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7 16:51:04
《曼谷的小象》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七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大象吗?谁看过大象的表演?
象的确是自然界比较惹人喜爱的动物。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四只柱子般的腿,两只大耳朵,威武极了。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大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得力的帮手。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这只可爱的小象,还曾经为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过贡献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曼谷的小象》,希望这只聪明、乖巧的小象能在你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范读课文
(三)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自学
1.找出描写小象拉汽车、喷汽车经过的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
2.用“——”线画出描写三次晨雾变化的句子。
3.把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五)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汽车陷进泥坑(k5ng)里,在悦(yu8)耳的铃声中。
2.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感谢:就是谢谢,“感”字上下结构,“心”字底。
鼻子:上中下结构。
乖巧:注意“乖”与“乘”的区别,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
3.注意个别词语的含义。
赞叹:就是非常称赞。
悦耳:声音很好听。
(六)组织学生朗读并书写生字。
(七)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印象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四至八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生字词,谁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在我国的南边,是泰国的首都。那里高温多雨,不仅有许多热带植物,也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象啊!
(二)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3.师生共读四至八自然段,思考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阿玲的?悦耳的铜铃声为什么不用“传”来而用“飘”来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从哪能看出她心灵美呢?
课文的哪个词是写阿玲的表情的呢?通过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当时正在想什么吗?她为什么这样想?阿玲指挥小象,一共做了几个动作?在书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动词画下来。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小象?为什么说小象拉出汽车是奇迹?
按理说,汽车拉出来了。阿玲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可她为什么还笑眯眯地摇头呢?她在想什么?这次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的?小象“听”懂了吗?哪些词说明懂了?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车,喷汽车的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几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由于阿玲平时注意观察,精心训练,小象又很听话,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司机和作者很为难的事,作者只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小象写活了,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物体,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写。作者不正是通过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吗?
4.再读四、七自然段,一方面体会景美,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另一方面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读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说说小象是怎样拉汽车,喷汽车的?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
(二)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想一想,汽车掉进一个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对小象来说一样吗?那么汽车究竟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坑呢?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坑的呢?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中的插图,一边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1.通过“点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2.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车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泥坑吗?
3.通过“叹了口气”这个词组,你能想象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阿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认识她吗?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汽车陷得很深,司机和作者都很着急,作者又不认识阿玲,所以当阿玲主动帮助作者他们时,作者很受感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
司机和作者都很发愁的事,小象却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词来形容一下小象吗?
一个素不相识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体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朗读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这句话为什么没加引号?是谁说的?
2.结尾又出现了三次不同颜色的晨雾,是作者的疏忽吗?三次晨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三次晨雾不同颜色的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橘红色,阿玲刚刚出现由于时间早雾较大,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有光。第二次,金色,小象刚刚拉出汽车,这时太阳刚发光。从升起到发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经完成拉车的任务。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喷车后。这时太阳光越来越强,雾渐渐散了,阳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穿透了雾。反衬出来,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晨雾的变化,衬托出了小象的灵巧、可爱。更突出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这种方法叫“用环境衬托中心”,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加上些环境描写,也许会更好地衬托你要表达的意思
(五)组织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7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案在突出课文重点和突破难点上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以“画”代文来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
在解疑释难时,注意通过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阿玲与小象的动作、神态等。在学习中理解阿玲助人为乐的精神,热爱保护动物的美德。
探究活动
一
小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声音只能听见,怎么能看见呢?我们这就做一个“看声音”的实验。
找一个铁罐头盒,把上下两个底去掉。从废气球上剪下一块橡胶膜,把它紧紧地绷在罐头筒的一端,用线系紧。再找一小块拇指盖大小的碎镜片,把镜片用透明胶粘在橡胶膜的外面,不要粘在中心,稍稍靠边一点最好。
实验时,把橡胶膜和镜片的一面对着太阳,镜片反射的太阳光正好落在对面的墙壁上,墙上有一个很亮的光点。这时,你对着空罐头筒敞开口的一端拉长声音喊叫,或者大声说话,你会发现墙上的光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原来,说话时,空气振动起来,橡胶膜带着镜片振动了。这样,你就看到了声音。
二
在背诵《曼谷的小象》4、7自然段时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①了解课文线索,理清句与句的关系,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从课文的结构脉络入手。如:《曼谷的小象》第4自然段,先听其声——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后见其人——一位泰国妇女。接着写妇女的外貌、衣着、神态,最后点出她的名字。抓住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②抓重点词语,了解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这些词语为记忆凭借,提示背诵内容。如:《曼谷的小象》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奇迹”、“绝技”、“感谢”、“笑眯眯”、“转身”、“潇洒”、“焕然一新”等词语,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把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③在背诵前通过朗读、默读、复述、填空等活动为背诵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七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大象吗?谁看过大象的表演?
象的确是自然界比较惹人喜爱的动物。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四只柱子般的腿,两只大耳朵,威武极了。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大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得力的帮手。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今天我们将要结识的这只可爱的小象,还曾经为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过贡献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曼谷的小象》,希望这只聪明、乖巧的小象能在你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范读课文
(三)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自学
1.找出描写小象拉汽车、喷汽车经过的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
2.用“——”线画出描写三次晨雾变化的句子。
3.把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五)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汽车陷进泥坑(k5ng)里,在悦(yu8)耳的铃声中。
2.需要注意的生字的字形。
感谢:就是谢谢,“感”字上下结构,“心”字底。
鼻子:上中下结构。
乖巧:注意“乖”与“乘”的区别,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
3.注意个别词语的含义。
赞叹:就是非常称赞。
悦耳:声音很好听。
(六)组织学生朗读并书写生字。
(七)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几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印象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四至八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读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生字词,谁知道曼谷在什么地方?(在我国的南边,是泰国的首都。那里高温多雨,不仅有许多热带植物,也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去曼谷,可不要忘了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小象啊!
