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3 10:11:03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封建陋习距离学生较遥远,要充分利用资料把孩子带入情境。
突破措施:
多种方式朗读,自主互助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1、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2、搜集、了解孙中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2、出示孙中山先生像。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孙中山,教师适时补充。
3、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4、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2)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缠足 废除 陋习
(4)读生字词。
3、请大家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指名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5、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6、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
7、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小结: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4、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小组讨论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教师补充:老师来介绍一下:(第一张图片)缠足时,先要把足背和4根脚趾使劲地往下压,然后再用布条紧紧地把脚捆绑起来,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会被挤压得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听到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的似乎要断裂的声音。
同学们有没有摔断脚的?被缠满绷带的感觉怎样?(失去自由)
妈妈在给姐姐缠足,一圈不够,两圈,两圈不够三圈,三圈不够……妈妈用布条紧紧地将姐姐的脚缠了起来。就这样姐姐的脚慢慢地弯曲了,变形了,但是妈妈仍然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学生读)姐姐脚上的皮肤被布条压得鲜血淋漓,但是妈妈……姐姐的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但是妈妈仍然……姐姐脸上的肌肉扭曲了,她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如果你当时就在场,看到了这一切,你会怎么样?
那孙中山呢?(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2) 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7自然段。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3、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4、齐读第二部分。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1、指名读。
2、“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3、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4、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5、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6、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四、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三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孙中山破陋习)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 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反馈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柴( )紫( )痛( )疼( ) 即( )既( )
踪( )综( )宗( )
2、说话练习
(1)关于姐姐,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出示:缠足前的姐姐( );缠足时的姐姐( );缠足后的姐姐( )。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
1、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2、把“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4 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以前的事知道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教本课之前要对学生对孙中山这个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但以后的几个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比较中感悟,从而引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学案上的内容。了解姐姐为什么没有了笑脸,没有了歌声?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让学生知道缠足是怎么回事?学生对于缠足只是浅显的了解,并感受不到它对中国妇女身心残害之深。是呀,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要找一些旧神会女人裹小脚的照片让他们了解认识,加深他们的印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了解到旧社会的陋习残害着我们的中国妇女,也对孙中山先生起了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封建陋习距离学生较遥远,要充分利用资料把孩子带入情境。
突破措施:
多种方式朗读,自主互助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1、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2、搜集、了解孙中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2、出示孙中山先生像。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介绍孙中山,教师适时补充。
3、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4、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2)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缠足 废除 陋习
(4)读生字词。
3、请大家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指名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5、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6、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
7、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3、小结: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4、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小组讨论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听到过或所读过的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
教师补充:老师来介绍一下:(第一张图片)缠足时,先要把足背和4根脚趾使劲地往下压,然后再用布条紧紧地把脚捆绑起来,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会被挤压得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听到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的似乎要断裂的声音。
同学们有没有摔断脚的?被缠满绷带的感觉怎样?(失去自由)
妈妈在给姐姐缠足,一圈不够,两圈,两圈不够三圈,三圈不够……妈妈用布条紧紧地将姐姐的脚缠了起来。就这样姐姐的脚慢慢地弯曲了,变形了,但是妈妈仍然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学生读)姐姐脚上的皮肤被布条压得鲜血淋漓,但是妈妈……姐姐的骨关节被掰压得咯咯作响,但是妈妈仍然……姐姐脸上的肌肉扭曲了,她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如果你当时就在场,看到了这一切,你会怎么样?
那孙中山呢?(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2) 孙中山与妈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学生齐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引导学生感受妈妈对缠足陋习的无奈,以及内心的痛苦。(叹了口气)
(3)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7自然段。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想一想:姐姐原来是怎样的呢?
