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8 11:25:03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根据已确定的内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注意说话恰当。
2.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格式正确。
习作指导
一、初步谈话
人与人之间经常要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如果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同学住在远方,写信是交流思相和感情的好方法。大家有写好信的愿望吗?今天——业前夕我们练习写信。
二、理解题意
出示作文要求:
不久,你就要小学毕业了,你的外地的亲人一定在挂念你,想知道你学习。身体怎样,可能进哪一所中学,什么时候进行毕业考试,毕业考试以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儿去玩玩 ……请你给外地的亲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一些你的情况和想法。要写得具体,真实,注意信和信封的格式。写完以后听听老师的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再用信纸誊抄了寄给你的亲人。
1、读题。
2、提问:题目中提了哪些要求?(收信人是谁?写些什么内容?有什么要求?)
板 书:
收信人:远方的亲人
内 容:情况和想法
要 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情况真实、修改寄出。
三.理解亲人的意思
1、亲人是什么意思?
2、你能说说哪些人是你的亲人?
3、你准备写信给谁?你和他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结:搞清楚收信人和写信人之间的称呼关系很重要。因为在“落款”时要写明关系。
四.讨论“内容”如何写具体、写真实
1、讨论“学习情况”怎么写。
谈学习情况时,可以写你是如何做好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后如何完成作业和温习功课的。也可以写你在学习减负的环境中是如何学习,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在减负中你在哪个方面有所发展的;也可以写学校在我们毕业前夕仍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古诗文诵读、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
2、讨论身体情况。写身体情况又怎么写呢?
谈身体情况时,可以谈体重、 身高、视力等。有视力下降的或其它什么疾病需要等到暑假里治疗等。
3、讨论进哪所中学,什么时候考试的问题
至于进哪所中学读书,目前还不太清楚,因为今年省重点中学招初一新生,对丁沟镇只招六十人,是划片招生,还是择优录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不管在哪所中学读书,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我努力,刻苦勤奋。毕业考试大约七月五日左右吧。
4、你想不想到你写信的那个亲人那儿去玩?
如果有可能去的同学就告诉他大约什么时间利用什么交通工具,走什么路线,是否有人陪同去,去玩什么地方,一起告诉他,好让他有个准备。
如果不可能去的同学,也可把你要去的愿望告诉他,等将来长大了再去,也可邀请他来你家作客。
五、讨论“说话”的恰当。
1、谈话:
在写信的时候还注意说话要恰当,即使同一个内容,语言表达要考虑收信对象。例如:同样希望对方寄些书给你,对父亲说可以直率些,对姨父说就应该客气些。
2、讨论和练习
(1)表格中的例句说得恰当吗?为什么? 按要求在空格中写出恰当的话.
说 什 么 内 容 怎 么 说
请求爷爷说服爸爸,让自已报考附近的重点中学。
爷爷,你是一家之主,有绝对权威,命令爸爸同意我报考家附近的重点中学吧! 因为那里有现代化的音乐教室, 这样我的爱好才能得到发展。
请求老师说服爸爸让自已报考家附近的重点中学。
六、讨论书信格式是否正确。
写信有一定的格式,在写信的时候要注意格式的规范。
1、讨论:下面的格式正确吗?为什么?
2、根据讨论,说说书信的正确格式。
3、小结书信的格式。 (称呼、问候、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4、修改上面错误的书信格式。
(1 ) 应该顶格写。
(2 )正文第一段第一行开头应该空两格。
(3 )“工作顺利”应该顶格写。
(4 )称谓应该写在名字的前面,日期也应该写上。
七、讨论信封的格式。
1、信写好了,怎样才能把信寄到收信人手中呢?这就要正确书写信封。出示信封。
上面的六个格中填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上面的横线上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姓名,姓名要写得在些,下面一行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在右下角六个格中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2、出示练习:根据下面材料,按格式写信封,并贴上邮票(用文字表示)
收信人地址:
姓名:
寄信人地址:
八、开始写信。
教学目标:
1.根据已确定的内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注意说话恰当。
2.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格式正确。
习作指导
一、初步谈话
人与人之间经常要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如果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同学住在远方,写信是交流思相和感情的好方法。大家有写好信的愿望吗?今天——业前夕我们练习写信。
二、理解题意
出示作文要求:
不久,你就要小学毕业了,你的外地的亲人一定在挂念你,想知道你学习。身体怎样,可能进哪一所中学,什么时候进行毕业考试,毕业考试以后能不能到他们那儿去玩玩 ……请你给外地的亲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一些你的情况和想法。要写得具体,真实,注意信和信封的格式。写完以后听听老师的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再用信纸誊抄了寄给你的亲人。
1、读题。
2、提问:题目中提了哪些要求?(收信人是谁?写些什么内容?有什么要求?)