(二)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3.师生共读四至八自然段,思考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阿玲的?悦耳的铜铃声为什么不用“传”来而用“飘”来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印象?
阿玲不仅人长得美,而且她的心灵更美。从哪能看出她心灵美呢?
课文的哪个词是写阿玲的表情的呢?通过阿玲的沉思,你能想象一下,阿玲当时正在想什么吗?她为什么这样想?阿玲指挥小象,一共做了几个动作?在书中找一找,把其中的动词画下来。
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小象?为什么说小象拉出汽车是奇迹?
按理说,汽车拉出来了。阿玲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可她为什么还笑眯眯地摇头呢?她在想什么?这次阿玲又是怎样指挥小象的?小象“听”懂了吗?哪些词说明懂了?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小象就完成了拉汽车,喷汽车的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几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由于阿玲平时注意观察,精心训练,小象又很听话,所以它能明白主人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司机和作者很为难的事,作者只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小象写活了,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所以我们要写好一个物体,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细心地观察,精心地描写。作者不正是通过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吗?
4.再读四、七自然段,一方面体会景美,人美,人的心灵更美,另一方面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读熟四、七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题一。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说说小象是怎样拉汽车,喷汽车的?为什么说小象是聪明的?
(二)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想一想,汽车掉进一个普通的坑和陷入泥坑,对小象来说一样吗?那么汽车究竟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坑呢?是在什么情况下陷入泥坑的呢?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同学们一边看书中的插图,一边默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1.通过“点缀”这个词语,你能想象出曼谷近郊的景色是怎样的吗?
2.通过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想象出汽车陷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泥坑吗?
3.通过“叹了口气”这个词组,你能想象当时司机和作者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思考:阿玲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认识她吗?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汽车陷得很深,司机和作者都很着急,作者又不认识阿玲,所以当阿玲主动帮助作者他们时,作者很受感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地帮助他”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
司机和作者都很发愁的事,小象却很快就干好了,你能用词来形容一下小象吗?
一个素不相识的泰国妇女,在中国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体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朗读八、九自然段
1.“啊,多么乖巧的小象!”这句话为什么没加引号?是谁说的?
2.结尾又出现了三次不同颜色的晨雾,是作者的疏忽吗?三次晨雾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三次晨雾不同颜色的出现,并非作者的疏忽。橘红色,阿玲刚刚出现由于时间早雾较大,太阳刚刚升起,还没有光。第二次,金色,小象刚刚拉出汽车,这时太阳刚发光。从升起到发光,只是片刻,而小象已经完成拉车的任务。第三次,紫微微,是小象喷车后。这时太阳光越来越强,雾渐渐散了,阳光里的紫色的光散射的便少了。穿透了雾。反衬出来,使阿玲在作者心中更高大了。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晨雾的变化,衬托出了小象的灵巧、可爱。更突出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这种方法叫“用环境衬托中心”,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不妨加上些环境描写,也许会更好地衬托你要表达的意思
(五)组织朗读全文,练习背诵4、7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案在突出课文重点和突破难点上有特色: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以“画”代文来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反复朗读来解决难点。
在解疑释难时,注意通过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阿玲与小象的动作、神态等。在学习中理解阿玲助人为乐的精神,热爱保护动物的美德。
探究活动
一
小实验——看得见的声音
声音只能听见,怎么能看见呢?我们这就做一个“看声音”的实验。
找一个铁罐头盒,把上下两个底去掉。从废气球上剪下一块橡胶膜,把它紧紧地绷在罐头筒的一端,用线系紧。再找一小块拇指盖大小的碎镜片,把镜片用透明胶粘在橡胶膜的外面,不要粘在中心,稍稍靠边一点最好。
实验时,把橡胶膜和镜片的一面对着太阳,镜片反射的太阳光正好落在对面的墙壁上,墙上有一个很亮的光点。这时,你对着空罐头筒敞开口的一端拉长声音喊叫,或者大声说话,你会发现墙上的光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原来,说话时,空气振动起来,橡胶膜带着镜片振动了。这样,你就看到了声音。
二
在背诵《曼谷的小象》4、7自然段时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①了解课文线索,理清句与句的关系,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从课文的结构脉络入手。如:《曼谷的小象》第4自然段,先听其声——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后见其人——一位泰国妇女。接着写妇女的外貌、衣着、神态,最后点出她的名字。抓住句和句之间的关系,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②抓重点词语,了解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以这些词语为记忆凭借,提示背诵内容。如:《曼谷的小象》第7自然段,可以抓住:“奇迹”、“绝技”、“感谢”、“笑眯眯”、“转身”、“潇洒”、“焕然一新”等词语,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把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③在背诵前通过朗读、默读、复述、填空等活动为背诵做好准备。
《曼谷的小象》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 颠簸 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橘红色 悦耳 招呼 聪明 绝技
表示 感谢 污泥 潇洒 乖巧 赞叹 致谢 焕然一新
四、指名接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再读一读,谈谈体会。
五、再读课文,标出描写小象、阿玲的句子。
1、读一读,自读,体会读。
2、说说自己的体会:(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小象聪明能干、乖巧,阿玲貌美、心灵更美,善良乐于助人。
3、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描写景物、小象和阿玲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体会小象的“乖巧”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象?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说说小象的“聪明”和“乖巧”表现在哪里?圈画出有关词句。
2、重点理解下面的词句: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什么是奇迹?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什么事可称为奇迹?找出些小象拉车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是“奇迹”。
读一读,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什么?
