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5 16:51:04
《称赞》课堂实录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出示生字“称”。生认读生字。)这个字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那么,这个字呢?(出示生字“赞”。生认读生字。)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句话吗?“诚实赢得──”(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称赞”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词换个说法?(生:赞美、表扬。)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好。在读课文前老师提两个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今天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出示刺猬和獾的图片)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它们的名字你认识吗?(出示“刺猬”和“獾”的词语卡片)谁来读?(生认读词语。)
师:“猬”这个字本来读四声,当它和“刺”组成词时读轻声。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是否已经知道课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生:刺猬称赞了獾,獾称赞了刺猬。
师:看来它们是在相互称赞呢!(在“刺猬”和“獾”中间画上了箭头“??”),哦,小刺猬也在称赞你们呢!它夸你们上课认真听讲。它还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好吗?(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师:不过,小刺猬有个要求,只要读准车厢里的生字词,小火车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开动起来。(生接读词语:板凳、粗糙、椅子、傍晚、但是、留下、瞧。)
师:老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是用眼睛看。
师:傍晚是什么时候?(生:晚上。)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车厢里只剩下生字宝宝了,谁会读?(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全班同学都能把字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生读。)会读的举手示意一下。(生举手。)
师:大家把小火车装扮得多漂亮呀,(播放火车开动音乐)我们现在就坐上火车出发吧,火车带着我们,跨过桥梁、穿过山洞、越过小河,大森林终于到了。
(出示课文插图一)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遇见了小獾,它们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接读课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学拿起书,坐端正,在心里读一读。(生接读课文第1-4自然段。)
师:你们读懂了吗?小獾做了三个怎样的小板凳?
生:小獾做了三个粗糙的板凳。
师: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怎么样?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生:摇摇晃晃。)
师:这样的板凳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出示一块粗糙的木板)谁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师: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
师:可见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师: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看大屏幕,一起读。
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却说小獾能干,做得好,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说呢?(生急于回答。)
师:到底该不该称赞小獾,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请同学们再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小獾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小獾?
生:因为小獾很认真。
师:既然做得认真,板凳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他正在学做板凳呢。
师:哦,因为他刚开始学,所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小獾的态度却很认真。
师:拿起书,请你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告诉老师小獾是值得称赞的。(生齐读。)
师:除了认真,那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最不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如果说其他东西,还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大。
师:大树呢?可以说一棵比一棵怎么样?(生:粗、长、高。)
师:还能说什么?(一______比一_______。)
生:花一朵比一朵美。
师: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他做得有进步。小刺猬们,你们的热情、你们的细心已经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獾!(出示句子。)
师:我也有一个小发现,这句话末尾这一竖一点是什么符号?(生:感叹号。)
师:加上了感叹号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现在老师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来夸夸我?(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边做动作边齐读该句。)
师: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到了傍晚,他还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插图二),一句称赞的话,竟然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读完之后,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生默读并画句。)
师:小獾说了些什么,谁能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生(读):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
师:请大家看屏幕,大家一起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生齐读。)师:什么叫“泄气”,你知道吗?(生:就是灰心了。)
师: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泄气。)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是什么样子?让我看看。(生做动作。)
师:瞧你们唉声叹气,没精打采的样子。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又有了──(生:自信。板书: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相信自己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做好了板凳,小獾还想做什么?(生:做一把椅子。)
师:对,因为有了自信,小獾终于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句子: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句话该怎么读呢?(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喜悦藏在心里,读出来呀。再来读一读。(生再读。)
师:有进步!小獾们,挺起胸膛。带着你们的自信,带着成功的快乐,一起来读。(生齐读: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请同学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其他同学是小评委,请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看谁能像小刺猬那样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学生戴头饰,朗读。)
师:评委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想夸夸谁?
生:我要夸夸×××,你读书的声音真洪亮。
师(对被夸奖的学生):他在夸你呢,你想说些什么?
生:听到你的称赞我高兴极了。
……
师:小獾的一点儿心意是一把椅子。小刺猬送给小獾的心意是什么?(出示插图三。)
生:小刺猬的一点儿心意是苹果。
师: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生: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师: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生: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生: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没有听出高兴极了的感觉,(出示插图四)看看小刺猬的表情,再看看他的动作,一起再来读一读。(生再读句子。)
师:“高兴极了”这几个字我们刚才在哪一段还见过它?
生:在第四自然段。(“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让他由—变得—(生:由泄气变得自信。)
师: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也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把他一天的疲劳怎么样了?(生:称赞消除了疲劳。板书:疲劳—消除。)
师:你们看,相互的称赞还让他们成了──(生:好朋友。师把刺猬和獾的图片摆放在一起。)
师:瞧!称赞还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呢。
师:天色不早了,我们要回家了。小刺猬、小獾恋恋不舍。他们还想和你们一起写写字,愿意吗?(出示课件)要写的一个字藏在这幅图中。一棵大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子,一只手在树上,古人根据这个意思造出了“采”字。到了今天,就演变成了这样的写法。(师示范书写“采”字,生书空。)
师:请大家在书上田格中把“采”描一遍,写两遍。(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师:要写的第二个字是个多音字。(出示“背”字。生读“背”字的两个读音。)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通过你自己的观察,一定能把“背”写好。我只提醒一点,“月”做“月”字底时,撇要变成“竖”。(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背”字。)
师:(出示课件)瞧,小刺猬、小獾来跟我们告别了,咱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生:小刺猬、小獾再见!
