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4 11:25:04
《z、zh》教案一等奖
教学步骤
1课时
认读z、zh以及zi、zhi
教师活动
1.出示幻灯片(或者图画卡片),设疑: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这是什么东西?什么颜色的呢?
2.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讲:那么我们来试着发“紫”这个音,只要再把音发得短些,就是z的发音,而“紫”就是zi的发音。
3.我们接着看下一幅,中间的是什么呀?谁来告诉老师?
4.肯定学生的回答,陈诉:我们可以看到一点:这个小直升机和小山的形状像不像我们旁边的那个声母zh呀?
5.让学生分组拼读三至五遍,指名叫两三个学生来单独拼读,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纠正。
二、z、zh的平翘舌区别:绕口令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谁知道我们上面讲的z与zh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给学生出示一幅挂图,或者直接看课本上的那个绕口令:zi、zi、zi、zhi、zhi、zhi;z、z、z,平舌音zh、zh、zh,翘舌音;平舌翘舌要分清。
3.进行发音讲解,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平舌与翘舌的舌位区别。(可以张开嘴巴让学生看清楚,并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学习和练习)
4.领读两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直至掌握。
三、书写z、zh以及zi、zhi
教师活动
1.展示写着z、zh和zi、zhi的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画上几组四线格,请学生上来试着拼写。
2.初步评改,然后重点给大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其中要注意几个拼写要点:z占中间格,i的一点要靠近第二线,一竖占据中间格。
3.然后再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黑板上表演,比比看,看哪个组书写得最正确,最好看!
四、z、zh的三拼音拼读方法,以及绕口令一则
教师活动
1.先亮出两组卡片,一组是:za、ze、zu、z-u-o-zuo,一组是:zha、zhe、zhu、zh-u-o-zhuo,然后让学生来拼读。
2.肯定学生的回答,带着学生逐个拼读(这是本课时要讲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分清楚上下两组读音的区别,并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比如:司马光砸缸的“砸”,选择的“择”,祖先的“祖”,作业的“作”,等等),指名让学生思考回答更多的词语拼音例子。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思考较多且回答较好的学生夸奖和鼓励。接着带着学生来,读一则绕口令:小周(zhou)和小邹(邹),两人都爱花,春天来公园,栽(zai)花不摘(zhai)花!
4.布置课后作业:抄写z、zh、zi、zhi,并让每个学生自编一则绕口令,先让家长看,然后再拿到课堂上来,读给大家听。
教学步骤
1课时
认读z、zh以及zi、zhi
教师活动
1.出示幻灯片(或者图画卡片),设疑: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这是什么东西?什么颜色的呢?
2.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讲:那么我们来试着发“紫”这个音,只要再把音发得短些,就是z的发音,而“紫”就是zi的发音。
3.我们接着看下一幅,中间的是什么呀?谁来告诉老师?
4.肯定学生的回答,陈诉:我们可以看到一点:这个小直升机和小山的形状像不像我们旁边的那个声母zh呀?
5.让学生分组拼读三至五遍,指名叫两三个学生来单独拼读,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纠正。
二、z、zh的平翘舌区别:绕口令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谁知道我们上面讲的z与zh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给学生出示一幅挂图,或者直接看课本上的那个绕口令:zi、zi、zi、zhi、zhi、zhi;z、z、z,平舌音zh、zh、zh,翘舌音;平舌翘舌要分清。
3.进行发音讲解,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平舌与翘舌的舌位区别。(可以张开嘴巴让学生看清楚,并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学习和练习)
4.领读两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直至掌握。
三、书写z、zh以及zi、zhi
教师活动
1.展示写着z、zh和zi、zhi的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画上几组四线格,请学生上来试着拼写。
2.初步评改,然后重点给大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其中要注意几个拼写要点:z占中间格,i的一点要靠近第二线,一竖占据中间格。
3.然后再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黑板上表演,比比看,看哪个组书写得最正确,最好看!
四、z、zh的三拼音拼读方法,以及绕口令一则
教师活动
1.先亮出两组卡片,一组是:za、ze、zu、z-u-o-zuo,一组是:zha、zhe、zhu、zh-u-o-zhuo,然后让学生来拼读。
2.肯定学生的回答,带着学生逐个拼读(这是本课时要讲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分清楚上下两组读音的区别,并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比如:司马光砸缸的“砸”,选择的“择”,祖先的“祖”,作业的“作”,等等),指名让学生思考回答更多的词语拼音例子。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思考较多且回答较好的学生夸奖和鼓励。接着带着学生来,读一则绕口令:小周(zhou)和小邹(邹),两人都爱花,春天来公园,栽(zai)花不摘(zhai)花!