A、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B、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掀掀,西橇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用课件演示小象洗车后汽车的样子,理解“焕然一新”。
3、夸赞小象——面对这么能干的小象,你想对它说?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读出小象拉车、洗车时的轻巧、潇洒,读出对小象绝技的赞叹。
三、读读演演——体会人情美。
1、课文仅仅是赞叹了小象的绝技吗?读读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
2、你佩服阿玲吗?佩服他什么呢?
3、仔细读课文,看看阿灵指挥小象只用了哪几个动作?把表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按画出的词语,做做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
4、想一想,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把动作加上想象的语言连起来演演。
5、再读课文,找找阿玲说了些什么?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
6、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有关段落,读出对阿玲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赞扬。
四、读读画画——体会景色美。
1、曼谷的小象乖巧、聪明,曼谷的阿玲善良、热情,曼谷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品读。
2、曼谷的近郊的雾的颜色是怎样的?
3、动手画画。
五、背诵与积累。
1、小组交流检查背诵4——7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三课时
一、把下面排列混乱的词语正确的排列成一句话。
阿玲 用 小象的 大耳朵 笑眯眯地 脸蛋 紧贴 着 红润的
二、按下面的要求做练习。
1、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景物的描写。
2、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3、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三、从文中找出五个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橘红色:
四、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并回答问题。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头小象有什么特点?阿玲是怎样一个人?
1、小象的特点:
2、阿玲是
五、读扩展文章《可爱的小象》。
[内容]
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所记叙的事,感受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以及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学会本课生字,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对曼谷近郊美景的描绘和对乖巧的小象的赞叹,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品质和她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同时进行段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难点:懂得课文并非主要写小象、写景,而是主要写人。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全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精读全文,理解重点词句段,读准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引人入胜。在美丽的东南亚,有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那里四季常青、景色奇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就是泰国的首都——曼谷。曼谷不仅有迷人的风光,还有温顺可爱的小象。同学们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曼谷迷人的风光和曼谷的小象吧!
二、温故知新,整体感知。回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部分探究。
(一)学习第一——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先指名读,之后出·示·曼谷近效景色的投影片,感受美景之后再齐读。2.第二、三自然段。①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我们的汽车为什么会陷进泥坑里?指名用自己的话结合课文说说原因。训练用“因为……所以……”说话。②车陷进泥坑走不动了,我们自己有能力把它拉出来吗?指名联系课文回答。③如果你就是司机,现在心情怎样?(无奈)叹口气,(哎)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困境中的无奈?指名表演读,读出无奈的心情。④我们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了,我们心里该是多么着急又无可奈何呀!真希望马上有人来帮助,正在这时,谁来了?
(二)学习第四——八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①引读。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引导学生依次读1——5句话。读完之后点出:“微微一笑”说明阿玲待人十分热情。②默读。这5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③学习重点句,出示投影片: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玲声。a.指名读加上括号里的词的句子和去掉括号里的词的句子(投影片为复合片),思考:去掉括号里的词的句子和原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b.重点理解“悦耳”的两层意思(好听;听了使人精神愉快),引导学生与第一部分“无奈”心情相联系。c.教师小结,落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这点上,读写结合。d.抓装橘红色”、“悦耳”(重读)、“飘”(轻读)指导朗读,与第三自然段“无奈”的心情形成对比。这句话用“喜悦”而“充满希望”的语气来读。④配乐指名读。⑤出·示·投·影·(橘红色雾中景),美丽热情的阿玲来到我们面前会怎么做呢?
