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0 18:44:03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
难点:学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上节课,我们跟随丹丹浏览了“世界之窗”,了解了一些国家的知识,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了解它呢!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建成的呢?
2.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课的生字词标在课本上。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解决疑问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内自学。
3.品味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
4.教师指导。
5.小组内学生交流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汇报。
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冰屋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里。”
1.指名朗读这段话,同学们注意爱斯基摩人建造冰屋的先后次序。
2.学生之间自由读,找出关键词。
3.齐读,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4.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我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比如他们的床也是冰块和雪块垒成的,他们用海豹油照明、取暖。
5.你能试着把爱斯基摩人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吗?
二、复习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自己把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注意生字的读音。
斯:(),平舌音。“垒”:读(),不能读成()。
层:读()不能读成()
2.分析要写的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线、够、温、暖、取,其中“温、暖”两字
左窄右宽。
3.分别指导书写,注意生字偏旁的变形。
屋:(),屋的第三画撇要稍长,要能盖住下面的“至”。
选:(),的半边走之的写法应当注意,捺应稍长而平。
取:(),耳旁与“耳”字写法不同。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书写或描红。
6.教师相继评议,加以指导。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
屋( ) 斯( ) 层( )
暖( ) 取( ) 坑(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屋 选 暖 线
层 远 爱 钱
三、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交流信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奇观异景?
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
难点:学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上节课,我们跟随丹丹浏览了“世界之窗”,了解了一些国家的知识,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了解它呢!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建成的呢?
2.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课的生字词标在课本上。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解决疑问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内自学。
3.品味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
4.教师指导。
5.小组内学生交流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汇报。
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冰屋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里。”
1.指名朗读这段话,同学们注意爱斯基摩人建造冰屋的先后次序。
2.学生之间自由读,找出关键词。
3.齐读,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4.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我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比如他们的床也是冰块和雪块垒成的,他们用海豹油照明、取暖。
5.你能试着把爱斯基摩人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吗?
二、复习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自己把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注意生字的读音。
斯:(),平舌音。“垒”:读(),不能读成()。
层:读()不能读成()
2.分析要写的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线、够、温、暖、取,其中“温、暖”两字
左窄右宽。
3.分别指导书写,注意生字偏旁的变形。
屋:(),屋的第三画撇要稍长,要能盖住下面的“至”。
选:(),的半边走之的写法应当注意,捺应稍长而平。
取:(),耳旁与“耳”字写法不同。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书写或描红。
6.教师相继评议,加以指导。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
屋( ) 斯( ) 层( )
暖( ) 取( ) 坑(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屋 选 暖 线
层 远 爱 钱
三、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交流信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奇观异景?
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上节课,我们跟随丹丹浏览了“世界之窗”,了解了一些国家的知识,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了解它呢!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建成的呢?
2.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课的生字词标在课本上。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解决疑问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内自学。
3.品味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
4.教师指导。
5.小组内学生交流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汇报。
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冰屋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里。”
1.指名朗读这段话,同学们注意爱斯基摩人建造冰屋的先后次序。
2.学生之间自由读,找出关键词。
3.齐读,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4.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我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比如他们的床也是冰块和雪块垒成的,他们用海豹油照明、取暖。
5.你能试着把爱斯基摩人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吗?
二、复习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自己把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注意生字的读音。
斯:(),平舌音。“垒”:读(),不能读成()。
层:读()不能读成()
2.分析要写的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线、够、温、暖、取,其中“温、暖”两字
左窄右宽。
3.分别指导书写,注意生字偏旁的变形。
屋:(),屋的第三画撇要稍长,要能盖住下面的“至”。
选:(),的半边走之的写法应当注意,捺应稍长而平。
取:(),耳旁与“耳”字写法不同。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书写或描红。
6.教师相继评议,加以指导。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
屋()斯()层 ( )
暖 ( ) 取( ) 坑(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屋选暖线
层远爱钱
三、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交流信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奇观异景?
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
难点:学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
难点:学会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上节课,我们跟随丹丹浏览了“世界之窗”,了解了一些国家的知识,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世界上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了解它呢!