板 书:
收信人:远方的亲人
内 容:情况和想法
要 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情况真实、修改寄出。
三.理解亲人的意思
1、亲人是什么意思?
2、你能说说哪些人是你的亲人?
3、你准备写信给谁?你和他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结:搞清楚收信人和写信人之间的称呼关系很重要。因为在“落款”时要写明关系。
四.讨论“内容”如何写具体、写真实
1、讨论“学习情况”怎么写。
谈学习情况时,可以写你是如何做好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后如何完成作业和温习功课的。也可以写你在学习减负的环境中是如何学习,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在减负中你在哪个方面有所发展的;也可以写学校在我们毕业前夕仍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古诗文诵读、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
2、讨论身体情况。写身体情况又怎么写呢?
谈身体情况时,可以谈体重、 身高、视力等。有视力下降的或其它什么疾病需要等到暑假里治疗等。
3、讨论进哪所中学,什么时候考试的问题
至于进哪所中学读书,目前还不太清楚,因为今年省重点中学招初一新生,对丁沟镇只招六十人,是划片招生,还是择优录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不管在哪所中学读书,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我努力,刻苦勤奋。毕业考试大约七月五日左右吧。
4、你想不想到你写信的那个亲人那儿去玩?
如果有可能去的同学就告诉他大约什么时间利用什么交通工具,走什么路线,是否有人陪同去,去玩什么地方,一起告诉他,好让他有个准备。
如果不可能去的同学,也可把你要去的愿望告诉他,等将来长大了再去,也可邀请他来你家作客。
五、讨论“说话”的恰当。
1、谈话:
在写信的时候还注意说话要恰当,即使同一个内容,语言表达要考虑收信对象。例如:同样希望对方寄些书给你,对父亲说可以直率些,对姨父说就应该客气些。
2、讨论和练习
(1)表格中的例句说得恰当吗?为什么? 按要求在空格中写出恰当的话.
说 什 么 内 容 怎 么 说
请求爷爷说服爸爸,让自已报考附近的重点中学。
爷爷,你是一家之主,有绝对权威,命令爸爸同意我报考家附近的重点中学吧! 因为那里有现代化的音乐教室, 这样我的爱好才能得到发展。
请求老师说服爸爸让自已报考家附近的重点中学。
六、讨论书信格式是否正确。
写信有一定的格式,在写信的时候要注意格式的规范。
1、讨论:下面的格式正确吗?为什么?
