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鬼子捉迷藏》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1 11:25:03

《带着鬼子捉迷藏》教学设计一等奖

《带着鬼子捉迷藏》教学设计一等奖

1、《带着鬼子捉迷藏》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四)巩固练习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五、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强子与敌人捉迷藏的经过 1.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1)强子是怎样带着鬼子捉迷藏的?(2)分别用“哈哈”和“哈哈”画出文中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小组交流讨论。 3. 指名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二)再读课文,体会强子的内心活动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课文哪几段重点写了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2)用“哈哈”画出文中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语句,自由读一读,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 2.品读感悟。(1)分句品读:指名读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句子。如:“在敌人的威逼下,他只好弓着腰往里钻……什么也没有!”(课件出示) 1)自由读。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师范读,生练读。(注意抓住描写强子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词句)(2)比较品读。(课件出示)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摔到地上。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丢到地上。1)强子为什么笑了?2)把句中的“摔”改为“丢”好吗?说说你的看法。(三)精读课文,再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朗读:鬼子的话应读出凶恶的语气;强子的话应读出机智勇敢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复述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课文。(重点围绕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人物评析。小组内互相说说对强子的印象。(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四)拓展延伸,讲小英雄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院里的小朋友听。 2.班队活动: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 1、巩固所学的内容,正确完成练习。 2、感情朗读课。、重点、难点:正确完成练习。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分组读,指读背,比读背。 2、完成下列练习。

2、《带着鬼子捉迷藏》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四)巩固练习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五、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强子与敌人捉迷藏的经过 1.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1)强子是怎样带着鬼子捉迷藏的?(2)分别用“哈哈”和“哈哈”画出文中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小组交流讨论。 3. 指名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二)再读课文,体会强子的内心活动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课文哪几段重点写了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2)用“哈哈”画出文中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语句,自由读一读,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 2.品读感悟。(1)分句品读:指名读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句子。如:“在敌人的威逼下,他只好弓着腰往里钻……什么也没有!”(课件出示) 1)自由读。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师范读,生练读。(注意抓住描写强子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词句)(2)比较品读。(课件出示)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摔到地上。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丢到地上。1)强子为什么笑了?2)把句中的“摔”改为“丢”好吗?说说你的看法。(三)精读课文,再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朗读:鬼子的话应读出凶恶的语气;强子的话应读出机智勇敢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复述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课文。(重点围绕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人物评析。小组内互相说说对强子的印象。(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四)拓展延伸,讲小英雄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院里的小朋友听。 2.班队活动: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 1、巩固所学的内容,正确完成练习。 2、感情朗读课。、重点、难点:正确完成练习。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分组读,指读背,比读背。 2、完成下列练习。

3、三年级下册《带着鬼子捉迷藏》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强子与敌人捉迷藏的经过

1.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1)强子是怎样带着鬼子捉迷藏的?

(2)分别用“哈哈”和“哈哈”画出文中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小组交流讨论。

3. 指名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再读课文,体会强子的内心活动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哪几段重点写了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

(2)用“哈哈”画出文中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语句,自由读一读,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

2.品读感悟。

(1)分句品读:指名读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句子。如:

“在敌人的威逼下,他只好弓着腰往里钻……什么也没有!”(课件出示)

1)自由读。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师范读,生练读。

(注意抓住描写强子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词句)

(2)比较品读。(课件出示)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摔到地上。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丢到地上。

1)强子为什么笑了?

2)把句中的“摔”改为“丢”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精读课文,再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鬼子的话应读出凶恶的语气;强子的话应读出机智勇敢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复述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重点围绕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人物评析。

小组内互相说说对强子的印象。(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四)拓展延伸,讲小英雄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院里的小朋友听。

2.班队活动: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所学的内容,正确完成练习。

2、感情朗读课。、

重点、难点

正确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分组读,指读背,比读背。

2、完成下列练习。

4、《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 :作业 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本》上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5、《捉迷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下、你、比、同”4个生字及“个、石、见”3个生字,认识“迷、青、面、玩、”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识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平时比较喜欢玩什么游戏?并说说理由,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把生字制作成小鸭、小兔和青蛙的卡片,请同学们摘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读准卡片上生字的音。

3.小老师带读,同学们跟读。

4.表现空间:学生自由上台来玩记识生字游戏,把可爱的动物卡片送给他们,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5.在四人小组中朗读课文,争取把每句话读通顺。

6.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朗读,互相评议。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1.鸭子为什么不玩跳石子?兔子为什么不比赛游泳呢?生开展自由讨论。看看谁是班级“智多星”。

2.活动互联网。给生提醒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的生活习性特点的资料。

3.找出三个小动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感悟。

4.评选“最佳小青蛙、最佳小鸭子、最佳小兔子”。

5.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体会对话朗读。

三、课本剧表演。

1.快乐大本营时间:生自由组合,可读可背,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课文。

2.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导演奖。

3.生表演,师相机指导、颁奖。

四、拓展说话训练。

1.结果小青蛙、小鸭子和小兔子他们的游戏作玩了吗?你就是“小小作家”请你续编故事。

2.你能为这三个小伙伴设计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游戏吗?

6、《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 :作业 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本》上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7、《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8、《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9、《捉迷藏》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捉迷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chazidian.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

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

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

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10、《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小结: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略)
  ㈤、课堂小结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大家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小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   对石头可有研究
            ★研究石头会把什么事都忘了

 



教你怎么缝制做可爱舒适的蜗牛手工靠枕
金属丝手工制作艺术字小饰品
如何制作多彩毛绒手机袋
用不织布DIY猫头鹰书签
儿童手工课:DIY火柴盒里的小泥熊
用三角插做浪漫的爱心花篮

本类热门作品

  • 《红围裙》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口语交际《他们真争气》教学设计一等奖
  • 第九册《傲霜篇》教学设计一等奖
  • 《名字的来历》教学设计一等奖
  • 《八女投江》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鸟回家》教学设计一等奖
  • 《太阳的话》教学设计一等奖
  • 第十一册《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口语交际开心伙伴》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