一、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教师范读课文,想想: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建成的呢?
2.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课的生字词标在课本上。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时思考: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解决疑问。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在组内学习,找到有关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小组内自学。
3.品味课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
4.教师指导。
5.小组内学生交流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汇报。
我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冰屋的。“建造时,先在避风的地方选好地基,挖一个坑,再在坑上垒成半球形的冰屋顶;然后,开一个小窗,使光线能够射进屋里。”
1.指名朗读这段话,同学们注意爱斯基摩人建造冰屋的先后次序。
2.学生之间自由读,找出关键词。
3.齐读,并试着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4.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我知道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比如他们的床也是冰块和雪块垒成的,他们用海豹油照明、取暖。
5.你能试着把爱斯基摩人的知识讲给同学们听吗?
二、复习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自己把喜欢的内容读一读。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注意生字的读音。
斯:( ),平舌音。“垒”:读( ),不能读成( )。
层:读( )不能读成( )
2.分析要写的字的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线、够、温、暖、取,其中“温、暖”两字
左窄右宽。
3.分别指导书写,注意生字偏旁的变形。
屋:( ),屋的第三画撇要稍长,要能盖住下面的“至”。
选:( ),的半边走之的写法应当注意,捺应稍长而平。
取:( ),耳旁与“耳”字写法不同。
4.教师示范写。
5.学生书写或描红。
6.教师相继评议,加以指导。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
屋( )斯( )层( )
暖( )取( )坑(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屋 选 暖 线
层 远 爱 钱
三、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交流信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奇观异景?
同学之间交流。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响、战、号、品、夏”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传来、响起、信号、夏天、战利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 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世界民族风情的文章,课文介绍了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
三、学生分析
求新求异,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朗读课文的热情,去了解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时激发 他们了解世界民族风情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理解的的机会,使其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教具准备
1、 地球仪,雪橇的图片、极昼、极夜图片及本课生字卡片。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北极和爱斯基摩人的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导入新课:在地球的最北边,有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在这个白色的世界中,生活着爱斯基摩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吧。
2、出示课题:爱斯基摩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4、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三)再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⑴ 借助地球仪帮助理解:北极、北极圈、等地理知识及极昼、极夜的现象。
⑵ 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的气候特点:冷;
2、 说一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读----找-----悟)
(四)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爱斯基摩人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
(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民族风情的文章。课文介绍了爱斯基摩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每段都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其中每段中的第一句话概括交代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
追求多样文化的教育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之一,目的是既要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还要使其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通过本课的教学,给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和接纳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窗户。教学中创设做“小导游”“文化使者”等情境,使学生产生阅读和探究的动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射、战、号、品、夏”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地球仪,雪屋、雪橇的图片,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地球仪)谈话:地球北极附近的陆地上,生活着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爱斯基摩人,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和我们很不同,你想知道些爱斯基摩人的情况吗?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爱斯基摩人生活的世界。
2.出示课题:爱斯基摩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教师可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可要多读几遍。)
2.指名三个学生轮流读课文,每人选一个自然段。
3.圈出本课生字,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和句子。开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娃娃,与它们交上朋友。
4.交流自主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1)谈一谈自己最巧妙的识字方法。
(2)小组内认读生字卡片。
(3)全班齐读生字。
(4)指名领读,并组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北极实在是太神奇了,你想了解吗?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第一段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北极的夏天和冬天各是怎样的?(板书:夏天——白天冬天——黑夜)
4.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从第二自然段中,你们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温度低,住雪屋,睡皮褥。)
5.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师:爱斯基摩人是怎样生活的?你能用简单的话告诉老师吗?(板书:狗拉雪橇——捕鱼、打猎)
四、小结延伸
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方为什么会这么神奇?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什么这么独特?同学们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交流。
附:板书设计:
31爱斯基摩人
夏天——白天住雪屋狗拉雪橇
冬天——黑夜睡皮褥捕鱼打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探究疑难,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你们想当导游吗?如果让你带领游客到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去旅游,你能做一个称职的导游吗?本节课,老师让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游览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质疑,提出问题。
2.读第一自然段。
(1)游客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北极“夏天只有白天,冬天只有黑夜”进行思考。)
(2)谁能帮助游客解决问题?(通过地球仪等球具,让学生初步理解。)
(3)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北极冬夏的神奇景观,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好好读读,认真体会。
3.读第二、三自然段。
(1)你想向游客介绍些什么?
