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6-20 20:46:03

《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一等奖

《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一等奖

1、《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认读9 个会认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 能说出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 并感悟渔翁的聪明、勇敢、机智, 教育学生学习渔翁, 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4. 喜爱童话故事, 能借助课文表演渔翁和魔鬼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学习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 能读准字音, 正确书写8 个字。

2. 能借助课文演渔翁和魔鬼的故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 能说出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 并感悟渔翁的聪明、勇敢、机智, 懂得平时在生活中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1. 同学们, 在阿拉伯有本很有名的书叫《一千零→夜》, 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老师这里就有其中一个故事的动画片, 想见识一下吗?( 课件出示动画。)

2. 谁来说说刚才你们看的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

3.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会认字。

1.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同时将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 再反复读读, 直到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2. 谁能说说刚才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生字或生词。( 学生边说边带全班读两遍, 老师相机板书字、词。)

3. 分小组学习生字, 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精读课文。

1. 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个自然段给你的印象最深?( 根据学生的回答安排自然段学习顺序。)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为什么这一段给你的印象最深?( 因为魔鬼很可怕。)

②你能读读这一段中写有关魔鬼的句子吗?

③学生评价, 指导朗读。

④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怎么样? 好在哪?( 通过学生表演理解“撬”。)

你能模仿这个句子用“……像……像……像……”说个句子吗?

(2) 学习第3 、4 、5 、6 、7 、8 自然段

①你知道课文中写渔翁和魔鬼对话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吗?

②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 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③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释疑。

( 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换词、举例、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恶狠狠、疑惑、许愿、发誓、庞大。)

④同桌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3-8 自然段, 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朗读时要注意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 学生评价并指导朗读。

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 融入角色, 互动体验角色。

(1)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 你能说说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吗?

(3) 学生自选角色, 自由组合, 进行表演朗读。

3. 小结, 体会渔翁的机智。

2、《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读9 个会认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 能说出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 并感悟渔翁的聪明、勇敢、机智, 教育学生学习渔翁, 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4. 喜爱童话故事, 能借助课文表演渔翁和魔鬼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学习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 能读准字音, 正确书写8 个字。

2. 能借助课文演渔翁和魔鬼的故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 能说出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 并感悟渔翁的聪明、勇敢、机智, 懂得平时在生活中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1. 同学们, 在阿拉伯有本很有名的书叫《一千零→夜》, 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老师这里就有其中一个故事的动画片, 想见识一下吗?( 课件出示动画。)

2. 谁来说说刚才你们看的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

3.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会认字。

1.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同时将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 再反复读读, 直到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2. 谁能说说刚才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生字或生词。( 学生边说边带全班读两遍, 老师相机板书字、词。)

3. 分小组学习生字, 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精读课文。

1. 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个自然段给你的印象最深?( 根据学生的回答安排自然段学习顺序。)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为什么这一段给你的印象最深?( 因为魔鬼很可怕。)

②你能读读这一段中写有关魔鬼的句子吗?

③学生评价, 指导朗读。

④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怎么样? 好在哪?( 通过学生表演理解“撬”。)

你能模仿这个句子用“……像……像……像……”说个句子吗?

(2) 学习第3 、4 、5 、6 、7 、8 自然段

①你知道课文中写渔翁和魔鬼对话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吗?

②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 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③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释疑。

( 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换词、举例、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恶狠狠、疑惑、许愿、发誓、庞大。)

④同桌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3-8 自然段, 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朗读时要注意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 学生评价并指导朗读。

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 融入角色, 互动体验角色。

(1)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 你能说说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吗?

