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4 20:46:03

捞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

捞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

1、捞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要求: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

猴子图片课件 幻灯片 有关猴子捞月亮的动画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出示图)你们看,谁在干什么?(猴子们在捞月亮)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6课《捞月亮》

2、 齐读课题:26、捞月亮

3、讲解捞,指名表演捞的动作

4、齐表演读课题

5、 质疑:月亮明明挂在天上怎么会捞月亮呢?

二、 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打开书131页,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请先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请教同学。

2、录音范读: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老师是怎样读的,你还有哪些不会的字,请同学们留心听清楚字音。

3、介绍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读画出的生字新词

5、识记生字新词 (指名读 抢读 齐读 开火车读 )

6、速度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7、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8、学习一段

1)指名读:谁愿意读第一段?能读给大家听吗?小评委请拿起笔认真听。(评议)

2)指导朗读:“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啦!”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生评 师评)

9、学习第二段:你喜欢第二段吗?喜欢就站起来读吧!

10、学习第三段:猴子们是怎样捞越亮的?带着问题读第三段

11、出示猴子图片演示捞月亮过程(师边说边演示 生自由说 指名说)

12、学习第四段:

1)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板书:没捞到)

2)为什么没捞到月亮呢?

3)是谁发现月亮还挂天上的?

4)指导朗读:“不用捞啦,不用捞啦,月亮好好儿地挂在天上呢!”

三、说话训练:

1)你想对这群猴子说些什么?(板书:多动脑)

2)小组讨论:这时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直喘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去猜一猜,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老师再请你发言。

3)指名汇报:续说故事

四、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 26 捞月亮

(图) 没捞到

多动脑

《捞月亮》课后反思

《捞月亮》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不仅含有深刻地寓意,而且给人以启迪和智慧。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有趣的课文,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在这节课上我力争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学习中。用孩子们喜欢的看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揭示课文所讲得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读中自己悟出道理来。这一堂课自始至终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中,学习兴趣很高,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用了小老师领读,抢读,开火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读,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重点词句上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我也感觉到这节课中有不足之处,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做的不是很到位,在过渡语言方面有的话不够简洁明了,有的语言用得不太恰当,有时对孩子的回答评价没有及时跟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争取有更大进步。

2、捞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

猴子图片课件 幻灯片 有关猴子捞月亮的动画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出示图)你们看,谁在干什么?(猴子们在捞月亮)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6课《捞月亮》

2、 齐读课题:26、捞月亮

3、讲解捞,指名表演捞的动作

4、齐表演读课题

5、 质疑:月亮明明挂在天上怎么会捞月亮呢?

二、 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打开书131页,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请先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请教同学。

2、录音范读: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听一听录音机里的老师是怎样读的,你还有哪些不会的字,请同学们留心听清楚字音。

3、介绍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读画出的生字新词

5、识记生字新词 (指名读 抢读 齐读 开火车读 )

6、速度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7、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8、学习一段

1)指名读:谁愿意读第一段?能读给大家听吗?小评委请拿起笔认真听。(评议)

2)指导朗读:“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啦!”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生评 师评)

9、学习第二段:你喜欢第二段吗?喜欢就站起来读吧!

10、学习第三段:猴子们是怎样捞越亮的?带着问题读第三段

11、出示猴子图片演示捞月亮过程(师边说边演示 生自由说 指名说)

12、学习第四段:

1)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板书:没捞到)

2)为什么没捞到月亮呢?

3)是谁发现月亮还挂天上的?

4)指导朗读:“不用捞啦,不用捞啦,月亮好好儿地挂在天上呢!”