师:回去以后,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下节课,我们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好吗?今天老师跟大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也该跟你们说再见了。
二、说课及反思
《称赞》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文章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五组,是基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个专题编排的一篇童话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
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课标要求教学中多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针对课标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学着真诚地称赞别人;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我在执教《称赞》一课时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努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突现学生这一主体,彰显学生的个性。总的来看,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识字、写字教学,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采用先集中呈现读准字音再随文强化体会字义的识字方法,将识字渗透在整节课的多个环节之中,通过反复再现达到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写字教学可以分散难点,让学生每节课都动笔写一写。我想重点指导“采”和“背”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放在下节课集中指导。对这两个字也不平均用力,而是重点指导“采”字,而“背”字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称赞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但是对于称赞的解读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运用等途径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蕴含的人文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尽量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如,用换词法理解“称赞”,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体会心理活动的方法理解“泄气”“自信”等,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称赞给小刺猬、小獾带来的快乐。
另一方面,在朗读课文中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真诚地称赞别人,体会被称赞的美好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由“知”转化为“行”,由“行”体验到“情”。
(三)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能力。本课的四幅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故事情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森林,使学生置身于形象可感的童话情境中。并且用课文的四幅插图连接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以图解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如“粗糙”“一个比一个好”“高兴极了”等,从而在图文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以上的设计思路,力求把这节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文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1.课堂容量有些大。有些环节做得不够细致,太求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紧凑,但是该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
2.应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中一些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来感悟课文。这方面有些欠缺。
3.写字教学应该再扎实些。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精确,所以在指导写字时有点仓促。原先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一写“采”和“背”字,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
教学评析
我带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几个问题,看邢莉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其印象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再深入到各个局部,然后回到整体上来,总结全文。教学紧紧把握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以“称赞”为线,循作者思路,将小刺猬与小獾彼此互相称赞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期间,设问紧扣主题,有益于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课文里有四幅图画。图画是供学生观察的对象,是理解课文的凭借;课文则是观察的文字的体现。教学中既不离开课文讲解图画,也不丢开图画单独学文。教师训练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画面,把抽象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结合起来。对于多幅图画,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画面了解事物的活动过程,对照画面寻找课文中表达图意的语句,拉近学生观察图画与作者的观察之间的距离。这样做,既利于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又助于低年级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字、词、句训练,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项目,是阅读的基础。教师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特点出发,识字教学采用集中识字读字音,随文识字解字义,写字之中辨字形的方法。词、句训练,选择重点、多法进行、重在理解。如用换词法理解“称赞”,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粗糙”,用演一演、体会心理活动理解“泄气”“自信”,借助图画理解“一个比一个好”“高兴极了”等。词、句训练在教学中并非孤立进行,而是注意把理解词句的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而语言文字又必然有它的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称赞”既是课题,又是文章的主题。本节课的思想教育,不是停留在对题意做出简单的结论,而是寓道理于朗读、评价、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者,教学中还让学生做评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长处,展开同学之间的相互表扬,体验被称赞的心情。当然这种称赞是实事求是的,不夸大其辞,且出自学生内心,增强了教育的效度。
本节课教学简而言之:目标明思路清晰,抓训练扎实有序。学课文图文相依,设问题紧扣主题。汇信息畅若流水,质淳朴淡中见味。细打磨浑然一体,文与道两相映辉。
一、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出示生字“称”。生认读生字。)这个字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那么,这个字呢?(出示生字“赞”。生认读生字。)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句话吗?“诚实赢得──”(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称赞”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词换个说法?(生:赞美、表扬。)
师:我们来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好。在读课文前老师提两个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书下面树叶上的拼音来帮忙,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今天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出示刺猬和獾的图片)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它们的名字你认识吗?(出示“刺猬”和“獾”的词语卡片)谁来读?(生认读词语。)
师:“猬”这个字本来读四声,当它和“刺”组成词时读轻声。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是否已经知道课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生:刺猬称赞了獾,獾称赞了刺猬。
师:看来它们是在相互称赞呢!(在“刺猬”和“獾”中间画上了箭头“??”),哦,小刺猬也在称赞你们呢!它夸你们上课认真听讲。它还邀请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好吗?(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师:不过,小刺猬有个要求,只要读准车厢里的生字词,小火车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开动起来。(生接读词语:板凳、粗糙、椅子、傍晚、但是、留下、瞧。)
师:老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是用眼睛看。
师:傍晚是什么时候?(生:晚上。)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车厢里只剩下生字宝宝了,谁会读?(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全班同学都能把字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生读。)会读的举手示意一下。(生举手。)
师:大家把小火车装扮得多漂亮呀,(播放火车开动音乐)我们现在就坐上火车出发吧,火车带着我们,跨过桥梁、穿过山洞、越过小河,大森林终于到了。
(出示课文插图一)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遇见了小獾,它们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接读课文的1-4自然段。其他同学拿起书,坐端正,在心里读一读。(生接读课文第1-4自然段。)
师:你们读懂了吗?小獾做了三个怎样的小板凳?
生:小獾做了三个粗糙的板凳。
师:粗糙的板凳看上去怎么样?
