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1 13:37:02

《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1、《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画创造文章刀刃叠起来洪涝妨碍当之无愧

(3)小老师领读,齐读。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这些字配图: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你怎么知道“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爷爷”这个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1)思考:

1 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2 “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选做题:

1 想像人们请求“象形爷爷”创造出更多汉字的情景。

2 想像“象形爷爷”把任务交给三个儿子的情景。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体会,并根据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4)小组汇报,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象形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四、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说说你怎么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名的。请说出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教师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画出课文呢中写老大、老二、老三创造汉字方法的句子,再读一读。(师生共同板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联席,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师:这些汉字都是“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创造的,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请你们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老师读作者的叙述,哪些同学愿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要求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4.结合自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师:老三当之无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应为他创造的汉字最多,你们组能从本册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来说服别人吗?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吗?老师给每组3分钟时间,哪组找得最多,哪组的发现多,我们就封他们为识字大王,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二)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运用方法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能运用今天的新知识记住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吗?同桌比比谁的方法好,点子多。比如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中就有5个形声字“描、创、涝、妨、愧”,可以运用形旁加声旁的构字方法记住读音和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2、《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画创造文章刀刃叠起来洪涝妨碍当之无愧

(3)小老师领读,齐读。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这些字配图: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你怎么知道“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爷爷”这个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1)思考:

1 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2 “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选做题:

1 想像人们请求“象形爷爷”创造出更多汉字的情景。

2 想像“象形爷爷”把任务交给三个儿子的情景。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体会,并根据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4)小组汇报,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象形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四、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说说你怎么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名的。请说出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教师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画出课文呢中写老大、老二、老三创造汉字方法的句子,再读一读。(师生共同板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联席,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师:这些汉字都是“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创造的,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请你们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老师读作者的叙述,哪些同学愿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要求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4.结合自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师:老三当之无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应为他创造的汉字最多,你们组能从本册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来说服别人吗?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吗?老师给每组3分钟时间,哪组找得最多,哪组的发现多,我们就封他们为识字大王,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二)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运用方法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能运用今天的新知识记住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吗?同桌比比谁的方法好,点子多。比如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中就有5个形声字“描、创、涝、妨、愧”,可以运用形旁加声旁的构字方法记住读音和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3、三年级下《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画创造文章刀刃叠起来洪涝妨碍当之无愧

(3)小老师领读,齐读。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这些字配图: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你怎么知道“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爷爷”这个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1)思考:

1 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2 “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选做题:

1 想像人们请求“象形爷爷”创造出更多汉字的情景。

2 想像“象形爷爷”把任务交给三个儿子的情景。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体会,并根据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4)小组汇报,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象形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四、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说说你怎么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名的。请说出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教师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画出课文呢中写老大、老二、老三创造汉字方法的句子,再读一读。(师生共同板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联席,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师:这些汉字都是“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创造的,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请你们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老师读作者的叙述,哪些同学愿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要求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4.结合自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师:老三当之无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应为他创造的汉字最多,你们组能从本册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来说服别人吗?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吗?老师给每组3分钟时间,哪组找得最多,哪组的发现多,我们就封他们为识字大王,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二)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运用方法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能运用今天的新知识记住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吗?同桌比比谁的方法好,点子多。比如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中就有5个形声字“描、创、涝、妨、愧”,可以运用形旁加声旁的构字方法记住读音和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4、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

城关镇中心小学 李霞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创造了象形字的造字爷爷,为了造出更多的字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想办法,结果,他的三个儿子分别用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造出了许多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课文用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以读导学,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培养想象、品读、个性化创造思维能力及信息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几种造字方法,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边学边回忆,进一步总结汉字的构字特点,把握规律,提升认识。

教学目标

1、本课“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理解新词。

2、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同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

解决疑难问题。

3、的几种造字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的四种基本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29、造字大王的一家)

3、齐读课题,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播放录音,感知文本

1、学生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提出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1)、边听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2)、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

三、检查反馈,共同探究

1、生字卡片展示生字及词语:

描画、创造、文章、刀刃、叠起来、洪涝、妨碍、当之无愧。

(1)、小老师领读,齐读。

(2)、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字形。

“描、创、涝、妨、愧”都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描、涝、妨、愧”都是左窄右宽,只有“创”是左宽右窄。

“章”:是上下结构的字,“章”的“立”字头的一横稍长。

“叠”:上下结构,构字比较复杂,下面不要写成“宜”。

②、教师范写,学生试写,师生评议。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认读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捋:读“lǔ”,捋胡子,即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还读“lūo”,如捋胳膊等。

啧啧:称赞时发出的声音。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异口同声:很多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四、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了解全文。

2、学生相互交流读懂的内容。

板书设计:

29、造字大王一家

Miáo chuàng zhāng rèn dié lào fáng kuì

描 创 章 刃 叠 涝 妨 愧

描画 创造 文章 刀刃 叠起来 洪涝 妨碍 当之无愧

作业设计:

一、我会连线。

dié fáng chuàng zhāng lào

创 章 叠 涝 妨

二、辩一辩,再组词。

描() 涝() 妨() 愧()

猫() 捞() 防() 瑰()

三、抄写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评价,肯定优点,激发兴趣。

二、紧扣重点,逐层剖析

1、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图文并茂的象形字: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象形爷爷”造的字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思考:

①、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②、“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

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你能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个名字吗?说说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在文中划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游戏,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交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他们的房间的?

教师小结:三种造字方法的特点。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①、(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②、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④、结合字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⑤、比较形声字与象形、指事、会意字的优劣。

(形声字造字简便,方法新颖,造字量大。而象形、指事、会意有局限性,字量少)

3、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运用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五、课堂小结

汉字的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世界上的文字有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有密切的关系,如英文就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联系密切,如汉字就是表义文字。

板书设计:

29,造字大王一家

象形

指事 四种造字方法

象形 会意

形声

作业设计:

一、拼拼写写。

Miao hua chuang zao fu hao dang zhi wu kui

( ) ( ) ( ) ( )

二、给下面的汉字归类。

上 采 月 休 防 惊 明 水 束 木 桂

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 形声字:-------- -

三、换种说法,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2、难道你不知道老师检查完了作业吗?

5、造字大王一家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你一定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热情、开朗,丈夫细心、幽默,儿子活泼、可爱,我爱我家。你们呢?仿照老师的句子,请你说说关于你的家。

2.你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也觉得开心。今天我们要去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读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归纳)大家都想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到底有哪些人?造字大王是谁?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并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出示卡片:

描画 创造 文章 刀刃 叠起来 洪涝 妨碍 当之无愧

(3)小老师领读,齐读。组织学生交流:要读准这些字音,你要提醒别人注意哪些字?如主意“创、章”是翘舌音;“涝”的声母是l,不要读成n;“创、章、妨”是后鼻音等。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5自然段,同桌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了造字大王一家中谁的造字方法?

2.(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你们想去“象形爷爷”的房间看看吗?(课件出示“象形爷爷”房门,门上有这些字配图:日、田、山、水、目、土、口)

3.引导观察,了解“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根据图连线。组织小组交流:你怎么知道“象形爷爷”造的是哪些字?“象形爷爷”这个名字的来历你知道吗?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自由读第2~5自然段。

(1)思考:

1 大家对“象形爷爷”造出的字有什么反映?引导学生比较句子,读出感情。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多方便啊!

