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课:我们爱读《西游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2 17:34:03

语文活动课:我们爱读《西游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活动课:我们爱读《西游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语文活动课:我们爱读《西游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盐城市第一小学 朱晓媛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加以深入探究。

2、分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一个与西游记有关的节目。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

1、课件:听拍手歌《西游记》。(儿歌:唐僧骑马咚隆咚…… )

2、同学们,这首拍手歌,大家都会吗?好,和你的同桌拍手动起来。

3、学生唱拍手歌,并相互拍手。

4、声音响亮,个个精神抖擞,真好!

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最近,我们二年级文学社举行了“走进《西游记》”的读书活动,

请看大屏幕!

2、课件:课外读书画面。(几周内学生读书的情况剪辑以及开展的讲故事活动的镜头。)

3、这是老师在课间捕捉到的镜头,谁来说说画面中的你们在干什么?

4、是啊,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从你们读书时专注的眼神里,老师感

受到了你们对《西游记》的喜爱。

二、介绍读物、玩具

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西游记》的读物和玩具,谁来告

诉老师,你们都带了什么?

2、(随机走到一生前):你带来了什么?

学生搜集到的书、工艺品、孙悟空造型的毛绒玩具等并简要说说特征)

兵器玩具:(金箍棒、九齿钉钯、日牙铲等兵器介绍)

3、(对着拿金箍棒的学生)你能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摆个造型吗?

4、还有谁也带来了玩具,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想玩一玩吗?好,现在就玩起来吧!

5、小组玩玩具。(学生兴致高涨,拿着玩具互相玩耍。)

6、这么多活泼机灵的小猴子啊!我们的阶梯教室都快成花果山了,真热闹!

7、过渡小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老师感觉到了《西游记》已经走近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更了解《西游记》,谁才是真正的《西游记》迷,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知识题库。

三、知识题库。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有问必答!

ⅹⅹⅹ请听题:

①《西游记》是谁写的? (回答正确)

②天蓬元帅是谁? (恭喜你,答对了)

③唐僧师徒去西天的什么地方取经? (完全正确)

2、这样的问答游戏你们会玩吗?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试?

3、(2—3名后)这么多同学想挑战别人,现在我们来开火车提问。

4、开火车。

5、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可真高,真是问得妙答得准!下面老师想出个难点的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6、你能一下子说出四个神仙来吗?(生说出任意神仙名)

7、果然难不倒你们,谁又能一下子说出四个鬼怪名?(生说出任意鬼怪名)

8、《西游记》里是神仙多,鬼怪多,唐僧师徒经过的地方也多,你能说说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生说)

9、过渡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人物,地名真是了如指掌。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看画面猜故事!

10、课件:西游记故事画面。

谁知道这是什么故事里的画面?

1

1、生看画面,逐一说故事名。

1

2、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

1

3、生说。

1

4、(过渡小结)是呀,《西游记》里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猪八戒请孙悟空的故事片段,请看。

四、八戒智激悟空。(故事续编、表演)

1、课件:猪八戒来到花果山准备劝悟空回去的故事片段。

2、孙悟空不愿意回去,同学们,想一想猪八戒会怎么办呢?

3、生想像劝的内容,师相机扮演悟空激学生说。

4、看来,猪八戒也有聪明的时候,竟然用起了激将法!

5、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是不是和同学们所说的意思一样?(课件:八戒劝孙悟空的无声画面)

6、咦!他们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让我们试着给刚才的动画

配配音,同座的两个同学一个做孙悟空,另一个做猪八戒,看着大屏幕练一练,也可以加上动作,开始!

7、生看屏幕练习2~3遍。

8、哪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是谁?……)你们先打声招呼,喊一

下对方的名字?(八戒、猴哥)

9、多亲热的兄弟俩啊!已经进入角色了,准备开始,先是悟空说话……

10、2——3对表演。

1

1、评:你们俩把孙悟空和猪八戒表现得活灵活现,都可以去中央电视台做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了。

五、人物分析

1、同学们,孙悟空和猪八戒你们喜欢谁呢?

2、(一生说: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喜欢他?还有谁也喜欢孙悟空?那就请你们说一说喜欢他的原因?