生:凳子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生:摇摇晃晃。)
师:这样的板凳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出示一块粗糙的木板)谁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师: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
师:可见粗糙是指小板凳做得不好。
师: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看大屏幕,一起读。
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明明做得不好,小刺猬却说小獾能干,做得好,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说呢?(生急于回答。)
师:到底该不该称赞小獾,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请同学们再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小獾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小獾?
生:因为小獾很认真。
师:既然做得认真,板凳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他正在学做板凳呢。
师:哦,因为他刚开始学,所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小獾的态度却很认真。
师:拿起书,请你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告诉老师小獾是值得称赞的。(生齐读。)
师:除了认真,那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最不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如果说其他东西,还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大。
师:大树呢?可以说一棵比一棵怎么样?(生:粗、长、高。)
师:还能说什么?(一______比一_______。)
生:花一朵比一朵美。
师:现在我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他做得有进步。小刺猬们,你们的热情、你们的细心已经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獾!(出示句子。)
师:我也有一个小发现,这句话末尾这一竖一点是什么符号?(生:感叹号。)
师:加上了感叹号这句话该怎么读呢?自己练习读一读。(生读句子。)
师:现在老师就是小獾,哪只小刺猬来夸夸我?(生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边做动作边齐读该句。)
师:听了称赞,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到了傍晚,他还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插图二),一句称赞的话,竟然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7自然段。读完之后,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生默读并画句。)
师:小獾说了些什么,谁能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生(读):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
师:请大家看屏幕,大家一起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生齐读。)师:什么叫“泄气”,你知道吗?(生:就是灰心了。)
师: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泄气。)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是什么样子?让我看看。(生做动作。)
师:瞧你们唉声叹气,没精打采的样子。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又有了──(生:自信。板书:自信。)“自”是自己,“信”是相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小獾,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相信自己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师:做好了板凳,小獾还想做什么?(生:做一把椅子。)
师:对,因为有了自信,小獾终于做出了一把椅子。(出示句子: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句话该怎么读呢?(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喜悦藏在心里,读出来呀。再来读一读。(生再读。)
师:有进步!小獾们,挺起胸膛。带着你们的自信,带着成功的快乐,一起来读。(生齐读: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请同学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其他同学是小评委,请认真听他们的朗读,看看谁能像小刺猬那样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学生戴头饰,朗读。)
师:评委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想夸夸谁?
生:我要夸夸×××,你读书的声音真洪亮。
师(对被夸奖的学生):他在夸你呢,你想说些什么?
生:听到你的称赞我高兴极了。
……
师:小獾的一点儿心意是一把椅子。小刺猬送给小獾的心意是什么?(出示插图三。)
生:小刺猬的一点儿心意是苹果。
师: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生: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师: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生: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生: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没有听出高兴极了的感觉,(出示插图四)看看小刺猬的表情,再看看他的动作,一起再来读一读。(生再读句子。)
师:“高兴极了”这几个字我们刚才在哪一段还见过它?
生:在第四自然段。(“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让他由—变得—(生:由泄气变得自信。)
师: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也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把他一天的疲劳怎么样了?(生:称赞消除了疲劳。板书:疲劳—消除。)
师:你们看,相互的称赞还让他们成了──(生:好朋友。师把刺猬和獾的图片摆放在一起。)
师:瞧!称赞还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呢。
师:天色不早了,我们要回家了。小刺猬、小獾恋恋不舍。他们还想和你们一起写写字,愿意吗?(出示课件)要写的一个字藏在这幅图中。一棵大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果子,一只手在树上,古人根据这个意思造出了“采”字。到了今天,就演变成了这样的写法。(师示范书写“采”字,生书空。)
师:请大家在书上田格中把“采”描一遍,写两遍。(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师:要写的第二个字是个多音字。(出示“背”字。生读“背”字的两个读音。)
师:同学们,老师相信通过你自己的观察,一定能把“背”写好。我只提醒一点,“月”做“月”字底时,撇要变成“竖”。(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背”字。)
师:(出示课件)瞧,小刺猬、小獾来跟我们告别了,咱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生:小刺猬、小獾再见!