人们用这些字来记事,很方便。

2 “象形爷爷”有什么难处?指导读好句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并练习换个说法,而使句子意思不变。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选做题:

1 想像人们请求“象形爷爷”创造出更多汉字的情景。

2 想像“象形爷爷”把任务交给三个儿子的情景。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体会,并根据人物的心理表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态。

(4)小组汇报,练习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象形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第5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描、创、章、刃、叠、涝、妨、愧”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逐步学会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造字大王一家创造汉字的方法,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2.联系学过的汉字,理解几种造字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同桌交流。互相说说你怎么给“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取名的。请说出名字的由来。(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写老大、老二、老三创造汉字方法的句子,再读一读。(师生共同板书)

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找房间”联席,初步了解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师:这些汉字都是“象形爷爷”的三个儿子创造的,可它们都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了,请你们帮帮他们吧。(课件出示造字大王一家结构图和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汉字,学生找对一间,房门就打开)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师生合作读)三个儿子创造了这么多的汉字,回到“象形爷爷”身边汇报自己的成绩。你们能想像他们当时的心情吗?老师读作者的叙述,哪些同学愿意扮演造字大王的一家?

(2)小组合作读人物的对话。要求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加上自己动作、神态。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再练读。

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两位哥哥不想当造字大王吗?为什么说三弟当选当之无愧?你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异口同声”、“当之无愧”的意思吗?赶快和你的学习伙伴交流交流,再练读这一自然段。

4.结合自例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1)从本册中找出学过的形声字。

师:老三当之无愧地成了造字大王,是因为他创造的汉字最多,你们组能从本册生字表中找出形声字来说服别人吗?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吗?老师给每组3分钟时间,哪组找得最多,哪组的发现多,我们就封他们为识字大王,好吗?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发现,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记忆形声字的口诀:“形声字,真好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表字义。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在引导发现的过程中结合字例提醒学生形声字不能什么字都认半边。

二、学习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齐读第16自然段。

2.小结过渡:今天我们参观了几千年前的造字大王一家,认识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并了解了四种造字方法,这对于我们学习汉字很有帮助。

三、总结全文,运用方法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

师:你能运用今天的新知识记住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吗?同桌比比谁的方法好,点子多。比如今天所学的8个生字中就有5个形声字“描、创、涝、妨、愧”,可以运用形旁加声旁的构字方法记住读音和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汉字,鼓励学生试着根据构字规律去识记它们。

3.(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字例)引导留意观察生活中所见的汉字,试着运用方法自主识字。

6、《虎大王开会》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部分动词的意思。

3.初步了解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部分动词的意思。

2.难点:了解课文每段相同的叙述方式(第2—6自然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啊?今天,老虎大王要召集这些动物来开大会,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贴老虎头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全文。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或问问自学伙伴。

3.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一个读,一个听,比比谁读得好。

4.接下来,我们在自学小组内读读课文,评评是谁读得最好。

三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①请一个声音最大的同学来读一读。

②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纷纷”)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①请同学们一起读这一段。

②这段写谁是怎么来的?(课件出示:老鹰飞来的动画。)

板书:老鹰图,飞

③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突出动词“飞”(课件出示:在“老鹰”下面画“_____”,在“飞”字下面画?)

④跟着老鹰飞来的还有谁?(课件出示动画)

⑤读这句的时候,要注意顿号的停顿。(课件出示:在“乌鸦、天鹅、丹顶鹤”下面画“_____”)

3.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第3—6自然段。

①请每个自学小组从3—6自然段选大家喜欢的一段进行自学。要像老师刚才学第1自然段一样,用横线画出来开会的动物,用?画出它们是怎么来的。然后填在自学卡上。

②发自学卡:

()说:“我们是()着来的。”跟着()来的,还有()、()、()……

③推选自学小组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自己组学的那一段。

课件出示相应的动画及文字。

4.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

①开会的时间到了,虎大王发现谁还没来?

这时候,虎大王会怎样?(会生气)气成什么样了?(气呼呼)

②它气呼呼地说什么?谁能生气地读一读?

③虎大王生气了,小蜗牛到底在哪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

④小蜗牛的办法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蜗牛?

⑤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三整体读文,合作表演。

课件播放欢快歌曲,老师引读课文,同学们站起表演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说话练习:

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你还希望有哪些动物来,它们又会怎么来呢?

