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观察的达尔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6 09:02:03

勤于观察的达尔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勤于观察的达尔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1、勤于观察的达尔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快乐读书屋九

勤于观察的达尔文

教材分析

〔解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并喜欢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最后成为科学家的事。“科学的大门”是达尔文说的,达尔文说“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它”就是走进科学大门的钥匙,这钥匙就是达尔文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潜心研究。达尔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钥匙。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共有两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达尔文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并积极观察研究大自然中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达尔文说正是这种观察研究把他带进了科学的大门。

可以说第一段属于叙事,第二段通过朋友和达尔文自己的话进行议论。

议论以叙事为前提,又是叙事的升华。

〔语意理解〕

“英国有个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交代达尔文的国籍、身份、地位。

“他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动物。”

这句概括他的特点“喜欢观察”,这句也是下文内容的总起。以下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他喜欢观察的种种表现。

“地上的树,天上的鸟,水里的鱼,他都喜欢。”

这是他喜欢观察的第一层表现,这句说明他喜欢各种生物。“地上……天上……水里”,用表示空间的词来表现他爱好之广泛。并且这也是个倒装句,将宾语提前表示强调。

“他常到野外的树林里去玩儿,叫得出很多树的名字。”

这是他勤于观察的第二层表现,说明他有很丰富的生物方面的知识。

“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母鸟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

这是他勤于观察的第三层表现,说明他善于观察。

“他还喜欢各种昆虫,蝴蝶啊,蜻蜓啊,他都找来做标本。”

这是他勤于观察的第四层表现,说明他善于搜集和研究自然生物。

“达尔文的一个同学曾经对他说:‘你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用的玩意儿上了。’”

这句用同学的话对达尔文进行侧面描写,这句话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观点。“浪费”指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没有用”是对达尔文所做的事的否定。这个材料说明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过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但他没放弃,这也正说明他对这件“没有用”的事的执着与坚定。

“我觉得那不是没有用的玩意儿,在大自然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

这是达尔文自己的观点,既表明达尔文坚定的信念,也说明了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研究、刻苦坚持就能拿到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达尔文的这句议论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告诉了年轻人一个成功的道理。

〔写作特点〕

1?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概括叙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2?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主题深刻。

教学建议

建议采取“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快乐阅读。

(一)激趣朗读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习惯的方式自读,包括“阅读提示”在内。

初读之后,教师可以激趣。例如:大家初读课文之后,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老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猜猜是什么。

这时,学生可以自由猜想,发言。

如果猜中,教师要表扬,及时肯定;如果猜不中,教师可以说:老师想问的问题是,谁愿意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这样,学生容易被教师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问题激起兴趣,进入朗读境界。

(二)感悟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第二自然段中人物语言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师只注意提示学生去注意一下不易读出感情的句子,而如何读出感情的问题,要完全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在方法上适当引导。如:第二自然段最容易读出感情的地方是什么?怎样才能读好,大家可以用互读、互听、互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延伸升华

引导学生想象:过去许多年以后,达尔文成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小时说他“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用的玩意儿上”的那个同学。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请把故事接着往下编,看谁编得最精彩。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情境,而不要去限制学生怎样展示,学生想说则说,想写则写,想演则演,提倡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

这样,在课尾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学生在读与说、读与演、读与写的结合和在情与理的交融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情感。

(四)检查识字

(五)推荐作业

课后上图书馆或阅览室,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或向家长请教,了解达尔文的有关情况。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资料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实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化、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2、勤于观察的达尔文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屋九

勤于观察的达尔文

教材分析

〔解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并喜欢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最后成为科学家的事。“科学的大门”是达尔文说的,达尔文说“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它”就是走进科学大门的钥匙,这钥匙就是达尔文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大自然的潜心研究。达尔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钥匙。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共有两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达尔文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并积极观察研究大自然中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达尔文说正是这种观察研究把他带进了科学的大门。

