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6 20:46:02
最新观《国家荣光》纪录片有感
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人称李姐(1905年1936年8月),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女诗人。文章讲述了她被捕后的经历。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为了掩护别人,自己被捕。赵一曼真是女中豪杰!日寇担心她死去得不到口供,就带她去医院监视治疗。在监视治疗中她仍不忘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而且成功的帮助赵一曼逃出了哈尔滨。我为赵一曼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但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得这么好,在她们逃的第三天,日本鬼子追上了她们。赵一曼再次被捕后,她说:“你们可以让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但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我为国家有这么坚定信仰的优秀共产党员感到自豪。
赵一曼被日寇审讯时,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日寇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即使她几次昏死过去,也坚不吐实。可见这些日寇是多么残忍,又可见赵一曼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她真是英雄的女人,女人中的英雄!
她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我们应该以她为学习的榜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是我观看《国家荣光》后想到的第一句话,英雄,是一个民族最厚重的底色,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关键力量。崇尚英雄精神、弘扬英雄主义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学习《国家荣光》中英雄们胸怀天下的大志情怀。“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的痛苦相比的话就不再是痛苦……”,电影《英雄》里无名终究是悟出了残剑所说的“天下”二字,最终也为了天下而舍身。英雄,究其为英雄并非唯有超世之才亦或万人难挡之勇,而是在任何艰难之际都胸怀天下不忘救世济道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兼济苍生,置个人祸福于度外,为天地立心。而英雄那为天下谋太平、为天下人谋幸福、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也让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在岁月之后愈发得耀耀生辉。
学习《国家荣光》中英雄们以身许国的精神气概。“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锦卷,那最鲜亮最璀璨之处必定是用鲜血染成,无论是千年之前的击匈奴灭突厥保疆土完整而出塞不归长眠于大漠的将士,还是百年之前心怀民主和独立,为民族独立高呼的革命志士,每一位都是以身许国的精神气概,用生命与鲜血为民族铸魂。进入新时代,这英雄气概更是愈发浓烈,从孤身守岛的王继才,到排雷英雄杜富国再到木里县舍身救火的31位英烈,每一位都刻画着“奋不顾身,国家安危为急”的光辉形象。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热土一魂。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虽历经磨难却依旧昂首挺立于世界东方,就是因为有英雄以是以身许国的精神气概撑起这民族脊梁。
学习《国家荣光》中英雄们为民谋福的服务精神。服务于民,为民谋福是英雄本色。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是穿梭于大街小巷帮扶群众“小忙”的“红马甲”,或是置身于荒山大漠中的“一抹绿”,或是奔走于乡村田野致力于“脱贫”的“扶贫战士”,亦或是在实验室里摇晃的每一滴“科学希望”……太多太多的地方,太多太多的身影,一点一滴皆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大多默默无闻,可他们为民服务的精神响彻山谷。“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他们把为国为民立为肩上之责,时刻流露着忧国忧民的情怀。近98年光阴岁月,无数共产党人更是将这种英雄本色演绎的淋漓精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刻不敢忘却,俯下身去,静下心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而也正是因这种为民谋福的服务精神,让英雄的光辉更加耀眼,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有盼头。
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原名李坤泰,人称李姐(1905年1936年8月),著名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女诗人。文章讲述了她被捕后的经历。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为了掩护别人,自己被捕。赵一曼真是女中豪杰!日寇担心她死去得不到口供,就带她去医院监视治疗。在监视治疗中她仍不忘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而且成功的帮助赵一曼逃出了哈尔滨。我为赵一曼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但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得这么好,在她们逃的第三天,日本鬼子追上了她们。赵一曼再次被捕后,她说:“你们可以让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但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我为国家有这么坚定信仰的优秀共产党员感到自豪。
赵一曼被日寇审讯时,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日寇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即使她几次昏死过去,也坚不吐实。可见这些日寇是多么残忍,又可见赵一曼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她真是英雄的女人,女人中的英雄!