2、根据讨论,说说书信的正确格式。
3、小结书信的格式。 (称呼、问候、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4、修改上面错误的书信格式。
(1 ) 应该顶格写。
(2 )正文第一段第一行开头应该空两格。
(3 )“工作顺利”应该顶格写。
(4 )称谓应该写在名字的前面,日期也应该写上。
七、讨论信封的格式。
1、信写好了,怎样才能把信寄到收信人手中呢?这就要正确书写信封。出示信封。
上面的六个格中填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上面的横线上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姓名,姓名要写得在些,下面一行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在右下角六个格中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2、出示练习:根据下面材料,按格式写信封,并贴上邮票(用文字表示)
收信人地址:
姓名:
寄信人地址:
八、开始写信。
在科技还没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们为聊表思念和问候通常通过书信的方式,现如今我们会在微信短信等通讯软件上表示问候,已经渐渐淡忘了书信,今天小编带来小学二年级上册一封信教案设计2021,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3、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畅所欲言)
2、揭示课题:一封信。(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再全班交流。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五、作业布置
尝试给妈妈写一短封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了解训练重点(学会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1)回顾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年级、四年级)
(2)自学“学习提示”,同桌议议,然后指名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2、按照预习要求,逐项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读准生字的音。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可注在书上)。
(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多次默读课文,运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并打上“?”。(完成作业本第2题)
②难理解的片段用“()”标出,同时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难问题用“——”标出,同时打上“?”。
3、检查第一项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全班评议。(字音有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是否读破句)
4、作业:(1)作业本3、6题(课内完成)。
(2)中午写字课听写词语。
(3)上交课本,检查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标注要求规范)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预备下节课使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归纳疑难问题。
3、给课文分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指出学习目标。
2、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二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根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学生如何按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懂字、词的意思。
(汇报过程略)
3、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三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进行问题质疑。教师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如学生无法提出有质量问题,可结合课前收集的问题进行。)
4、给课文分段。
(1)回忆分段方法。
(2)抓住重点内容分段。
5、作业:作业本4、5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逐段讨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上节课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么?栽种桃李的人是指谁?)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4)“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4、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课文后,先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5、引入疑难句子,讨论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8、总结作文。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七题。
《给老师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学习提示”,了解训练重点(学会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1)回顾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年级、四年级)
(2)自学“学习提示”,同桌议议,然后指名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哪三项要求?
2、按照预习要求,逐项进行预习:
(1)读通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读准生字的音。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可注在书上)。
(完成作业 本第一题)
(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通过多次默读课文,运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并打上“?”。(完成作业 本第2题)
②难理解的片段用“()”标出,同时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难问题用“——”标出,同时打上“?”。
3、检查第一项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全班评议。(字音有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是否读破句)
4、作业 :(1)作业 本3、6题(课内完成)。
(2)中午写字课听写词语。
(3)上交课本,检查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标注要求规范)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预备下节课使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归纳疑难问题。
3、给课文分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
二、教学过程
1、指出学习目标。
2、检查第二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二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根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学生如何按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懂字、词的意思。
(汇报过程略)
3、检查第三项预习情况。
(1)明白检查第三项预习要求,思考一下。
(2)进行问题质疑。教师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如学生无法提出有质量问题,可结合课前收集的问题进行。)
4、给课文分段。
(1)回忆分段方法。
(2)抓住重点内容分段。
5、作业 :作业 本4、5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逐段讨论,重点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速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想想这一段回忆了顾老师的哪几件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上节课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么?栽种桃李的人是指谁?)
(2)“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
(4)“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4、学习第三段,自由读课文后,先想想这两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5、引入疑难句子,讨论理解:
(1)“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2)最后一个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7、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8、总结作文。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她对顾老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七题。
【习作要求】
1 能根据搜集的资料,给心目中的英雄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 能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英雄的事迹,并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作前热身,活跃思维
1、播放几个学生熟悉的奥运健儿、救灾英雄的画面,说说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
2、教师评点,板书:英雄
3、讨论: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英雄?
4、交流学生熟知的英雄的姓名。
说明:
英雄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毕竟还是比较遥远的,不是身边触手可及的,但他们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个英雄的姓名。但究竟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学生又一知半解,有的男生可能会以为只有英勇善战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甚至有的学生会误以为英雄都是男性。通过这样一个画面的播放,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英雄的含义,明确英雄的范畴。这样有助于为学生接下来扩宽写作的思路,丰富学生写作的材料做铺垫。
二、指导审题,明确写法
1、揭示本次习作的题目:给英雄的一封信
(1)齐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以书信的形式来写)
师:对,作文的题目给我们规定了这次写作的体裁。
(2)出示本次写作要求:
①给心目中的英雄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②用书信的方式介绍英雄的事迹,并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指名读要求,讨论:要求告诉我们这次作文要写什么内容?