2.第五、六自然段。①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阿玲先是怎么做的?接着怎么做的?然后又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用上“先……接着……然后……”的句式。②重点理解“拍拍、贴贴、指了指”,引导学生明确两点:第一,这是阿玲指·挥·小象的“语言”;第二,这些叠词体现了阿玲对小象亲切又温和的态度。③小象“听懂”阿玲这些亲切却无声的“语言”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先指名读第六自然段,再找出重点词“东一掀、西一撬”,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并演示动作。④师小结:小象拉车方法巧,速度快;学生体会这就是“聪·明·”。(联系上文理解“聪明”含义)⑤好几个人都无法办到的事,而小象却轻松又快速地把车拉出来,这一绝技真是一种——“奇·迹·”!我们目睹了这一切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第七、八自然段。①指名读前三句,引导学生理解直至读出佩服的语气和感激的心情。②阿玲和她的小象帮了我们这么大忙,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我们真是感激不荆阿玲这时本来就可以离去了,可她是这么做的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笑·眯·眯·”、“抽·回·手·”、“摇了摇头”)看来阿玲帮人就要帮到底!③阿玲这次是怎么指挥小象的?和上次有什么不同?小象怎么洗车的?这次小象又听懂阿玲的话了,看来阿玲真是驯象有方啊!④在“金·色·的晨雾”中,小象在阿玲的指挥下,将车洗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投影演示,洗去“泥巴”的车子重现光彩)⑤师创设情境,生酝酿感情,齐读第八自然段。联系上文指名讲讲“乖巧”的意思。⑥重点理解“赞叹”什么,逐步引导到阿玲“助人为乐”的品质上。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男生读①句,女生读②句。
2.理解①句中的“致·谢”,与第七自然段的“感谢”比较。出示投影片:(强调“致”的字意)司机紧紧握住阿玲的手,一再表示感·谢·。我们再次向阿玲致·谢·。
3.出示投影(略),比较三次写雾的句子。明确两点:第一,景美衬托人美,用词准确生动;第二,表明时间在变化。
四、整体深化,总结全文。1.总结板书。
2.结束语。
与导语呼应,强调本文不仅写景写象,更是写人,以及由阿玲身上所感受到的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指导背诵第四、第七自然段;指导分析字形;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略)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能用“悦耳”、“赞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和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对聪明、乖巧的曼谷小象的赞叹,领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设计
19、曼谷的小象
陷车——阿玲和小象的出现——小象拉车——洗车——阿玲和小象离去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按着读、画、查、找的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自学。
例: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找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予提示。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的“司”、“聪”、“赞”是平舌音,“招”和“示”是翘舌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似”和“冲”是多音字,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做巩固练习。
例: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分析字形结构。
3.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识记字形,并做巩固练习。
(四)理解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悦”字为例:“悦”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悦耳”。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出“悦”字是愉快的意思,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悦耳”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让学生理解“悦耳”一词是形容好听的意思,在课文中这好听的铜铃声是在司机无可奈何的时候,从晨雾中飘来,因此这铃声不仅好听,而且给人带来希望。
(2)“焕然一新”的“焕”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光明,“焕然一新”是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联系文中内容是指小象用鼻子冲着车身喷水,把污泥冲得干干净净,车身变得光亮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3)出示“奇迹”、“绝技”、“乖巧”、“赞叹”等词语,让学生用字典查,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做巩固练习。
奇迹——极不平凡的事迹。课文中指小象很轻松地把陷进泥坑中的汽车很快就拉出来了,真是惊人的事情。
绝技——指独一无二的技艺。课文中指小象从泥坑中拉出庞大沉重的汽车,这种精彩的表现是独一无二的技艺。
乖巧——听话、机灵、讨人喜欢。课文中指小象善解人意,听话、机灵。
赞叹——称赞的意思,在课文中指作者对小象的绝技不仅是称赞,而且含有感慨、叹服的意思。
(五)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六)指名读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要求做到读通句子。
(七)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第4和第7自然段。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案序号
课题 19曼谷的小象 备课人 公丕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
19、曼谷的小象
陷车——阿玲和小象的出现——小象拉车——洗车——阿玲和小象离去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读题、设疑。
1.本文以什么为题?写的是什么事?
要让学生首先弄清本文是以物为题,记叙了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驯养的乖巧聪明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经过。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曼谷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
(二)检查复习。
1.读课文后,你觉得曼谷美吗?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2.指名读描写曼谷美丽景色的句子。
(1)“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2)“正在这时候,从桔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3)“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三)指名读课文。
1.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是怎样?
2.指名回答:
起因:汽车陷进泥坑。
经过:阿玲指挥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拉陷进泥坑的汽车。
结果:汽车被小象从泥坑里拉出来并冲洗干净。
(四)指名读1~3自然段。
1.提问思考:
汽车是怎样陷进泥坑里去的?他们能把汽车拉出来吗?为什么?
2.课堂讨论。
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确两点:
(1)汽车陷进泥坑的原因。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加之“昨晚的热带阵雨”,使公路变得“泥泞不堪”。
(2)汽车陷进泥坑的程度。司机“叹了口气”,说要“找几个人来帮忙”,这些内容从侧面写出汽车陷得很深,要拉出来很困难,同时也为下文小象将汽车很快地拉出来起了铺垫和衬托的作用。
(五)学习4~8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提问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拉出泥坑的?又是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的?
3.课堂讨论。
(1)出示重点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 )汽车( )一圈。她( )了片刻,( )小象的鼻子,用脸( )它的扇子似的大耳朵,( )陷进泥坑里的轮子。
(2)填写后指名读句子。
(3)讨论;“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是在做什么?“她(沉思)了片刻”,什么是沉思?阿玲为什么要沉思?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绕着”、“走了”、“沉思”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写“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是说阿玲在了解陷车的情况。“沉思”是深深思考的意思。阿玲“沉思了片刻”可以看出她是在估计小象的能力,在考虑怎样指挥小象行动。联系下文“她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扇子似的大耳朵,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阿玲是在胸有成竹地指挥小象工作。结果是“东一掀,西一撬”,小象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在这里要让学生领悟到小象所以这样成功是阿玲平时训练的结果。
(4)作者怎样赞美小象?让学生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5)指名读句子。
4.小象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的?
(1)指名读有关句子。
(2)讨论:
什么是“焕然一新”?小象为什么会把汽车冲洗得“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象把汽车冲洗得干干净净,汽车变得光亮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象冲洗汽车仍然是阿玲指挥的结果。阿玲“又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是要小象去吸水,“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是要小象用吸来的水去冲洗车身。小象正是按照她的命令去做的。小象如此乖巧充分体现了阿玲的智慧。
5.小象这样聪明能干令作者赞叹不已。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赞美小象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让人佩服。”
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2)什么是“赞叹”?作者这两次赞叹内容有什么不同?