生自由答:

小狗会跑着来开会,梅花鹿会跑着来开会……

板书设计:

12 虎大王开会

飞  跑

蹦  走

7、《故事大王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明白帅帅讲故事改词儿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揣摩帅帅讲故事突然停住时的内心活动,体会帅帅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大王的故事》,内容可精彩啦!你们愿意学吗?板书课题:故事大王的故事

二、助拼音读文,要求读正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错字,不加字,不漏字。

2.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把生字标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读。

gù kè dòu wèi lì wàng cí

故事 客人 智斗 有味 流利 忘记 词语

2.指导读准字音,说说该怎么分辨?

学生甲:“忘”是后鼻音,“词”是平舌音。

学生乙:“利”读“lì”,不读“nì”。

学生丙:“斗”读“dòu”,不读“dù”。

3.去掉拼音读字,点学生进行扩词练习。

4.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味”字右边的“未”上面一横短,不要写成“末”。

“利”字“禾”旁的一撇,应变形写成一点。

左右结构的字:故.味.利.词。

上下结构的字:客.忘。

独体字: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点学生朗读课文。

二、整体入手,感知内容。

1.读课题,这“故事大王”指的是谁?(课文第句话)

2.再读课题,后面这个“故事”指的是什么?

3.自读课文,说说帅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学生质疑,师生交流探究。

1.学生甲:帅帅讲故事为什么忽然停住了?

在文中画出解答这个疑难的句子:原来,为了不刺痛这残疾孩子,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

2.学生乙:“流利的声音忽然停住了。”这时候,帅帅看到了什么?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帅帅讲着讲着,

发现了驼背的小宁宁坐在一旁。他心里会想:我如果说驼背的虾将军抡起大刀,肯定会伤害小宁宁的自尊心,我该用一个怎样合适的词语来代替它呢?

四、课文拓展延伸。

如果帅帅讲故事没有改动词儿,结果会怎么样呢?驼背残疾的小宁宁听到“驼背”这个词,一定会想到自己,会很伤心很难受,弄不好,别的小朋友还会嘲笑他。

第三课时

一、看拼音写汉字。

gù shi wàng jì   liú  lì

(    ) (    ) (    )

cí yǔ   kè rén   yǒu wèi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故(  ) 斗(  ) 和(  )

敌(  ) 科(  ) 利(  )

司(  ) 帅(  ) 味(  )

词(  ) 师(  ) 妹(  )

三.、填空。

(   )的声音   惊险的(   )

(   )的眼睛   威武的(   )

四、造句。

津津有味:

忽然:

8、《军民一家》教学教学设计

《军民一家》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妇、稍、滑、艰、嫂、顺、颊、帽、捞、似、含、辈、嘛、何共1 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艰难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雷锋冒雨送大嫂回家的事,感受他的祟高和伟大,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深 情,懂得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充实的,也是祟高的。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艰难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嫂的字形

教具准备:录音机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军民一家》(出示课题),谁愿意来读读课题?

2、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导入: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3、反馈检查

A、出示新词:妇女 稍大 一步一滑 艰难 大嫂 顺着 面颊

军帽 捞上来 似的 含着 一辈子 嘛 何必

B、自由朗读新词

C、指名朗读新词

重点读准嫂、顺

D、多形式朗读新词 同桌互读 齐读

E、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重点指导嫂的笔顺

4、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5、检查反馈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

三、学习课文一、二两节

导入:课文我们已经能够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具体地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节,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些什么?

2、检查反馈

重点让学生了解当时阴云密布,下着大雨,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3、指导朗读第一节

导入:在那样一个阴云密布、下着大雨的日子里,雷锋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5、自由朗读第二节,你从这一节中读明白了什么?

研读: 雷锋看见公路上有个妇女,一手抱着个孩子,一手拉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在 大雨中一步一滑艰难地走着。

A、你从这句话中读明白了什么?