(生答)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
(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3、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4、齐读第二部分。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1、指名读。
2、“辛亥革命成功”是怎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3、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4、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5、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6、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想对孙中山母亲说些什么?(联系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全文。
四、练习讲故事
1、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三个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姐姐勤劳活泼——妈妈为孙中山的姐姐缠足,孙中山极力反对——姐姐从此再也没有笑脸,没有歌声——孙中山破陋习)
2、记住重点语句。
写姐姐勤劳活泼的语句。
姐姐痛苦的样子和原因。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
姐姐的两个“再也没有”。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首先废除缠足陋习。
3、练习讲述故事。
4、当众讲故事。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
2、指导书写“ 柴、罪、废、既”。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反馈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柴( )紫( )痛( )疼( ) 即( )既( )
踪( )综( )宗( )
2、说话练习
(1)关于姐姐,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出示:缠足前的姐姐( );缠足时的姐姐( );缠足后的姐姐( )。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
1、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2、把“孙中山破陋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4 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活泼能干
姐姐缠足----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首先废除
教学反思:
《孙中山破陋习》这一课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以前的事知道的很少很少,所以我们在教本课之前要对学生对孙中山这个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课文以鲜活的文字叙述了孙中山亲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母亲的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故事中的孙中山、姐姐、妈妈这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姐姐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孙中山引发破陋习的主要原因。学生只有去认识姐姐,了解姐姐,才能真正的感受姐姐的快乐,抚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去认识姐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缠足前的姐姐是个活泼又能干的姐姐,但以后的几个月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比较中感悟,从而引出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学案上的内容。了解姐姐为什么没有了笑脸,没有了歌声?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让学生知道缠足是怎么回事?学生对于缠足只是浅显的了解,并感受不到它对中国妇女身心残害之深。是呀,由于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孙中山的功劳,缠足这一陋习早已销声匿迹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中青年老师来说,如果不去下功夫了解,脑子中对缠足是没有深刻印象的,只是无端地觉得那是用布长期包裹不让脚长大,最终形成小脚。而对于八、九岁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没有看到过,没有听到过,更没有什么体验,可以说是白纸一张。
要让对缠足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单凭文中“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这一句话来感受缠足形象,进而来感受缠足的毒害,是远远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的。要找一些旧神会女人裹小脚的照片让他们了解认识,加深他们的印象。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了解到旧社会的陋习残害着我们的中国妇女,也对孙中山先生起了敬佩之情。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
3.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
4.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
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1)读课题,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
(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
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1)你读懂了什么?
(2)还有谁听懂了什么?
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3)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4)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
(5)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
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
孙中山挑柴缠足痛苦为啥既然
受罪祖宗废除妇女辛亥革命
(1)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
(3)相互交流
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
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
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痛罪
3.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读熟课文。
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清风之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既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极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4--5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崔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曾对妇女造成的严重伤害,体会孙中凡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孙中山破陋习》,齐读。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破了什么陋习吗?(板书缠足)
3、孙中山为什么破缠足陋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 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同桌交流。
3) 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
4) 指导朗读。
2、学习2---7自然段
(姐姐本来是一个能干,活泼能干的女孩,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使她改变?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标出.
2)交流
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指名读,齐读),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根长长的布条,一道道说明了疼痛,怎么痛苦.
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的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对什么的不满?
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
妈妈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从哪看出心疼了?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不缠脚就嫁不出去,妈妈心疼没办法,无可奈何.
听到母亲的回答,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反驳道:……..)争辩有用吗?妈妈说完以后,怎么做了?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你知道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屋在干什么,所以用了省略号.
孙中山对姐姐有哪些影响,(再也,再也)可见缠脚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这段话说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比较分析,(两句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伤害之深.
三、所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了这个陋习。
1、想像一下废除缠足陋习以后,人们是怎样的表现,指导朗读。
四、总结
学了课文,你想对孙中山说些什么?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请看大屏幕,知道这谁吗?(板书:孙中山)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孙中山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是我 们的国父,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孙 中山破陋习。(板书:破陋习)齐读课题。
2.同学们,学贵有疑,读了课题,你脑海中都有哪些疑问?(陋习指什么?为什么破陋习?怎样破的陋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想解决问题,就要从哪里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来解决拦路虎,生字。同位拼着拼音,把134页的生字都会,如果有读不准的,同位给提个醒。生字会读了吗?我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2. 生字会读了,课文也一定能读好,我们找4个同学读课文,谁愿意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就能读好。)
三、精读感悟课文
1.生字解决了,课文也会读了,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孙中山要破缠足这一陋习呢?这得从他的姐姐说起。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孙中山 有一个怎样的姐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交流:能干活泼因为姐姐能干,活泼,所以孙中山很喜欢自己的姐姐,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对姐姐的喜欢吗?