“赞叹”是称赞的意思。第一次赞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它只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就把陷进泥坑里的汽车很快地拉出来。作者亲眼目睹了这精彩的绝技,因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是感叹、是钦佩。
第二次赞叹,主要是对小象善解人意、听话、机灵而发出的。称赞小象聪明能干,也就更加突出了小象的主人阿玲聪明能干。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6.“我们”几次向阿玲致谢?她是怎样表现的?
“我们”两次致谢。第一次是感谢小象拉出了汽车。第二次是感谢小象把汽车冲洗干净。阿玲对两次致谢的态度不同。第一次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又走近小象”,指挥小象把汽车冲洗干净。可以看出阿玲觉得帮人要帮到底,突出体现了阿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二次致谢,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摆摆手”可以看出阿玲觉得做点好事是应该的,用不着谢,体现了她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美好心灵。“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是说阿玲用这种亲昵的动作夸奖小象聪明、能干,也表达了阿玲助人之后的愉快心情。
(六)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1.讨论:这段结尾为什么要写“……缓缓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桔红色的晨雾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对比晨雾从“桔红色”到变成“紫微微的”是因为太阳升高了,往远处看,深处看,晨雾变得紫微微的了,阿玲和小象缓缓走进这紫微微的晨雾之中,这时人、景隔为一体,作者在这里是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人的美好心灵,想告诉我们不仅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曼谷的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2.提问:阿玲是哪国人?“我们”是哪国人?阿玲主动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中领悟出中泰人民的友好情谊,提高认识的层次。
(七)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情景。
1.出示填空练习:
(1)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
(2)阿玲助人为乐。
(3)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助人为乐的阿玲更聪明能干。
课题 19曼谷的小象 备课人 公丕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学会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能用“悦耳”、“赞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和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对聪明、乖巧的曼谷小象的赞叹,领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设计
19、曼谷的小象
陷车——阿玲和小象的出现——小象拉车——洗车——阿玲和小象离去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按着读、画、查、找的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自学。
例: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找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予提示。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的“司”、“聪”、“赞”是平舌音,“招”和“示”是翘舌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似”和“冲”是多音字,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做巩固练习。
例: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分析字形结构。
3.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识记字形,并做巩固练习。
(四)理解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悦”字为例:“悦”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悦耳”。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出“悦”字是愉快的意思,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悦耳”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让学生理解“悦耳”一词是形容难听的意思,在课文中这难听的铜铃声是在司机无可奈何的时候,从晨雾中飘来,因而这铃声不仅难听,而且给人带来希望。
(2)“焕然一新”的“焕”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光明,“焕然一新”是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联系文中内容是指小象用鼻子冲着车身喷水,把污泥冲得干干净净,车身变得光亮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3)出示“奇迹”、“绝技”、“乖巧”、“赞叹”等词语,让学生用字典查,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做巩固练习。
奇迹——极不平凡的事迹。课文中指小象很轻松地把陷进泥坑中的汽车很快就拉出来了,真是惊人的事情。
绝技——指独一无二的技艺。课文中指小象从泥坑中拉出庞大沉重的汽车,这种精彩的表现是独一无二的技艺。
乖巧——听话、迟钝、讨人喜欢。课文中指小象善解人意,听话、迟钝。
赞叹——称赞的意思,在课文中指作者对小象的绝技不仅是称赞,而且含有感慨、叹服的意思。
(五)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六)指名读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要求做到读通句子。
(七)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4和第7自然段。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案序号
课题 19曼谷的小象 备课人 公丕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泰国妇女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
19、曼谷的小象
陷车——阿玲和小象的出现——小象拉车——洗车——阿玲和小象离去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读题、设疑。
1.本文以什么为题?写的是什么事?
要让学生首先弄清本文是以物为题,记叙了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驯养的乖巧聪明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经过。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曼谷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
(二)检查复习。
1.读课文后,你觉得曼谷美吗?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2.指名读描写曼谷美丽景色的句子。
(1)“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2)“正在这时候,从桔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3)“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轻轻的晨雾里。
(三)指名读课文。
1.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是怎样?
2.指名回答:
起因:汽车陷进泥坑。
经过:阿玲指挥驯养的小象帮助中国司机拉陷进泥坑的汽车。
结果:汽车被小象从泥坑里拉出来并冲洗干净。
(四)指名读1~3自然段。
1.提问思考:
汽车是怎样陷进泥坑里去的?他们能把汽车拉出来吗?为什么?
2.课堂讨论。
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确两点:
(1)汽车陷进泥坑的原因。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加之“昨晚的热带阵雨”,使公路变得“泥泞不堪”。
(2)汽车陷进泥坑的程度。司机“叹了口气”,说要“找几个人来帮忙”,这些内容从侧面写出汽车陷得很深,要拉出来很困难,同时也为下文小象将汽车很快地拉出来起了铺垫和衬托的作用。
(五)学习4~8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提问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拉出泥坑的?又是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的?
3.课堂讨论。
(1)出示重点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 )汽车( )一圈。她( )了片刻,( )小象的鼻子,用脸( )它的扇子似的大耳朵,( )陷进泥坑里的轮子。
(2)填写后指名读句子。
(3)讨论;“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是在做什么?“她(沉思)了片刻”,什么是沉思?阿玲为什么要沉思?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绕着”、“走了”、“沉思”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写“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是说阿玲在了解陷车的情况。“沉思”是深深思考的意思。阿玲“沉思了片刻”可以看出她是在估量小象的能力,在考虑怎样指挥小象举动。联系下文“她拍拍小象的鼻子,用脸贴贴它扇子似的大耳朵,指了指陷进泥坑的轮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阿玲是在胸有成竹地指挥小象工作。结果是“东一掀,西一撬”,小象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在这里要让学生领悟到小象所以这样成功是阿玲平时训练的结果。
(4)作者怎样赞美小象?让学生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5)指名读句子。
4.小象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的?
