地方。
2. 结合课后第2题第(2)句话,理解“提灯女神”的含义。
3. 读课后第2题第(2)句话,并抄写这段话。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4. 找到能说明“白衣天使”来历的地方,勾画出来,读一读。
5. 说一说你对这一称呼的理解。
6. 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白衣天使”的事情。
五、适度拓展,加深理解
1. 理解“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这两个美称。
2. 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美称没有。
3. 对同学提出的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美称的理解。
4. 读与这两个美称相关的句子。
5. 讨论学习这课的感受和收获。
18、心中那盏灯
一、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新词。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指导书写“巷”的笔画笔顺。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词语,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练习。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着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5、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段,并给课文分段。
6、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
第一段:(1-4)写了我在八岁那年过春节时,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第二段:(5-13)写了父亲在那年年三十的前一天夜里,冒着刺骨的严寒,赤手为我打磨一盏冰灯,我感动地哭了。
第三段:(14)写了那一年春节,我提着冰灯玩得很痛快,这盏冰灯在我的心里珍藏着,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7、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我小时候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感人的事情。
五、作业:
1、辨别生字,并组词:
盏( ) 街( ) 享( ) 糊( ) 隐( )
浅( ) 封( ) 亨( ) 胡( ) 稳( )
钱( ) 勾( ) 勺( ) 玻( ) 坡( )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第一~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4)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
3、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
(我的要求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
4、“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非要不可,父亲认为我是要那种纸张糊的灯笼,所以当我说不要纸张糊的灯笼时,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对我十分疼爱我)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5-13)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哭了?
3、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⑴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⑵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4、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并将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一、两句话即可)
5、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6、你能说说你的父亲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末段。
2、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文中“最美的冰灯”指的是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最美的灯?
2、摘抄你最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扩句。
⑴( )火车( )穿过( )山谷。
⑵( )喜讯( )传到( )学校。
⑶( )少先队员( )挥舞着( )花束。
板书设计:
18、心中那盏灯
冰灯
我———————父亲(伟大的父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今天让我们来认真学习课文《心中那盏灯》,体会下父子间的那种亲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勾划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寻找重点,找出关键句。
2.可让学生找出父亲做冰灯的语句
3.引导学生读你子的对话特别是父亲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逆向阅读,共同探究。
1.课文使用的一些动词,如托捂掖等词语,可让学生模仿动作,加以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父亲的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它赞美了什么?
三、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
你生活中有这样的感人事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实践活动:
1.分角色自愿组合朗读课文。
2.对爸爸妈妈进行一次专题采访,请父母讲一讲对自己感人的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不要纸糊的
心中那盏灯 没有玻璃罩的 最美的灯
能透出亮的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释题目,展示搜集到的南丁格尔资料以及照片,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二、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南丁格尔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
板书设计:
25、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提灯女神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
1.自读课题,然后读课文。
2.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了解南丁格尔。
二、通读课文,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能说明南丁格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护士的楷模。
2.找出并勾画出表现南丁格尔思想动力的部分。
3.结合课后2题第1句,读一读,抄一抄。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重点学习,了解人物事迹
1.有感情地朗读第6、7段。
2.找出描写战争时期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的地方。
3.勾画出南丁格尔克服困难改善医疗条件和护理工作的部分,想一想,南丁格尔这样做的艰辛。
四、理解“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的来历
1.自读课文,找出能说明这两个称呼来历的地方。
2.结合课后第2题第(2)句话,理解“提灯女神”的含义。
3.读课后第2题第(2)句话,并抄写这段话。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4.找到能说明“白衣天使”来历的地方,勾画出来,读一读。
5.说一说你对这一称呼的理解。
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白衣天使”的事情。
五、适度拓展,加深理解
1.理解“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这两个美称。
2.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美称没有。
3.对同学提出的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美称的理解。
4.读与这两个美称相关的句子。
5.讨论学习这课的感受和收获。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提灯女神》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提灯女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南丁格尔,了解她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同学们,女神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的神。你们知道提灯女神是谁吗?(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南丁格尔的照片和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那么,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业绩让人们用“女神”这个词来赞美她。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题目入手,通过解释题目,展示搜集到的南丁格尔资料以及照片,了解南丁格尔以及“护士节”、“南丁格尔奖”,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南丁格尔哪些事?(南丁格尔冲破阻力,去当一名护士;南丁格尔带领医疗护理队来到前线护理伤病员;人们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设立“护士节”、“南丁格尔奖”。)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南丁格尔的事迹,知道了“护士节”、“南丁格尔奖”都是人们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那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课文中的词语。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著名的“南丁格尔奖”都是为了纪念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人们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进一步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二、理解课文,感受南丁格尔的人格魅力。
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名反馈。
(1)南丁格尔是热爱护理工作的人:从小就对护理感兴趣,乡间度假时,常常跑去看护生病的村民。在人们认为护理是卑微的职业时,十七岁时南丁格尔,仍然去一所医院学习护理,立志要当一名优秀护士;在战争中,她带领医疗护理队到野战医院护理伤员。
(2)南丁格尔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南丁格尔带领护士们冒着随时会被疾病传染的危险,没日没夜的工作……南丁格尔还主动拿出钱来,在医院附近创建了咖啡馆、阅览室,购买书籍、游戏用品和长篇,让伤员们像在家里一样,愉快地养病、休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至4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
5、指名反馈。 (南丁格尔慈祥可亲,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热心照料伤病员。每晚,当她手提油灯巡视伤病员时,身影所到之处,士兵们都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对她的崇高敬意,所以称呼她为“提灯女神”。)
6、有感情地朗读伤病员写的话。(感激地、尊敬地)
7、讲讲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南丁格尔的可贵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与敬仰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甘于奉献的精神,博得各国公众的赞扬。护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们所承认,护理工作从此受到社会的重视。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 板书设计:
2
5、提灯女神 从小对护理产生兴趣 提灯女神 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 带领护理护理队伤员 忘我、奉献的精神 拿钱创建医疗护理设施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