2.就是这么一位勤劳能干的姐姐后来却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在姐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 的事?②把写孙中山的句子用------画出来,把写妈妈的句子用﹋﹋画出来。③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①在姐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缠足)什么是缠足?缠足就是裹小脚,你见过裹小脚的人吗?她们走起路来什么感觉?姐姐愿意缠足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姐姐的痛苦。
②对待缠足这件事,孙中山和妈妈各是什么态度?谁来读一读写孙中山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有主见憎恨缠足,心疼姐姐,勇于同封建陋习作斗争)谁来读一读写妈妈的句子,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心疼女儿无可奈何)
比较: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说明了妈妈的无奈和对女儿的心疼)
省略号(看图,被含着眼泪的妈妈推出房门的孙中山会想些什么?)
3. 缠足后的姐姐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姐姐还是以前那个能干、喜欢唱歌的姐姐吗?没有了笑脸,没有了歌声的姐姐内心怎么样?(痛苦)读出姐姐的痛苦
以前那么能干那么活泼的姐姐变得如此痛苦,孙中山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痛在心里,所以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比较: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对孙中山的伤害程度很深)
4.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所以,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以后,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同学们,陋习终于废除了,中国 妇女们不用再裹小脚了,在座的女士们不用再受到像孙中山姐姐那样的迫害了,你心情如何?你想对孙中山说什么?真是大快人心,让我们带着对孙中山的敬意来感 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课文学完了,你知道孙中山为什么要废除缠足陋习了吗?(因为他看到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他不想再让中国的妇女们遭受缠足的迫害)
四、作业
问问周围的老人或查查资料,以前生活中还有那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青岛胶南市第二实验小学 荆春燕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写字如做人,一定要认真对待,谁来读一读课题,你真会读,我听出来了是孙中山破的陋习,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2、上节课,你们已经和高老师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板书:活泼)几个月以后的姐姐变成了什么样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注意读书的姿势(书本端起来,腰立起来)
3、读的真认真,哪句话描写了几个月后的姐姐?真会读书,一下子找到了。
二、感受“缠足”:以后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
A、请同学们认真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姐姐?痛苦
B、第一次读感受就那么深刻,相信你读的也一样非常好,你来读。
C、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感受缠足
1、指板书,原来的姐姐活泼能干,现在的姐姐痛苦难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变化),你很会思考,谁知道其中的原因,板书:缠足
2、课本是这样介绍缠足的,谁愿意读?(指名读)
3、一个错字都没有,这就是成功。自己读,从中感受到感觉缠足怎么样?(不好受)从哪里感受到的?(变红一道又一道,长长的布条)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如果用布条死死裹住你的手,10多天不能松开,你什么感觉?缠足比用布条缠手要疼痛的多
4、(出示图片)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最残忍,迫害人最多的刑法,缠的时候,把大脚趾之外的4个脚趾用力向脚底掰弯,四个脚趾连同脚面的骨头全面断掉,再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道死死地裹住,使它不再长大,缠的时候,这脚上的细皮嫩肉往往被挤压的撕裂开来,鲜血淋漓,甚至能够听到骨关节被掰压的咯咯作响,就连睡觉都不能松开,往往疼的脸色苍白,汗如雨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成四段,十指全部腐烂,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了脓水,流完以后只剩下一堆干枯的骨头。
A、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句子中,谁愿意读?(指名读)带着感受读,就是不一样,谁还愿意读?仅仅看图片,读文字就让我们感到万分痛苦,那此时被缠脚的姐姐什么感受?(疼、难受)
B、从哪个词最能感受到姐姐的痛苦?(变红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a能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这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B、能把姐姐的这种痛苦读出来吗?练习读,谁愿意读,说说你怎么读的那么好?