(适当写一写英雄的事迹;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英雄的感受以及英雄对自己的影响写具体。)
3、小结:细细咀嚼这两句话,我们才知道这篇作文要求我们写些什么。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理解题目,读懂要求。
说明:
要写好一篇文章,审题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对作文的标题感兴趣,对于要求一类的提示,往往匆匆而过,不加咀嚼。在这个教学板块中,教师通过对题目(包括要求)的解读,旨在让学生关注提示语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审题,确定文章体裁。然后根据习作的要求,学生知道本次习作既要适当写一写英雄的事迹,又要重点把自己对英雄的感受以及英雄对自己的影响写具体。只有明确了这些,学生动笔时才会在要求的范围内,不至于想到哪写到哪,没有条理和内容。
三、指导选材,拓展思路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英雄事迹,准备大组交流。
2、大组交流,要求: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一位英雄的事迹,不能重复。
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概括并板书:体育健儿
抗战英雄
革命烈士
战斗英雄
航天英雄
救灾英雄
爱国英雄
小英雄
……
3、要给你最崇敬的英雄写一封信,怎样才能写具体,写出你的心里话呢?
(1)要针对英雄的某一举动或某一句话来写;
(2)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
(3)可以写自己对英雄的感受;
(4)也可以写英雄对自己的影响。
4、学习例文。
出示:
例文一:
亲爱的林浩:
你好!
昨天,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看到了你——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你和手持五星红旗的姚明叔叔一起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会场。这个场面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林浩,第一次看到你的事迹是在报纸上。5月12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天崩地裂,高楼塌陷……9岁的你也和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学校的废墟下。在险境之中,你带领同学们一起唱歌,战胜恐惧。你艰难地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立即把同学背到安全地带,紧接着你又一次返回废墟,连拖带拽地救出了另一名受伤的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你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医生给你检查完身体后,你拒绝救助站人员的帮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7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林浩,你真了不起。面对灾难,你的冷静、你的勇敢、你的坚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你让我们敬佩。
林浩,地震发生后,我们全家人每天都看新闻,关注着你们。你和那些灾区小伙伴的画面也时时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我看到一个大姐姐,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但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喊一声,是她使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我看到一个小朋友被救出来以后还向周围的解放军叔叔敬礼,是他教会了我要感恩;我看到一个大哥哥被救出后调皮地说要喝可乐,还说要冰的,他使我感受到了乐观;我还看到一个大姐姐被埋在残砖破瓦之下,还在看书坚持学习,她让我看到了你们坚韧的精神……
谢谢你们,林浩和灾区的小伙伴们。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你们;当我碰到挫折想退缩的时候,我想起了你们。是你们,教会了我要乐观、坚强;是你们,使我懂得了要永不言弃。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一起成长。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相信你们的坚强一定会让你们从废墟里站起来的,我们的爱也一定能让你们早日重建家园,重返美丽的校园。真心的祝福你们:明天会更好!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五(6)班徐亦凝
2008年8月9日
例文二:
尊敬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叔叔:
你们好!
我是珠海市香洲一小的学生,从小我对那无边无际的太空感到好奇,因此从我识字开始就喜欢了解关于宇宙太空的知识,每次增长一点知识我就会滔滔不绝地给爸爸妈妈讲述。
每当我仰望天穹时,总会自言自语地说:“宇宙好美呀!哪天我们中国人也能去探索奥秘呢?”从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就烙下您——杨利伟叔叔的名字,接着费俊龙、聂海胜叔叔你们的名字也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我心里激动得无法用词语形容,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举,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灿烂光辉的现实,我真为中国有你们这样出色的航天员感到骄傲。我骄傲!因为中国人终于迎头赶上来了;我骄傲!今天登上太空遨游的不再是苏联人,也不再是美国人,而是我们中国人;我骄傲!因为我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一阵狂喜之后,我的思绪又恢复了平静,我开始思索着:你们经过了层层考验,终于来到了神奇而又美丽的太空,你们是怎样走向成功之路的?经过了多少艰辛,和岁月的磨练,才有今天这辉煌的成就?也许你们一言难尽,但我相信,一定是你们的理想,一定是你们的勇气,一定是你们的毅力让你们奋勇前进的,走向成功的,是吗?