她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我们应该以她为学习的榜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20年清明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特别推出以“致敬英雄”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国家荣光》(第一季),弘扬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社会正气,让英雄精神薪火传承。
《国家荣光》(第一季)将推出20位英雄人物,其中有中共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张太雷、断肠明志的红军师长陈树湘、《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原型李白、飞机失事时用身体保护实验数据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以及“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等人,他们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荣光。
为了鲜活立体地塑造人物,节目组走访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前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挖掘最新披露的档案资料,采访逾百位专家学者和亲历者,以史实为基,超越人们熟知的故事深挖内情、解析疑团,不仅讲述事迹,更着力探寻英雄行为的动因和人物的成长轨迹,彰显伟大寓于平凡的人性之光。
近日,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摄制组再次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将杨根思的英勇事迹和他的精神传承拍摄成片,纳入《国家荣光》系列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
去年,中央电视台栏目组就曾走进杨根思烈士陵园,实景拍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及“三个不相信精神”。
此次制作《国家荣光》节目,以“致敬英雄”为核心主题,通过拍摄杨根思等20位代表性人物(或群体)的真实故事,颂扬英烈对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营造致敬英烈、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在泰期间,摄制组从杨根思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原杨根思连连长翁海林给根思小学杨根思班的学生讲解杨根思事迹切入,通过全新的视角、详实的史料和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杨根思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献身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国家荣光》(第一季)将于今年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推出,共20集,每集30分钟。
节目编导吴迪说:
“把英雄的事迹宣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百姓了解英雄,让更多的人了解杨根思,是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杨根思是抗美援朝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我们来到他的家乡,感受到了家乡人民对英雄的怀念,也感受到了英雄精神在家乡人民心中的分量。”
郭永怀先生身上值得我学习,让我敬佩的地方有很多。第一点就是郭先生作为老师对学生点滴的言传身教。
学生在纪念郭永怀先生逝世20周年的短文《当好铺路石子》中写道:“郭永怀教授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是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风亮节、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声容笑貌长留在我们心间。作为他生前最后批学生之一,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永远真诚地奉他为人生的楷模。他教导我们:我们这一代,你们以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我将以此为座右铭,兢兢业业地当好铺路石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贡献出一切微薄的力量,也许这是纪念他的最后的实际行动。”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和周防尖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当好"铺路石子”。
“永怀精神”应永远存于我们心中。我们应以郭永怀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担当,学习他心系祖国,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追求真理,一心为公,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永怀精神”,时刻心系祖国,为我们的国家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是一位民族英雄。
我第一次知道黄继光这个名字,是在小学一篇名为《黄继光》的课文里,课文详细讲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故事。那时的我知道了,英雄,是为了国家命都可以不要。从读信栏目《信中国》中,“黄继光”的名字又一次出现了,节目呈现黄继光牺牲前6个月写给母亲的信,看完这封信后,我对黄继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在信中这样写到:“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渡过去的”;“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读完这封信,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战场上千钧一发之际,黄继光能舍身取义。从字里行间,能感受一名革命战士的乐观、勇敢和爱国情怀。
在一天天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做很多事情,有些事顺利地做成了,有些事还需要努力。在过去的时间里,很多做过的事情,成功的或失败的,我都记不清了。在非常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通常容易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放大,会更在意得失。黄继光活了21年,他也做了很多事,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给母亲写信等等,最后在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这件事被历史记录了下来,被人民记在了心里。从他身上,我体会到,站在人类历史长河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个人的事很小很小,微如尘埃,所以不要因为成功忘掉初心,也不要因为失败困惑不已;个人的事也可以很大很大,当这件事有利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时候,它就值得人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为这是信仰的力量,而黄继光做到了。
拿今天的幸福生活对比革命年代的炮火,就会很感恩自己能活着。战争年代,年轻小伙离开了家人,怀抱着理想,拿起枪杆子,投入了战斗,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能不能躲过敌人的子弹炮火。今天,活着是常态,活好则需要努力。革命者为之努力的明天,就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让人感动的同时,也能让人从浮躁中得到平静,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才知道抛开“自我”的观念,看到客观的存在,才能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去做事做人。
