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声音和故事》课堂实录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8 14:44:04

小学语文:《声音和故事》课堂实录一等奖

小学语文:《声音和故事》课堂实录一等奖

1、小学语文:《声音和故事》课堂实录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积累拟声词语

2、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用拟声词描述听过的声音

3、听声音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拟声词语

教材分析:

1、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时把第二单元《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和“笔下生花”的“听声音编故事”作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两大内容。

2、我将“日积月累”中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作为引入,让学生积累ABB,AABB,ABAB式的拟声词语;紧接着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旋律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前一部分各种形式的拟声词。

3、注意:应注意两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注意提醒学生把各种形式的拟声词用进所编的故事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坐落于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这融会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天风、海涛、鸟语、虫鸣、钢琴声、小提曲……

这些不可多得的声音竟巧妙地汇聚在学校及孩子的生活周围,再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生活资源。

学生生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课堂实录:

一、引入:

1、师:你们听,窗外传来了什么声音,那么清脆?

生:那是小鸟的叫声。

师:它们是怎样叫的?

生1:就是这样——(当场吹口哨学鸟叫)

(生笑)

生2:唧唧喳喳,唧唧喳喳

师: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就以小鸟为例子,请大家听我是怎样说的:

小鸟叫——唧喳——唧唧喳喳——唧喳唧喳(课件展示)

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笑:真有趣!

二、游戏中积累象声词汇

生3:我也会说:风铃——丁当——丁丁当当——丁当丁当

师:对了,真不错!其他人呢?不想也试一试吗?

生4:照相机照相时——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边说手边比出动作)

生5:我觉得这也可以是剪刀剪东西的声音啊!

师:没错啊,那你试试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行吗?

生6:很简单:剪刀剪——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7:还有,这也可以是螃蟹的大钳子夹东西的声音,就是这样——(比出动作)

师:你听过它夹东西的声音?

生7:对,有一次,我被它的那个大钳子咔嚓一下夹住了,好痛!

师:那你可真细心,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啊!能把它说出来吗?

生7:螃蟹夹人——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8:我还有,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生9:好象有点怪!

师:那我们来看看语文天地里头的!

生9:我觉得里头的“哗啦啦”比她说的“哗哗啦啦”好

师:那你帮她改改:

生9: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好听多了!

师(课件出示: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三、听音乐说声音:

师:刚刚咱们说的都是单独的声音,现在我想让大家听一首曲子,看看谁的耳朵尖,能听出哪些声音来呢?

(放乐曲)

生:我听到的泉水流动的声音,丁冬丁冬的。

师:耳朵真尖,说得真不错!板书:泉水流——丁冬丁冬

2、小学语文:《声音和故事》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积累拟声词语

2、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用拟声词描述听过的声音

3、听声音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拟声词语

教材分析:

1、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本课时把第二单元《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和“笔下生花”的“听声音编故事”作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两大内容。

2、我将“日积月累”中的:“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作为引入,让学生积累ABB,AABB,ABAB式的拟声词语;紧接着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旋律发挥想象编故事,并用上前一部分各种形式的拟声词。

3、注意:应注意两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注意提醒学生把各种形式的拟声词用进所编的故事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坐落于美丽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这融会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之音:天风、海涛、鸟语、虫鸣、钢琴声、小提曲……

这些不可多得的声音竟巧妙地汇聚在学校及孩子的生活周围,再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生活资源。

学生生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课堂实录:

一、引入:

1、师:你们听,窗外传来了什么声音,那么清脆?

生:那是小鸟的叫声。

师:它们是怎样叫的?

生1:就是这样——(当场吹口哨学鸟叫)

(生笑)

生2:唧唧喳喳,唧唧喳喳

师: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就以小鸟为例子,请大家听我是怎样说的:

小鸟叫——唧喳——唧唧喳喳——唧喳唧喳(课件展示)

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笑:真有趣!

二、游戏中积累象声词汇

生3:我也会说:风铃——丁当——丁丁当当——丁当丁当

师:对了,真不错!其他人呢?不想也试一试吗?

生4:照相机照相时——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边说手边比出动作)

生5:我觉得这也可以是剪刀剪东西的声音啊!

师:没错啊,那你试试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行吗?

生6:很简单:剪刀剪——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7:还有,这也可以是螃蟹的大钳子夹东西的声音,就是这样——(比出动作)

师:你听过它夹东西的声音?

