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0 17:34:03
《摘月亮》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 点:掌握6个生字,正确运用。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各种识字方法,启发识字。难 点:理解小猫为什么会想出摘月亮的好办法。突破方法: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你们知道月亮是在哪吗?(天空中)对呀!你们能把月亮摘下来吗?(不能)今天呀,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准备去摘月亮呢。出示课题:摘月亮
二、初读课文你们想知道摘月亮的故事吗?那么赶紧打开课文,把课文读一读吧!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将生字作上记号。3、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引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生字组词。3、自由拼读这6个生字。4、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记忆这几个字。“摘、挂、捉”这3个字左半边都是“扌”,“摘”字右下是“古”,“挂”右半边是两个“土”字,“捉”的右半边是“足”。“竿”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干”。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6、游戏拼音,生字找朋友。(出示拼音,找出相对应的字)
四、指导书写(1)说说写这些字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摘”右半部是“古”,不要写成“商”。“夸”共有六画,最后一笔为“”,而不是“‵”。(2)学生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五、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情况。1、自由朗读。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课堂总结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 点:掌握6个生字,正确运用。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各种识字方法,启发识字。难 点:理解小猫为什么会想出摘月亮的好办法。突破方法: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你们知道月亮是在哪吗?(天空中)对呀!你们能把月亮摘下来吗?(不能)今天呀,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准备去摘月亮呢。出示课题:摘月亮
二、初读课文你们想知道摘月亮的故事吗?那么赶紧打开课文,把课文读一读吧!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将生字作上记号。3、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引读,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生字组词。3、自由拼读这6个生字。4、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记忆这几个字。“摘、挂、捉”这3个字左半边都是“扌”,“摘”字右下是“古”,“挂”右半边是两个“土”字,“捉”的右半边是“足”。“竿”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干”。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6、游戏拼音,生字找朋友。(出示拼音,找出相对应的字)
四、指导书写(1)说说写这些字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摘”右半部是“古”,不要写成“商”。“夸”共有六画,最后一笔为“”,而不是“‵”。(2)学生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五、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情况。1、自由朗读。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课堂总结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理解黄狗、黑熊、小猴和小猫用不同方法摘月亮。
2、联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勤于开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四种动物用什么方法摘月亮和为什么会用不同的方法摘月亮。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九课的生字,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动物朋友,他们都是谁呢?(教师相机出示动物图片)
小猴、黄狗、黑熊和小猫在草地上玩,他们看着天上的月亮,可喜欢拉,于是,决定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比什么呢?(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体验,理解欣赏
1、学生个体自学
小猴、黄狗、黑熊和小猫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摘月亮呢?请小朋友打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小动物们怎样摘月亮的句子画出来。
2、汇报学习情况
他们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去摘月亮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山找,竹竿钩,上树摘,镜子照)
三、理解课文,品读欣赏
1、他们都摘到月亮了吗?黄狗、黑熊、小猴虽然没摘到月亮,可他们的表现呀实在有趣。自由读一读课文的3——5自然段,亲自去体会体会。
2、集体交流:你认为谁的表现最有趣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课文3——5自然段)
a 黄狗
“撒腿”是什么意思?黄狗为什么撒腿向山坡跑去?
是啊,黄狗可着急啦,他想快点儿摘到月亮,谁来读出黄狗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
b 黑熊
你能把描写黑熊动作的词找出来吗?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熊?
自由读一读,看看怎样把黑熊憨憨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师生评议,边做动作边读)
c 小猴
小猴到哪儿摘月亮?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读出小猴从急切到失望的心情。(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四、品读重点,提升感悟
1、黄狗、黑熊、小猴都急着去摘月亮,可都失败了。小猫就不一样了,自由读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小猫怎么做,怎么想的。
2、指名读小猫在想些什么,引出小猫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小猫怎样做呢?找出动词。
4、结果怎样?指导读小猫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5、老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情境表演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六、拓展延伸
1、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你想对故事中的动物们说什么?
2、你还有什么办法摘下月亮吗?