是的,回想过去,我也是因为有了自信和勇气,才在钢琴、绘画、写作、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世界、亚洲、全国等许多大奖。我所取得的成绩也表明了有理想、勇气和毅力很重要,是吗?
在静静的夜晚,我靠在窗台上再次仰望夜空,想了很久,终于,我又感悟到了许多道理,我的心中更加明亮了。我要和你们一样把自己的理想、勇气和毅力用“神七”载上蓝天!我会继续努力,一直朝着我的理想前进!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你们说是吗?
尊敬的航天英雄们,让我们一起用理想、勇气和毅力这三把“金钥匙”打开成功之门吧!
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邹可尧
2008年10月
(1)自读例文,想想小作者在信中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3)谈谈还有何收获。
(了解书信的格式;以第一人称写,比自己年长的用“您”,比自己小的用“你”;称呼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英雄的敬意。)
说明:
学生写作文感到最困难的首先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就是写些什么。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英雄的资料,目的就是在帮助学生拓宽写作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知道英雄存在于各个领域,英雄是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业的,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敬仰的英雄来写了。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极有可能结合找到的资料复述英雄的某个事迹,所以教师就及时地指导学生根据本次要求把重点内容写具体。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方向了,至少详略能够做到得当。再加上对例文的学习,学生更是有了借鉴的范文,除了能进一步明确要求外,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也能留意到。
四、完成习作,交流修改
1、静心思考,独立选材。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说明:
交流、评议乃至修改同样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步骤之一。让学生课后自己修改文章会有很大的困难,让学生把作文放到课后去写,学生说不定就会忘了要求,当堂完成是最好的方法。它既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写,又可以限制学生写作的时间,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时间,有选择地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而不必完成整篇作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建议这个环节教师要舍得花点时间,这样坚持训练收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给助人老者写回信。信得内容是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2 要注意表达清楚帕特鲁普内心地感受和应该表示的感激之情。
3、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要学会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他内心应有的真实感受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2、书写格式要正确。
教学准备
《购买上帝的男孩原文和《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你都知道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和事?
(3)还记得这位老人吗?出示《购买上帝的男孩儿》,配乐朗读文章。
(4)读本次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讨论写话内容。
(1)假如你是帕特鲁普,受到老人的来信后你会想到些什么?想对老人说什么?自己想一想。
(2)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资源说给全班同学同学听,同学互评,注意感谢是否诚恳、发自内心,感谢的语言是否得体。
4、 动笔细作,个别指导。
(1) 明确书信格式。(2) 动笔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2 各组推荐佳作,逐一朗读,逐一围绕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感谢的内容是否表达清楚,使用的语句是否得体来评价。
3 对照佳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给助人老者写回信。信得内容是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2 要注意表达清楚帕特鲁普内心地感受和应该表示的感激之情。
3、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要学会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他内心应有的真实感受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2、书写格式要正确。
教学准备
《购买上帝的男孩原文和《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你都知道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和事?
(3)还记得这位老人吗?出示《购买上帝的男孩儿》,配乐朗读文章。
(4)读本次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讨论写话内容。
(1)假如你是帕特鲁普,受到老人的来信后你会想到些什么?想对老人说什么?自己想一想。
(2)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资源说给全班同学同学听,同学互评,注意感谢是否诚恳、发自内心,感谢的语言是否得体。
4、 动笔细作,个别指导。
(1) 明确书信格式。(2) 动笔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2 各组推荐佳作,逐一朗读,逐一围绕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感谢的内容是否表达清楚,使用的语句是否得体来评价。
3 对照佳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劳动、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2.通过讨论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给老师的一封信》,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是作者在教师节前夕写给老师的一封信,通过自己在小学读书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叙了顾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倾心培养,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2.还留下了什么问题?(小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深情地回忆顾老师?)
3.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围绕问题研究回忆部分。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能找到什么答案?与同桌或临近的同学议议。
2.集体交流。
(1)出示句子一:“是啊,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桃李”,比喻学生。作者是顾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沐浴”,比喻受阳光雨露滋润。
“阳光雨露”,句中指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和传授知识。
“无不”,可换成“都”,但用“无不”更能体现老师的关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好“是啊”两字。
(2)出示句子二:“您微笑着,把我领进教室,不,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板书:领进大门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知识的大门怎么领进?)