师:回去以后,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下节课,我们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好吗?今天老师跟大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也该跟你们说再见了。
二、说课及反思
《称赞》一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文章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五组,是基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个专题编排的一篇童话故事,从细节处见真诚,从平淡中见深情。
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课标要求教学中多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针对课标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学着真诚地称赞别人;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我在执教《称赞》一课时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努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突现学生这一主体,彰显学生的个性。总的来看,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加强识字、写字教学,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采用先集中呈现读准字音再随文强化体会字义的识字方法,将识字渗透在整节课的多个环节之中,通过反复再现达到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写字教学可以分散难点,让学生每节课都动笔写一写。我想重点指导“采”和“背”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放在下节课集中指导。对这两个字也不平均用力,而是重点指导“采”字,而“背”字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称赞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但是对于称赞的解读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运用等途径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蕴含的人文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尽量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如,用换词法理解“称赞”,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体会心理活动的方法理解“泄气”“自信”等,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称赞给小刺猬、小獾带来的快乐。
另一方面,在朗读课文中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真诚地称赞别人,体会被称赞的美好感受。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由“知”转化为“行”,由“行”体验到“情”。
(三)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能力。本课的四幅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故事情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森林,使学生置身于形象可感的童话情境中。并且用课文的四幅插图连接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以图解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如“粗糙”“一个比一个好”“高兴极了”等,从而在图文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以上的设计思路,力求把这节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文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1.课堂容量有些大。有些环节做得不够细致,太求全。整个教学过程虽然紧凑,但是该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
2.应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中一些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来感悟课文。这方面有些欠缺。
3.写字教学应该再扎实些。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精确,所以在指导写字时有点仓促。原先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一写“采”和“背”字,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
教学评析
我带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几个问题,看邢莉老师执教的《称赞》一课,其印象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对课文初步有个总体感知,再深入到各个局部,然后回到整体上来,总结全文。教学紧紧把握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以“称赞”为线,循作者思路,将小刺猬与小獾彼此互相称赞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期间,设问紧扣主题,有益于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课文里有四幅图画。图画是供学生观察的对象,是理解课文的凭借;课文则是观察的文字的体现。教学中既不离开课文讲解图画,也不丢开图画单独学文。教师训练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观察画面,把抽象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结合起来。对于多幅图画,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画面了解事物的活动过程,对照画面寻找课文中表达图意的语句,拉近学生观察图画与作者的观察之间的距离。这样做,既利于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又助于低年级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字、词、句训练,是小学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项目,是阅读的基础。教师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特点出发,识字教学采用集中识字读字音,随文识字解字义,写字之中辨字形的方法。词、句训练,选择重点、多法进行、重在理解。如用换词法理解“称赞”,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粗糙”,用演一演、体会心理活动理解“泄气”“自信”,借助图画理解“一个比一个好”“高兴极了”等。词、句训练在教学中并非孤立进行,而是注意把理解词句的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而语言文字又必然有它的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称赞”既是课题,又是文章的主题。本节课的思想教育,不是停留在对题意做出简单的结论,而是寓道理于朗读、评价、感悟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者,教学中还让学生做评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长处,展开同学之间的相互表扬,体验被称赞的心情。当然这种称赞是实事求是的,不夸大其辞,且出自学生内心,增强了教育的效度。
本节课教学简而言之:目标明思路清晰,抓训练扎实有序。学课文图文相依,设问题紧扣主题。汇信息畅若流水,质淳朴淡中见味。细打磨浑然一体,文与道两相映辉。
解放区环南二小 秦利娟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手拿红花)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花)它有什么用?(生回答)怎样才能得到红花呢?(生回答)对,只要表现好你们就能得到它,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红花过来呢!你们有信心赢得它们吗?(有)
二、趣味导入:
老师:好,今天,我们班里还来了两位好朋友呢,看看是谁?(师贴图,生回答)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夸对方“真棒!”
老师:对,像这样对别人的表扬和夸奖就是称赞。(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他们为什么称赞别人?他们怎样称赞别人?
老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老师:打开书,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开始吧!
生自读。
2、认读生字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把你预习时找出的生字再大声读几遍,并且组一组词。
生读。
老师:你指我读,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字和词,如果你的同桌会读了,就称赞一下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有多少同学得到了称赞?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信心赢得老师的称赞吗?
(课件出示生字)奇读。
老师:去掉它们的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是吗?双轨小火车……(开火车读)
老师:同学们的火车开的真是棒,有一个多音字好朋友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课件)你认识它吗?谁来组个词。这个字的两个音藏在了课文里,同学们赶紧把它们找出来吧!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读的不错,一起来一遍。(齐读)同学们学习劲头这么足,小刺猬要奖励每列火车一个又大有红的苹果!高兴吗?欢呼一下吧!
四、学习课文
1、学习1——4段
老师:生字认识了,同桌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好!
(生自读课文)。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生回答)它们是怎样称赞的?让我们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指名读)找得对不对?(出示课件)谁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老师:小刺猬称赞小獾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生:清晨。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指名)你来读一下第二段。
老师:你们觉得小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很能干!
……
老师:说的不错,女生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能读出小獾的能干来。(女生齐读)
老师:小刺猬也很欣赏小獾的能干,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谁有信心读好?(指名)剩下的同学我们来读作者的话。(角色读)读得不错,谁有信心超过他们?(再读)
老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小刺猬夸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课件出示句型)你能学着他来夸夸市场上的水果吗?你会夸夸同学们的识字报吗?你还会怎样说?(指名回答)
2、学习5——10段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到了傍晚小刺猬和小獾又见面了。(指名)我们齐读下一段。
老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自己读还是仍然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指名进行分角色读。
老师:小刺猬“看了看”板凳,小獾“闻了闻”苹果,(出示句型)你会怎样说?(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自己的能干加油!(ye!)
老师: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意思,老师也非常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学生:欢迎!
(女生读小刺猬的说话,男生读小獾说的话,老师独坐着说的话。)
五、拓展延伸
老师:和大家合作的真愉快!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好朋友可爱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老师:当听别人称赞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很高兴)那么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现在就来发现一下身边朋友的优点,并且来夸一夸他们,好吗?
六、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生接“信心”,老师板书。),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生接“疲劳”,老师板书。)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放音乐结束学习。)
板书:
1
8、称赞
有了信心 消除疲劳
资料提供者: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语句子、情感哲理、写作特色等方面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制成课件。
师:同学们,都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
生: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生: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大家笑)“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师: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
大多数学生:没有!