三、说话训练:

1)你想对这群猴子说些什么?(板书:多动脑)

2)小组讨论:这时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直喘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去猜一猜,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老师再请你发言。

3)指名汇报:续说故事

四、整体感知课文

板书: 26 捞月亮

(图) 没捞到

多动脑

《捞月亮》课后反思

《捞月亮》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不仅含有深刻地寓意,而且给人以启迪和智慧。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有趣的课文,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在这节课上我力争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学习中。用孩子们喜欢的看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揭示课文所讲得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读中自己悟出道理来。这一堂课自始至终孩子们都沉浸在欢乐中,学习兴趣很高,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用了小老师领读,抢读,开火车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读,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重点词句上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我也感觉到这节课中有不足之处,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做的不是很到位,在过渡语言方面有的话不够简洁明了,有的语言用得不太恰当,有时对孩子的回答评价没有及时跟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争取有更大进步。

3、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高继权

捞月亮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

2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结合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大胆的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作者:高继权 发布时间: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内容,

从体裁来看是一篇童话故事。

介绍的是小猴子看到井里有月亮,以为月亮掉到了井里,于是猴子们倒挂起来捞月亮。小猴子伸手一摸月亮不见了。老猴子抬头一看,月亮就在天上呢!课文中配有相应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七个自然段。但是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紧密,有情节,适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课文分为两个部分,一至四自然段介绍猴子不认识月亮的影子,误以为月亮掉到井里去了,所以想办法要把它捞上来。五至七自然段介绍了捞月亮的过程。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使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

教法建议 *

根据课文特点,注意考虑如何培养学声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出示学习的步骤,提供学习的方法,运用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自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的学习,逐步做到独立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一定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来,再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在一起交流看法,找到答案。 *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鼓励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如:让学生剪一些猴子的图片,标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边读书边粘贴,知道哪个猴子在上哪个猴子在下,运用这种方式来突出重点。

-10 捞月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规范书写。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猴 附 掉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观察: 教师从讲台桌上拿一支笔,问:这个动作叫什么?(拿) 教师从地面上捡起一张纸,问:这个动作叫什么?(捡) 教师板书:“捞”,让学生说说什么意思?

2、揭示学习内容:在捞后面加上两个字:“月亮”,全班齐读。月亮怎么能捞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跳读) 捞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1)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猴子 咱们 附近 倒挂 井里 捞月亮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捞: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劳”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侯”字。注意与“候”字区分。 掉: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笔是横。 附: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单人旁,右边是“寸”。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3)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子看到井里有月亮以为月亮掉到了井里,于是猴子们倒挂起来,捞月亮。小猴子伸手一摸月亮不见了,老猴子抬头一看,发现月亮就在天上呢!)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劳——( )——( ) 力——( )——( ) 到——( )——( ) 自——( )——( )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大胆的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通过读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附 咱 倒 另 伸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卡片)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月亮的影子后,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叫了起来,别的猴子也不动脑筋,跟着叫了起来,他们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

二、学习: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问题:猴子为什么要到井里捞月亮? 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他们捞到月亮了吗? ……

3、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教师参与以下几个地方的交流: 1)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体会小猴子为什么这样叫? 2)谁跟着叫起来了?后来呢? 3)进行比较:猴子叫起来的这四节中,哪些话是相同的?哪些词语不同?进一步加深体会。板书: 4)指导学生朗读: a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师生间分角色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4、五至七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猴子的图片,标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边读书边粘贴,知道哪个猴子在上哪个猴子在下。)

三、开展交流活动: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启发想像: 1)老猴子抬头一看,喘着气说了什么? 2)小猴子、大猴子及一群猴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们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们就想办法,依次倒挂起来,想把月亮捞上来,因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月亮仍然在天上。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五、布置作业:

1、听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给这篇课文续加结尾(选做)。板书设计:

-- 作者:webson-- 发布时间:2005-2-6 18:43:22-- 扩展资料 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并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这故事说明,聪明的人临危不乱,巧妙而轻易地击败敌人。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 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可是,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找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错误。

资料提供者:高继权

4、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捞月亮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猴子看见井中月亮的影子,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大声叫嚷。听到的猴子一个接一个都跟着叫嚷,并且想法到井里捞月亮,结果什么也没捞着,后来发现月亮在天上。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四段讲猴子们看见井中月亮的影子,都在叫嚷。五至七段讲猴子们一只接一只倒挂着捞月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或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2猴子头饰多个。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附”是第四声,不要读成fǔ;“喘、伸”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倒”是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不读dǎo。重点引导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猴:左右结构,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