可以说第一段属于叙事,第二段通过朋友和达尔文自己的话进行议论。

议论以叙事为前提,又是叙事的升华。

〔语意理解〕

“英国有个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交代达尔文的国籍、身份、地位。

“他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动物。”

这句概括他的特点“喜欢观察”,这句也是下文内容的总起。以下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他喜欢观察的种种表现。

“地上的树,天上的鸟,水里的鱼,他都喜欢。”

这是他喜欢观察的第一层表现,这句说明他喜欢各种生物。“地上……天上……水里”,用表示空间的词来表现他爱好之广泛。并且这也是个倒装句,将宾语提前表示强调。

“他常到野外的树林里去玩儿,叫得出很多树的名字。”

这是他勤于观察的第二层表现,说明他有很丰富的生物方面的知识。

“他有时爬到树上,看母鸟怎样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

这是他勤于观察的第三层表现,说明他善于观察。

“他还喜欢各种昆虫,蝴蝶啊,蜻蜓啊,他都找来做标本。”

这是他勤于观察的第四层表现,说明他善于搜集和研究自然生物。

“达尔文的一个同学曾经对他说:‘你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用的玩意儿上了。’”

这句用同学的话对达尔文进行侧面描写,这句话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观点。“浪费”指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没有用”是对达尔文所做的事的否定。这个材料说明达尔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过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但他没放弃,这也正说明他对这件“没有用”的事的执着与坚定。

“我觉得那不是没有用的玩意儿,在大自然中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

这是达尔文自己的观点,既表明达尔文坚定的信念,也说明了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研究、刻苦坚持就能拿到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达尔文的这句议论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告诉了年轻人一个成功的道理。

〔写作特点〕

1?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概括叙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2?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主题深刻。

教学建议

建议采取“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快乐阅读。

(一)激趣朗读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习惯的方式自读,包括“阅读提示”在内。

初读之后,教师可以激趣。例如:大家初读课文之后,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老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猜猜是什么。

这时,学生可以自由猜想,发言。

如果猜中,教师要表扬,及时肯定;如果猜不中,教师可以说:老师想问的问题是,谁愿意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这样,学生容易被教师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问题激起兴趣,进入朗读境界。

(二)感悟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第二自然段中人物语言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师只注意提示学生去注意一下不易读出感情的句子,而如何读出感情的问题,要完全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在方法上适当引导。如:第二自然段最容易读出感情的地方是什么?怎样才能读好,大家可以用互读、互听、互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延伸升华

引导学生想象:过去许多年以后,达尔文成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小时说他“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用的玩意儿上”的那个同学。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请把故事接着往下编,看谁编得最精彩。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情境,而不要去限制学生怎样展示,学生想说则说,想写则写,想演则演,提倡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

这样,在课尾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学生在读与说、读与演、读与写的结合和在情与理的交融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情感。

(四)检查识字

(五)推荐作业

课后上图书馆或阅览室,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或向家长请教,了解达尔文的有关情况。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资料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实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化、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3、达尔文浇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感悟“好奇心”、“议论”、“探索”、“珍藏”、“胸有成竹”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达尔文的言行中去感悟他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阅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达尔文画像)师:孩子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他是谁.(达尔文。)

板书:达尔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大声读画像下的文字,我们共同了解他。

师板书课题:达尔文浇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序号。

4.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1. 课文中的生字认读情况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检查。

2. 各种形式认读(或在游戏中认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1)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2)读词语“改变”、“失败”、“探索”、“世界”,并选其中的一个练习说话。

(3)读成语“七嘴八舌”、“胸有成竹”。

(4)在课文中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完()肯()败()

玩()便()报()

(5)选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观察怎样记住这些字。

(3)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老师特别示范:世、报、玩、便。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方法一:

1.读第一段,思考: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喜欢动植物,喜爱大自然,有爱心,有好奇心。)