部分学生:有,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师:对!同学们可以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伴随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
[放录音,学生听]
师: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生: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
生: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全班笑)
师:很好!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我们同学在预习中也读出了这一点,请看下列问题,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问题一: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生: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生: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但我感觉却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妙,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都使下文悲之情更加浓重和凄凉。
师:对,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涵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
生问:老师!“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而月亮一晚上只能走一次,如何“徘徊”?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这里的“徘徊”是写月亮移动缓慢的意思。
生:我想是侧面写了作者的心理,他觉得月亮对游人含情脉脉,不忍离去,因而对冰清玉洁的月亮产生愉悦之情。
师:这位同学的解答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很好。“徘徊”一词真是一字千钧,体现了苏轼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
师:下面我们一边听朗诵一边跟读第一段。注意轻重缓急,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生:全班齐读
(展示问题二: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师:我们先来理作者情感的变化线索。作者从乐字引出歌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指《诗经·陈风·月出》诗的第一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为什么苏轼在船中诵读“明月之诗”里的“窈窕之章”?
生:七月即望,正好是七月十六日,月圆之夜,吟明月之诗为了召唤月亮出现,而月亮也似乎听到苏子的呼唤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
生:《月出》诗写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娇好容貌和幽闲体态,引起感情上爱慕和烦闷不安。这与下文的扣舷而歌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吟此诗也有引出下文作者自歌“望美人”的作用。
师:从扣舷而歌的歌词看,显然是从《月出》诗里生发出来。“流光”指江面上闪烁荡漾的月光,不就是“月出佼兮”么?“美人”即心上漂亮的人儿,不正是“佼人僚兮,舒窈纠兮”么?“渺渺兮予怀”表现临风怅惘,思绪黯然,不就是“劳心悄兮”么?但这歌词与单纯的民间情歌有所不同,这里的“美人”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悲从何处来,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而发出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整个人生的哀思来。这是由乐到悲的第一层心境。师问:由乐到悲的第二层心境是通过什么来写呢?
生:客人的洞箫声。
师:如何写箫声?
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个“慕”是“爱慕”的意思吗?如果是,那么它的感情基调与哀怨、哭泣等是否矛盾?
生:我认为这里的“慕”是“思念”,“如慕”就是“又像在思念”。
师:有道理!语言就需要这样细心揣摩、品味。
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在哪篇课文里学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是借琵琶写愁情。
生:《红楼梦》中“凸碧堂品笛凄清”也是类似意境。
师: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展示问题三:第三段先说英雄伟大,再说自己渺小,那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对突出曹操“一世之雄”有何作用?这段如何通过对比写出人生短暂?)
生:“月明星稀”的诗是由眼前的明月联想而起的,由身边的赤壁又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
师: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
生: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所以我认为这一组同学的问题没问到点子上。
师:这意见有道理!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能正确地提出问题,也就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开始。对第三段的理解,刚才的同学比较准确。那么,它通过客人的一段议论,用对比写出了愀然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生:曹操和“吾与子”对比,说明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我们命运不济,仕途坷坎,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功立业?这是令人悲叹的啊。
生: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生:“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师:对人生渺小而短暂这是客人抒发的第二个悲叹的原因。
生:还有是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说明想长生不老而不能,只有“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
师:同学们注意,这儿的“风”已不是徐来的“清风”,而变成了“悲风”,显示了情绪的变化,将情融于景中去抒写。
(展示问题四: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生: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的链接。
(全班哄然大笑)
师:绝妙的想象。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在《念奴娇》词里不也说“人生如梦”吗?那么这种感情与豪放风格是否矛盾?
生:应该是不矛盾,但我却很难说明白这道理。(学生讨论状)
师: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生:喝酒,及时行乐。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众生齐念)唯有杜康!”
师: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生: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展示问题五: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
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生: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生: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来阐发的。
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分析得非常准确。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不变”的观点。
生: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师: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
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生: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生: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生: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师:对。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从现实出发来思考,对这一段还有许多问题:
(展示问题七:苏子听任自然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今天却是应该争取的;声色是大自然固有的,不以听、看而存在,此处是否反映了苏轼唯心主义观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也是不对的。)
生: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苏轼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生: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别人“吃”掉。
生: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众鼓掌)
师:很好。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请看后面的问题:你们是否认为苏轼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生笑而答:不能苛求。
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坏生态。
师:下面我们看最后一个问题:
(展示问题八: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生: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东山”。结构浑然一体。
生: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
师: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说明什么?
生: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师:那么后面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生:反衬,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疑问:刚才我们讨论苏轼不靠酒来消愁,那么最后写喝酒的目的是什么?
师:这位同学确实善于思考!谁来解决这个疑问?
生:这时候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象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了。
师:回答得真精彩。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四、五两段,着重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生:全班齐读。
师:读罢《前赤壁赋》,我们不由地将翻开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同学们,去欣赏吧!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手拿红花)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花)它有什么用?(生回答)怎样才能得到红花呢?(生回答)对,只要表现好你们就能得到它,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红花过来呢!你们有信心赢得它们吗?(有)
二、趣味导入
老师:好,今天,我们班里还来了两位好朋友呢,看看是谁?(师贴图,生回答)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夸对方“真棒!”
老师:对,像这样对别人的表扬和夸奖就是称赞。(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他们为什么称赞别人?他们怎样称赞别人?
老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老师:打开书,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开始吧!
生自读。
2、认读生字: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把你预习时找出的生字再大声读几遍,并且组一组词。
生读。
老师:你指我读,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字和词,如果你的同桌会读了,就称赞一下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有多少同学得到了称赞?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信心赢得老师的称赞吗?