脚:左边是“月”,中间是“去”,右边一个单耳刀。

接:右上是一个“立”字,右下一个“女”。

碰:右边的笔顺是。

“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猴:左右要写紧凑些,最后一笔是“捺”。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亻”和“”都比中间部分长。第八笔是“提”,不是“横”。

脚:中间的“去”上边高于两旁。

(三)词句教学

课文的语言浅白,比较好理解。“喘着气”一词可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理解。“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对“也”字的理解,可承接前面小猴子、大猴子的叫来理解,表示老猴子没有思考,同样地叫起来。

(四)朗读指导

注意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的朗读。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中月亮那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并进行体会。朗读时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个“啦”字的声音稍拖长点,以表现出猴子喊叫时着急的心情。四个句子的朗读速度可以逐渐加快,反映出焦急紧张的气氛。最后一段老猴子的话可以用喘着气、很累的语气进行朗读。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的逗号,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两句的停顿可这样: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三题是加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语。学生只要对照本课的生字就不难完成,只是“另”的偏旁“口”加在上边,其余的都加在左边。组词语的时候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组与本课不同的词语。

第四题是三个“也”字句,学生通过读这几个句子,可以进一步体会“也”字的用法。如果学生能用“也”字练习说话,教师应当鼓励。

(六)扩展活动

想象说话或编故事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反映,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2许多年以后,当年参加“捞月亮”的小猴子已经成为老猴子的时候,当他和儿孙们坐在井边面对井里那轮明月时,他会怎样说,怎样做?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谁捞月亮、谁在哪里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是怎样捞的、结果如何,等等。

(二)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分小组学习,互相讨论、解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自学生字。

1同桌两个学生互读互听,互相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识记生字字形的,给学生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捞月亮》的故事。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进行扩展活动。

1收集有趣的童话故事,开一次故事演讲会。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

资料提供者:

5、捞月亮教案教学设计

10捞月亮

教学目的要求:

l.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能正确回答课后第2题,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捞月亮》。(板书课题)

2.“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讨论。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没有)

从哪看出来的?(“一看”接着就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其余的猴子呢?(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他们叫时什么心情?(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提出问题)(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2.揭示学习方法:

(1)自己再从头到尾读课文,小声说一说。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五、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看图复述故事。

三、综合练习。

1.组词。

挂( ) 到( ) 候( ) 劳( )

娃( ) 倒( ) 猴( ) 捞( )

2.填写并回答问题。

(1)填空:猴子们()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在树上,()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着,()另一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直()井里头,小猴子()最下面。

(2)猴子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倒挂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6、《捞月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规范书写。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猴附掉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引趣,导入 新课。

1、请学生观察:

教师从讲台桌上拿一支笔,问:这个动作叫什么?(拿)

教师从地面上捡起一张纸,问:这个动作叫什么?(捡)

教师板书:“捞”,让学生说说什么意思?

2、揭示学习内容:在捞后面加上两个字:“月亮”,全班齐读。月亮怎么能捞呢?现在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跳读)

捞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1)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猴子咱们附近倒挂井里捞月亮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另:上面是“口”,下面是“力”。

捞: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劳”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侯”字。注意与“候”字区分。

掉:左右结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不是“桌”字而是“卓”。第五笔是横。

附:左中右结构。中间是单人旁,右边是“寸”。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3)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猴子看到井里有月亮以为月亮掉到了井里,于是猴子们倒挂起来,捞月亮。小猴子伸手一摸月亮不见了,老猴子抬头一看,发现月亮就在天上呢!)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劳——()——()力——()——()

到——()——()自——()——()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

10 捞月亮

捞 猴 井 掉 附 咱 倒 另 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大胆的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1、通过读这篇故事,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2、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附咱倒另伸

2、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卡片)

3、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月亮的影子后,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就叫了起来,别的猴子也不动脑筋,跟着叫了起来,他们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

二、学习: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学,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

投影打出学习提示:

1)自己默读课文,在书中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与同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指名读课文,而后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大家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问题:猴子为什么要到井里捞月亮?

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他们捞到月亮了吗?