(3) 学生自选角色, 自由组合, 进行表演朗读。

3. 小结, 体会渔翁的机智。

3、二年级下《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能讲述故事,从而认识到鱼翁是个有勇气、有智慧的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在朗读中体会鱼翁是个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鱼翁和魔鬼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鱼翁和魔鬼的图片,学生对比,认识到魔鬼的凶狠、可怕,鱼翁在魔鬼面前显得十分弱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鱼翁和魔鬼。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认字情况。

3、班级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同桌互相认读词语。

5、反馈:同桌一起读词语,看谁是学习的好伙伴。

6、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7、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选字组词或说话。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学生自由说。

4、教师指导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6、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二、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想象当鱼翁捞到这个黄铜瓶子时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魔鬼的语句,读一读。

(4)看到这个魔鬼,你有什么感觉呢?这时鱼翁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到九自然段

(1)同桌朗读这一部分。

(2)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4)魔鬼是怎样对待渔夫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5)指导朗读第三到五自然段,思考:魔鬼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呢?鱼翁呢?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然后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鱼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呢?

(7)分角色朗读六、七、八、九这四个自然段。

3、分角色熟读对话。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5、班级汇报表演,集体点评。

四、拓展延伸

1、鱼翁靠什么战胜魔鬼呢?

2、你喜欢这位鱼翁吗?

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吗?

4、齐读课文。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课外阅读其他童话故事。

4、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

1、 认识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朗读课文。

3、 能讲述故事,从而认识到鱼翁是个有勇气、有智慧的人。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在朗读中体会鱼翁是个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鱼翁和魔鬼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鱼翁和魔鬼的图片,学生对比,认识到魔鬼的凶狠、可怕,鱼翁在魔鬼面前显得十分弱小。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鱼翁和魔鬼。他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 初读识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 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认字情况。

3、 班级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 同桌互相认读词语。

5、 反馈:同桌一起读词语,看谁是学习的好伙伴。

6、 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7、 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 选字组词或说话。

3、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呢?学生自由说。

4、 教师指导范写。

5、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6、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听写词语。

二、 流利的朗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2、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 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 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想象当鱼翁捞到这个黄铜瓶子时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魔鬼的语句,读一读。

(4) 看到这个魔鬼,你有什么感觉呢?这时鱼翁会想些什么?

(5)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到九自然段

(1) 同桌朗读这一部分。

(2) 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

(3) 学生自由回答。

(4) 魔鬼是怎样对待渔夫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5) 指导朗读第三到五自然段,思考:魔鬼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呢?鱼翁呢?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然后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 鱼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呢?

(7) 分角色朗读六、七、八、九这四个自然段。

3、分角色熟读对话。

4、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5、班级汇报表演,集体点评。

四、拓展延伸

1、鱼翁靠什么战胜魔鬼呢?

2、你喜欢这位鱼翁吗?

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吗?

4、齐读课文。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课外阅读其他童话故事。

5、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

难点:体会渔夫的智慧和魔鬼的凶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懂得了做人不能忘恩负义的道理。是啊,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忘恩负义,更不能恩将仇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恩将仇报的人。他就是被渔翁救起的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理解的词语试着查字典理解。

3.指导学习字词。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抽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字音。

(2)指导重点字音。

罪:

(3)词语释义。

维持:保持。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文。

3.指一名男同学和女生角色朗读全文。

四、再读感悟,体会人物行为

1.从文中找出描写渔翁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前有个老渔翁,靠打鱼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渔翁想:这个瓶子在市场上可以卖不少的金币呢!”

(这个句子写出渔翁时刻想方设法为家里增加收入)

(3)“渔翁吓得全身发抖。”

(对突然出现的魔鬼感到害怕)

(4)“我犯了什么罪,你要杀我?”“你恩将仇报,太不讲道理!”

(这两句写出渔翁由害怕变为勇敢,敢于批评质问魔鬼)

(5)“渔翁想:它是魔鬼,我是有智慧的人,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付它。”“你骗人!这个小小的瓶子,怎能装得下你庞大的身体呢?”