(课件出示生字)奇读。
老师:去掉它们的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是吗?双轨小火车……(开火车读)
老师:同学们的火车开的真是棒,有一个多音字好朋友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课件)你认识它吗?谁来组个词。这个字的两个音藏在了课文里,同学们赶紧把它们找出来吧!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读的不错,一起来一遍。(齐读)同学们学习劲头这么足,小刺猬要奖励每列火车一个又大有红的苹果!高兴吗?欢呼一下吧!
四、学习课文
1、学习1~4段:
老师:生字认识了,同桌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好!
(生自读课文)。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生回答)它们是怎样称赞的?让我们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 波浪线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指名读)找得对不对?(出示课件)谁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老师:小刺猬称赞小獾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生:清晨。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指名)你来读一下第二段。
老师:你们觉得小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很能干!
……
老师:说的不错,女生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能读出小獾的能干来。(女生齐读)
老师:小刺猬也很欣赏小獾的能干,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谁有信心读好?(指名)剩下的同学我们来读作者的话。(角色读)读得不错,谁有信心超过他们?(再读)
老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小刺猬夸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课件出示句型)你能学着他来夸夸市场上的水果吗?你会夸夸同学们的识字报吗?你还会怎样说?(指名回答)
2、学习5~10段: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到了傍晚小刺猬和小獾又见面了。(指名)我们齐读下一段。
老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自己读还是仍然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指名进行分角色读。
老师:小刺猬“看了看”板凳,小獾“闻了闻”苹果,(出示句型)你会怎样说?(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自己的能干加油!
老师: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意思,老师也非常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学生:欢迎!
(女生读小刺猬的说话,男生读小獾说的话,老师独坐着说的话。)
五、拓展延伸
老师:和大家合作的真愉快!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好朋友可爱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老师:当听别人称赞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很高兴)那么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现在就来发现一下身边朋友的优点,并且来夸一夸他们,好吗?
六、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生接“信心”,老师板书。),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生接“疲劳”,老师板书。)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放音乐结束学习。)
【板书】
称赞
有了信心 消除疲劳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手拿红花)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花)它有什么用?(生回答)怎样才能得到红花呢?(生回答)对,只要表现好你们就能得到它,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红花过来呢!你们有信心赢得它们吗?(有)
二、趣味导入:
老师:好,今天,我们班里还来了两位好朋友呢,看看是谁?(师贴图,生回答)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夸对方“真棒!”
老师:对,像这样对别人的表扬和夸奖就是称赞。(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他们为什么称赞别人?他们怎样称赞别人?
老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老师:打开书,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开始吧!
生自读。
2、认读生字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把你预习时找出的生字再大声读几遍,并且组一组词。
生读。
老师:你指我读,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字和词,如果你的同桌会读了,就称赞一下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有多少同学得到了称赞?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信心赢得老师的称赞吗?
(课件出示生字)奇读。
老师:去掉它们的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是吗?双轨小火车……(开火车读)
老师:同学们的火车开的真是棒,有一个多音字好朋友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课件)你认识它吗?谁来组个词。这个字的两个音藏在了课文里,同学们赶紧把它们找出来吧!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读的不错,一起来一遍。(齐读)同学们学习劲头这么足,小刺猬要奖励每列火车一个又大有红的苹果!高兴吗?欢呼一下吧!
四、学习课文
1、学习1——4段
老师:生字认识了,同桌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好!
(生自读课文)。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生回答)它们是怎样称赞的?让我们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指名读)找得对不对?(出示课件)谁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老师:小刺猬称赞小獾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生:清晨。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指名)你来读一下第二段。
老师:你们觉得小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很能干!
……
老师:说的不错,女生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能读出小獾的能干来。(女生齐读)
老师:小刺猬也很欣赏小獾的能干,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谁有信心读好?(指名)剩下的同学我们来读作者的话。(角色读)读得不错,谁有信心超过他们?(再读)
老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小刺猬夸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课件出示句型)你能学着他来夸夸市场上的水果吗?你会夸夸同学们的识字报吗?你还会怎样说?(指名回答)
2、学习5——10段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到了傍晚小刺猬和小獾又见面了。(指名)我们齐读下一段。
老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自己读还是仍然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指名进行分角色读。
老师:小刺猬“看了看”板凳,小獾“闻了闻”苹果,(出示句型)你会怎样说?(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自己的能干加油!(ye!)
老师: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意思,老师也非常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学生:欢迎!
(女生读小刺猬的说话,男生读小獾说的话,老师独坐着说的话。)
五、拓展延伸
老师:和大家合作的真愉快!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好朋友可爱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老师:当听别人称赞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很高兴)那么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现在就来发现一下身边朋友的优点,并且来夸一夸他们,好吗?
六、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生接“信心”,老师板书。),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生接“疲劳”,老师板书。)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放音乐结束学习。)
板书:
18、称赞
有了信心
消除疲劳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手拿红花)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花)它有什么用?(生回答)怎样才能得到红花呢?(生回答)对,只要表现好你们就能得到它,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红花过来呢!你们有信心赢得它们吗?(有)
二、趣味导入
老师:好,今天,我们班里还来了两位好朋友呢,看看是谁?(师贴图,生回答)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夸对方“真棒!”
老师:对,像这样对别人的表扬和夸奖就是称赞。(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他们为什么称赞别人?他们怎样称赞别人?
老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老师:打开书,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开始吧!