3、例如说到英勇善战: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孙悟空英勇善战?(穿插小故事),看来,你确实非常了解孙悟空!

4、小结孙悟空的人物特点。

5、那有喜欢猪八戒的吗?说说原因?

6、生说。

7、是呀,原来,猪八戒也有这么多的优点,怪不得同学们喜欢。

8、你们还喜欢谁?

9、总结过渡:是啊,《西游记》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有特点,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正是因为师徒四人的团结合作,才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同学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游记》,只有去读书,书才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带来了一本书。

六、读书活动

1、(走到一生前)能告诉老师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呢?

2、那你能找出一段精彩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吗?

3、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也喜欢你这本书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换看书,你会知道得更多!

4、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书,把你找到的精彩片断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5、生自由读书。

6、有些同学读得真是摆头晃脑,有腔有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7、几名学生读。(相机评价)

8、总结: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小读名著,看名篇,做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明代的吴承恩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西游世界,这部小说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以及各种版本的书籍,传遍了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从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你们,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快乐成长!

10、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

(注:此课为江苏省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观摩课)

作者邮箱: ycyxzxy@126.com

资料提供者:

2、语文活动课:我们爱读《西游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小学 朱晓媛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加以深入探究。

2、分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一个与西游记有关的节目。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

1、课件:听拍手歌《西游记》。(儿歌:唐僧骑马咚隆咚…… )

2、同学们,这首拍手歌,大家都会吗?好,和你的同桌拍手动起来。

3、学生唱拍手歌,并相互拍手。

4、声音响亮,个个精神抖擞,真好!

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最近,我们二年级文学社举行了“走进《西游记》”的读书活动,

请看大屏幕!

2、课件:课外读书画面。(几周内学生读书的情况剪辑以及开展的讲故事活动的镜头。)

3、这是老师在课间捕捉到的镜头,谁来说说画面中的你们在干什么?

4、是啊,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从你们读书时专注的眼神里,老师感

受到了你们对《西游记》的喜爱。

二、介绍读物、玩具

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西游记》的读物和玩具,谁来告

诉老师,你们都带了什么?

2、(随机走到一生前):你带来了什么?

学生搜集到的书、工艺品、孙悟空造型的毛绒玩具等并简要说说特征)

兵器玩具:(金箍棒、九齿钉钯、日牙铲等兵器介绍)

3、(对着拿金箍棒的学生)你能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摆个造型吗?

4、还有谁也带来了玩具,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想玩一玩吗?好,现在就玩起来吧!

5、小组玩玩具。(学生兴致高涨,拿着玩具互相玩耍。)

6、这么多活泼机灵的小猴子啊!我们的阶梯教室都快成花果山了,真热闹!

7、过渡小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老师感觉到了《西游记》已经走近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更了解《西游记》,谁才是真正的《西游记》迷,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知识题库。

三、知识题库。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有问必答!

ⅹⅹⅹ请听题:

①《西游记》是谁写的? (回答正确)

②天蓬元帅是谁? (恭喜你,答对了)

③唐僧师徒去西天的什么地方取经? (完全正确)

2、这样的问答游戏你们会玩吗?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试?

3、(2—3名后)这么多同学想挑战别人,现在我们来开火车提问。

4、开火车。

5、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可真高,真是问得妙答得准!下面老师想出个难点的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6、你能一下子说出四个神仙来吗?(生说出任意神仙名)

7、果然难不倒你们,谁又能一下子说出四个鬼怪名?(生说出任意鬼怪名)

8、《西游记》里是神仙多,鬼怪多,唐僧师徒经过的地方也多,你能说说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生说)

9、过渡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人物,地名真是了如指掌。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看画面猜故事!

10、课件:西游记故事画面。

谁知道这是什么故事里的画面?

1

1、生看画面,逐一说故事名。

1

2、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

1

3、生说。

1

4、(过渡小结)是呀,《西游记》里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猪八戒请孙悟空的故事片段,请看。

四、八戒智激悟空。(故事续编、表演)

1、课件:猪八戒来到花果山准备劝悟空回去的故事片段。

2、孙悟空不愿意回去,同学们,想一想猪八戒会怎么办呢?

3、生想像劝的内容,师相机扮演悟空激学生说。

4、看来,猪八戒也有聪明的时候,竟然用起了激将法!