……

3、重点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组织好语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2)学生间开展交流:(在交流时:先读出有关的语句,而后说明自己读懂的地方。)

教师参与以下几个地方的交流:

1)糟啦,糟啦!月亮掉到井里了”体会小猴子为什么这样叫?

2)谁跟着叫起来了?后来呢?

3)进行比较:猴子叫起来的这四节中,哪些话是相同的?哪些词语不同?进一步加深体会。

板书:

4)指导学生朗读:

a 与同桌一起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在哪应加重语气,结合有关语句谈自己的想法。

b 听配乐朗读,结合自己读书情况找出问题。

c 师生间分角色读书,大家进行评议。

4、五至七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负责分工。

a先交流各自的问题。

b小组内解决问题。体现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c提出共性的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猴子的图片,标上: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及一群猴子,然后边读书边粘贴,知道哪个猴子在上哪个猴子在下。)

三、开展交流活动: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启发想像:

1)老猴子抬头一看,喘着气说了什么?

2)小猴子、大猴子及一群猴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这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总结:

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们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们就想办法,依次倒挂起来,想把

月亮捞上来,因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月亮仍然在天上。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

五、布置作业 :

1、听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给这篇课文续加结尾(选做)。

7、《捞月亮》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捞月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捞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会看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能正确回答课后第2题,会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育学生遇事多动脑,勤思考,不要盲目去做,不然,就容易做出傻事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捞月亮》。(板书课题) 2.“捞”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捞月亮?为什么捞月亮?怎样捞?捞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一群猴子不懂得井里是月亮的影子,盲目地到井里捞月亮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刚才提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就仔细读课文,看看猴子们到底为什么要捞月亮,怎样捞的,结果怎样? 请按下面的学习方法读书。

(1)找出对应的内容读一读。

(2)画出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集体讨论。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一群猴子都发现月亮掉到井里,所以他们大叫,准备捞月亮。) 提示:大家看看,这些猴子大叫之前,有哪些不相同的词,请拿笔画出来。(跟着,也跟着,大家跟着)想想他们叫之前,动脑筋想了吗?(没有)从哪看出来的?(“一看”接着就叫起来。这些词说明它只看了一下,没仔细看清楚就叫起来)其余的猴子呢?(都和这个小猴子一样,没有认真动脑筋,看一眼就跟着叫起来)他们叫时什么心情?(小猴子惊奇、焦急,其他猴子着急)大家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他们很焦急? 试读、自由体会、教师指导、指名读。

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学习方法:找、画、说、读。

(2)那么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结果怎样?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再学。 学习5—6段时,教师要半扶半放,帮助学生找出“倒挂、拉住、接、伸”,看图解释一下这些词,说说他们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己说说捞的结果,指导朗读,注意把猴子在“月亮不见了”时他们伸着脖子找月亮的心情表达出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提问:刚才同学们仔细读了课文,知道猴子们并没有捞到月亮,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错在哪?(提出问题)(因为小猴子不动脑筋,看见井里的月亮就叫起来,大猴子该想一想,老猴子更应该动脑筋了,数它有经验,可它们都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喊,急着到井里去捞月亮,结果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白费劲儿。它们错就错在,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去做。) 2.揭示学习方法:

(1)自己再从头到尾读课文,小声说一说。

(2)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

五、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看图复述故事。

三、综合练习。 1.组词。 挂( ) 到( ) 候( ) 劳( ) 娃( ) 倒( ) 猴( ) 捞( ) 2.填写并回答问题。

(1)填空:猴子们( )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 )在树上,( )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 )着,( )另一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 )一直( )井里头,小猴子( )最下面。

(2)猴子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倒挂的?(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

8、《捞月亮》教学设计

《捞月亮》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对小孩不能宠爱。

教学时间 l课时

教学重点 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1.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

2.让学生读一读。

3.说说什么是故事的“大概内容”。(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说话的良好习惯应是怎样的?

二、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一一捞月亮。

2.指课题提问设疑。(导引;①什么叫“捞?”②月亮能捞吗?⑧为什么能捞月亮?在什么地方捞?谁捞?④怎样捞?⑤捞的结果怎样?)