七、课堂总结
我们以后做事要像小猫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成功。
一、教材分析
《摘月亮》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讲述小猴、黄狗、黑熊和小猫比赛,看谁能把月亮摘下来,他们用了不同的办法,只有小猫巧妙地摘下了月亮。故事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本节课将根据学生课上反馈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他们容易误读的词语,写好他们认为难写的字,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教育学生要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学习并积累词语,如撒腿、树梢、迅速、灵机一动等。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勤于开动脑筋。
三、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体会黄狗、黑熊、小猴、小猫为什么会用不同的方法摘月亮。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cai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六、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cai出示《小猴子捞月亮》,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学习一类字“摘”。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自主识字。
学生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2.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出示词语“竹竿、夸奖、撒腿、树梢、镜子、挂上、迅速、钻到、铁钩子、捉迷藏”,了解学情。
3.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在句子中认读生字,学习读长句子。
出示:黄狗撒腿向山坡跑去。
黑熊扛来一根又粗又长的竹竿,安上铁钩子,用力去钩挂在树梢的月亮。
他抓住树枝荡过来荡过去,可月亮总躲在前面的树梢上,和他捉迷藏。
小猫灵机一动,迅速跑回家去,捧出小主人的镜子,对着月亮一照。嘿!月亮钻到镜子里啦!
(生字变红)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读第一句,理解“撒腿”
(3)读第二句,读准“树梢”,指导读长句子,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4)读第三句,读准“荡”。
(5)读第四句,利用换词理解“迅速”。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伊始,我心甘情愿地让学生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感受语言,熟悉语言。在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感悟、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中释词、析句,实现了教学功能的综合化。】
(三)读解感悟,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读得更流利。
2.课文读到现在,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要比赛摘月亮吗?
(相机出示黄狗、黑熊、小猴、小猫图片,与它们打招呼。)
3. 它们是怎么摘月亮的呢?师生共同学习第三自然段:黄狗摘月亮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黄狗摘月亮的句子。
(2)找出写黄狗摘月亮动作的词语:撒腿、跑。
(3)黄狗为什么撒腿向山坡跑去?引导学生体会黄狗以为月亮站在山尖上,所以上山找。
(4)指导读第三自然段,语速稍快,读出急切的心情。
4、学生自学:默读4-7自然段,喜欢哪种动物就用----画出它摘月亮的句子,并找出写他摘月亮动作的词语。
5、汇报交流。
通过找动物摘月亮动作的词语,体会黑熊和小猴都认为月亮挂在树梢上,所以一个用竹竿钩,一个爬树摘,而小猫用镜子照,把月亮“摘”下来了。相机指导朗读。
6、月亮被小猫摘下来了,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由扶到放,不仅教学生以知识,更授学生以学习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六个生字在构造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指导书写“摘”“夸”,重视重点笔画的指导,教会学生读贴、描红、临帖,在巡视指导过程中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
3.展示点评。
【设计意图:二年级写字教学是重头戏,指导要扎实到位,讲究实效。设计中注意指导学生读贴、描红、临帖,习得写字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小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19 摘月亮
小猴图片
黑熊图片
小猫图片
黄狗图片
跑
跑 钩 爬 照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6个生字,正确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各种识字方法,启发识字。
教学难点:
理解小猫为什么会想出摘月亮的好办法。
突破方法:
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你们知道月亮是在哪吗?(天空中)对呀!你们能把月亮摘下来吗?(不能)今天呀,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准备去摘月亮呢。
出示课题:摘月亮
二、初读课文
你们想知道摘月亮的故事吗?那么赶紧打开课文,把课文读一读吧!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将生字作上记号。
3、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引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生字组词。
3、自由拼读这6个生字。
4、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记忆这几个字。
“摘、挂、捉”这3个字左半边都是“扌”,“摘”字右下是“古”,“挂”右半边是两个“土”字,“捉”的右半边是“足”。
“竿”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干”。
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6、游戏拼音,生字找朋友。(出示拼音,找出相对应的字)
四、指导书写
(1)说说写这些字该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摘”右半部是“古”,不要写成“商”。
“夸”共有六画,最后一笔为“”,而不是“‵”。
(2)学生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五、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1、自由朗读。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月亮湾》教学设计四
第二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读了《月亮湾》,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对月亮湾的了解有多少?请大家谈谈看。(板书:美丽)
二、利用录像、整体感知。
月亮湾到底美丽在哪儿呢?想不想去看看?好,让我们跟着一段录像(课件),由老师做导游带大家到月亮湾去看一看。
(老师描述:各位小游客,欢迎参观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在全国都很有名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村前去看一看……)怎么样?月亮湾美不美?