2.理解“好奇心”。

3. 自主读2~3段,思考:达尔文对什么产生了好奇心.他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

1. 朗读小伙伴七嘴八舌议论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句子带着小问号表达好奇。)

2. 引导用“七嘴八舌”说话。

方法三:

1. 朗读写达尔文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试读—同桌相互练习读—思考感悟。(从达尔文的动作、神情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说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达尔文好奇—观察—思考—自信自己能改变花的颜色—实践探索很快乐。)

2.分组练习读(感悟达尔文的自信)。

3.练习用“胸有成竹”说话。

4.想象补充达尔文的话“瞧我的,我给它浇上红水,就会开红花;浇上蓝水,就会开蓝花……”

方法四:

1.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珍藏”、“探索”。

3.共同探究解决大家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达尔文浇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 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达尔文的其他故事或成就。

3. 谈谈自己对周围的什么有好奇心,能提出什么问题。

六、带着生成性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1.请孩子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

2.带着好奇心,再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4、《达尔文浇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知识,获得思想启迪。教学应注重读书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与文本对话,受到人物思想、情怀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善于思考与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感悟“好奇心”、“议论”、“探索”、“珍藏”、“胸有成竹”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达尔文的言行中去感悟他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阅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达尔文画像)师:孩子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他是谁?(达尔文。)

板书:达尔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大声读画像下的文字,我们共同了解他。

师板书课题:达尔文浇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序号。

4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1

课文中的生字认读情况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检查。

2

各种形式认读(或在游戏中认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1)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2)读词语“改变”、“失败”、“探索”、“世界”,并选其中的一个练习说话。

(3)读成语“七嘴八舌”、“胸有成竹”。

(4)在课文中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完()肯()败()

玩()便()报()

(5)选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观察怎样记住这些字。

(3)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老师特别示范:世、报、玩、便。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方法一:

1读第一段,思考: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喜欢动植物,喜爱大自然,有爱心,有好奇心。)

2理解“好奇心”。

3

自主读2~3段,思考:达尔文对什么产生了好奇心?他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

1

朗读小伙伴七嘴八舌议论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句子带着小问号表达好奇。)

2

引导用“七嘴八舌”说话。

方法三:

1

朗读写达尔文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试读—同桌相互练习读—思考感悟。(从达尔文的动作、神情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说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达尔文好奇—观察—思考—自信自己能改变花的颜色—实践探索很快乐。)

2分组练习读(感悟达尔文的自信)。

3练习用“胸有成竹”说话。

4想象补充达尔文的话“瞧我的,我给它浇上红水,就会开红花;浇上蓝水,就会开蓝花……”

方法四:

1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珍藏”、“探索”。

3共同探究解决大家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达尔文浇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

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达尔文的其他故事或成就。

3

谈谈自己对周围的什么有好奇心,能提出什么问题。

六、带着生成性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1请孩子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

2带着好奇心,再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达尔文浇花

好奇

探索

学习解答

5、达尔文和小松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l、读准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腿、肩、吱、错、伤、害”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并能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使学生初步产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重点理解:“从来、观察、捉弄”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l、理解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句子。

2、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东芝动物乐园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动物吗?(喜欢)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动植物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就是达尔文。达尔文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生齐读课题《达尔文和小松鼠》。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再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3、电脑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地上从来喜欢外衣科学家

它们树干一直动物站住好像

4、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l、自己出声读一读第1、2段。其他同学想达尔文对小动物怎么样?