(1)指名读有关句子。
(2)讨论:
什么是“焕然一新”?小象为什么会把汽车冲洗得“焕然一新”?
“焕然一新”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象把汽车冲洗得干干净净,汽车变得光亮了,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象冲洗汽车仍然是阿玲指挥的结果。阿玲“又走近小象,轻轻摸着它那长鼻子,”是要小象去吸水,“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是要小象用吸来的水去冲洗车身。小象正是按照她的命令去做的。小象如此乖巧充分体现了阿玲的智慧。
5.小象这样聪明能干令作者赞叹不已。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赞美小象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让人佩服。”
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2)什么是“赞叹”?作者这两次赞叹内容有什么不同?
“赞叹”是称赞的意思。第一次赞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它只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就把陷进泥坑里的汽车很快地拉出来。作者亲眼目睹了这精彩的绝技,因而收回由衷的赞叹,是感叹、是钦佩。
第二次赞叹,主要是对小象善解人意、听话、迟钝而收回的。称赞小象聪明能干,也就更加突出了小象的主人阿玲聪明能干。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6.“我们”几次向阿玲致谢?她是怎样表现的?
“我们”两次致谢。第一次是感谢小象拉出了汽车。第二次是感谢小象把汽车冲洗干净。阿玲对两次致谢的态度不同。第一次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又走近小象”,指挥小象把汽车冲洗干净。可以看出阿玲觉得帮人要帮到底,突出体现了阿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第二次致谢,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摆摆手”可以看出阿玲觉得做点好事是应该的,用不着谢,体现了她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的美好心灵。“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是说阿玲用这种亲昵的动作夸奖小象聪明、能干,也表达了阿玲助人之后的愉快心情。
(六)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1.讨论:这段结尾为什么要写“……缓缓走进已变得紫轻轻的晨雾里。”?
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桔红色的晨雾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对比晨雾从“桔红色”到变成“紫轻轻的”是因为太阳降低了,往远处看,深处看,晨雾变得紫轻轻的了,阿玲和小象缓缓走进这紫轻轻的晨雾之中,这时人、景隔为一体,作者在这里是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人的美好心灵,想告诉我们不仅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曼谷的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2.提问:阿玲是哪国人?“我们”是哪国人?阿玲主动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中领悟出中泰人民的友好情谊,提高认识的层次。
(七)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情景。
1.出示填空练习:
(1)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
(2)阿玲助人为乐。
(3)曼谷的小象聪明能干,助人为乐的阿玲更聪明能干。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悦耳”、“沉思”、“绝技”、“佩服”、“焕然一新”等词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能用“悦耳”、“赞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感悟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和阿玲的三次微笑体现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1、有关大象的录象。
2、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来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难点 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与作者表达的中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审题质疑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象吗?有没有看过象的表演?大象它看起来很笨重,但表演起来却非常灵活。尤其是那引人注目的长鼻子,更让人赞不绝口。其实,象不仅在动物园里是大家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它更是得力的好帮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曼谷,看看那里的可爱的小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9课《曼谷的小象》。
2、审题质疑:曼谷的小象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小象?为什么要写曼谷的小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上述大家质疑的问题。
2、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把课文分成三段。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三、朗读课文,画句欣赏
1、同学们,泰国的风景美吗?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画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2、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出示景色描写句子。读后引导学生欣赏曼谷近郊景色之美。
(1)“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
(2)“从(桔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
(3)“小象转身走进(金色的)雾中……”
(4)“……缓缓地走进(已变得紫微微的)晨雾里。”
3、投影去掉括号里色彩描写部分,进行对比,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当然是不去掉句子中的色彩部分描写的写法好。加上这些色彩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具体。
4、再读一读以上四句话,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5、体会曼谷的三次雾色美。请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雾色会有这三次变化。注意联系前面我们的分析。
四、课堂小结
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景色确实很美。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怎么样呢?下节课读讲了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
29 曼谷的小象
景美 雾色 橘红色—金色—紫微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课文所记叙的泰国妇女阿玲助人为乐的事,感受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2、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感悟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和阿玲的三次微笑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口述目标
导语: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曼谷近郊的美丽景色。请你说说你眼中的曼谷。
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阿玲指挥小象帮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这件事,感受泰国人民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七小节。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二、重点学习第四小节,感受阿玲的形象美
1、当作者一行人的汽车轮子陷进泥坑急需帮助之时,谁来了?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
2、什么叫悦耳?(悦,愉快;形容声音好听。)
3、画出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读一读。阿玲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和蔼可亲。)
4、齐读第4自然段。
三、学习五--八小节,感受阿玲的出色指挥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啊,多么乖巧的小象!我心中暗暗赞叹。
2、结合你读文章的情况,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问吗?