三、细读品味、体会美景。
1、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刚才看到的月亮湾的美景?
(第2——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美景?第三自然段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地二自然段。读后和同桌交流:你最喜欢哪
(3)一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生读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下面是交互按钮,生谈到哪一句,就出示哪一句文字以及背景图片)
第5句: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桃花的多和美?
B、出示桃花图:你们看,一大片,一大片粉红粉红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
C、朝霞你们见过吗?出示朝霞图与桃花加以比较。
D、时间上再看远一点,到了秋季,这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E、齐读。
第1句:你喜欢这一句里的什么?
看图感受月牙一样的小河。指名读、齐读。
第3句:生谈。师看图引说:清清的河水像镜子一样倒映着。
出示课件倒影图(春景、秋景):多清的河水!多美的倒影!这多么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呀!你们看,一群群鱼儿也被吸引来了。
第2句:谁喜欢读第二句?喜欢读的一起读读看。谁来谈谈你为什么喜欢?(生谈:我好像听到了……好像看到了……)
师:月亮湾依山傍水,这里的山是这样绿,这里的水是这样清,真美呀!谁能把这两句话读得这么美?
指名读、品读、齐读。
第6句:绿油油这个词用得很美!齐读。
(5)配乐朗读课文第二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村后景色怎样?谁来读一下?
村后有什么?看图。
4、配乐欣赏课文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介绍:网上资料月亮湾渡假村。
四:布置作业。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看图发挥想像,把月亮湾村后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趣。
4培养学生对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诵读课文。
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认识自然的情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展示:明朗的夜晚,月儿圆圆,倒映在水中,鱼儿游动,水中月儿散开,平静后,月儿又复圆。
2.老师同时讲故事。根据课文和课件把儿歌变成生动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2.勾画生字:孩子们,课文里有一些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急着和你们交朋友呢,快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去找到它们吧!
3小组合作识字: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同伴吧!
4全班交流识字:你有哪个生字娃娃要给大伙儿提个醒的。
5.用生字卡片检测识字情况。
三、细读课文,品味情趣
1老师把刚才的故事编成了儿歌,想听听吗?(师范读)
2.生自由读。(孩子们,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用你的朗读告诉同伴吧!)
3.指名读第一节,生评。(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
4圆圆的月亮像玉盘,你还知道月亮像什么吗?
5.朗读第一节。
6赏读第二节。(鱼儿把玉盘打碎了,这下可把鱼儿吓坏了,它们还好吗?赶快读读第二节吧!)
7.小组赛读。在孩子们的互评、互赛中,让他们体会第一句的害怕,第二句的惊奇与兴奋。
8.熟读成诵。(课件展示,生边看或边浮现情景边诵读。)
四、拓展练习
1背儿歌。你还能背首有趣的儿歌吗?
2.编儿歌。你经历过或看见过哪些有趣的事,能用一两句顺口溜或一首小儿歌把它介绍给伙伴吗?试试吧!
五、写字练习
1投影出现要写的字。
2孩子们,你最有信心写好哪个字呢?试试吧!
3.你是怎样来写好它的?当当小老师教教大伙。
4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3个新部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优美、欢快的语言,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和课文插图或课件等。
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把形状画下来,并收集有关写月亮的儿歌。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兴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书写4个生字。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月亮的各种形状图。
2、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你们喜欢圆圆的月亮吗?为什么?
4、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3、自主识字,先画出生字,再把难度的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记住生字。
4、教师采用不同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5、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你能给“石、边、过、还”找几个朋友吗?
6、出示方格里的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个新朋友,应记住它)
7、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通过自由读、齐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抓住圆又圆像玉盘,结合有关句子想像体会)。
2、边看课件,边听老师描述课文内容。
3、根据文意,展开想像,师生交流。(想一想月亮还像什么?)