2.在生活中有这种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的经历吗?此时姐姐的疼痛和你的
疼痛相比起来呢?是的,缠足的痛苦要比你的痛苦疼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带着此时的感受一起读这句话。
3.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啊,此时我们还能再看到姐姐的笑脸吗?看到的是什么?还能再听到姐姐的歌声吗?听到的又是什么?A、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我相信再读这句话感受一定不一样,请同学们用心读
B、这句话,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变红)
能把姐姐的变化读出来吗?谁愿意读?读的真好,(放音乐)谁再来读。
1、这件事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板书:刺痛)此时此刻痛心的不仅仅是孙中山,
老师心也在隐隐作痛,你们的心呢?你呢?你呢?那就把你们的痛心的感觉读出来吧!读
四、感悟孙中山与妈妈的对话
缠足给姐姐的身体和心灵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孙中山和妈妈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各是什么态度?请同学们默读3——5小节,用-----画出妈妈的话,用-------画出孙中山的话。
(一)交流妈妈
1、谁来交流你画的内容,谁再来读?
2、你从这句话中知道到什么?妈妈想给女儿缠足吗?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想缠还得去缠,妈妈此时什么心情?(板书:无奈)从那个词最能看出来?能读出这种无奈的心情吗?
(补充:缠足之风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后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大脚女子往往被视为没有教养,会被人家耻笑,难以嫁人,当时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小脚女子嫁秀才,又好吃的又自在;大脚女子嫁奴才,耕田种地没吃没穿不自在。)
3、听了老师的介绍,再读这句话,你又想说什么?
(二)交流孙中山
1、孙中山都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内容:
a(如果生气心疼,)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b他还说了什么?(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2、这句话的感叹号引起了我的注意。用心读一读,同位交流从中读出了什么?
B、体会的真深刻,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份情感读出来吗?(谁来读)你读出了孙中山内心的强烈反抗!
C、谁再来读,你走进了孙中山的内心,(师范读)
D、谁再来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孙中山,喊出孙中山的内心吧!
五、看图体会
1、缠足陋习已经缠了一千多年,缠了一代又一代,母亲也是受害者之一,但为了不让别人笑话,为了祖宗定下的规矩,妈妈只得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假如你就是孙中山,站在门口会听到什么?(姐姐会怎么说?妈妈会怎么说?)
3、此时的他是还会想些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段。
1、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更加意识到缠足陋习给中国千万妇女带来的伤害,所以,他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首先废除的就是——缠足,自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学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
2、出示孙中山画像,如果没有孙中山,也许你们的奶奶、妈妈已经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也许在在座的女同学早已被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也许老师早已被痛苦地缠足,面对孙中山爷爷的塑像,你想说什么?
3、带着你此时的心情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七、升华
孙中山不仅废除了缠足陋习,还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朗读课题,让伟人的形象永远屹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读!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⒊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18 孙中山破陋习
⒉解释课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
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
⑵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
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⒊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指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能干、活泼的女孩子)
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件什么事?(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
⑶这件事事怎么发生的?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姐姐受罪、不能干活)
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有用吗?
齐读第5、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那么结果怎么样?这件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
⒈读课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第三课时
一、讲述课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教师介绍:辛亥革命)
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
这篇文章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
⒈默读全文: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练习把话说具体。
3.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开展访问老人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缠足恶习的危害;并了解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它写下来。
4.掌握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屏幕出示孙中山铜像: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是谁?指名学生说说。
相机理解“辛亥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孙中山的故事,板书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1)读课题,教“陋”(lòu),查字典理解“陋习”的意思。
(2)再读课题,谁已经读懂了课题的意思?已经读懂的同学帮助他们缩小一下范围,看看课文哪一段能帮助我们理解课题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
2.哪位暂时还没读懂的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1)你读懂了什么?