5、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是不是和同学们所说的意思一样?(课件:八戒劝孙悟空的无声画面)

6、咦!他们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让我们试着给刚才的动画

配配音,同座的两个同学一个做孙悟空,另一个做猪八戒,看着大屏幕练一练,也可以加上动作,开始!

7、生看屏幕练习2~3遍。

8、哪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是谁?……)你们先打声招呼,喊一

下对方的名字?(八戒、猴哥)

9、多亲热的兄弟俩啊!已经进入角色了,准备开始,先是悟空说话……

10、2——3对表演。

1

1、评:你们俩把孙悟空和猪八戒表现得活灵活现,都可以去中央电视台做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了。

五、人物分析

1、同学们,孙悟空和猪八戒你们喜欢谁呢?

2、(一生说: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喜欢他?还有谁也喜欢孙悟空?那就请你们说一说喜欢他的原因?

3、例如说到英勇善战: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孙悟空英勇善战?(穿插小故事),看来,你确实非常了解孙悟空!

4、小结孙悟空的人物特点。

5、那有喜欢猪八戒的吗?说说原因?

6、生说。

7、是呀,原来,猪八戒也有这么多的优点,怪不得同学们喜欢。

8、你们还喜欢谁?

9、总结过渡:是啊,《西游记》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有特点,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正是因为师徒四人的团结合作,才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同学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游记》,只有去读书,书才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带来了一本书。

六、读书活动

1、(走到一生前)能告诉老师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呢?

2、那你能找出一段精彩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吗?

3、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也喜欢你这本书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换看书,你会知道得更多!

4、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书,把你找到的精彩片断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5、生自由读书。

6、有些同学读得真是摆头晃脑,有腔有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7、几名学生读。(相机评价)

8、总结: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小读名著,看名篇,做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明代的吴承恩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西游世界,这部小说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以及各种版本的书籍,传遍了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从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你们,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快乐成长!

10、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

(注:此课为江苏省小学校长论坛上的观摩课)

作者邮箱: ycyxzxy@126.com

资料提供者:

3、语文活动课:我们爱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少年版)的基础上,熟知故事,了解主要人物的特点,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进一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加以深入探究。

2、分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一个与西游记有关的节目。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

1、课件:听拍手歌《西游记》。(儿歌:唐僧骑马咚隆咚……)

2、同学们,这首拍手歌,大家都会吗?好,和你的同桌拍手动起来。

3、学生唱拍手歌,并相互拍手。

4、声音响亮,个个精神抖擞,真好!

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最近,我们二年级文学社举行了“走进《西游记》”的读书活动,

请看大屏幕!

2、课件:课外读书画面。(几周内学生读书的情况剪辑以及开展的讲故事活动的镜头。)

3、这是老师在课间捕捉到的镜头,谁来说说画面中的你们在干什么?

4、是啊,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从你们读书时专注的眼神里,老师感

受到了你们对《西游记》的喜爱。

二、介绍读物、玩具

1、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西游记》的读物和玩具,谁来告

诉老师,你们都带了什么?

2、(随机走到一生前):你带来了什么?

学生搜集到的书、工艺品、孙悟空造型的毛绒玩具等并简要说说特征)

兵器玩具:(金箍棒、九齿钉钯、日牙铲等兵器介绍)

3、(对着拿金箍棒的学生)你能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摆个造型吗?

4、还有谁也带来了玩具,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想玩一玩吗?好,现在就玩起来吧!

5、小组玩玩具。(学生兴致高涨,拿着玩具互相玩耍。)

6、这么多活泼机灵的小猴子啊!我们的阶梯教室都快成花果山了,真热闹!

7、过渡小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老师感觉到了《西游记》已经走近了我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更了解《西游记》,谁才是真正的《西游记》迷,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知识题库。

三、知识题库。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有问必答!

ⅹⅹⅹ请听题:

①《西游记》是谁写的?

(回答正确)

②天蓬元帅是谁?

(恭喜你,答对了)

③唐僧师徒去西天的什么地方取经?

(完全正确)

2、这样的问答游戏你们会玩吗?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试?