B、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妇女的艰难? 一手抱 一手拉 大雨 一步一滑

C、是呀,这个妇女一手抱着个孩子,一手拉着个孩子,在大雨中一步一滑的走着,行 动非常不便,这就是艰难。

D、指导朗读,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读出这位妇女的艰难。

自由准备 指名朗读 齐读

研读: 雷锋赶快跑上前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她身上,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说着又赶紧脱下军衣,披在那大孩子的身上,抱起他冒着大雨朝前走去。

A、自由朗读这句话,把这句话中的动词用划出来。

B、指名朗读这句话,让大家听出你所找到的动词。

C、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体会雷锋的焦急心情和他那种真切关心别人的品质。

D、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

四、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9、《白杨》《桃花心木》《乌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②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五、板书设计:

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

虚实 对比 话生活不陋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

精辟的语言

美好的形象

隽永的意蕴

教学后记:

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10、三上册语文《石榴》教学设计《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形神兼备地状物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 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文章2——6段,思考问题:

1、作者从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

2、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叶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石榴的花朵?

4、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写石榴的果实?

(三)、精读课文,拓展能力

通过学习石榴的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 板书设计

爱 石榴 赞

枝叶 花朵 果实

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

精神美

颂扬民族的美好情操

表达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石榴》教学设计【2】

目标设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先……逐渐……最后……”说一段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抓住石榴花的色、形、多,指导朗读。

2、帮助学生了解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第三自然段最后两个拟人句的理解。

课前准备:

石榴实物,石榴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地读了课文,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感情,细细品味课文,就像真的到了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一样。

二、理清层次

1、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2、板书:花、果

三、学习第二段

1、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石榴的花,写得很美。请你自读第二节,看看石榴花美在哪儿?用“——”画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请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花(实物)颜色多么鲜艳!)

密盛(“密”是什么意思?稠密,一朵花紧挨着一朵花,“盛”是什么意思?旺盛石榴花又多又旺,就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吹(出示实物):小喇叭一吹就响,石榴花怎么吹也吹不响,为什么课文中说“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1、样子有些像;2、石榴花开得很大,花瓣盛开着,就像能吹响一样)吹一首什么歌呢?

3、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要读出重音,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

4、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四、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出示投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齐读)

2、默读第3节,哪一句话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请你用铅笔划下来。

3、板书:先……逐渐……最后……

①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②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关联词也来说一句话,比如:日出时颜色的变化;春天树木叶子颜色的变化;果实从小到大的变化等等,同位互相说一说。

4、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①这两句话写得太有意思了!作者把石榴当作什么来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你瞧,在作者的眼中,石榴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可爱的娃娃。石榴它不仅会笑、会动、还会说,这样写能使文章更生动。

②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③指名读,看他读得能让大家都喜爱上这些石榴娃娃吗?

④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要说出好,好在哪儿?(笑得多开心!)不太好,应该怎么读?

⑤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请看你的两张照片,哪一张石榴笑得咧开的嘴,哪一张笑破了肚皮?(看图)

⑥你们成熟了,你们是怎样扒开叶子张望,怎样向人们报告喜讯的呢?你们做做动作,说一说,同位互相表演一下,现在老师读句子,谁愿意到讲台前表演呢?(提示:“张望”是朝一个方向看吗?是只朝近处看吗?)(告诉大家什么喜讯?……)你的喜讯我听到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第3小节连起来读一遍,看看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写出石榴成熟的过程的。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节,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你尝尝什么味吧!(请两位同学来尝、说)你说得我们都流口水了。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欣赏它们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们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吹

果:先逐渐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11、《操场上》教学设计|《操场上》优秀教学设计

7|">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在愉快体验中识记生字和6种体育活动名称,了解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从而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拼图识字游戏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题目

1.教师导学:在汉字王国里,小朋友们认识的汉字朋友更多了!你们还认识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学过的字卡。(圆、严、寒、酷、暑、凉、晨)

2.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及时评价。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指名读,纠正字音,再齐读黑板上的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所学的内容不断再现,是一个对知识重温与巩固的过程。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如在打好的地基上造房子,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二、活动激励,学习字词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都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本课生词卡片。(跑步、拍皮球、踢足球。)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体育项目,那么,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体育活动的名称呢?教师依次出示剩余的词语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提示。(打球、拔河、跳高。)

4.学生猜读、跟老师读、指名读本课生词。

5.引问:刚才学习的几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谁愿意到前边来演一演?