引导学生理解:受到老师启发教育,从此遨游在知识的宫殿就是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这句话该怎么读?反复指导朗读。
从哪儿能看出老师把“我”领进了知识的大门?
理解“您总有办法……也总有办法……”。和“您的本领简直比魔术师还大。”(板书:魔术师)
什么叫魔术?你对魔术师知道些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理解句意:老师丰富的知识,得法的教育,使一个无知的小孩渐渐获得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的形象。)
(3)出示句子三:“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板书:仙子)
仙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课文把顾老师比做仙子,她有什么本领?
理解“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
理解“带回了写日记的灵感”。
“灵感”,句中指写日记时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理解句意:顾老师以自己的一颗童心指点学生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倾注感情,进入情景,把所见所闻写“活”。文中地“日记充满生机”就是这个意思。)
拓展:顾老师还会为他的学生做些什么?
(4)出示句子四:“只有您头上……见证。”(板书:银丝、皱纹)
(理解句意: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才贡献了青春和毕生的精力。明白“谁也说不清……谁也数不清……”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
3.读到这儿,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在教师节前给老师写这封信了吗?(回忆在小学读书时顾老师的几件事,抒发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
4.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回忆部分。
三、总结:
课文是以信的形式向老师表达深情,犹如面对面的叙述,倍感亲切。因此读课文时我们会觉得老师就在我面前,回去后我们可以再好好地读读课文,反复体会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给老师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 老师 学生
领进大门 爱
魔术师 仙子 老
银丝 皱纹 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3课《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爷爷在信中说什么?(指名说)这是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也是写给我们所有少年儿童的信。所以我们应该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巴金爷爷的那份良苦用心。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读1-2自然段,看看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什么?
(1)“面对孩子们的一大堆信,老人感到很温暖”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内容,真是个好办法!还有呢——
(2)“巴金爷爷克服捏笔困难拿笔写信”
师:你读书真认真!还有呢——
(3)“巴金爷爷因为体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回乡只能以信代面”
师:你从书中找到了答案,真不错!读到这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这位年迈的老人对孩子深深的爱!
2、让我们再静下心来,用心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
(1)哪些内容给你的印像最深刻或者使你最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的?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拿出笔来用“——”画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写一写,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2)小组交流:给同小组的同学读一读你画的句子,说一说你为什么深受感动?
(3)集体交流:谁来读读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
①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a.问:为什么受感动?(巴金爷爷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他用作品表达祖国和人民的爱)巴金爷爷为什么而写作?(为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而写作)
b.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的爱的程度如何?(深刻)
从哪个词中你体会出了这种爱很深刻?(无限)
突出这个词,把巴金爷爷这种深刻的爱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理解得非常好!那你知道巴金爷爷都写过哪些作品吗?
生答。
师:巴金爷爷的作品不但展示了他的才华,而且饱含着对祖国、对同胞深沉的爱。怎能不让我们敬佩、怎能不让我们赞叹呢?请你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c.用“不是……而是……”练习说话。
谁还画了其他的句子?
指名读,同时出示:
②我今年八十七岁,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师:从巴金爷爷的话中,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答:在于奉献)
你对“奉献”怎么理解?你用身边的事情说一说怎么做是“奉献”?(生举例说明)
师:巴金爷爷不仅奉献了他的作品,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年近九十的老人仍然在不断思索、不断追求,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和敬佩?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给同位听一听(评一评)
指名读,评:将感动、敬佩读出来了吗?
让我们再齐读这两句话,用心地体会一番吧!
