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3 13:37:02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1、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

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

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1、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2、初读感悟美。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

(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3、齐读9-13节

(二)、研读“雪止了”一层。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2、明确研读任务:

(1)第14-18自然段总写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了()。

(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

(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

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

4、讨论交流。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课文。

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1、简介郭风。

2、配乐读郭风的诗。

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

七、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布置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

完成时间:一星期

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内容:

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2、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意图: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

2、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尝试探索课内特别是在独立阅读中如何丰富学生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填空:()的冬天。

2、引入: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看松坊溪的冬天,想去吗?

3、读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松坊溪雪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1、理清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松坊溪的雪景。

(2)先写了(雪中的景色),再写了(雪后)的景色。

2、初读感悟美。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感受一下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反馈。

(3)、用不同的句式说一句赞美松坊溪冬天的话。

3、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9-18自然段,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一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呢?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1)、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棉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2)、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3、齐读9-13节

(二)、研读“雪止了”一层。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2、明确研读任务:

(1)第14-18自然段总写了(),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了()。

(2)16、17两个自然段作者是站在(),先向()看,再向()看,最后向()看。

(3)我还从()(词、句、或段)体会到了雪后松坊溪的美,因为()。

3、学生分学习小组研读。

4、讨论交流。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

(2)水中的溪鱼有什么特点?

(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要求读出情趣。)

分两大组比读,比比谁读得有情趣。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

(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预示春的到来,使人回味无穷。)

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课文。

五、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自读9-18自然段,下面的三道题目任选一题。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六、欣赏描写冬天的段落。

1、简介郭风。

2、配乐读郭风的诗。

3、配乐读《雪夜的小山村》

七、小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松坊溪美丽的雪景,那么课文中其他的段落在写些什么呢?也有这么美吗?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八、布置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

完成时间:一星期

完成方式: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内容:

1、收集有关描写冬天的文章或句子,编成文集或小报。

2、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3、《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

预习下一课。

4、《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5、《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

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6、《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7、《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激情谈话导入

(播放音乐)每当我听到这首乐曲,总想起冬天,冬天是守侯严寒,孕育明媚阳光的季节!如果,让你们用一种色彩来形容冬天,你会选择哪种?

学生回答

董老师想你们选白色,是因为想起了雪花吧,雪花是你们童年的真,童年的纯,并带着你们走进晶莹剔透的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

板题:松坊溪的冬天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在这轻音乐中静静品味课文,并思考一下课文给了你什么感觉?(生自由读,教师巡查指导,请生来说。)

2、这节课我们就去感受松坊溪的雪景,自由地朗读9-18小节,感受一下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不同的句式赞美一下!(生自由读,并交流)

过渡:你们的赞美,足以让我知道语言文字的魅力,优美的文字,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人间仙境,我们也仿佛成了一片雪花,这朵雪花等我们细细的品味。

三、感悟、品味

打出: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1、请看这三段文字,应该怎样读?(个别学生读)

当你读这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当你读这里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当你读这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生讲,可以渗透“了”的读法和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2、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下雪的快乐,孩子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词语雪落无声!其实下雪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静意的美!咱们一起用朗读感受它的静!

过渡:多么简单而抒情的文字,拉近了我们与松坊溪雪中美景的距离,请默读12-16小节,你能品出雪中美景的什么?

(随学生思路走)

打出: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学生品读(可能会抓住它的写作方法“比喻、排比”;特点:“轻、柔、洁白特点”;雪大。)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

3、多美的雪,你们的朗读让我好想成为一片雪花,一片飞舞的雪花,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打出: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象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象有两只白色的师睡在雪地里;好象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1、学生品读、交流(比喻、拟人把溪石增添了动感,如饮、睡、冒、走;白色,从与上面的对比写法)

2、是啊,同一种事物只要在身上加一件白色衣服就变成了冬天的一道风景,谁愿意用声音向我们传达一下。(生读)

3、喜欢读这句话的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4、你脑海中松坊溪的溪石好象什么呢?

打出: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象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学生品读,想像一下白玉雕出来的桥是怎样的?

2、是啊,多美的雪中石桥呀,为松坊溪增添了一道彩,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

过渡:雪中的美景我们已尽情的在优美文字中遨游过,积淀过了,现在一起去欣赏一下雪后的景色!你们听我来读,能不能找到冬天。

四、读中悟法赏景

打出15、16节

1、教师读,生听并找出描写冬天的词。(都披着白雪)

2、你们瞧,就是这五个字,让这段文字穿上了冬天的服饰,你来读第一句;就是着五个字,让松坊村变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你来读第二句;就是这五个字,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句。

过渡:同学们,我真是太佩服作者了,能用这么自然纯朴的文字描写出美丽的雪景。

3、你们有没有作者是由——到——的安排写作的,请把板书与图画相结合。

学生说由近到远。

4、我们来读这三句话,“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结合图画,是由——到——的安排写作的。(由远到近)

过渡:你瞧作者真是太妙了,在写法上来了个(生说首尾呼应),对同一事物进行反复的呼唤,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松坊溪发出的声音!(男、女生分读“我听见------”)

5、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这是写什么时候的雪景?(生说早晨)

6、雪后的早晨阳光轻轻洒在这片洁白的大地上,哪种景象你见过吗?这就是一片发亮的白雪世界。(1、2小组用你们的声音去感受,3、4小组用你们也来。)

过渡:学到这儿,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幅什么色彩的画?

7、请学生回答。(白色)

8、挺美的,可我们似乎会感觉到缺点什么,而作者却给这幅画纯白的雪景图添上了亮丽的一笔!请你快速默读17、18小节,从中你感觉到什么?

9、学生交流(一群又一群表示多;彩色表示美;游来游去、忽地、一下子、散表示水中的灵动,冬天的生机)

10、这么美的景象谁想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呢?(生朗读)

11、鱼儿在享受这个美丽的溪水,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静中有动、寒中有暖、白中有色、回味无穷)

五、总结

同学们,美景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难忘,把我们从现实带到了童话世界,那是作者用手中的笔带给我们的。我们也用自己笔记下身边的冬天吧!

板书 松坊溪的冬天

由远到近村——溪 静中有动

由近到远溪石——石桥——村子——山 寒中有暖

由远到近山——石桥——溪石 白中有色

回味无穷

景美人乐

8、《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púróng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9、《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之一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

预习下一课。◆



废铁罐和废木板diy加工手工台灯,自制可伸缩台灯
独眼小怪网球零钱罐如何制作教程图解
怎么做瓶中船迷你小摆件
怎么DIY做扇形手工钱包
手工制作简约风格的毛毡手机袋
甜筒小子不织布钥匙包制作教程

本类热门作品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一等奖
  • 《生命的壮歌》说课稿一等奖
  • 《在酒楼上》导学案一等奖
  • 《水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 《讨论》导学案一等奖
  • 口语交际《彩虹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少年白居易》教学设计一等奖
  •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一等奖
  • 《好吃的水果》教学设计一等奖
  • 《妈妈生日快乐》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