(2)出示雪屋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3)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感悟爱斯基摩人生活的淳朴和情趣。并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
4.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
(1)谁愿意做小导游,把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北极陆地向大家介绍?(可创设情境,让游客登上飞机,抵达北极陆地,导游介绍讲解。)
(2)把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巩固识字
过渡:生字娃娃在我们一遍又一遍朗读课文中,与我们越来越熟悉了,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1.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说句。
2.做“开火车”“摘果子”等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利、传、射、战
(1)指导观察特点:“利、射”二字左宽右窄,“传、战”二字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并口述书写要领:左右结构的字,除了要把握左右宽窄的比例,还要注意高低搭配,“利、传”两字的左右基本一样高低,“射”字左边的身最后撇作为偏旁时右边不要出头,“战”字右边的斜钩要舒展一些。
(3)学生描红,练习。
2.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交、号、夏。
(1)学生自己观察较容易的字“交、号”,并练习书写。教师提醒学生,“交”字的撇捺要舒展开,“号”中间的一横要写得长一些,使上下两部分得到呼应。
(2)教师范写“夏”,并口述要领:“夏”字的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横画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第一横要写得长一点,能够覆盖下边部分,字看起来才好看。
(3)学生练习。
3.指导写好“品”字
(1)指导:“品”字形结构的字在汉字里不是很多,一般来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不可把三部分写分家了,要写得紧凑一些。
(2)描红并练习。
五、拓展延伸
1.你还想知道爱斯基摩人的其他情况吗?课后问一问大哥哥、大姐姐,或阅读查找有关信息。
2.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活情况,把你知道的信息办一份手抄报,介绍给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响、战、号、品、夏”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传来、响起、信号、夏天、战利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世界民族风情的文章,课文介绍了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
三、学生分析
求新求异,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朗读课文的热情,去了解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时激发他们了解世界民族风情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理解的的机会,使其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教具准备
1、地球仪,雪橇的图片、极昼、极夜图片及本课生字卡片。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北极和爱斯基摩人的资料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导入新课:在地球的最北边,有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在这个白色的世界中,生活着爱斯基摩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吧。
2、出示课题:爱斯基摩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4、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三)再读感悟
1、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⑴借助地球仪帮助理解:北极、北极圈、等地理知识及极昼、极夜的现象。
⑵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的气候特点:冷;
2、说一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读----找-----悟)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爱斯基摩人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一)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寄、冰、封、希、望、块、箱、退、扫、久”这10个生字的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汉字“退”。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并能通过朗读读出反问句、疑问句的语气,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3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并和同学用合作打电话的形式训练语言表达。
4 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明白水变成冰的科学道理,从小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并认识部首“两点水”,在语境中理解“扫兴”的意思。
2、能通过朗读训练反问句、疑问句语气,感悟角色心情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1,2小节,引出课题。
1 师:我们上礼拜学了《小企鹅和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企鹅生活在南极(板书:南极),那谁来说说南极是怎么样的嘛?