3、结合学生的质疑情况,归纳总结整理,共同研读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理解的重点在于“奇迹”和“小象的绝技”。
(1)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六小节,找出作者具体描写小象拉车绝技的句子。
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撬,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2)学生做动作演示理解“掀”“撬”。
(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理解阿玲的聪明指挥。
小象如此轻松地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它的绝技真令人佩服!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这么聪明,难道这都是它的本能吗?请在书中找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句子。
这无声的指挥是阿玲平日训练的结果,请你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写出来。
“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她是在了解_______。“她沉思了片刻”,是在想______,于是她“拍拍小象的长鼻子,用脸贴贴它那扇子似的大耳朵”,好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乘坐、轮子、司机、铃声、裙子、整齐、聪明、佩服、握住、表示、感谢、乖巧、赞叹、致谢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领会泰国妇女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摘抄、积累语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阿玲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课文对聪明、乖巧的小象的赞叹,体会热心助人的泰国妇女阿玲的优秀品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二、交流对曼谷、小象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下列词语:
点缀 颠簸 坑坑洼洼 泥泞不堪 橘红色 悦耳 招呼 聪明 绝技
表示 感谢 污泥 潇洒 乖巧 赞叹 致谢 焕然一新
四、指名接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描写景色的句子,再读一读,谈谈体会。
五、再读课文,标出描写小象、阿玲的句子。
1、读一读,自读,体会读。
2、说说自己的体会:(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为什么?)
小象聪明能干、乖巧,阿玲貌美、心灵更美,善良乐于助人。
3、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摘抄描写景物、小象和阿玲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体会小象的“乖巧”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小象?找出作者两次赞叹小象的句子,说说小象的“聪明”和“乖巧”表现在哪里?圈画出有关词句。
2、重点理解下面的词句:
奇迹,真是奇迹!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
什么是奇迹?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什么事可称为奇迹?找出些小象拉车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是“奇迹”。
读一读,比较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什么?
A、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一掀,西一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B、聪明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十分有力的长鼻子东掀掀,西橇橇,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了。
用课件演示小象洗车后汽车的样子,理解“焕然一新”。
3、夸赞小象——面对这么能干的小象,你想对它说?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读出小象拉车、洗车时的轻巧、潇洒,读出对小象绝技的赞叹。
三、读读演演——体会人情美。
1、课文仅仅是赞叹了小象的绝技吗?读读描写阿玲外貌的句子。
2、你佩服阿玲吗?佩服他什么呢?
3、仔细读课文,看看阿灵指挥小象只用了哪几个动作?把表示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的词语画出来。按画出的词语,做做阿玲指挥小象拉车的动作。
4、想一想,如果把阿玲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可能是几句什么话?把动作加上想象的语言连起来演演。
5、再读课文,找找阿玲说了些什么?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
6、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有关段落,读出对阿玲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的赞扬。
四、读读画画——体会景色美。
1、曼谷的小象乖巧、聪明,曼谷的阿玲善良、热情,曼谷的景色也非常美丽。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品读。
2、曼谷的近郊的雾的颜色是怎样的?
3、动手画画。
五、背诵与积累。
1、小组交流检查背诵4——7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三课时
一、把下面排列混乱的词语正确的排列成一句话。
阿玲 用 小象的 大耳朵 笑眯眯地 脸蛋 紧贴 着 红润的
二、按下面的要求做练习。
1、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景物的描写。
2、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3、课文中的第()自然段里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三、从文中找出五个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橘红色:
四、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并回答问题。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头小象有什么特点?阿玲是怎样一个人?
1、小象的特点:
2、阿玲是
五、读扩展文章《可爱的小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泥坑、绕着、聪明、感谢、笑眯眯”等词语,并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2.比较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口述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和第七自然段。体会中泰两国人民友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可分为三部分。其中阿玲指挥小象巧妙地把汽车拉出泥坑,又将汽车冲洗干净的经过,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弄清人与小象之间的联系,了解课题,虽然是《曼谷的小象》,但作者实际是要赞颂指挥小象的人——泰国妇女。另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是如何用举止、神态的描写来表现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又是如何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小象的聪明乖巧的。
教学思路:
在教学步骤上,可紧扣课题《曼谷的小象》,以中心词“小象”,作为突破口,进行“变序讲读”;首先从整体入手,接着插入重点部分(第三至八自然段)讲读,然后导读第三部分(第九自然段),最后略讲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教学中,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以变序讲读法为主,结合朗读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在导读中,要注意交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读题,介绍“曼谷”。(板书课题)
曼谷,泰国的首都。泰国位于东南亚,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盛产热带动植物。产大象。国内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赛象盛会”。在举行赛象会时,全各地游人都来参观,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也纷纷赶来参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记叙曼谷的小象的故事。
2.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小象)
二、自学生字新词。
1.查字典。
(1)读出“一圈”、“转身”的正确读音。
(2)理解生字“眯、喷、乖、赞”的意思,并掌握其笔画、笔顺。
(3)理解“泥泞不堪”、“胸有成竹”、“焕然一新”的意思。对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如“点缀,延伸、奇迹、潇洒”,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2.读读写写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掌握字形。读写词语见课后练习第3题)
三、辨析组词。
喷( ) 乖( ) 坑( ) 绕( )
愤( ) 乘( ) 炕( ) 饶( )
四、试读课文。
1.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符号标出。
2.思考: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些自然段意思相近,可以合并?(第1—2自然段;第3—8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五、学生质疑。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地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解题析疑,明确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在质疑中提出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1.这篇课文主要写谁?2.阿玲和小象有什么联系?3.课文赞扬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课题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写谁(写小象,也是为了写小象的主人阿玲。)至于第二、三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中需要理解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三、变序导读,切入重点。
1.导读3—8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3—8自然段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什么?