你还画了哪些感人的句子?指名朗读(同时出示句子):
③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师:为什么感动?(生答)
师:巴金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不仅写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他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当着很大的官,但一生不拿国家一分钱工资,全*自己的稿费生活。他不管是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在年老的时候,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做过许多感人的事:他曾经---一次又一次不留姓名捐款给希望工程、受灾难民;他曾经---将他的所有藏书都捐给了国家。巴金爷爷就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别人的人。
在我们生活中,像巴金爷爷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的付出令我们感动不已(出示图):请看,这是谁?做了什么?(魏青刚、费俊龙、聂海胜的事迹)
你还知道哪些人在默默奉献?(雷锋……)
这些人都是把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他们的生命才会灿烂无比!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生齐说)开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你打算怎样让你的生命开花?(请2-3人回答)评价
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下这两句话,再次领悟生命的意义吧!师引读(配乐)
3、读完,音乐止:此时此刻,面对巴金爷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思考)
(音乐起)生说:巴金爷爷,我……
4、师配乐朗诵第六自然段
这是巴金爷爷在信的最后对我们的希望。请你说一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巴金爷爷对我们的希望?
三、课外拓展
1.不管是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封信,还是你们所搜集的资料中,巴金爷爷的许多语言都是可以作为座右铭来指导我们的人生的。老师就记住了两句,一句是课文中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另一句是课外的“掏出心来”。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投影出示:巴金名言,选择你喜欢的名言来读一读。
2.既然你把它作为你的座右铭,那么读起来就更能体现其中的味道了吧!指名读。
四、总结
巴金爷爷,在去年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以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他]踏上我们的生命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命之花吧!
五、作业
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同学们也谈了感受和理解,读了名言。课后,我们选几条喜欢的再背一背,把它记在心上。
一、教学目标
1、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从字里行间感悟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真挚情感。
2、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有关巴金的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播放有关巴金的相关图片及生平资料,师配乐解说。
2、巴金爷爷生前最疼爱孩子,1991年5月,他在病中给家乡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封信中。师生同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过渡语。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封信,感受一位老作家的真诚情怀。
2、学生初读课文,出示自学任务:
(1)把课文小声读2遍;
(2)划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了解这些新词的意思;
(3)想一想:巴金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主要谈到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说说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用钢笔描红。
(3)、说说信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1、2段,完成学习任务: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段,蕴涵真情的句子划下来,词语圈出来还可以在旁边写写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发言的同学先朗读你圈画的词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一个语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第一段:抓住一个重点句: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1、想象。家乡的孩子们会在信中对巴金老人说些什么?
2、感悟。内心孤寂,长期病痛折磨,远离家乡,孩子们天真可爱,孩子们的真诚话语让老人动了心,老人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这种感觉就是“温暖”。
3、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
第二段:句子一: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1)怎么理解“终于”这个词?
(2)从“终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3)同学们,孩子们手里捧读的是一封怎样的信?
句子二: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1)从“多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
(2)老人心中一定还有许多许多的愿望,用上“多么……多么……”说一说。
现在如果你就是家乡的孩子们,你就是信中提到了的郭小娟同学你读到这些文字是什么感受?想一想后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文生字,并各组两个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至信末,轻轻地读,细细地品。
(2)、画出让你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句子。
2、同位交流并朗读画出的句子。
3、全班交流。
片断一:感悟生命的意义
1、解读:“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提问:你们认为巴金是不是普通人?
(2)、播放视频: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相关片断。
(3)、巴金爷爷如果是普通人,他怎能感动中国?再次诵读。
2、解读:“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你知道巴金先生为祖国和人民都做了哪些事情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解读:“我思索,我追求……而不在于享受。”和“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出示原信,师生合作朗诵。
(2)、只有为别人奉献了“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你的生命就会开花结果。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了吗?
(3)、几天前,老师参加了一次义务献血,老师把自己的血献给了那些病中急需用血的病人,你们说,老师的生命是否开花了?