3、(2—3名后)这么多同学想挑战别人,现在我们来开火车提问。

4、开火车。

5、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可真高,真是问得妙答得准!下面老师想出个难点的来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6、你能一下子说出四个神仙来吗?(生说出任意神仙名)

7、果然难不倒你们,谁又能一下子说出四个鬼怪名?(生说出任意鬼怪名)

8、《西游记》里是神仙多,鬼怪多,唐僧师徒经过的地方也多,你能说说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生说)

9、过渡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人物,地名真是了如指掌。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看画面猜故事!

10、课件:西游记故事画面。

谁知道这是什么故事里的画面?

11、生看画面,逐一说故事名。

12、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

13、生说。

14、(过渡小结)是呀,《西游记》里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猪八戒请孙悟空的故事片段,请看。

四、八戒智激悟空。(故事续编、表演)

1、课件:猪八戒来到花果山准备劝悟空回去的故事片段。

2、孙悟空不愿意回去,同学们,想一想猪八戒会怎么办呢?

3、生想像劝的内容,师相机扮演悟空激学生说。

4、看来,猪八戒也有聪明的时候,竟然用起了激将法!

5、让我们接着往下看,是不是和同学们所说的意思一样?(课件:八戒劝孙悟空的无声画面)

6、咦!他们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让我们试着给刚才的动画

配配音,同座的两个同学一个做孙悟空,另一个做猪八戒,看着大屏幕练一练,也可以加上动作,开始!

7、生看屏幕练习2~3遍。

8、哪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是谁?……)你们先打声招呼,喊一

下对方的名字?(八戒、猴哥)

9、多亲热的兄弟俩啊!已经进入角色了,准备开始,先是悟空说话……

10、2——3对表演。

11、评:你们俩把孙悟空和猪八戒表现得活灵活现,都可以去中央电视台做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了。

五、人物分析

1、同学们,孙悟空和猪八戒你们喜欢谁呢?

2、(一生说:喜欢孙悟空),为什么喜欢他?还有谁也喜欢孙悟空?那就请你们说一说喜欢他的原因?

3、例如说到英勇善战: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孙悟空英勇善战?(穿插小故事),看来,你确实非常了解孙悟空!

4、小结孙悟空的人物特点。

5、那有喜欢猪八戒的吗?说说原因?

6、生说。

7、是呀,原来,猪八戒也有这么多的优点,怪不得同学们喜欢。

8、你们还喜欢谁?

9、总结过渡:是啊,《西游记》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有特点,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正是因为师徒四人的团结合作,才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同学们,要想真正地了解《西游记》,只有去读书,书才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带来了一本书。

六、读书活动

1、(走到一生前)能告诉老师你喜欢这本书吗?为什么呢?

2、那你能找出一段精彩内容读给大家听听吗?

3、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让老师也喜欢你这本书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换看书,你会知道得更多!

4、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书,把你找到的精彩片断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5、生自由读书。

6、有些同学读得真是摆头晃脑,有腔有调!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7、几名学生读。(相机评价)

8、总结: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小读名著,看名篇,做一个有文学修养的人。明代的吴承恩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西游世界,这部小说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以及各种版本的书籍,传遍了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从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你们,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快乐成长!

10、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课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变化之美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课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 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 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

滕 王 阁 序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变化之美

6、语文学习:在思考感悟中明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我必须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直奔主题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马戏动画片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特想亲眼看小动物表演的心情用一句话说出来,从而引出李丹特想看马戏这一心理活动,然后抓住重点句“李丹为什么事犹豫了?”直插文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抓住李丹与爸爸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李丹在两件事不能兼顾时矛盾心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展开讨论:李丹到底该怎么做?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辩论、理解,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抓住李丹内心想法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体会中受到教育,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讲信用,否则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补充词语,揣摩人物内心,自主阅读,产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升化认识。文后的问题是: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会使孩子们的思维受到课文的影响,大多会说自己和丹丹一样……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李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李丹是什么样的孩子?可老师觉得这样的选择对李丹来说多少有点遗憾,聪明的你能为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的办法吗?”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后,则需在引导哪些办法(推迟表演的、请假等)失信了,哪些办法(用录相机拍马戏、请爷爷奶奶看马戏表演等)守信,哪种办法是最合适的?最后回归到“我必须去”——“不能对老人、同学失信”的主题已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了讲信用的种子。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讲守信故事,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在辩论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读诚信格言,使学生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学知识,学做人。

3、推荐同题文章《岩石上的小蝌蚪》,读后谈感受。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升阅读能力。

[评析]

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教师不必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7、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情境交融活教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揭示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介绍了关于花生的科学基础知识。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能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获取知识、乐在其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营造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导入新课。

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松树上,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它是谁呢?瞧,它来了。(出示小松鼠的图贴在黑板上。)

1、你认识它吗?大声和它打声招呼吧!