生自读。
2、认读生字: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把你预习时找出的生字再大声读几遍,并且组一组词。
生读。
老师:你指我读,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字和词,如果你的同桌会读了,就称赞一下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有多少同学得到了称赞?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信心赢得老师的称赞吗?
(课件出示生字)奇读。
老师:去掉它们的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是吗?双轨小火车……(开火车读)
老师:同学们的火车开的真是棒,有一个多音字好朋友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课件)你认识它吗?谁来组个词。这个字的两个音藏在了课文里,同学们赶紧把它们找出来吧!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读的不错,一起来一遍。(齐读)同学们学习劲头这么足,小刺猬要奖励每列火车一个又大有红的苹果!高兴吗?欢呼一下吧!
四、学习课文
1、学习1~4段:
老师:生字认识了,同桌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好!
(生自读课文)。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生回答)它们是怎样称赞的?让我们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 波浪线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指名读)找得对不对?(出示课件)谁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老师:小刺猬称赞小獾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生:清晨。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指名)你来读一下第二段。
老师:你们觉得小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很能干!
……
老师:说的不错,女生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能读出小獾的能干来。(女生齐读)
老师:小刺猬也很欣赏小獾的能干,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谁有信心读好?(指名)剩下的同学我们来读作者的话。(角色读)读得不错,谁有信心超过他们?(再读)
老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小刺猬夸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课件出示句型)你能学着他来夸夸市场上的水果吗?你会夸夸同学们的识字报吗?你还会怎样说?(指名回答)
2、学习5~10段: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到了傍晚小刺猬和小獾又见面了。(指名)我们齐读下一段。
老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自己读还是仍然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指名进行分角色读。
老师:小刺猬“看了看”板凳,小獾“闻了闻”苹果,(出示句型)你会怎样说?(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自己的能干加油!
老师: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意思,老师也非常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学生:欢迎!
(女生读小刺猬的说话,男生读小獾说的话,老师独坐着说的话。)
五、拓展延伸
老师:和大家合作的真愉快!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好朋友可爱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老师:当听别人称赞你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很高兴)那么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现在就来发现一下身边朋友的优点,并且来夸一夸他们,好吗?
六、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生接“信心”,老师板书。),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生接“疲劳”,老师板书。)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放音乐结束学习。)
【板书】
称赞
有了信心 消除疲劳
《称赞》教学实录之一
课前在每位同学座位上发放动物头饰。
师生共同边歌边舞《金孔雀》
上课铃响。
师:昨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做客,我和许多动物做游戏,临走我告诉国王,我今天要见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国王一听,可高兴了,派来了两位大使来见我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贴在黑板上:刺猬,獾)
师:看它们的动作,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它们是互相表扬,互相夸奖,这叫称赞(板书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它们要互相称赞?
生:它们怎样称赞的?
师:小朋友们问得问题真好,课文会告诉大家答案。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难读的字,容易读错的字做上记号,等会儿给大家提个醒)。
(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生字:刺猬獾凳糙泄瞧留采背消傍但清椅
师:有没有你要提醒大家的字,请你读一读
(生指读生字)
师:老师还想给你们提个醒,“背”字在句子中出现了两次,大家来读一读。出示两个带有“背”字的句子,让同学们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接下来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果他读得好了,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称赞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生小组内交流读课文)
师:我非常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得到了称赞,得到称赞的小朋友举手。
(请同学读你得到称赞的句子,并表扬他)
师:你读得好,给你一个朗读之星!谁还想再读一读(生读)
师:课文读得通顺了,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怎样称赞?
(小组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师指名朗读称赞的句子: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齐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也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我也想让你们也来闻闻苹果(师范读)你们闻到了吗?那么,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让所有的老师们都闻到苹果的香味,好吗?
(生齐读)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配音游戏
(课件出示课文故事情节,老师旁白:这么好的图片,没有声音,多可惜呀,大家给他们配上音好吗?)
(同学们带上头饰,练说)
师: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画片里,给它们进行配音吧!
(师生共同完成,生说称赞的话)
师:小刺猬和小獾非常高兴,欢迎你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游戏,好不好?
(课件)
游戏1:生字回家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游戏2:给生字排队:出示生字的偏旁,学生说生字(师指导生字写法)
小獾想考考大家,哪一个字最难写。(生自由说)
师范写生字:先描一描,接着写第二个,写第二个字时蒙住前面的字,写第三个时,再比一比例字,选择你认为最难写的字写一写(提醒写字姿势)写好以后让你的同桌看一看,写得好的,同桌用自己的方式称赞。
师:同学们平时要能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小编寄语】《称赞》课堂教学实录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称赞》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生互动拍手小游戏 :
师: 我拍上
生:我拍下
…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以前学过的字宝宝,大家已经和它们见过面了,它们
是(出示“称”)
生:称
师:我们在学习《称象》一课时见过它。(再出示“赞”)
生:赞
师:还记得那句话吗?“诚实赢得…… 虚伪招来……”
生:“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师:课文中它们组成了一个新词,叫——
生:称赞
师:什么是称赞?谁能给它换个词?
生:表扬
生:赞许
生:赞美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叫《称赞》,大家来齐读课题。
生:称赞
师: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棒!一起打开书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
识的字可以请拼音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们认识了几个动物朋友?
生:两个
师:今天老师还把他们请到了课堂上来,他是……(出示刺猬图)他是……(出示小
獾图)
生:刺猬 小獾
师:他们的名字你认识吗?谁来读?