(这句写出渔翁能急中生智,用计来诱骗魔鬼上当)

(6)“渔翁等到青烟全都进入瓶中,赶快拿起那个盖印的?块,把瓶口牢牢塞住,然后大声说;“好了!魔鬼,你回到海里去吧!”

(这句写出渔翁极为细致,冷静而又富有心计)

2.小结:渔翁由于家里贫寒,靠打鱼为生,在打鱼的过程中捞起一个铜瓶,本想将铜瓶换成金币贴补家用,哪料瓶中冒出一个魔鬼,渔翁由高兴变为恐慌,又由恐慌变为镇静,设计诱使魔鬼钻入瓶中,收服了魔鬼。

3.从文中找出魔鬼的话读一读,体会魔鬼的本性。

(1)投影出示:

“好啊!你把我打捞上来,我马上就要把你杀死”

“我本来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后来被天神苏里曼捉住,装进这个瓶子,用锡封住这个瓶口,盖上印,然后投进海里。”

6、30渔翁和魔鬼教学设计

1.认读9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说出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并感悟渔翁的聪明、勇敢、机智,教育学生学习渔翁,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4.喜爱童话故事,能借助课文表演渔翁和魔鬼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会认字、多音字、会写字,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8个字。

2.能借助课文演渔翁和魔鬼的故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能说出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并感悟渔翁的聪明、勇敢、机智,懂得平时在生活中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同学们,在阿拉伯有本很有名的书叫《一千零一夜》,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老师这里就有其中一个故事的动画片,想见识一下吗?(课件出示动画。)

2.谁来说说刚才你们看的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

3.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同时将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再反复读读,直到读准字音。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2.谁能说说刚才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生字或生词。(学生边说边带全班读两遍,老师相机板书字、词。)

3.分小组学习生字,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个自然段给你的印象最深?(根据学生的回答安排自然段学习顺序。)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为什么这一段给你的印象最深?(因为魔鬼很可怕。)

②你能读读这一段中写有关魔鬼的句子吗?

③学生评价,指导朗读。

④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通过学生表演理解“撬”)你能模仿这个句子用“……像……像……像……”说个句子吗?

(2)学习第3、4、5、6、7、8自然段

①你知道课文中写渔翁和魔鬼对话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吗?

②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③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可以通过学生表演、换词、举例、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恶狠狠、疑惑、许愿、发誓、庞大。)

④同桌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3—8自然段,互相评价互相帮助。(朗读时要注意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并指导朗读。

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融入角色,互动体验角色。

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现的欲望,应当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能说说渔翁是怎样对付魔鬼的吗?

(3)学生自选角色,自由组合,进行表演朗读。

3.小结,体会渔翁的机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这些词语,并记一记。

疑惑 许愿 发誓 庞大 恶狠狠 披头散发

撬去 说谎 魔鬼 金银财宝 摇身一变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渔翁和魔鬼》这篇课文,谁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3.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将8个生字从字的结构上进行分类。

左右结构:瓶、披、狠、谎

上下结构:冒

半包围结构:凶、庞

独体字:叉

2.从构字特点看:

形声字有:瓶,左声右形;披,左形右声;狠,左形右声;谎,左形右声。

学习儿歌帮助学生辨析形声字:形声字好识记,一半表声一半表义,声旁帮助记字音,形旁帮助辨字义。

3.挖掘一切积极因素,运用汉字特点和汉字规律进行识字。

(1)口诀记字形:冒,目字要站稳,(mào)字压下来。

根据部件分析字形:瓶,左边是“并”,右边是“瓦”。

(3)对比记字形:“披”和“被”只是偏旁不同,可以放在一起来记。

三、指导写字。

要注意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学生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先对字进行观察,再想一想该怎样写。)

(1)偏旁特点要抓住:

“扌”旁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如:“披”。

(2)笔顺规则:

“凶”字的笔顺是先写里面的部分,再写外面的部分:

(3)突出易错部件:

