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30 19:55:03
大班艺术活动《漂亮的花瓶》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制作手工花瓶的操作活动。
2、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3、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点:
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这个花瓶上面窄窄的,下面宽宽的,中间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猜一猜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观察。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其他小朋友做的花瓶。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漂亮的花瓶吧!
3、幼儿观察晕染图片:花朵、绿叶、花瓣;
4、大家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介绍材料: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5、小结画画开始步骤;
(1)气球吹气至合适的大小
(2)在气球上用胶带粘贴纸杯、纸碗,完成基本造型
(3)旧报纸和白纸撕成长条
(4)刷胶水将报纸贴在气球外壁上
(5)将白纸贴在最外壁
(6)再用白纸粘贴有空隙的地方
(7)再次刷胶水检查固定纸条
(8)晾干后在花瓶上进行彩绘、装饰
三、结束部分
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和想法。”本次花瓶手工活动分两课时进行,让幼儿看视频了解到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花瓶的方法。巩固了撕、粘、画的动手技能,幼儿观看微课,直观、明确,效果较好,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并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变废为宝。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下次的微课中可以加深难度,在花瓶周围加上瓶耳,用更多的装饰品来装饰花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自我表达与创造的满足。此次的手指活动作为艺术领域中美术活动的一种创作方式,需要幼儿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用指纹印画、添画来完成。大班幼儿的想象绘画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自己来创作画面,并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在指纹画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幼儿体验创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PPT,画纸,印泥(水彩颜料),记号笔,调色盘,反穿衣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发现图片中都有哪些小动物?请幼儿猜一猜这些画到底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
二、老师引导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老师:咦,小朋友一定想不到,这些美丽的作品是用我们的手指画出来的吧?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指作画!
2、认识手指印画需要的材料。(白纸、水彩颜料、记号笔、调色盘、反穿衣等)
欣赏视频:手印画的制作过程
三、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老师:这幅画是画的是什么?边欣赏范画边说明手指印画的注意事项!
四、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帮助。
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来画一幅指纹画,你想画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独立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为: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开展的过程跟设计时有一定的出入,活动中的操作环节,我没有请幼儿进行分组操作,而是请幼儿逐一在老师的引导下来尝试印画,通过手把手的逐一指导来巩固印画中卷衣袖、蘸颜料、抖颜料以及印画的技巧。
虽然存在着一个幼儿在操作,其余幼儿在观看的现象,也少了幼儿自主探索、发现的乐趣,但是我想对于初次接触此类活动的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操作常规要比单纯的掌握手印画的技巧来得重要。从活动效果来看,今天的活动中,他们不但掌握了手印画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玩色游戏的规则,这就为以后的玩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活动中,幼儿还合作完成了手印画“大树”,树上每增加一个手印,孩子们便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最后我们一起将大树贴上主题墙,孩子们站在树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叹手印画的神奇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当然,活动中还有较多不足,如:当孩子印画出不同形状的手印时,作为老师还可以用语言引导来提示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如:“哇,这个手掌真像一棵大树的树枝!”“这个手掌像什么?”并可尝试根据幼儿的想象进行添画,相信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对于玩色活动的兴趣,能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更多元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了解“五幼”的饮食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国饮食的热爱。
2、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传统节日的代表食物。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用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传统美食,培养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传统文化——“水墨画”的绘画技巧。
活动准备:水墨画工具一套、五幼菜肴图片若干、粽子、月饼、饺子的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节日的餐桌之“舌尖上的五幼”
1、了解中国饮食的悠久历史,并回忆“五幼”的经典美食
教师: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别具特色。中国的食品不仅讲究味道美,而且讲究造型与色彩。在传统节日中“五幼”小朋友的餐桌前,那些精美丰盛的菜肴,不仅令人赏心悦目,那洋溢着快乐的氛围更使人难忘。
——冬天到了,有小朋友们亲手包的香喷喷的饺子。(饺子图片)
——营养与美味兼得的美食,有没有留口水呢?(南瓜花样馍)
——还有幼儿园的创新菜——红烧狮子头。
——到了清明节,有寒食粥、枣糕、清明果、还有小朋友们捏的欢喜团子。
——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都是出自幼儿园伙房阿姨之手。(双色海鲜包)
——这是我最爱吃的紫薯花包。(紫薯花包)
二、节日的餐桌之“我也来做小厨师”
1、教师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画笔下的食物——粽子
教师:五月初五是传统佳节——端午节,各地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惯。那么怎么用水墨画来画粽子呢?