生7:对,有一次,我被它的那个大钳子咔嚓一下夹住了,好痛!

师:那你可真细心,真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啊!能把它说出来吗?

生7:螃蟹夹人——咔嚓——咔咔嚓嚓——咔嚓咔嚓

生8:我还有,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生9:好象有点怪!

师:那我们来看看语文天地里头的!

生9:我觉得里头的“哗啦啦”比她说的“哗哗啦啦”好

师:那你帮她改改:

生9: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师:大家同意吗?

生:好听多了!

师(课件出示:小溪流水——哗啦——哗哗啦啦——哗啦哗啦)

三、听音乐说声音:

师:刚刚咱们说的都是单独的声音,现在我想让大家听一首曲子,看看谁的耳朵尖,能听出哪些声音来呢?

(放乐曲)

生:我听到的泉水流动的声音,丁冬丁冬的。

师:耳朵真尖,说得真不错!板书:泉水流——丁冬丁冬

3、小学语文:《编童话故事》课堂实录

【习作要求】

从下面的几组事物中选择一组,以它们为主人公,想像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一个故事,先说说,再写下来。故事要有意义,叙述要清楚,语句要通顺。如果不想写提供的事物,另选其他的编故事也可以。

1.铅笔、橡皮、转笔刀;

2.小溪、河流、大海;

3.眼睛、耳朵、鼻子、嘴。

【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取他们熟悉的题材,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本次习作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积极创设生趣盎然的童话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教学流程】

一、忆童话故事,领悟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听到过哪些童话故事呢?

生1: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童话故事《狼和小羊》。

生2:还有《骄傲的孔雀》、《骆驼和羊》、《陶罐和铁罐》。

师:结合我们知道的童话故事,想一想这些童话故事都有些什么特点?

生:把各种故事拟人化,还告诉我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道理。

(教师板书:1.拟人化。2.告诉道理)。

【教学意图:让学生在回忆中走进童话故事,感知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编童话故事,学会方法

1.师生齐编童话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不过我有个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地听,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帮我解决问题,可以吗?……(教师说完后,把准备好的三个不同颜色的氢气球逐个放出来,然后抓住其中一个)

师:(用很神气很骄傲的语气)我是一个漂亮的气球,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别提有多开心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羡慕我可以自由自在地飘动吗?

生:羡慕!

师:我就知道我的美丽外表可以迷死人了,谁都没有我漂亮!不过呀,我现在要和我的伙伴们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了,不和你们聊了。(教师拿着三个气球向门口走去)拜拜了,我亲爱的朋友们,来点掌声欢送我好吗?(教师把气球放出教室,同学们看着气球飞上天空)此时教室里有了一些躁动,有惊讶声也有惋惜声。

师:同学们,气球现在肯定是在快乐地飘着,大家想一想,气球可能会飘过哪里?在那里会碰见什么事物?

生1:我想那一个红气球可能会飘过果园,看见了许许多多的水果。

生2:我想那一个蓝气球可能会飘过大海,碰见大鲨鱼。

生3:我想那个红气球会飘过我们的校园上空,看见我们在上课……

师:我想那些气球肯定会到过很多地方,而且碰见很多新鲜的事物。也许那一个红气球飘呀飘呀,来到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上空。它低头一看,满地碧绿的青菜,正躺在地上睡大觉呢。它再仔细一看这片绿色,唯有自己是红色的,觉得自己鲜艳的颜色美得很。它很想显示一下自己美丽的外表,于是,它清了清嗓子,对长在地上的青菜们大声地说……红气球会大声地说什么?

生1:喂,小家伙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2:你们快抬起头来看看,我是赫赫有名的红气球先生。

师:红气球的大嗓门把青菜们都给吵醒了,一个个抬起头来惊奇地望着它,而红气球发现大家都抬起小脑袋瓜子在认真听它说话,就更来神了。

4、小学语文:《听音响编故事》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敏锐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了这世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到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耳朵经常听到哪些有趣的声音?可以模仿一下吗?

(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模仿各种声音:“哗哗”的流水声,“嘟嘟”的汽车喇叭声,“怦怦”的心跳声,“哇哇”的哭声……教室气氛十分活跃。)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多少熟悉的声音,就有多少我们熟悉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来仔细聆听各种声音并好好感受声音带给我们的美妙情趣吧!