2、出示投影,达尔文()小动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鼠标:在括号里显示:喜欢

教师板书:喜欢

3、课文中哪些地方说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了?自己再读一读1、2段,找出有关句子。指名读画的句子。

(l)电脑出示:

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他都喜欢。

(2)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喜欢。

还有吗?学生读。

(3)电脑出示,让学生读一读:

他从来不捉弄小动物,而是观察他们怎样生活。

(4)这一句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学生质疑、解疑。

不捉弄:就是不吓唬,不玩耍。

从来:没有一次,自始至终都没有捉弄过。

观察:仔细地看,他们是怎样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

板书:不捉弄观察

(5)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达尔文是一个喜爱小动物的人。

(6)读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

1、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

2、达尔文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先请学生把两个句子读一读,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

1、达尔文爱到野外去玩。

2、达尔文小时候爱到野外去玩。

先读读,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看出达尔文从小对小动物有兴趣。)

(7)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一下达尔文是怎样的人。

(8)电脑出示填空,请学生说一说。

①()多年前,()有一位()叫()。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鼠标出示括号里的答案:

(一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②达尔文()爱到()去玩,(),()()他都()。他()小动物,而是()它们怎样生活。

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鼠标出示括号里的答案:

(小时候)(野外)(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喜欢)(从来不捉弄)(观察)

(二)学习3-6自然段:

1、那么,我们只知道达尔文喜欢小动物,到底怎样喜欢呢?读一读3--6自然段,看从哪儿看出达尔文喜欢小动物。

2、达尔文怎样看小鸟?(站在那,仰着头,仔细看,都入迷了。)板书:小鸟;

3、让学生像达尔文那样长时间的抬头,问学生感觉如何?(又酸又累)那他为什么还看?

(因为他喜欢,他就不觉得累。)

4、他正在观察小鸟时发生了什么事?

5、一只怎样的小松鼠跑到了他的身上,它是怎样做的?板书:小松鼠

(爬一一看一一坐——招呼)

6、这时达尔文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电脑出示书上的图。

(一动不动,像一根树干。)

(站在那观察,专心专注、已经入迷。)

7、松鼠爬到他的身上他是什么感觉?(痒)那他为什么还一动不动?(爱护小动物。)

8、填空:

达尔文站在那(),像()在()。

还可以怎样填。

9、为什么在观察时,他把自己的身体提供给小松鼠,当活动场所。

10、松鼠妈妈什么感觉?读出急坏了的语气。

(着急——急坏了——为自己的孩子担心。)

自由读一一指名读一一教师指导读—一齐读

11、这时你为小松鼠担心吗?为什么?

(不担心,因为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的。)

12、学习最后一段

(1)电脑出示: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怎么会伤害小动物呢!

(2)你能把感叹号变成句号说一句话吗?学生说。

(3)电脑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不会伤害小动物。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们知道了什么?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只有爱护动物,不拿动物开心,不玩耍动物,要告诉所有的人,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6、达尔文和小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具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小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词句。

2.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英国有位科学家叫达尔文,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小动物,他到底怎样喜爱小动物的呢?学习30课《达尔文和小松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及词语的读音。

3.识记生字。

位:熟字加偏旁,亻加立。

科:禾木旁,右边是点、点、横、竖。科学,科学家,学科,科技。

喜:上中下结构,上边是结字的右边“吉”,中间是“ ”下面是口。

欢:熟字“又”加欠字旁。喜欢,喜事,喜报,欢乐,欢呼。

动:熟字“云”和“力”。

物:牛字旁,右边是丿勹勿。动物:老虎,狮子,松鼠,都是动物。

件:熟字“牛”加部首“亻”。

衣:独体字,笔顺: 。衣服,衬衣,棉衣。

坏:熟字“不”加提土旁。坏和好是反义词。

错:熟字换偏旁,“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错和对是反义词。

4.利用字词卡片巩固。

喜欢 动物 科学家 外衣 一件 一位

(四)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3.老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指六名同学,每人读一自然段,接读全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词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待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科学家叫达尔文。

(3)齐读这一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这段,数共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理解“野外”一词。

“野外”指田野,城外。

(3)指名读第二句,“都喜欢”说明什么?说话练习:达尔文喜欢鸟、鱼、虫。还可以用哪个词概括起来说?达尔文喜欢小动物,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他都喜欢。