a教师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和幼儿共同探讨粽子的画法
教师: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由宽宽的粽叶包成,粽叶上还有细细的叶脉。
b尝试学习用执笔方法以及调和粽子的颜色
●首先用酞青蓝和藤黄调出叶子的颜色;
●用小白云调节深绿色,中锋勾勒出粽叶的叶脉,线条要流畅
●最后用重墨画出缠绕在身上的绳子。
2、教师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画笔下的食物——月饼
教师:农历8月15是中秋节,有小朋友们最喜欢吃的月饼,那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用水墨画把月饼画下来吗?那就和我一起来吧。
●用赭石+墨调+朱砂调出月饼的轮廓线颜色勾勒出月饼的轮廓,平面和立面;
●然后,用赭石+朱砂+藤黄,填色(填平面)立面:藤黄沾笔肚子,笔尖沾画的颜色,嘴尖沾赭石,一笔画下去有轻重,自然留白;
●最后,用赭石+墨+朱砂+藤黄+水,勾勒月饼纹理
3、教师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画笔下的食物——饺子
教师:要说到冬至有哪些风俗习惯,吃饺子肯定是首当其冲了,那么怎么用水墨画来画饺子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吧!
●先用浓墨先勾勒出饺子的外轮廓线
●然后洗笔,不要把所有的墨汁洗掉,留一点在笔上,调至淡墨,用淡墨的在边处再画一下,视觉上是立体的感觉即可。
三、节日的餐桌之“我爱吃的传统美食”
1、幼儿分组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2、作品展示并说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名称。
活动延伸:
中国的传统美食还有很多,都可以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示出来,让我们拿起画笔快快尝试吧。
微课《节日的餐桌》反思
制作微课《节日的餐桌》是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做课题“传统节庆的组织与创新”时,我们就已将传统节庆的风俗习惯与美食相结合,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足以说明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喜爱程度,尤其是对传统节日饮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水墨画”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为了传承这种经典的文化,这节“冰山一角”的微课也会发挥大大的光芒。《节日的餐桌》就是将中国传统美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教师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五幼美食节”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并利用PPT的动态形式将“五幼”美食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孩子面前,创设出“饮食”的文化与氛围。活动中为了能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的原则,我利用flash动画将“粽子”、“月饼”、“饺子”制作成动态人物与幼儿进行互动。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再加上幼儿对“食物”的热爱,教师设置情境“我也来做小厨师”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利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传统节日的美食。解决孩子在用笔的方法以及色彩的调和的困惑,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到教师是如何运笔,如何调色。也是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作品,在玩中用最简单的方法享受到是水墨画的成功。很多孩子通过此次的微课尝试了水墨画带来的魅力,没有基础的孩子也能从微课中一目了然的感受到水墨画中的运笔和调色方法,对自己有一个大大的提升。同时录本节微课的时候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环节之间的衔接、配音的形象性等。这些不足我会在下次录制微课时及时调整,力求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
大班美术吹画梅花教案,梅花的风骨一直被人称赞,我们可以让幼儿用梅花作画,增加幼儿对于梅花的了解,学习梅花的精神,最简单的画梅方式就是吹画,吹画简单有趣又新颖,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梅花的有关知识。
物质准备:墨汁、红色颜料,毛笔、抹布、范例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冬天为主题,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梅花,引导幼儿观察梅花的结构、形状、颜色。
师:冬天来了,梅花露出了美丽的笑脸。你看它,长在棕色的树枝上,每朵花有红色的花瓣,有的还没有开放,只有一个圆圆的花蕾。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画梅花。
2、引导幼儿学习吹画的方法。
教师出示并分析范例:这棵梅花树的树干和树枝是用墨汁吹出来的,等颜色干后,再用手指蘸红色颜色点上梅花。
教师示范讲述吹画梅花的树干和树枝的方法:
(1)先用毛笔蘸上墨汁,点一点在纸的下半部分的适当位置,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树枝的形状。
(2)吹好树枝后稍等一等,等干后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画梅花和花蕾。点画的时候要先看好位置,花瓣与花蕾大小不要一样,也不能均匀排队。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副美丽的吹画《梅花》。
2.可以用吹画、电画的方法制作其它作品。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吹画梅花教案,梅花的风骨一直被人称赞,我们通过让幼儿用梅花作画,增加幼儿对于梅花的了解,学习梅花的精神,最简单的画梅方式就是吹画,吹画简单有趣又新颖,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树和梅花的基本特征,让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培养幼儿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活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要给幼儿充足的自由创作时间,同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是一本有趣的绘本,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画面感染力强,整个故事以“乐于助人”为主线贯穿始终,故事情节突出,教育价值很大。《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能够主动去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所以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所以,本次活动我想利用这样一本有趣的绘本,着重从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感知主人公乐观、善良的个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感知乔治乐观、善良的个性。