4.布置课后作业:抄写z、zh、zi、zhi,并让每个学生自编一则绕口令,先让家长看,然后再拿到课堂上来,读给大家听。
一、教学要求
1、学会zh、ch、sh、r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shi、ri4个整体认读音节。
4、认识7个字,会读儿歌。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zh、ch、sh、r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用织毛衣的“织”提示zh、zhi的音,小凳与靠背椅提示zh的形。第二幅图是刺猬和小男孩在吃东西,“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与靠背椅提示ch的形。第三幅图用狮子的
“狮”和老师的“师”提示sh、shi的音,狮子与靠背椅提示sh的形。第四幅图用红日的“日”提示r、ri的音,幼芽提示r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读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声母zh、ch、sh、r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图画,画的是街心公园的一角,太阳刚升起,小姐姐已经在读书,老爷爷在看他的孙子学骑车。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配合学习zh、ch、sh、r和zhi、chi、shi、r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2、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二)字母教学
教学时要强调,发这四个声母的音,舌头都要翘起来,所以zh、ch、sh、r都叫翘舌音。(1)以图示音,初步感知。(2)教师示范,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指导规范发音。(3)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发音要领。(4)对比练读z—zh、c—ch、s—sh,区别比较,掌握发音要领,让学生记住带有“椅子”(h)的声母要翘舌。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zhi、chi、shi、ri,一是要利用zh、ch、sh、r读得长些发好它们的音,让学生知道本课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的发音相近,只是比声母读得响亮些、长些。二是要与zi、ci、s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三是要强调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韵母i在这里不读“衣”,不能用来与声母拼读。
(四)拼音教学
进行拼音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教师只作重点指导。看图读拼音,注意读准声母,看清韵母的声调。要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横排读、纵排读等,以巩固拼音效果,达到准确拼读。
(五)书写指导
要告诉学生zh、ch、sh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要靠拢,不能分开。r的写法: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端向右写一弯笔。
(六)认读字词,读儿歌
配合拼音练习、认字,课文配有一幅图和一首儿歌。图中四个词的读音都有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学时要提醒学生看清字母和声调读准字音。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本课生字较多,字形较复杂,要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反复认读来熟悉生字。有的字学生已经熟悉,如“书”,课本封面就有,只需提醒一下即可。认读的形式力求多样,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如开火车读,指名认读,两人比赛读等。
(七)扩展活动
1、听录音或教师发音,辨别平、翘舌音。
声母:zzhshscch
音节:cichizizhishisi
2、拼读下面的词。
shí sì shìzisì zhī sì shí
shí zhǐ zhú zishǔshù chǐzi
rìlì zhírì rìqī hēchá
3、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sì shì sì,shí shì shí,shí sì shì shí sì,sì shí shì sì shí。shí sì bù dú sì shí,sì shí bù dú shí sì。4、用“读、骑、车、话”口头组词,看谁说得多。或四人小组抽签选字,开火车口头组词,一人说一个词,不得重复,看哪列“火车”最长。
(八)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参考资料
zh、ch、sh、r的发音方法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发ch时,发音动作跟zh大体相同,只是在稍微放松时送出的气流较强。发sh时,翘起舌尖,靠近硬腭前部,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当中挤出来。发r时,发音动作跟sh基本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要颤动。
zh、ch、sh、r的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和硬腭,发音时舌尖是翘起的,叫翘舌音。◆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教后记: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z、c、s和zi、ci、si发音的录音带;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图,借“字、刺、丝”来读准音。教师要讲清发音部位,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三)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本课开始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能拼读,要整体认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挑读,反复练习。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i上标调时要去掉上面的点。
(四)拼音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
(五)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六)扩展活动
1、学生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读一读,比一比。
zziccissi
zizacicusise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参考资料
z、c、s的发音方法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缝,让气流自然从窄缝中挤出。发c时,发音动作和z基本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和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z、c、s的发音部位都是舌尖和上门齿背,发音时舌头是平的,叫平舌音,也叫舌尖音。◆
教学设想:
zh、ch、sh、r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会平舌音的基础上学习翘舌音,就以汉语拼音本身而言,内容比较枯燥,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这一因素设计了帮助学习声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儿歌之中,化易为难,寓学于乐,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作为一年级新教材中一个颇有创意的教学内容,给我们每位实验操作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针对教材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力求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就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最高处,接着,便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由“吃”到ch,由“狮”到sh,由“日”到r的过程,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过程,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富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此,在学生学习“语境歌”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表音表形图,探究字母的发音方法,并让学生互相说说,在发音时发现了些什么,让学生在体会发音的过程中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寻找新的未知点。在区别平翘舌音的发音时,我又设计了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找朋友”的方法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当“小老师”为主线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在课的结尾处我把语境歌,以歌曲的形式弹奏出来,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再一次读一读语境歌,唱一唱语境歌,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巧妙地运用“情境图”和“语境歌”体现了汉语拼音教学是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也使一堂课的内容首尾呼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饱满的情绪中进入新课教学,又在欢乐的歌声里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声母卡片:z、c、s,z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打个招呼?