重读“黄继光”,我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
为响应学校学习双提精神的号召,市蜊江小学一年级三班的同学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利用周末时间参观荣成市博物馆。
本次活动由一年级三班家委会组织,旨在让孩子们直观了解更多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学习郭永怀事迹,感受历史文化厚重,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家乡情怀。
首先,我们排队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让孩子们了解郭永怀的生平事迹:郭爷爷在他们不可想象的生活条件下,和他的科学家朋友们完成了让世界人为之敬佩的伟大科学实验,才让他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受到郭永怀深刻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们面对责任和理想的担当能力;让孩子们知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他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然后,孩子们自由结伴参观荣成博物馆。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陈列了众多各种器物、钱币、船只等历史文物,让穿梭在其中的同学们,仿佛推开了历史之门,大家禁不住欣喜的目光,面对充满历史气息的展品,时而驻足,屏息观看,若有所思;时而对着某件展品如获至宝,赞叹不已,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
时间在同学们的专注和聆听中不知不觉的流逝着,在博物馆长达两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遵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赢得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体现了蜊小学子们的风采,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讲解员讲述到郭永怀同志的求学经历时,如果说第一次留学的铩羽而归是时局所迫,当他在第二次获得出国留学机会时因为必须获取日本签证才可成行而毅然归国时,我是十分敬佩其爱国的拳拳之情和这种大气魄的。
郭永怀同志不仅在出国时有“三顾港口”的曲折经历,他的学成归国之路也一样十分坎坷。都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他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当得起君子之称。在我们的祖国向她的孩子们发起呼唤前,郭永怀就在美方的一份调查表中宣誓“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并明确表示不会为美国服兵役,为此他失去了涉密资格并被美国政府列入了黑名单。后来,当他为了回国而当众焚烧一切研究成果的时候,面对妻子的劝说时掷地有声道:“省得他们再找我麻烦,让我回不了国。”在很多人不愿放弃前程似锦回到我们贫穷的母亲身边时,他用这样决然的行动宣告他回国的决心。或许他可以选择为了一时得失作出妥协,但唯有这些选择才得以彰显他的品行高洁,彰显我们的祖国一直是挺直着脊梁的。
在23名“两弹一星”功臣元勋中,郭永怀同志是唯一一位在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中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更是唯一一位烈士科学家,他,不应为我们、为历史遗忘。同样,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同他一般的民族英雄已日渐淡出大家的记忆,却让很多以哗众取宠为方式的“网红”当道。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作为当代党员,沐浴着这个时代的辉煌和使命日渐成材,当以向优秀的前辈们看齐才是。当然,这不是要我们一定要放弃个人的似锦前程或是以身许国,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实现“中国梦”与我们个人的前程和发展息息相关,二者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因此,如何在这个百花争鸣的盛世做到观点和理念的扬弃、如何铭记历史铭记领袖和英雄们、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成为国之栋梁都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党员深思和反省的。
在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中心党员干部及教职工亲身聆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先进事迹,感受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陈列馆内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一篇篇往事,一片片复原场景,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伟大传奇的人生历程和我国国防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从潜心求学、毅然回国、科研建设、报效国家、甘为人梯到最后的以身殉国,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令人动容与震撼,让人心生敬意。
回程路上,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都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郭永怀用生命用一生诠释的无私奉献、舍弃小我、求实奉献、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要把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牢记体育惠民初心,勇于担当作为,做好竞技体育,为建设烟台体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体育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1940年到1952年是中国革命最艰辛的时候,但却出现了很多的革命英雄,如:刘胡兰、黄继光、陈独秀、李大钊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吧。
黄继光生于1931年,因为家境贫寒,就一直在山坡上放牛。抗美援朝时,国内开始大量招兵,而黄继光是第一个报名的。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原任营通信员的他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弹药用光的情况,他选择用身躯挡住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但他没有一点怨言,为什么?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爱国。说到爱国,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爱国吗?”我想肯定有很多人说当然了。但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真的爱国吗?爱国在小事上也能体现,比如:你有没有严肃对待升旗仪式、有没有佩戴好红领巾、对革命先烈有没有崇敬之意?爱国体现在很多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小事上,自省一下,我们都做到了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用爱国来回报祖国。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