3、在活动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
难点:在活动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PPT、笑脸、哭脸牌。
2、绘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发猜测
导入语:老师收到一张照片和一封信,这封信是给巨人乔治的,信里是这么说的:我们要送你一顶美丽的金冠,因为你是城里心眼儿最好的巨人,这顶金冠跟你的袍子很相配。
提问1:你们猜猜看,巨人和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提问2:信里说这顶金冠和袍子很相配,你们觉得巨人乔治漂亮吗?(幼儿投票并说出理由)
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阅读绘本,寻找答案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教师讲述。
2、阅读P4~6,教师讲述,幼儿进行投票。
教师:这天,乔治发现城里开了家新商店,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漂亮的衣服。于是他走进店里,买了......一件漂亮的衬衫,一条漂亮的裤子,一根漂亮的皮带,一条漂亮的条纹领带,一双漂亮的袜子,上面还绣着菱形花纹,还有,一双乌黑锃亮的漂亮皮鞋。(教师边说边出示服饰图片)
提问:现在,你觉得乔治漂亮吗?(幼儿进行投票并说明理由)
3、阅读P6、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巨人的表情,教师讲述并提问:你觉得乔治会怎么做?
4、幼儿猜测,教师讲述P8~9,揭晓答案。
5、阅读P10、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自由讲述图片上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小结讲述。
出示对比图片,教师提问:你觉得乔治会怎么做?
幼儿观察,自由讲述。
6、阅读P12,揭晓答案。
7、提问:接下来还会遇到那些小动物呢?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困难?乔治还会继续帮助他们吗?小朋友们去书中寻找答案吧!(P14~25)
幼儿分组,自由阅读,从书中寻找答案。
8、共同阅读,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9、出示图片,感受巨人的情绪
提问:巨人怎么了?为什么他会哭?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阅读P26~28,寻找答案。
10、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寻找线索。
11、阅读P29,体会巨人情绪并再次进行投票:你觉得乔治漂亮吗?(幼儿投票并说明理由)
12、阅读P30,揭晓答案。
三、师幼回顾,共同总结。
教师:虽然乔治失去了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喜欢帮助别人,他的心很漂亮,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他是城里最最好心眼儿的巨人。小朋友,如果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那么这种快乐就是会抑制不住的!
四、帮助乔治、设计服装
师:乔治用自己漂亮的衣服帮助了别人,他自己都没有衣服穿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乔治设计一套漂亮的衣服吗?乔治一定会很开心,很感激你们的!
活动总结
大班孩子对于“美、漂亮”的概念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对于“内在美”的意义还不够清晰。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乔治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孩子们的思想进行碰撞,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对于“内在美”的含义更加深刻。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3次投票,帮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区别以及内在美的重要意义,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整个活动,根据《指南》精神,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活动氛围轻松,言论自由,在讨论中达到教学目标。
《格子里的世界》适合大班美术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为切入口,运用格子画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创作。
设计意图
幼儿园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由于教师自身审美水平、欣赏能力、理论知识的限制,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仍普遍以绘画、手工为主。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一个“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也从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我将美术欣赏活动逐步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及其含义。
2.能运用格子画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3.乐意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知作品的用色风格和构图特点。
活动准备
1、PPT: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代表作品。
2、视频剪辑:作品欣赏——生活中的蒙德里安。
3、取材于周边日常用品,材质不同的手工材料若干。
4、4、剪刀、颜料、笔刷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构图的特点。
1、游戏导入,说说生活中带格子元素的物品。
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与众不同的格子画,感受其色彩和构图风格。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特别的格子世界,看到这些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的话匣子,根据生活经验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想法)
3、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他们使用了哪些相同的颜色?