点评:执教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模仿秀”的活动方式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各种声音的兴趣,进而引发他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的关注。这样开课,不仅直观形象地凸显了本课内容,也为下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辨析欣赏

师(用课件播放滴答滴答的水声):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脑海里想象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1: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晶莹的露珠正在滴答滴答地滴着,可爱极了!

生2:我想——哎呀,是谁没有把水龙头关好?让水滴答滴答地白白浪费掉了,多可惜呀!我要赶紧把它关上。

生3:窗外滴答滴答,雨还没有停。滴答滴答的小雨打在树叶上,也落在田野里。

生4:糟糕!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这一片又停电了。瞧!今天中午,妈妈打开冰箱后,里面的冰块已开始融化,变成了水正在滴答滴答地往下滴。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想象真丰富!大自然的声音可真奇妙,你们还想听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用课件播放婴儿咿呀学语声):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1:躺在摇床的小家伙刚三个月,我用手指逗他玩,他还以为是奶嘴呢,于是他就用他的小嘴巴舔我指头,边舔还边嘀咕,怎么一点都不甜呢?

生2:这个小家伙,肯定是呆在摇篮里太闷了,想要人抱他出去,他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他就说出了只有他妈妈才听得懂的语言——“咿咿呀呀”。意思是,啊,妈妈,抱我到外面去看看!

生3:一位年轻的妈妈,怀里抱着胖乎乎的婴儿。——小家伙他“咿呀”地叫着,小手拍着妈妈的脸,妈像在说:“妈妈,我饿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不但在用耳朵仔细听,还在用脑认真想。你们还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凭借想象,捕捉到了婴儿内心那一瞬间的情感变化。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展开联想,大胆想象,从而引导其在辨析声响的过程中感悟生活、品味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范文引路

师:刚才同学们由一种声音联想到了一个画面,一个场面,想象力真丰富!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声音。

师(用课件播放电铃声):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电铃声。

师:再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生1:这是跑步声。

生2:这是一个男的在跑步。

师:再仔细听听。这男的大概多大?

生2:听他的喘气声,好像比我们大一点。像是初中生或是高中生。(众生同意他的看法)

师:你的耳朵好厉害!(众生笑)

师(用课件播放哄笑声):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5、小学语文:《骆驼和羊》课堂实录

一、课前准备:古诗接龙。

二、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最后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也是选读课文中的最后一篇。按照我们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

生:读文!

师:第二步——

生:赏文!

师:第三步——

生:品文!

师:好!按照这三个步骤,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骆驼和羊》。

三、读文。

师:打开书,翻到最后一课。(表扬动作迅速的同学)首先我们读文,第一个步骤是大家自由读。在自由读之前,庞老师有个提示,你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角色的声音的处理。一会儿看谁把声音处理得最恰当。开始自由读。

(生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师下台仔细听学生朗读。)

师:现在你们听我读一句,来看看我读的这句话是课文里的哪个主人公?(模仿骆驼粗粗的语气)“长得高好!”

生(异口同声):骆驼!

师:再听!(模仿小羊细细的声音)“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生(抢着说):羊!

师:两种声音有什么区别吗?

生:有!

师:骆驼的声音——

生:粗!

师:为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因为骆驼高大!

师:羊的声音呢?

生:小!细!

师:又是为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因为羊很矮小。

师:而且你想羊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

生(开心地):咩—咩—

师:这就是它们不同声音的处理。自由读时,我看见有些同学也在这么做,但做得不够理想,一会儿我们还有机会,你要练得更好些。(稍顿了顿)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生:骆驼),第二主人公是——(生:羊)。我请两个同学写在黑板上。

(两生上台写粉笔字,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怎样用笔,娟秀的字迹赢得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

师:美满是第一次写“骆驼”两个字,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两个字,“羊”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同学写得都很好。刚才他们写字的时候,我们的教室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鸦雀无声!宁静!

师(指板书):齐读。“骆驼、羊”它们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呢?

生: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长得矮好”,它们就这样争论起来了。

师:为了什么争论起来?

生1:为了高矮争论起来了!

生2:为了争论高矮哪个好争论。

师:骆驼认为——(生:高好!)请同学写上去。羊认为——(生:矮好!)再请一位。

(两生上台板书)

师(指着板书):那到底怎么好呢?我们读好课文再研究。

四、赏文。

师:读的第二个步骤,小组合作读,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合适,最好的方法来读。四人小组合作,我有两个条件:小组中必须有男生和女生,必须有高个和矮个的同学。看哪组合作最快最好!