①第一层(3—4自然段),写司机正急于找人帮忙,阿玲和小象出现。
A 指读第二层,思考:阿玲和小象是怎样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B句具体描写了晨雾绚丽的色彩和铜铃声的优美动听
C 品析:这句话中为什么用“飘”不用“传”?(一个“飘”字,写出了铜铃声由远到近,轻快悠扬。)
D 指导朗读:要读得轻快、优美。
②第二层(5—6自然段),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板书:拉车)
A 默读第二层,思考: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划出有关句子)。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板书:阿玲、拍拍、贴贴、指指)(区别拍——拍拍;贴——贴贴。通过做动作,进行比较,然后指导品读,语气要轻一些。)
B 结合上文解释“胸有成竹”
C“东一掀,西一撬”具体写出小象拉车的动作。(板书:小象东一掀、西一撬)
D 从阿玲指挥小象拉车,说明什么?(阿玲热情助人,表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板书:纯朴、热情、乐于助人
③第三层(7—8自然段),写阿玲指挥小象洗车和作者赞叹。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A 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
(划出描写阿玲神态和动作词语:笑眯眯、摇摇头、轻轻摸、指了指。)
B 从阿玲的神态动作说明了什么?(纯朴、热情、能干。)
C 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重点是描写阿玲神态动作的词语,作用是具体写出阿玲指挥小象洗车的熟练,并表现了她的热情、朴实。“潇洒”原指人自然大方,不拘束;文中用拟人的方法形容小象取水过程中,毫不费力,自然大方的神态。)(板书:伸、冲、喷)
D 结合句子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E 怎样理解作者发出的两次感叹?(引导学生先念有关句子,理解词语和句子。)(板书:聪明、能干、潇洒、乖巧)
F 指导有表情地朗读。(体会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导读第九自然段。
(1)齐读课文,想想这段写什么?
(第(2)句具体写出阿玲离去时的神态,行进动作和晨雾的变化,说明时间在推移。)(板书:阿玲、小象离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导读第1—2自然段。
(1)指读,思考:
①这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
②汽车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坑里的?(板书:陷车)
(2)理解“泥泞不堪”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作者写小象和阿玲有什么关系?
2.记叙的顺序。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叙了事情的起因(陷车)——经过(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结果(阿玲和小象离去)。(边指导边板书)
第三课时
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阿玲_______汽车走了一圈,_______陷车的情形,沉思_______,便________地________那头小象的鼻子,用脸_________它的扇形的大耳朵,_________那陷车的位置。
________的小象走到坑边,用它那_______的长鼻子______,_______,很快就把汽车从泥坑中拉出来了。
二、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口述阿玲是怎样指挥小象把汽车从泥坑里拉出来,并把车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的。口述提纲:
1.汽车陷进了污泥。
2.司机下车找人帮忙。
3.阿玲指挥小象拉起汽车。
4.阿玲指挥小象冲洗干净车上的污泥。
(先分小组口述,然后指名口述,师生评议。)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七自然段。
1.以第四自然段为例,交给背诵的方法。
(1)分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三层:①层:听到晨雾中飘来的钟声;②层:看见走来的小象和跟在后面的女主人;③层:阿玲走到车前,司机跟她打招呼。)
(2)参照层意逐层背诵。
(3)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学生按照背诵第四自然段的方法,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指导学生分别用“悦耳”、“赞叹”造句。
要求用词恰当,写通顺、完整的句子。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为什么赞叹小象,并联系阿玲的三次微笑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2、理解三次雾色的变化来感受曼谷景象的优美。
3、学习第4~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表演。
4、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经过,领会阿玲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曼谷的景美、物美、人更美,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材料、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小象拉车幻灯片。
请同学们观察图画,说一说小象怎样拉车的?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怎样写阿玲指挥小象工作的?(生:想)
这节课继续学习
2
9、《曼谷的小象》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赞叹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生轻声读文,找到有关句子,并标出重点词语。
你觉得小象可爱吗?作者是怎样夸它的?(小组讨论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画词,自悟,可以理解到作者的两次赞叹突出了小象聪明,使学生悟出“物”美)
小结:由于阿玲平日认真精心训练,所以小象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汽车从呢坑中拉了出来。而作者抓住小象的“一掀、一撬、一甩、一喷”把小象写活了。
2、再次读文,抓住“三次微笑”深入体会阿玲的优秀品质。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
1走到车前,她冲我们微微一笑,露出整齐的牙齿。
2阿玲抽回了手,笑眯眯地摇了摇头……
3阿玲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
阿玲的笑仿佛在说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2)让学生演一演阿玲和小象(小组选导演,在小组内练习演,再到前面演一演)
(3)你喜欢阿玲和小象吗?让学生说一说
(以上设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悟出“人美”)
3、整体读文,感受景美。
(通过学生对词的理解,更能体会到曼谷的景也美,从侧面衬托了阿玲助人为乐的高大形象)
快速读文,找出描写曼谷景色的语句画下来,完成填空练习。
(1)从( )的晨雾中飘来一阵悦耳的铜铃声,小象转身走进( )的雾中。
(2)阿玲摆摆撂,笑眯眯地用( )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缓缓地走进已变得( )的晨雾里。
三、开展延伸活动,发散思维。
(设计这项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眼界,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借助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小象除会拉车、洗车外,它还会干什么?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
4、7自然段
(深入理解全文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五、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资料提供者: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