出示小松鼠贴于黑板。

2、谁还愿意和它说说话?

生:小松鼠,你在干什么呀?

师:我想去找花生果,你能帮助我吗?

课题出示;小松鼠找花生果

二、感知整体。

1、那就让我们一起和小松鼠去找花生果吧,走,我们出发了。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一路上,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这些花朵里的词语,谁能读一读?

出示词语,各种形式读。

三、细读全文。

第一段

过渡:小朋友读得真棒!看,我们来到了哪儿,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图,指名说。

2、填空。

绿油油的

黄灿灿的

3、你们刚才说的词语真精彩,把词语放到句子里,你会读得更美。

出示第1段,自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段

过渡: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呀!可小松鼠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它呀去问蚯蚓。

1、出示第2段。

2、小松鼠问蚯蚓(指导读的语气)蚯蚓说。

3、小松鼠听到是花生,它怎么样呀?引读:小松鼠,它想

4、你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体会当时小松鼠高兴的心情。)

第三段

过渡:小松鼠知道花生很好吃,它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呢,它想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于是它行动起来了,从那以后,每天做了什么呢?

1、自读第3段。

2、回答:小松鼠做了什么?

边回答边划:每天都

3、每天是什么意思呀!(体会焦急的心情。)

4、他看到花生了吗?(没有)

5、可是,引读——(师把图上的花摘下来)

第四段

过渡: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这时候小松鼠会怎么样?(很难过,奇怪)

1、出示第4段。(自读,同桌读,可以加上合适的动作。)

2、你能来当当小松鼠,可以加上合适的动作,边读边表演。

(评讲时,突出“自言自语”,并理解。)

第五段

过渡:是呀,花生果到底被谁摘走了呀?(生:谁也没有摘。)那花生果到哪儿去了呢?(生: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

1、你能上来找找花生果吗?(学生上台把图上的泥土拿掉。)

2、哇,原来花生果真在在泥土里。(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了出来。)

四、延伸课堂。

1、小松鼠在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花生果)

师指题目。

2、我们告别了松鼠,我想问问小朋友,还有哪些植物吃的部分也是长在泥土里的?(自由说。)

五、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们说得太棒了,你们看森林里的花朵开得可艳啦,你想让它开得更艳吗?读出花朵中的生字,并且给它组个词,它们就会开得更漂亮。相机读、贴。

2、配乐描红。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握笔书写的姿势,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

8、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语文百花园六:庆祝六一联欢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准备、表演、评价、练写四个环节,达到课内外的沟通及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运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

2.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商量活动内容。

1.孩子们,你们知道再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吗?(“六一”儿童节)

2.“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我们举办一个联欢会好吗?

3.请你们自己准备节目,可以自由组合。都想准备哪些节目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指点)

二、课外学生自由组合准备节目。

三、庆祝“六一”联欢会。

1.表演节目:

(1)合唱《快乐的节日》(学生伴奏、伴舞)。

(2)讲故事《一个字》。

(3)讲笑话《写万字》。

(4)配乐古诗联诵。

朗读《早发白帝城》、《华山》;齐唱《春晓》、《风》;

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行》;齐唱《出塞》。

(5)配乐诗朗读《雨后》(并展示配画)。

(6)课本剧《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2.重点评价。

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我觉得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呀!那我们来评一评,那些同学的节目演得好?你最喜欢哪个节目啊?(自由发言)

一会儿回到教室,我们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四、指导写话。

刚才同学们的节目表演得很精彩,大家看得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就把联欢会上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一写。

课件出示要求:*什么时间?我们在什么地方开了庆祝“六一”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节目?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学生写完以后,指名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写话,大家点评。