(学生兴致勃勃地一起合作读,老师深入到小组观察引导。)

师:我们请小组上来读,下面的同学要仔细听,还要有个准确的评价。第二组我请听得认真的同学。

(第一组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读,读得十分投入。)

师(引导学生评价):整体的感觉是什么?

生:津津有味、兴高采烈、滔滔不绝、精神饱满

兴高采烈——师:你的意思是指他们精神很饱满是吗?

师: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

6、小学语文:《北风和小鱼》课堂实录

本人未能亲赴硕放观摩版主会课,实是一大憾事。好在网友们及时上传了上课的实录,也能让未去硕放的网友们如亲临会场般感受到会课的精彩,让大家从中受益非浅,本人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为表达谢意,我将自己的肤浅感受写出来,以求与大家共同研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斧正。

课题:《北风和小鱼》

年级:一年级

执教:百合(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李娟)

评析:绿宝石

师:我听陆老师说,我们一(4)班认字的本领特别强,我写个字给大家认一认。师写:风。[“风”是本册教材《识字五》中刚学习的生字之一,教师在板书课题时,同时让学生再来认识这个字,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一次复习巩固。这种随文识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把这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也足见百合老师在课堂伊始就有着很强的识字训练意识。]

生:风。

师:你知道有什么风?

生:北风。

生:台风。

生:西北风。

生:狂风。

师:这两天,天气突然变冷了,刮的什么风?

生:东北风。

师:板书“北风”。

师:再写个词给大家认认。

师:板书“小鱼”。

生:小鱼。

师:连起来读。

生读:小鱼。

师:要把这两样事物连起来,中间要加个“和”。“和”是今天要学的生字,怎么写,跟着老师一起写,认真地把它记在心里。[课标中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此处再次进行随文识字,让字义和字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和”。生说笔顺。

师:对,两物相连就应该用“和”。

师:北风和小鱼在一起,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

生齐读课题。

师:在课本118页,打开书。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请大家看着拼音好好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我知道凭你们认字的本领,一定可以记得很快。

生读。[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认读生字,自己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品尝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能继续巩固汉语拼音。]

师:老师最喜欢大家自己读自己读。

生自读。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生字,大家会了吗?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师:自己先练一下。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生自读词语。[这里是要求会认的二类字,学生借助拼音独立认读。这是学习生字的第一步。]

师:会读的举手。

请一位同学读词语。

指导读好“知道”(强调轻声)。齐读。

指导读好“浮出水面”(师:小朋友会不会一口气把这些词都读出来?

7、小学语文:《鲜花和星星》课堂实录

师:常常把两个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说,比如,月牙倒影在池塘里——

有人说,这漫天的星星和鲜花有相似的地方,有一首小诗会告诉我们答案。

谁来读课题。

指名(三个)齐读。

师: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配乐师朗诵,做动作)

师:好听吗?

自由读。

(要求自由读,但齐读了。)

【其实可以尝试拍巴掌打乱】

教读词语——喜欢

指名读,齐读。

师:读到“喜欢”这个词语,每个孩子脸上都是笑盈盈的。

师:你可能想到了芭比娃娃(对着一个孩子说),你可能想到了玩具汽车(又对着一个孩子说)。

教读词语——最喜欢

师:和“喜欢”比,它的感情更深。

指名读。

师:有点喜欢,还不够强烈。

师:诗中的我最喜欢什么?

生:鲜花

出示句子:夏天满地的鲜花。

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指名读,第一次强调“那”字鼻音,第二次强调轻声

出示“朵”字和花的照片。

指名说有什么相同。

师:美的就像一朵花。

教读: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强调停顿。

连读第一段:

我最喜欢

夏天满地的鲜花:

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

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教读第二段

齐读。

【课堂上应该少一些齐读,自由读才是充分展示学生的好方式。】

(有一个字需要特别注意。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数——数着——我数着满天的星星

师:这个小男孩是怎么数星星的呢?

出示:

这里一颗,那里一颗。

师:让我们陪着他一起来数一数。

伸出小手。

教认“颗”字,页师:字旁的“颗”字很有意思。

师:“颗”一般用来形容颗粒状的东西,看图片,一——珍珠,

还比如说,一——草莓,

师:咱们南京的特产,一——雨花石

还有什么呢?