(4)从哪儿看出达尔文喜欢小动物呢?指名读第三句话;理解“不捉弄”,“从来”和“观察”。

(5)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第2自然段的内容,弄清三句话之间的关系。

(6)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最能说明达尔文喜欢小动物?(他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站住了”是被鸟儿吸引住了,对鸟产生兴趣。“仔细观察”站在那里认真地看。想象一下:他观察什么?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4.学习课文第4段。

(1)小声读这一段,写出最能表达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一句话。

(2)读出你画的句子。(第一句)

想一想:为什么说达尔文像一根树干?

看图说一说:

达尔文穿的外衣是什么颜色?树干呢?达尔文外衣的表面什么样?树干呢?达尔文站在那儿怎么样?树干呢?

综色的外衣,粗糙的外衣表面,一动不动地站立在那里,所以像树干。

(3)指名读出描写小松鼠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段。

5.学习第5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应当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段。

(2)有语气地朗读给大家听。要把妈妈可急坏了的语气表达出来。多指几个同学读一读。

(3)展开想象:小松鼠会对妈妈说什么?

6.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联系上文,说一说达尔文怎样喜欢小动物的?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是针对着松鼠妈妈的话说的。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达尔文喜欢小动物,认真观察小动物的情、行,从而激发学生自己观察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进一步熟背课文第1、2段。

(三)比较句子,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表达具体。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二)比较句子,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表达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找出描写达尔文喜欢小动物的语句读一读。

1.先自己读全文。

2.找句子。

3.把自己找出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二)练习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1.先自己巩固背诵。

2.指名背诵。

(三)比较句子。(课后作业第2题)

1.读一读每组的两个句子,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具体,使人读了更明白。

2.读一读每组的第二句话。今后我们写句子时,要力求写具体。

(四)听写句子。

1.让学生反复读一读这几句话,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听写句子。听完后要注意反馈,看学生是否把标点符号也写上了。

【板书设计】

基础训练 8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重点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2.填反义词练习。通过填写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扩展词汇。

3.区别代词它和他,会选择正确的填空,并且看图回答问题。

4.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5.理解多音字的多义,并组词。

6.进行词句和加标点符号的训练,理解词和句的关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进行写字训练。综合运用多种笔顺规则。

8.看图说话、写话,看懂图意,开展想象,说一段话,再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1.区别代词它和他,以便正确运用。

2.理解词和句的关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进行写字训练,掌握笔顺规则。

4.看懂图意,充分展开想象,然后说一段话,并且写几句话。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句号和问号。

2.多种笔顺规则的综合运用。

3.看懂图意,看图说话,写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复习汉语拼音,重点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二)通过填写反义词的训练,进一步理解词义和丰富词汇。

(三)区别代词他和它,能正确运用。

(四)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填写反义词的训练,进一步理解词义和丰富词汇。

(二)区别代词他和它。

(三)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一)区别代词他和它。

(二)明确词语要搭配合适,提高词语的组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把所有的整体认读音节出示出来,让同学们读一读,复习巩固。

3.拼读:先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读,然后再按词读音节。

4.把这些词的音节中的整体认读音节用横线画出来。

(二)学习第2题。

1.先读一读这些词。

2.再想一想和这些词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是什么?

3.想好之后再填在书上。

对——错里——外敌人——朋友

好——坏黑——白马虎——仔细

(三)学习第3题。

1.读题目的要求。

2.看书上的两幅图,再读一读图下面待填空的句子,想一想应当选哪一个代词?