“冒”字的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不要错写成“曰”。

(4)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谎”字右边不要多写一点。

“瓶”字的倒数第二笔是“乙”。

2.教师在黑板上工整地板书,用自己写的字来影响学生。

四、学生练习写字。

7、三年级下册《8渔翁和魔鬼》教案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渔夫的智慧和魔鬼的凶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色鹿》这篇课文,懂得了做人不能忘恩负义的道理。是啊,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忘恩负义,更不能恩将仇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恩将仇报的人。他就是被渔翁救起的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理解的词语试着查字典理解。

3.指导学习字词。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抽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字音。

(2)指导重点字音。

罪:

(3)词语释义。

维持:保持。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人极坏。

智慧: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自由读文。

3.指一名男同学和女生角色朗读全文。

四、再读感悟,体会人物行为

1.从文中找出描写渔翁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前有个老渔翁,靠打鱼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渔翁想:这个瓶子在市场上可以卖不少的金币呢!”

(这个句子写出渔翁时刻想方设法为家里增加收入)

(3)“渔翁吓得全身发抖。”

(对突然出现的魔鬼感到害怕)

(4)“我犯了什么罪,你要杀我?”“你恩将仇报,太不讲道理!”

(这两句写出渔翁由害怕变为勇敢,敢于批评质问魔鬼)

(5)“渔翁想:它是魔鬼,我是有智慧的人,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付它。”“你骗人!这个小小的瓶子,怎能装得下你庞大的身体呢?”

(这句写出渔翁能急中生智,用计来诱骗魔鬼上当)

(6)“渔翁等到青烟全都进入瓶中,赶快拿起那个盖印的?块,把瓶口牢牢塞住,然后大声说;“好了!魔鬼,你回到海里去吧!”

(这句写出渔翁极为细致,冷静而又富有心计)

2.小结:渔翁由于家里贫寒,靠打鱼为生,在打鱼的过程中捞起一个铜瓶,本想将铜瓶换成金币贴补家用,哪料瓶中冒出一个魔鬼,渔翁由高兴变为恐慌,又由恐慌变为镇静,设计诱使魔鬼钻入瓶中,收服了魔鬼。

3.从文中找出魔鬼的话读一读,体会魔鬼的本性。

(1)投影出示:

“好啊!你把我打捞上来,我马上就要把你杀死”

“我本来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后来被天神苏里曼捉住,装进这个瓶子,用锡封住这个瓶口,盖上印,然后投进海里。”

8、《白鹅》和《白公鹅》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3 核舟记

魏学洢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诘、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术。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题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高超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点评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教师提示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3.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三、整体把握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四、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学生注意作者的细致观察。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3.多媒体显示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六、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能背诵全文者背诵全文。

2.作课文后面的练习。

八、板书设计

核舟记

一、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

细 生

致 动 整体 空

二、详写核舟 间

船舱

观 说 局部 船头

察 明 船尾顺

三、总述并评价 船顶序

教学后记:

学习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9、《白杨》《桃花心木》《乌塔》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内容预览: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②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

二、学习课文

(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 品析诗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学小结(略)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五、板书设计:

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仗 夸朋友

虚实 对比 话生活不陋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据典表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七、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九、板书设计

精辟的语言

美好的形象

隽永的意蕴

教学后记:

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幼儿园手工:怎么做七星瓢虫布偶
用不织布做花瓣围领
手工制作花蝴蝶手工发饰
用金属丝制作简单的手工圣诞挂饰
几分钟手工:用不织布DIY的逗狗玩具球
金属丝手工制作艺术字小饰品

本类热门作品

  • 《世界之窗》教学设计一等奖
  •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古诗二首《清明》《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一等奖
  • 《小牛站起来》教学设计一等奖
  •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一等奖
  • 口语交际《秋天的树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 第九册《酸枣情》教学设计一等奖
  • 《早晨真好》教学设计一等奖
  • 《绿色的竹楼》教学设计一等奖
  • 《和平鸽》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