(生:一颗种子,一颗树)

师及时纠错“一棵树”的“棵”是木字旁。

师:看好了,老师变魔术了,变多了,怎么说?

出示:颗颗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字:朵、颗,我们就来写写这两个字,来研究研究。

生:上面的几没有钩。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生:页字最后一笔变点。

师:是啊!他们特别谦让,不光页,左边的果也是,都把原来的捺改成了点。

(做手指操,播放)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我要来选出我们班的书法家了。)

准备投影学生的作品,投影仪出现故障。

教师:没关系。不用了。

(教师很快调整情绪。但,效果明显不如用实物投影仪好。)

师:这满天的星星和鲜花有什么相似的呢?

生:多。

板书——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鲜花的多呢?

生:满地。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的什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五彩缤纷,(然后读句子)

生:一地的梨花(然后读句子)

师:谁能把这鲜花的多读出来呢?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把这句话背出来吗?

师:你还能从哪句话看出来多?

生:等星星出来的时候也多。

8、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课堂实录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靳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9、小学语文:《爷爷和小树》课堂实录

[案例]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对抗,比赛认读生字和生词,其他同学当评委,最后的胜利者是小擂主。

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依次出现,课堂场面比较活跃。

师:组与组的对抗,一位学生背对黑板,另一学生做动作,让他猜这是什么字。

生用手开门

生猜:开

生穿衣的动作

生猜:穿

……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够根据字的字形编出谜语或儿歌。

生1:书上结果子,是什么字?

生2:棵

生3:爸爸的爸爸拄拐杖,是什么字?

生4:太阳出来暖洋洋!

……

(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师: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课文当中,看课件或插图,找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同桌练读,你读我听等各种方式。

生自由练读。

师:哪一组想先读,

师: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师:(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北风呼呼地刮,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生1:它会说,我好冷呀,我会冻死的。

生2:要是有人给我穿上暖和的衣服那该多好呀!

生3:等我冻坏了,我怎么才能为人们服务呢?

师:爷爷是怎么做的?

生:爷爷给它穿上暖和的衣裳。

师:再读课文,想一想“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生1:是可以保暖的衣服?

生2:不是,是稻草,因为稻草可以保暖。

师:是呀,爷爷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小树过得可快乐了。

(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做的?

生:它会谢谢爷爷的,还要报答爷爷,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师:他会说些什么?

生1:爷爷,我要让你过个愉快的夏天。

生2:我要让你过个清凉的夏天。

……

师:边读课文边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可做动作理解)

生1:是指小树的头。

生2:是树冠。

师:对的,爷爷在绿色的,可爱的树冠下乘凉,心情怎么样?读一读,自己体会。

(再现课文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渗透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突破了教学重点。)

师:爷爷给小树穿上了衣裳,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同学们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生1:小树很懂事,为爷爷遮住阳光。

生2:只要我们对小树好,小树就会对我们好。

……

师:同学说的真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信息,你能说说树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生1:有了树,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有地方乘凉了。

生2:在冬天,树能够抵挡风沙。

生3:树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用的许多东西都是用树做成的。

10、小学语文:《狐狸和乌鸦》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辅材料:简笔画、动物贴图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狐狸、乌鸦)

师: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

师: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

师:狐狸和乌鸦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初读正音,了解大意。略)

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图)狐狸和乌鸦的家在哪里?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众笑)

师: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生齐答:邻居)

师: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用“拿”、“取”都不好。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找”了。

生: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

生:“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她真是一位好妈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本段)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生板画,在狐狸的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师:(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出示句式:狐狸想:————。)

生:狐狸想:多肥的一片肉啊!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狐狸想: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

生:狐狸想:对!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

师: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说明——

生:狐狸太狡猾了!

………………

教后记:

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用小木块DIY挂墙式组合挂饰架
怎么做好看的休闲皮布包背包
怎么样DIY不织布蘑菇头伸缩式钥匙包
衍纸手工做逼真野菊花教程
三种做法教你做折纸糖果盒
如何手工DIY可爱大方的鲜花抱枕

本类热门作品

  • 小学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一等奖
  • 小学语文:《麋鹿》说课稿一等奖
  • 《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二教案教学反思一等奖
  • 小学语文:《望月》说课稿一等奖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七教案教学反思一等奖
  • 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课堂实录一等奖
  •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一等奖
  • 语文园地一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一等奖
  • 一年级语文教案 y w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