3.老师要告诉学生。

它,专指事物。

他,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

4.让学生动手填写,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学习第4题。

1.读题目要求。

2.理解题目:什么叫适当?这里“适当”指括号里填写的词必须和后面的词搭配。

3.读括号外面的词,这些词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那么括号里就要填写表示“什么样”的词语。口头填空练习。

(美丽的)荷花 (清清的)溪水

(长长的)尾巴 (清澈的)溪水

(毛绒绒的)尾巴 (可爱的)孩子

(蓝蓝的)天空 (勇敢的)孩子

(瓦蓝的)天空 (聪明的)孩子

(晴朗的)天空 (勇敢的)战士

4.自己在书上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多音字的多义,并且能组词。

(二)理解词和句的关系,正确使用标点。

(三)进行写字训练。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和句的关系。

(二)进行写字训练。

三、教学难点

多种笔顺规则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题。

1.读题目要求。

2.先读准每个字的两个读音。

3.再想一想每字的字义,然后组成词。

(二)学习第6题。

1.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2.看题目,有3个词,3个句子。每一个词后面都有一个句子。一行一行地读,即先读词,再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应当用什么语气读?句末是加“?”“!”还是“。”。

3.填写标点符号。

①农民种田真辛苦!

“农民种田真辛苦!”不是一般的辛苦,表示感叹的意思,所以加叹号。

②小明非常勇敢。

是肯定的意思,表示陈述,所以加句号。

③你喜欢小动物吗?

是表示问话,所以加问号。

4.先读词,再接着读句子,想一想词和句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句子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而词不能。几个相关联的词可以组成一句话。

(三)写字训练。

1.读题目要求。

2.想一想,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从外到内。

3.读一读这些字,并组成词。复习它们的音和义。

4.分析字形,确定采用哪些笔顺规则。

衣:由上到下,最后两笔先撇后捺。

当:先上后下,上边的“小”采用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喜:采用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园:由外到内。“先进人,后关门”,最后一笔是外面的一横。

游:左中右结构,采用从左往有写的笔顺规则来写。

5.照范字写字。注意写一个和范字对照一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看懂图画的意思。

(二)展开丰富的想象,看图说一段话。

(三)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看懂图意。

(二)展开丰富的想象,看图说话。

(三)写几句话。

三、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要求。

1.看图说一段话。

2.看图写几句话。

(二)看懂图意。

1.题目《送伞》,想:谁给谁送伞?

2.从整体上看图。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天气如何,有几个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3.按顺序观察图画的细节,同时展开想象。

(1)天空乌云密布,燕子低飞,要下雨了。

(2)学校里,放学了,只有×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戴着花镜批改作业。

(3)一位男生手拿雨伞,一位女生手拿一双雨鞋,跑得满头大汗,给老师送来了。

(4)传达室的老爷爷笑了,夸他们做得对。想象:老师和同学对话,可能说些什么?

4.自己按观察的顺序说一段话。

5.同桌互相说给对方听。

6.指名说给全体同学听,老师要注意讲评。

(三)在说的基础上,指导同学们写几句话。

1.先自己写。

2.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小组内要评论。

3.指名读给全班同学们听。表扬写得好的,选优秀的办个写话展览。

7、《达尔文浇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美育渗透点:教育学生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地学习。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说话能力和朗读能力 拓展:你们遇到好奇的事情是怎么做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花吗?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花?你们见到的花可真多呀,可是你们有没有问过:为什么花会有颜色呢?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就问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达尔文浇花》。指导读好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词语。 2 指名反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 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 再读课文,思考:小时侯的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好奇心强”?你们对什么比较好奇,想弄个明白呢? 3 指导感情朗读。 4 有一次,和小伙伴们爱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达尔文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5 讨论:达尔文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说?当时他在怎么想? 6 小结:达尔文可没有乱说话,他是经过他的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可他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达尔文的想法虽然错了,但是他的想法是大胆的,也敢于试一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渴望呢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达尔文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还努力的进行实践探索,终于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学家。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收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 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 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了解达尔文。 1 讨论交流:达尔文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2 小结:正是因为达尔文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三语文实践。 1 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自由读一读。 2 简单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 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四指导写字。 1、范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反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由的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强调。 4、学生书写,师巡视,个别辅导。 5、作业点评,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8、《达尔文浇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用下列词语中的任意两个词语造句:世界议论七嘴八舌解答强大胸有成竹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美育渗透点:教育学生敢于提问、探索,不断地学习。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说话能力和朗读能力