指名读,齐读。
z、c、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ci、si我们又叫它(整体认读音节)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复习旧知入手,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这是每个学生都愿意接受的,并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朋友读得这么好,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奖励,讲个故事好不好?
实物投影打出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ch、sh、r
(一)出示zh、ch、sh、r
1、师: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时间?
生:日出时
师:对,这就是“日出”的r(相机出示卡片r),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
2、师:对,这就是“狮子”的sh(相机出示卡片sh),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
生:吃小猴
3、师:对,这就是“吃小猴”的ch,(相机出示卡片ch),狮子吃上小猴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树上的小猴用一根树枝把这只小猴救上了树。
4、师:对,这就是树枝的zh,(相机出示卡片zh),这几个字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个声母zh、ch、sh、r,教师板书课题。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I等这些字母他们不认识,但是用这些字母识记的语音都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合理地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能化难为易,大大地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三、借助语境歌学好zh、ch、sh、r
1、学习语境歌
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一听吗?
老师范读儿歌(配乐)
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想学一学吗?
师生共同读儿歌。
【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琅琅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读好字母作了良好的铺垫。】
2、联系表音表形图,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1)小组学习
①小朋友读得真好,其实你们刚才在朗读语境歌的时候,已经把zhi、chi、shi、ri都读准了,如果老师让你们单独来读这4个声母能读好吗?
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前学过声母的发音方法,联系书上的图画读好这4个声母并,说说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这部分的学习,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合作交流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说说在读字母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这几个字母的发音时舌头都要往上翘,所以叫它翘舌音,它们都是声母,发音时声音要轻而短。
③听老师范读。
④指名读(提醒学生发音时要轻而短)
⑤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读(跟老师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游戏“看谁听得清?”(比较zh、ch、sh同z、c、s的发音)
①老师读一个字母,小朋友举相同读音的卡片。
②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举卡片。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这一设计,将枯燥的复习巩固溶入了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不知学觉中区别平翘舌音的不同。】
(3)看谁记得牢
①zh、ch、sh、r小朋友都会读了,那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来记住它们呢?
②同桌交流,讨论。
③指名回答。
【让学生想个办法来记住字母,这对已有些识记汉语拼音经验,并喜欢探究的小朋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机会,他们都会欲欲试试。】
四、教学zhi、chi、shi、ri
1、教学zhi、chi、shi、ri的读音
(1)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一下子就把zh、ch、sh、r给记住了,看来今天的新朋友大家又交上了,zh、ch、sh、r它们也交上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大家请看。
(2)出示:zhi、chi、shi、ri。
(3)谁会来当小老师读?试一试
(4)小结:这叫整体认读音节,i不发出声音,读时比原来的声稍响一些长一些。
(5)集体练读。
2、练习四声,出示:zhi
chi
shi
ri及它的四声
(1)老师给它们分别戴上了帽子,谁能认出来?
(2)自由练习,同桌检查。
(3)指名读。
(4)选音组词。
五、巩固练习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交上了几个新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唱起歌,跳起舞来吧?
2、老师边弹琴,边唱语境歌,学生跟唱语境歌,边唱边表演动作。
【让学生跟着琴声演唱“语境歌”,不仅使已学的字母得到了巩固,而且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课堂作业
1、作业抄写四个声母,每个四遍(包括描红)。
抄写音节各一遍。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