(1)说说月亮还像什么。(2)画画你想像中的月亮。(3)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4)赛一赛,看谁最先读好课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写好生字的关键点。
2、学生练习,展示评议。
五、仔细观察,想像拓展
1、课后观察,什么时候月儿圆?什么时候月儿弯?
2、收集写月亮的儿歌,全班交流。
3、找《十万个为什么》查阅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附:板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口头组词,能正确书写其中的4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优美、欢快的语言,展开想象。
课前准备
道具1——月亮(正面是课文编号,反面即黄色圆月)
道具2——玉盘(事先作切割暗线,便于撕“碎”)
道具3——小鱼(形体各异,颜色鲜艳)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闭上眼睛听一听,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配乐描述:寂静的深夜,辽阔的大海,皎洁的月光……)
2抽生作答。
3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齐读)板书课题:月亮圆圆。
(师边写边强调:请看我写课题,注意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才好看。)
二、认识生字
1我自告奋勇为大家读课文,你们愿意听吗?请注意生字的读音。
2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吗?那还等什么,想读就读吧!读的时候别忘了用“○”把生字宝宝找出来。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提醒:遇到难读的生字要多读几遍。)
3抽生汇报:你找到了哪些生字宝宝?
4宝宝真害羞,我们大声把它叫出来(出示生字)。
5和生字宝宝打招呼,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学生自读生字—小老师教读—齐读。
(2)打乱生字顺序,抽生认读。
(3)给生字组词—开火车扩词。
(4)去拼音认读生字卡。
三、学习课文
过渡:生字藏在课文里,你还认识它吗?
1(出示课文)大声读课文,特别要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师翻课题牌,出现圆月)
2第一句:你知道玉盘是什么样子的吗?
抽生读,理解“玉盘”(师贴图),齐读。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玉盘,我们都来看一看。不好了!不好了!(师将黑板上的“玉盘”轻撕成碎片状)你们看,玉盘怎么了?
3第二句:自己读,想想玉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师根据学生回答,贴上小鱼、画上波浪。
4第三句:玉盘碎了,鱼儿怎么办?
学生抓住“吓得”、“快逃开”、“一直”,体会鱼儿害怕的心情。学生“害怕”地读一读。
5第四句:(引读)鱼儿游开了,又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
抽生读末句,我发现你“还是”读得特别重,为什么要突出“还是”呢?
看着依旧(仍然)圆又圆的月亮,鱼儿开心吗?那就开开心心地读一读(齐读末句)。
6多么美的月色!多么可爱的小鱼!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课文读给身边的朋友听。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四、拓展
1(出示圆月图)课文中的月亮圆又圆,它还像什么?
2(出示半月图)这样的月亮像什么?
3(出示月牙图)这样的月亮呢?
4我们平时看到月亮还有哪些不同的样子,它们分别像什么?
句式练习:“的月亮像。”
五、总结
常说“月有阴晴圆缺”,就是指月亮在不同的夜晚,都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样子。孩子们,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积极动脑,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接受美育熏陶。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们,春季里,大自然景色美丽,生机勃勃,农村风景更加迷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描写春天农村美景的。
二、揭示课题,结合学习生字,解题
1.板书课题:月亮湾
出示生字卡片:湾w6n,前鼻音,韵母是an,不是ang。(领读两遍)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部是“三点水”,右部是弯曲的“弯”。
“湾”的意思本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在这里,课题“月亮湾”是一个村子的名字。(书空记字形)
2.齐读课题:月亮湾。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画面。
(1)图上画的是哪个村子?村里的房子怎么样?
(2)村前的小河怎么样?河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的桃树怎么样?河那边的农田怎么样?
(3)村后山上怎么样?
(4)天空中有什么?