拓展:你们遇到好奇的事情是怎么做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花吗?都见过什么颜色的花?你们见到的花可真多呀,可是你们有没有问过:为什么花会有颜色呢?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就问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达尔文浇花》。指导读好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词语。

2 指名反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4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 再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 再读课文,思考:小时侯的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好奇心强”?你们对什么比较好奇,想弄个明白呢?

3 指导感情朗读。

4 有一次,和小伙伴们爱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达尔文是怎么回答的?

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5 讨论:达尔文为什么那么肯定地说?当时他在怎么想?

6 小结:达尔文可没有乱说话,他是经过他的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可他的想法对吗?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达尔文的想法虽然错了,但是他的想法是大胆的,也敢于试一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渴望呢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达尔文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还努力的进行实践探索,终于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学家。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收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 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 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了解达尔文。

1 讨论交流:达尔文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2 小结:正是因为达尔文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三语文实践。

1 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自由读一读。

2 简单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 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四指导写字。

1、范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

2、指名反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由的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总结强调。

4、学生书写,师巡视,个别辅导。

5、作业点评,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9、《达尔文浇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知识,获得思想启迪。教学应注重读书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与文本对话,受到人物思想、情怀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善于思考与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感悟“好奇心”、“议论”、“探索”、“珍藏”、“胸有成竹”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达尔文的言行中去感悟他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查阅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达尔文画像)师:孩子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他是谁?(达尔文。)

板书:达尔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大声读画像下的文字,我们共同了解他。

师板书课题:达尔文浇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序号。

4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1课文中的生字认读情况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检查。

2各种形式认读(或在游戏中认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1)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2)读词语“改变”、“失败”、“探索”、“世界”,并选其中的一个练习说话。

(3)读成语“七嘴八舌”、“胸有成竹”。

(4)在课文中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完()肯()败()

玩()便()报()

(5)选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观察怎样记住这些字。

(3)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老师特别示范:世、报、玩、便。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方法一:

1读第一段,思考: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喜欢动植物,喜爱大自然,有爱心,有好奇心。)

2理解“好奇心”。

3自主读2~3段,思考:达尔文对什么产生了好奇心?他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

1朗读小伙伴七嘴八舌议论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句子带着小问号表达好奇。)

2引导用“七嘴八舌”说话。

方法三:

1朗读写达尔文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试读—同桌相互练习读—思考感悟。(从达尔文的动作、神情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说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达尔文好奇—观察—思考—自信自己能改变花的颜色—实践探索很快乐。)

2分组练习读(感悟达尔文的自信)。

3练习用“胸有成竹”说话。

4想象补充达尔文的话“瞧我的,我给它浇上红水,就会开红花;浇上蓝水,就会开蓝花……”

方法四:

1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珍藏”、“探索”。

3共同探究解决大家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达尔文浇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达尔文的其他故事或成就。

3谈谈自己对周围的什么有好奇心,能提出什么问题。

六、带着生成性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1请孩子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

2带着好奇心,再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达尔文浇花

好奇

探索

学习解答



教你如何使用不织布缝制小花鸡玩具
手工做不织布小黄人眼罩教程
怎么DIY缝制布艺隔热杯套
三角插diy折纸小篮子图解教程
DIY便携魔术贴自粘卡套制作教程
手工做个性包包,纯棉兔子个性挎包制作教程图解

本类热门作品

  •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等奖
  • 《二泉映月》网络课说课稿一等奖
  • 《蜀相》《书愤》导学案一等奖
  • 《讨论》导学案一等奖
  •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一等奖
  • 《猜猜它是谁》教学设计一等奖
  • 《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
  •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