(4)、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出示句式:
一句关切的问候,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
片断二:感受老人的殷切期望
1、师配乐诵读第六自然段。
2、这封信仅仅是写给家乡的孩子的吗?出示改动后的第六自然段,学生齐诵。
(三)、课后作业,回信传心声
1、简单指导书信的格式。
2、音乐声中写下对巴金爷爷的心里话。
板书设计: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2、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
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3小节中的部分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感悟巴老的自我评价。
1、(映示投影)
在巴金爷爷的眼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画出有关句子。
2、自由读书,画句子。
3、组织交流
过渡:在巴金爷爷的眼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根据学生回答(映示)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哪个词最能概括巴金爷爷对自己的评价。(普通)用笔圈下来。
②请大家读一读。
③是的,在巴金爷爷自己的眼里,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真的是个普通人吗?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能谈谈自己的观点吗?
④学生自由发言
a、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比如《家》《春》《秋》等,追问:你知道他写了多少吗?
b、(出示作品《家》)同学们,你们看,这部小说就是巴金爷爷写的,名字叫《家》,这本书有29万字;他一生写了相当于30几本这样厚的书;还有二十多部翻译的作品。他创作的作品多吗?
⑤指导朗读。
a、是呀,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可他却这样说自己——(齐读: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b、他的作品屡次获奖,可以说他蜚声文坛,享誉世界,可他都这样说自己——(再读该句。)
C:他德艺双馨,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可他却这样说自己——(三读该句)
(二)借助文本语言材料,感受学生心目中的巴金爷爷。
1、(指映示的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巴金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谦虚)。
2.在你的眼中,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映示问题)
在你的眼中,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课文第3自然段,聆听他的心声。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小节,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2)组织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着重品味下列几句话:(映示)
句1: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A、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是的,我们都感受到了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那份浓浓的爱。哪个词最能触动你的心弦?
B、穿插介绍:
巴金爷爷在创作小说《家》时有这样的一段内心独白:(教师饱含激情地朗诵)
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画面,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使我的手在颤动,使我的笔,不能制止地迅速地在纸上移动着,仿佛许多许多人都想借着我的手倾诉自己的痛苦。我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我就是这样创作出长篇小说《家》和其他作品的。
C、听了巴金爷爷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
E、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练一练。
F、指名读,其他人静静聆听:他的朗读,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
(引导体会“无限”一词,表达出了巴金爷爷对祖国和同胞的爱像天空一样广博,像大海一样深沉。)
3.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映示:
句2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A、这一句话的哪些字眼,引起了你的思考,用笔圈出来。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B、穿插介绍:巴金一生共捐款20多万元稿费,300万日元和8千多册图书。而建国以来,他从未领过一分钱工资,完全是靠稿费生活的呀。此时,老师把这个例子与这句话摆在一起,你看到的难道仅仅是“奉献”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眼吗?难道你认为“奉献”中装着的只是我们看得见的稿费和书吗?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C:指导朗读:相信你也能通过朗读,把藏在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D、是啊,巴金爷爷用一生的精力才悟出这个道理,这是一种深刻的大悟,读——(齐读:“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E、他终于明白了生命要开花,要结果,要付出爱,他用作品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的爱。这是一种大爱——(再读该句。)
F、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
生。
这就是真诚而真实的巴金,是一位真正的“大家”——三读该句。
4.过渡:我们身边也有一个生动的事例,胡海军校长把瘫患在床的古稀老人托给妹夫照料,到四川支教让我们全校师生非常感动。这也是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你身边还有那些无私奉献让生命开花结果的事例?你打算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
交流,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后教师总结。
过渡:在信中巴金爷爷告诉我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指名读句子,出示:
句3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
结果。
读着“生命开花结果”这个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由提问。
(你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主要是两大问题,什么叫“生命开花结果”?怎样才能使“生命开花结果”?
组织讨论。
①你明白了什么?什么叫“生命开花结果”?(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②怎样才能使“生命开花结果”?(读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句4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我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这美丽的生命之花一定能永远绽放在你们的心里。
a、自由练读。
b、指名读;齐读。
(三)你想知道,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映示:
冰心:巴金是一个最可爱、可佩的作家。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的榜样。
有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深情地说,(映示字幕)一名女学生饱含激情地配乐朗读。
时光如水,
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
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
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
淡泊宁静。
个别读,齐读。
(四)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辞。把心交给读者,把爱献给社会的巴老,感动了我们,感动了读者,也感动了中国,他被评为了“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