(5)小结:这是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月亮湾这篇课文主要就是写这个图景的。
2.教师范读课文。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后逐段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特别注意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2)联系上下文,理解“山坡、月牙、绕着、栽着、河岸、石桥、缓缓地、清清的”这些词语的意思。
(3)读顺课文。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绕 栽 朝 霞
倒映 河岸 缓缓 石桥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山坡:(指图讲解)山顶和平地之间的倾斜面。
月牙:指弯曲的月儿形状。
绕着:围着弯转。
缓缓地:慢慢地。
倒映:指水中出现岸上事物颠倒相反的影子。
(4)抽读字词卡片。
(5)指名试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牙:四笔写成,第一笔“横”宜略短而偏右,第二笔“竖折”的“竖”部宜短且不连首“横”,“折”部长于首“横”,第三笔“竖钩”的“竖”部顶连首横,于竖中线右侧行笔向下至底部出钩,第四笔“撇”于“横、竖”相交处起笔,“撇”向左下部位,撇尖应高于“钩”部,以取得全字平衡的效果。
坡:左右结构。左部“提土旁”和右部“皮’’的写法同前,全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映:左右结构。左部“日字旁”写法同前;右部“央’’的中“横”要长,“撇、捺”舒展,保持右部稳定,全字左窄右宽。
绕:左右结构。左部“绞丝旁”写法同前;右部“尧”写法同“晓”宇右部。注意右上无“点”。
桥:左右结构。左部“木字旁”写法同前;右部首“撇”宜平、“横”画右上取势,“撇、捺”舒展,下面“撇”笔应带;竖势,和末“竖”相距较宽,以求底部稳定。
朝:左右结构。左部下面的“十”其横画左伸右缩以让右;右部“月”体形宜瘦。全字左宽右窄。
湾: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上面的“*”宜写得宽扁,下部的“弓”上收下放,其中两“折”和一“竖”均略向左斜,以求斜中取正,使右部平稳。
缓:左右结构。左部“绞丝旁”写法同前,右部写法同“暖”字的右部,全字左窄右宽。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三遍。
2.读抄词语(见文后练习3),每个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默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话是说“我”家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3)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该读出自豪的语气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六句)第一句写了什么(村前有条小河,河上有石桥)?“月牙一样的小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来点题,表示“月亮湾”得名的由来)
(3)第二、三两句写了什么?(学生答)
比较下面两句话: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清清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说得具 体,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4)第四、五两句写了什么?(学生答)“灿烂的朝霞”是什么意思?(朝霞就是早晨天空的云霞,灿烂是鲜亮的意思,“灿烂的朝霞”是指早晨太阳出来时被阳光染得通红鲜亮的云)你说得很好!那么“一片”表示什么意思呢?(一片是表示从较大区域划分出来的较小的一块)对,下面课文中还用了两次“一片”,也是这个意思。请齐读四、五两句。
(5)第六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比较下面这两句话:
[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绿油油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显示了农田的具体色彩,第一句缺少这个意思)?请齐读这两句体会一下。
(6)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学生边看板书,边想象月亮湾村前的图景。(板书格式附后)
(景色很美)那么这一自然段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该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7)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也只有一句话,写了什么?(村后是山,山坡上有茶树)
(3)提示:这一自然段写得简略,但是它给整个画面绘上了背景色彩,却是不可少的,山是绿色的,茶树也是绿色的,整个画面就显得富有生机了。
(4)齐读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两句话写了什么?(赞美月亮湾真美,表达“我”爱家乡的感情)作者表达强烈感情时用了哪些词语和哪种标?
(3)这两个感叹号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吗?(不,第一句后面的感叹号表示赞叹;第二句后面的感叹号表示热爱)那么这两个感叹句该怎么读?自答:前一句中的“真美啊”这个词要读得重,音调要低,语气延长,表示赞美之情;后一句读时音调高扬,语速要慢,表示自豪之情。请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四、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三人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而有感情。
二、复述课文
1.揭示板书内容,结合看书上插图,练习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2.指名两人复述课文。
三、背诵练习
1.放录音。
2.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4.各人轻声背诵。
5.全班齐背。
6.指名背诵。
四、书面作业
1.辨别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农田( )的河水
( )的村子( )的桃花
( )的小河( )的朝霞
一( )小河一( )鱼儿
一( )石桥一( )茶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交流空间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
(全班交流)
“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想不想读?”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谈话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拼拼音、随文猜一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4、学生简述故事大意。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感悟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太平洋、喜马拉雅山、长城、天安门广场的资料来理解。随机指导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课前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1、师:同学们,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表演出来呀?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演一演。(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
1、 找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故事。
3、教师总结全文。
表演是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和再创造,因此,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课外积累
学生回家搜集、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