五、展示交流。

将学生的写话展示在“学习园地”中,大家观看、交流。

9、方寸之地尽显祖国大好河山: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适应高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毕美华

一、活动目标

A、知识目标:通过对旅游门票的收集、展示、交流,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了解旅游常识等等。

B、能力目标:通过访问,网上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知识的能力。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合作互助,培养协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之情,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等。

D、发展目标: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大自然环境保护,对祖国的发展等产生探求兴趣。

二、学习资源:

1、门票、图片、书籍(地理方面);

2、中国旅游网、全国各省市旅游网;

3、访问、调查去过某地旅游的人。

三、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旅游门票,调查访问去过某地旅游的人,上网查寻有关景点的图片及介绍,给自己收集的门票图片配上解说词。

2、教师自制的祖国各地景点演示文稿,实物投影仪

3、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张四开白纸,一把剪刀,固体胶水,彩笔等。

四、活动流程: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以下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入,任务驱动—门票展示,各显其能——编辑排版,交流汇报——全班评价,表扬激励。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祖国各地的景点图片幻灯课件。

1、师生观看,学生说出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点?

2、谈感受: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那些地方?你最向往祖国哪个地方?为什么?

(二)、谈话导入,任务驱动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令人向往的地方很多,有的同学利用五·一,十·一,寒暑假跟着父母旅游过一些地方,可是,也有一些同学没有这个机会。前些日子我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旅游门票,作了一些准备工作。这些门票的设计各有特色,但共同的特点就是浓缩了该地的风光。上面不光有门票价格,还有图案及文字介绍。它就像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今天,我们就请你做一回平面风景导游员,就你收集的门票,选一个景点来向大家做一解说。

(三)、门票展示,各显其能

根据自己向往的旅游地和去过该地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起个组名(如黄山组,长城组),把各自收集的门票、图片展出来,从中选出一两个景点,由一人解说,一人记录,一人询问,老师巡视指导,也可参与讨论。如:

四川黄龙组

1、发言人介绍:(拿出黄龙门票)这是我在十一期间跟爸爸到四川去旅游的门票,票价80元,上面的图画是五彩池。就像课文中描写的那样,五彩池色彩斑斓,有天蓝的,有碧绿的,有的金灿灿,有的黄澄澄,还有的半紫半黄,什么葡萄灰,杏黄,海洋绿,应有尽有。大的,小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苹果,还有的像莲花,且都镶上了金边。

从这张门票上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四川黄龙是世界自然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的猴子不怕人,它们随时可以接近游客,还有一只猴子跑到我跟前要香蕉吃呢!

门票的背面印有“游客须知”,对景点的环境保护作了具体的规定,从这里我了解到五彩池岩溶钙华百年才长10毫米,形成不易,极其脆弱,是不允许进入五彩池的。

2、问: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那么多颜色来呢?水里有鱼吗?

3、小组讨论:

生:课文不是说水是没有颜色的,是水底的石灰岩折射太阳光,才有那么多颜色的。

生:水里有没有鱼儿,那次去还真没见着。

生:那么阴雨天没有太阳光,五彩池还会有那么多颜色吗?

生:是啊?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连老师都不太清楚,我想,既然是折射太阳光,那么下雨天应该是没有那么多颜色的。为了弄准确 ,我们还是分头去寻找答案,查书、上网或找人问问。我们比比看看谁先弄清楚,好吗?

黄山组

1、发言人介绍:我去过黄山,这是黄山的门票和我在网上下载的图片及文字介绍。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道:“登黄山在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泰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归来不看山”的美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山四绝。

2、生:我想去黄山,但不知应该做那些准备?