(1)出示南极的图片(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2)学习“冰”(部首,还有哪些字是两点水的,两点水的字一般和寒冷有关)
2 师:而住在非洲(板书:非洲)的狮子非非就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了,为什么呢?读读第1,2小节
(1)出示非洲图片(火热)
(2)板书:南极(企鹅非非) 非洲(狮子洪洪)(两个小动物的图片可以冰 寄 水 贴在黑板上,并写上他们的名字)
(3)学习生字“寄、封”(同桌互相学习,并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好朋友读一读)
(4)寄——委托邮局传递东西,你们看到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寄东西到老家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课题:14寄冰)
(5)洪洪希望非非寄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
(6)考考大家有没有读懂了课文,填空:非洲的狮子洪洪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希望_____________。
(7)是啊,狮子洪洪是多么希望能看看冰的样子啊,请大家带着和狮子同样的心情来再次读读这两个小节。(齐读)
3 可是这块冰寄来寄去碰到了怪事,什么怪事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那么狮子洪洪希望企鹅非非寄冰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
(一)学习第3小节
1读第3小节,借助生字的拼音自己读一读
2再读,划出为什么生气的句子?学习“箱”,出示小练习:一(封)信,一(个)箱子,一(袋)水
3在朗读中随机学习生字“退,扫” (退:①笔顺,先里后外②里面部分和“良”不同,一个上面没点,还有一捺变一点③写一写;扫:平舌音,理解“扫兴”:扫除高兴,就是不高兴)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指导:读反问句,带有责问的口吻。
4重点朗读:“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板书:冰—寄—水)
(1) 师范读
(2) 个别读,点评
(3) 男女生读,师评价
(4) 师读,齐读
过渡:(板书:退)非非收到退回来的箱子和信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二)学习第4小节
(1)读之前小老师带领学习“久”,笔顺,书空
(2)指名读这小节,其余学生找找文中那句话告诉我们了?并划出来。
(3)出示: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指导朗读(读出疑惑的语气)
三,拓展与复习巩固。
1南极的企鹅非非收到洪洪退回来的箱子和信后,马上给洪洪打电话,它们在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呢?(先老师当非非,和学生打电话,后学生与学生打电话,准备头饰)
2 洪洪虽然不再生气了,可是他想看看冰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洪洪能亲眼看看冰的样子 。
1、从学生的学设计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注重语文学习的拓展与迁移,把课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树立起大语文观。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树立自信心是要经受住考验的,坚定不移的自信心才能使我们成功。
2、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4、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感悟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做一个最棒的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如果你经过努力,成为了“最棒的”,可是别人却没有发现,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最棒的玉米》,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声读,大声读,默读,同桌合作读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自读体会。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学习收获。
(2)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预设如下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自由读书,自主感悟,再交流互动,最后全班交流,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a、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最棒的玉米?
b、开始老婆婆为什么不摘最棒的玉米,难道说它不棒吗?
c、最棒的玉米心理是怎样变化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课件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配有音乐的动画。学生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范读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逐段读文。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对学生给予恰当的点拨。
(1)找出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最棒的玉米的自信?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①一定是最先摘我了,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棒的玉米!
②奇怪呀,怎么不把我摘走呢?一定是老婆婆的眼睛不好,没注意到我。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
③明天她一定会摘我的。
指名读三个句子。
教师提问:“一定”是什么意思?读三个“一定”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练读,再指名读、齐读,读出最棒的玉米从开始时的充满自信到内心逐渐有了疑虑时语气及感情上的变化,再谈出感受。)
(2)是什么原因使最棒的玉米感到伤心和绝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了它的这种心情?应该怎样读?看到最棒的玉米这样伤心和绝望,你想对它说什么?把你想说的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语段:“我一直以为自己最棒,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最差的玉米。自负过头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现在只有被火热的太阳烤,被风吹雨打,直到烂掉为止了。”指名读、范读、齐读,用低沉的语调、悲哀的语气读出伤感的情绪。在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直”、“以为”、“最差”、“一定”、“只有”、“直到”等词语的语气和语调。在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对玉米说的话。)
(3)当得知自己被当作来年的种子的时候,最棒的玉米有什么表现?对于它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4)理清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师生共同归纳出最棒的玉米的感情变化:充满自信-→自我安慰-→并不灰心-→伤心绝望-→恢复自信。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很多的,比如无论外界条件怎么变化,别人怎样看待自己,都不要失去自信心。比如,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被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积累迁移
1、在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再充满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自学课后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读书在于积累。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越来越丰富。]
(五)实践活动
把《最棒的玉米》这篇童话改编成你喜欢的形式,比如课本剧、诗歌、童谣、评书、快板等。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放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创编”这种活动,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
(六)布置作业
搜集以树立自信心为主题的文章,并把你喜欢的感人描写摘抄下来。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