生:刺猬(三声)
师:“猬”本来读四声,和刺连在一起,读轻声。
师:“獾”有点复杂,大家一起读。
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文中讲了谁称赞了谁?
生:刺猬称赞了獾,獾称赞了刺猬。
师:看来他们是互相称赞。(多媒体出示)
师:他还称赞你们呢?称赞你们读书认真,听课仔细。
多媒体出示图片(火车上面有生词)
师:只要读对了火车上的词,小火车就可以开起来。每人读一个词,读对了,小火车
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
(生接龙读词)
师:有两个小问题想和大家交流,“瞧”为什么是“目”字旁?
生:因为它是用眼睛看。
师:傍晚是什么时候?
生: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
师:老师告诉你,傍晚是天快黑,还没有黑的时候。
(接着指名读)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能读准确,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吧。
生同桌读词
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那就让我们就坐上火车出发吧,闭上眼睛。火车带着我们穿
过山洞,越过小河。大森林终于到了。清晨的森林美丽而宁静,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
子,在路边遇到了小獾,他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接读1-4自然段。
生:接读课文。
师:小獾做了三个什么样的小板凳?
生:粗糙的小板凳。
师:看上去怎么样?凳子腿有的――有的――
生:凳子腿有的细,有的粗
生:有的正,有的歪。
师:这样的板凳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摸上去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有一块粗糙的木板
,你来摸摸看,什么感觉?
生:有裂缝
生:凹凸不平
师:我来摸摸,还有很多毛刺呢!像这样不精巧,不光滑的样子就是——
生:粗糙
师:这么粗糙,可是小刺猬却称赞小獾——
生:一个比一个做得好。齐读该句。
师:我认为小刺猬不该称赞小獾,你们同意吗?
生急于回答。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两个字——读书,读1-4自然段,找出理由来说服老师
。
生自由读。
师:应该称赞吗?假如你就是小刺猬,说说你为什么要称赞他?
生:虽然他做得很粗糙,但是他做得很认真。
师:既然认真,为什么还那么粗糙?
生:因为他还没有学会。
师:他正在学,那他学的态度怎么样?
生:认真
师:拿起书,一起读第二自然段,让老师通过你的朗读看出来小獾值得称赞。
生齐读
师:有的同学把“糙”读成了造,跟老师读。
师:还有什么原因,要称赞小獾呢?
生:到傍晚的时候,拿了几个红苹果……
师:看来你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听别的同学说,还有什么原因你要称赞小獾?
生:他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师:看屏幕,一个比一个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第一个做得有些好,第二个比第一个好……
师:我觉得第一个做得应该很粗糙,第二个比第一个好,第三个更好。
师:说其他东西,还会说一个比一个怎么样?
生:一个比一个多。
师:一个和一个,能比较多少吗?
生:一个比一个长。
师:大树怎么比?一棵比一棵
生:高
生:粗
生:长
师:还能说什么?铅笔可以说——
师:鲜花可以说——
生说。
师:现在我是明白了,“一个比一个好不是说小獾做得好,而是说一个比一个有进步
。你们是聪明的小刺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小獾的优点。你们的细心,你们的热
情打动了我,我被你们说服了。咱们一起来夸夸小刺猬!
出示句子
生练读
师:现在我就是小獾,谁来夸夸我?
指名读
师:你们一起来夸夸我吧,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做动作。
师:真的吗?
生:真的
师:听了你们的称赞,我心里高兴极了。小獾仅仅是高兴极了吗?大家看(出示课件
)到了傍晚,他做出了一把椅子,一句称赞的话居然使他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为什么
呢?我们还是去看看小獾自己是怎么说的吧,自己到课文里找一找,默读4、5、6
自然段,把小獾说的话用笔画下来。
生小声读
师: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生按要求读书。
师:小獾说了些什么,谁能说出你画的句子?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请大家看屏幕,把小獾说的话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请问什么是“泄气”呀?
生:没有信心
师:没有了干劲就是泄气。(板书)
师:假如你就是小獾,泄气了,你还想做吗?
生:不想。
师:这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你,让你有了自信。你们相信自己能怎么样?
生:板凳能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师:做好了板凳,还想做什么?
生:还可以做椅子
师:是呀!正是有了自信,他还做起了小椅子。这句话可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小獾,你会做椅子了,心情怎么样?别把高兴藏在心里,
学生试读。
师:带着自信,带着你们成功的快乐,挺起胸膛来读。
生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傍晚发生的事情吧。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师:(对其余学生说)你们是小评委,看谁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
(生表演读)
师:“不好意思”是什么样子?不好意思地读一读。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向称赞谁?
生称赞。
师:听了他们的称赞,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很舒服。
师:其实小评委也值得称赞,因为你们善于观察,发现了他们的优点。
师:小刺猬也得到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是怎么做的?
生:小刺猬立刻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读句子
师: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因为这称赞——
生:消除了疲劳
师:听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高兴极了,因为——
生: 疲劳-消除(板书)
师:你们看,相互的称赞让他俩成了好朋友,这称赞还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哪!(
板书)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刺猬和小獾恋恋不舍,让我们再来写
写字(出示象形字“采”)
师: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师:回家练习写“采”“背”,再读读课文,下节课来演一演。
板书设计:
称 赞
刺猬 獾 泄气
自信
以上内容来自《称赞》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