3、讨论:

(1)、去过的同学介绍经验;

(2)、老师引导学生查寻有关书籍、网络,对黄山的地理位置,环境,主要景点及旅游路线等有大致的了解。

其他小组活动(略)

(四)、排版编辑,交流汇报

1、排版编辑成报

(1)、各小组把收集的门票选择张贴在准备好的白纸上,把图片及解说词剪贴在门票周围,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勾画,编辑成展报。

(2)、共同签上组名,小组创作人员姓名。

2、展示交流汇报

把做的最快最好的展报,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全班共同评议。

(1)、该组发言人介绍门票来历,风景简介和小组对门票展报的设计方案。

(2)、把各组的门票展报都贴在班级的墙报栏中。

(五)、 全班评价,表扬激励

由全班同学评出最优秀的展报,给予表扬鼓励。

作者邮箱: 3258365awa@sian.com

资料提供者:

10、高中语文优秀教案范例: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教案设计

一、《伊索寓言》备课指南——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讨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研究含蓄、隐晦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
探讨中心意思。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行文结构,理解创新的意义。

学习实践
选择几则中国古代寓言,从题材、寓意等角度与《伊索寓言》作比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解释这些寓言故事。

11、四年级教案:《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献给老师的歌》活动课设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2. 用个性花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所积累的诗。

3.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重点:

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过程:

一、 揭题引入。

出示: 一块黑板

大半生的战场

一根教鞭

点种桃李满园

一杯清茶

淡淡的苦,淡淡的甜

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显会读诗的成就感。)

二、 看图说诗。

1.出示四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我们一块做游戏。

2、 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要求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 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的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回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三、选择填诗。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这么一位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做完一首诗献给他。

出示:

如果将他用过的粉笔 如果将他写过的评语

堆垒起来 汇在一起

那将是一座皑皑的白雪 那将是一条涓涓的小溪

雪山 映照他纯洁的情怀 小溪

如果将他用过的教鞭 如果将他走过的桥路

栽到土里 连成直线

那将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那将是一条漫长的旅途

林木 旅途

咱们选择其中一小节填写诗句,准备献给我的那位年长的老师

三、 创作组诗。

1、 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板书:一轮太阳

一面镜子

指南针

铺路石

老黄牛

设计师

……

2、 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的多。

3、 反馈交流评价。

4、 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习个体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用“诗性”的言语发表自己的见解。 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对语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四、 多元解诗。

1、 出示:如果黑板是深邃的夜空 如果黑板是神奇的沃土

粉笔就是倏忽闪过的荧火 粉笔就是裎亮锋利的铁犁

你用心血凝成的光焰 你用生命辛勤的耕耘

照亮了步步前进的路途 播种下串串瑰丽的希望

如果黑板是辽阔的海洋

粉笔就是层层雪白的浪花

那后跟追逐前浪的涛声

讲述着一个永恒的童话

2、 自由解读诗,如果觉得自己已学懂了可以上讲台做解诗的主人

3、 由座位上的同学向解诗的主人发问。

(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设置多元解读这个环节宽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刺激学习主体自身弹性思维的持续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以彰显个性。摆擂台这种形式挑战性极强,相信学生为了成为“擂主”,会调动所有感官去品诗。)

六、总结学习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12、语文活动课:主题小报教学设计活动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九个小组。

2、让每个小组自定主题收集材料。

3、每个学生均要准备一些备用资料。

4、各组同学要做好人员分工。

活动步骤:

一、教师导入:

阅读报刊杂志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在阅读报刊时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有意识的收集整理,我们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能从中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项活动,由我们每个小组同学共同来设计完成一份知识小报。将同学们阅读所得知识汇集在一张白纸上,让这张白纸变得美丽而有意义。

二、宣布活动步骤:

1、各小组讨论确定小报主题。

2、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3、各小组同学一齐动手动脑制作小报,要求:体现主题、设计美观、内容充实

4、评选优胜;教师将各小组完成的小报交给评委们评审打分,在评审前,各组组长简要阐述本组小报的特色。

5、公布评选结果,给最佳小组颁奖。



手工制作动漫化物語中美少女战士Hitagi的3D立体人偶
简单实用的手工钱包制作教程
用马赛克做玻璃笔筒和彩色烛光灯
和小朋友一起做手工,环套心形花圈的做法
用拼图做漂亮的手工耳环
教你怎么改造西式绚丽色彩的DIY靠背座椅

本类热门作品

  • 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案例反思一等奖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 初中语文教案:岳阳楼记教案一等奖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B)教学案例反思一等奖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B)教学实录一等奖
  •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一等奖
  • 在对话中品味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整册教案一等奖
  • 语文百花园三 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口语交际: 该怎么办教学设计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