3.说明;捞月亮足故事的题目,也是我们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

三、第—次听故事,粗知故事大意。

1,老师讲故事(后附),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用小黑板出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讲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上面的思考题。

四、第二次听故事。把握故事大概内容。

1.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又是怎样的?

2. 指名说说原因,经过、结果。重点说说“经过”部分。

五、讲故事大概内容,

1.说明讲故事的要求;

①原因、经过、结果要说清楚;

②说故事的声音要响亮,姿态要自然大方;

③说话要通顺连贯、没有语病。

2.按课文中的“第三步要求,指—名优等生说。

3.评议后,再抽几名一般的学生说。

4.比较评议。

5.问桌互说。

6.指名较差的学生说。

7.教师以肯定、表扬为主,评议同学所说的。

六、明白故事告诉的道理。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思考:一是从故事中的“我”去考虑;二是抓住故事中外婆所说的话去考虑。从“我”中可以体会到做事要动脑筋的道理,从外婆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对小孩不能事事顺从,过多宠爱。

七、小结。

围绕教学目标 议论、

(“捞月亮”的故事资料见《教参》)

9、《捞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

3、朗读录音带。

4、猴子的头饰多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一、谈话引入学习新课

同学们都有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吧。

二、自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检查下面字的读音:

“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

“咱”是平舌音,读“z n”,不能读翘舌音,或“z ”;

“伸”前鼻韵母,翘舌音;

“碰”是后鼻音。不要读成“p ng”

“喘”读翘舌音“chu n”。不要读成“chu i”。

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生字。

如“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

3、学生反复读记生字。

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

四、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下面的字:

猴:左右结构,左边是反犬旁,右边是时候的“候”字少中间一竖。左右要写紧凑些。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倒: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匀称,“亻”和“刂”都比中间部分长,中间部分的下面是“”不是“土”。

脚:中间的“去”高于两旁,“卩”在几乎全字二分之一处起笔。

接:右下的“女”写大些,托住上方的“立”。

五、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扩展练习

一、复习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

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2、解答小组里未能解决的问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四个“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亮那着急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图体会。前两个“糟啦”连接紧一些,第二、三个“啦”字的声音稍拖长,突出喊叫时的着急。

最后一段老猴子说的话,应表现出喘着气、很累的样子。第一个“不用捞了”后面是逗号,但根据内容及语气表达的需要,停顿时间可稍长一点,表现出老猴子喘着气说话的样子。后一句可这样停顿:月亮/好好地/挂在天上呢!

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

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地挂在天上时,下面那些倒挂着的猴子有什么瓜,后来它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了老猴子了。当它和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样说,怎样做。

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

六、课堂订正

10、《捞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捞月亮

教学目标 :

懂得遇事不要盲从,要多动脑的道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懂得课文要说明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字课文

教学过程 :

揭示课题,自主提问。

读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文明理。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讲猴子们看见月亮掉在井里?哪几个自然段讲猴子们捞月亮?

指导学习1—4 自然段。

猴子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叫”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

看动画片:为什么它们只看天上并跟着叫呢?说明猴子们怎样呢?

分组讨论,自学5—7 自然段。

看动画。

自学,分组讨论。

快速默读5—7 自然段。

用笔在课文中划出“猴子们捞月亮”的句子。

写出猴子们连接的顺序。

(树)→()→()→()→()→(井)

猴子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

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

汇报学习结果。

小结内容,照应前提。

说理总结。

从《捞月亮》这篇课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

作业 。



利用干果diy有趣的diy圣诞节小饰品
剪纸DIY绣球花的做法教程
手绘大型立式水彩花做法教程
纯棉布艺抽绳收纳包diy制作做法教程
利用小布头DIY做迷你猫头鹰小吊饰
用毛线做圣诞树小摆件

本类热门作品

  • 凉州词教学设计一等奖
  • 《熟悉的脚印》教学设计一等奖
  • 《月光启蒙》课堂实录一等奖
  •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等奖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等奖
  • 作文小鸭子得救了教学设计一等奖
  • 别了,我爱的中国习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 认识千米说课稿一等奖
  • 《燕子专列》教学实录一等奖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