(2)还有谁听懂了什么?
3.相继板书:缠足(及时正音)谁知道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3)没听说过的同学不需着急,请你们仔细观察“缠”的字型,猜猜“缠足”是怎么一回事?
(4)他们猜的准吗?听查过资料的同学说说。(教师及时补充)
(5)好好的一双脚,偏要使其变形。民间有一句谚语“裹一双小脚流眼泪一缸”。当你了解了“缠足”后有什么想法?
4.对,这不合理、不文明的习俗就叫“陋习”。现在,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你现在能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学生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那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前,我先要询问一下:回去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问几个学生)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各自把课文读一遍。
2.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我来检查检查。出示生字词。
孙中山挑柴缠足痛苦为啥既然
受罪祖宗废除妇女辛亥革命
(1)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意思: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哪些理解词义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去想办法理解词语意思。
(3)相互交流
三、继续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添字,把字音咬准。
2.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试着从事前、事件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四、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孙中山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1)说话练习:孙中山的姐姐真是一个()的姐姐。(不怕吃苦、爱劳动、能干、关心弟弟、活泼可爱等)
(2)谁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孙中山喜欢姐姐的原因。
3.指导朗读: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你高兴吗,你喜欢吗?
五、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重点指导:缠痛罪
3.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读熟课文。
3.思考: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继续询问爷爷奶奶,了解缠足的事。
清风之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既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极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4--5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崔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指屏幕)我们一起跟老师写一遍题目。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1、你们知道什么叫“陋习”,课文中的陋习指什么?(陋习是指坏的、不好的不文明的习惯。课文指缠足。
2、还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填空: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 )。
(又勤劳又活泼 既爱劳动又爱唱歌 又活泼又能干)
3、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希望今天能超过前天。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七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七自然段。
交流,强调两个“再也没有”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先思考: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 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板书:姐姐缠足
四、精读课文2--6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细细地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4、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学生交流。
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
6、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 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紧紧地缠在女孩子的脚上,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连同半个脚背 向脚底心压,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被缠着痛得累如雨下,甚至鲜血淋漓。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 自读体会,学生齐读。
(3)再读第二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7、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皇宫里的女人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8、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相传缠足是从南唐李后主开始,他命令宫里的女官用丝绸带缠足,使脚小得像月牙,这是以妇女的痛苦去换取男子玩弄的残忍做法。)
10、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6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妈妈的理由-------孙中山的理由~~~~~~~
12、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看,这样的脚可以下地干活吗?(课件)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 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真是“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啊。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3、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4、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5、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姐姐也许还在……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用标点。
16、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听到写什么?(课件出示)
17、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8、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19、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哪个词语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什么叫“刺痛”,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年纪小,但永远不会忘记。
20、板书:刺痛了心。
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将永远不会忘记。
21、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22、读3--6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姐姐的悲剧再也不能在千千万万的妇女身上重演,废除这个陋习,就是对妇女的解放。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不过,有谁知道“辛亥革命”吗”?“辛亥”指的是1911年,这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被推翻。而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当了临时大总统。
板书:革命成功
那时候,要废除的陋习有许多,孙中山却把废除缠足这件放在了第一,这是为什么? (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他从小立下了志愿。那时,男子后脑拖着辫子,女的缠小脚,是最有损中国人形象的两大陋习。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身 心扭曲的痛苦,在世界上也属罕有。)
板书:首先废除
废除”和题目上哪个字的意思一样。(破)
四、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 中国妇女终于走出了“三寸金莲”的千年痛苦。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 人高兴,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请看这副图,他的形象多么高大,他的胸怀多么宽广。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句式,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时间不够,就到此。)
5、不仅如此,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以中山命名的马路、公园、商店、学校等,前些日子,我去镇江听课的那所学校,就叫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伟人,拿起书本,齐读《孙中山破陋习 》
五 作业
1 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把你了解到的写下来.
2 读读《新补充阅读》上关于孙中山的文章.
附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姐姐缠足 刺痛了心
革命成功 首先废除
大快人心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