6.活动:一名学生表演,其他同学猜体育活动名称。

预设:跳高、拔河。

7.交流:在同学表演这些运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8.学生汇报。

预设:“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用脚的,所以表示动作的三个字的偏旁都是足字旁。

9.启发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或足字旁的字?

10.课件出示6个表示体育活动名称的生词:看,它们不带音节帽子了,你还能一眼把它们认出来吗?

11.学生领读、同桌对读,教师评价。

1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13.小组交流:这些生字中,哪几个生字最难?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们?把你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14.检查反馈: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在这里采用“动起来”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并掌握本课生字的特点,增强孩子自主识字的意识。

三、初读儿歌,识记生字

1.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还有一些生字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2.学生在儿歌中找出其他生字,一边找,一边说出它们的字音,然后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认识新偏旁“火”。

4.小组合作检查认读情况,1名同学带领组员进行检查,把组员认读有误的字音纠正过来。

5.听音接生字游戏。老师读生字,学生听音,然后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里找出这个字,并大声说出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在语境中识字,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生动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四、拼图游戏,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及规则。(拼图识字游戏。有16个奥运小五环,每一个五环后面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翻开一个就请同学们认读,16个生字认读完之后,就会出现刚刚这些运动游戏。)

2.学生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识字量增加了识字难度。此环节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

1.导学:上一节课,我们交到了很多生字朋友,看,它们来了,大家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拔、拍、踢、跑、打、足、锻、炼”等字。

3.教师出示“火字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设计意图:即使再聪明的孩子,学过的东西也需要经常复习巩固,教师通过不断再现生字,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把书本上的东西真正地转化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诵读儿歌,读通句子 |

1.课件出示儿歌,引问:你能读吗?试着读一下,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个别学生读准翘舌音“场、热、声、身”和平舌音“足”。

3.指名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读音。

4.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儿歌,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比一比谁朗读时不仅声音洪亮,而且能把句子读通顺。

6.教师范读,全班听读,试着标出儿歌的节奏。

预设: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

7.学生自由练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8.指3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根据字音、声调、语速等方面进行评价。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反复诵读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受其影响,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理解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等都有好处,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

三、再读儿歌,读出趣味

1.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情。(高兴、开心。)

2.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自由练读儿歌。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教师小结:热闹的操场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留下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下面请同学们想象你玩耍时的情景,一起读这首儿歌。

5.全班齐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韵文进行表演性的朗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写生字

1.学生找出生字新朋友,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生相互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3.引导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表扬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4.引导学生复习看笔顺的方法,自己尝试书空笔顺。

5.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看准每一笔的位置。

6.教师范写“跑”,强调左窄右宽。

7.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先描红,然后仿写一个“跑”字。

8.学生集体观察书写较好的生字,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9.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其他字的书写。

10.指导书写其他会写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的重头戏,指导书写时,通过老师教笔顺,教师的范写,学生的描红、临写,师生的共同评议,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好字的本领。

五、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课后读读画画: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喜欢的颜色。书上没有的可以自己补上。

2.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写在卡片上,让同组的小朋友读,并向大家介绍玩法。

设计意图: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教育资源,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教学反思

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自己动手改造触摸屏手机手套
用木板做小清新的家庭花盆支架
用不织布做diy猫头鹰便签夹制作教程
手工做不织布布艺三色花教程
如何做实用的布艺收纳盒
教你做可爱的黑绵羊和白绵羊情侣公仔

本类热门作品

  •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一等奖
  • 第十一册《大自然的教科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 习作3《护蛋行动》教学设计一等奖
  • 《水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 第九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学设计一等奖
  • 《造字大王一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 《风姑姑的照片》教学设计一等奖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 第九册《酸枣情》教学设计一等奖
  • 《春蚕》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