(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这些红、黄、蓝色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除了这些色块,你还看到画面中有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些线条是有变化的,哪里不同?
师:画上所有的黑线条都是什么线?
(这是重难点。幼儿在自主欣赏是容易易被色块吸引而忽略线条的特点。让幼儿伸出小手,比划画面中的线条画一画,感受水平横线和垂直竖线的特点对蒙德里安作品构图能准确体验、表达。)
4、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用色风格和构图的理解。
师:不仅是这几幅作品,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也都呈现出这种风格。
(通过欣赏画家的系列作品,进一步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
二、情感迀移经验提升
1、通过对比欣赏,让幼儿发现含有蒙德里安元素风格的设计出的作品更加的时尚前卫。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鼓励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2、现在通过一个视频小短片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看看人们从格子画中得到了哪些灵感,都有哪些创意?
(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通过欣赏他人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引导幼儿了解实用美术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进行创作的兴趣。)
三、幼儿讨论尝试进行美术创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选取幼儿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创作材料,让萌发幼儿对艺术、生活、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联想)
师:现在请大班的孩子做设计师,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根据蒙德里安画的风格进行设计。
(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师:说说看,你想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设计?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粘贴和绘画。)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利用多屏互动功能导入电子白板,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反思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为切入口,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引出活动的主题。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这些画看上去像什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色彩和构图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观察思维敏捷 ,相当非常仔细。他们结合自己的不同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
蒙德里安其他作品的欣赏系列作品,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了画家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当他们看到人们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是那么美观、实用、贴近生活时,个个都从内心发出一声声惊叹!体会到艺术的神奇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制作手工花瓶的操作活动。
2、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3、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点:
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这个花瓶上面窄窄的,下面宽宽的,中间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猜一猜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观察。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其他小朋友做的花瓶。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漂亮的花瓶吧!
3、幼儿观察晕染图片:花朵、绿叶、花瓣;
4、大家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介绍材料: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5、小结画画开始步骤;
(1)气球吹气至合适的大小
(2)在气球上用胶带粘贴纸杯、纸碗,完成基本造型
(3)旧报纸和白纸撕成长条
(4)刷胶水将报纸贴在气球外壁上
(5)将白纸贴在最外壁
(6)再用白纸粘贴有空隙的地方
(7)再次刷胶水检查固定纸条
(8)晾干后在花瓶上进行彩绘、装饰
三、结束部分
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和想法。”本次花瓶手工活动分两课时进行,让幼儿看视频了解到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花瓶的方法。巩固了撕、粘、画的动手技能,幼儿观看微课,直观、明确,效果较好,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并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变废为宝。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下次的微课中可以加深难度,在花瓶周围加上瓶耳,用更多的装饰品来装饰花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
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在穿线、打结、玩花绳等一些日常游戏中会发现,线原来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接触了绘本《跟着线走》,从中感受到了用线想象、创造的乐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感受用一根线创造不同造型的过程,感知这种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验创意表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用一根线所创造的有趣画面,感知新奇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2、尝试用线表现不同的造型。
3、体验大胆想象、创作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具准备:
(1)PPT课件、粘性画板人手一块,毛线幼儿人手一根,
(2)音乐《菊次郎的夏天》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区域活动时穿线积木,供幼儿玩穿线游戏
【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课件,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独特方式
1、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什么?最近我们一直在玩穿线的游戏,今天我想请你们一起跟着这根线去走一走、看一看,环游大世界。
2、幼儿感受用线造型的魅力。
(1)画面一:房子
师:猜一猜,线带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房子的分解图,幼儿跟随分解图自由猜想。)
师:这些不同样式的房子是什么变的?
师(小结):神奇的线带我们来到了清晨的街道上。真有趣!
师:这根线还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幼儿自由猜想。)我们跟着线出发吧。
(2)画面二:交通标志
师: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猜猜这都会是些什么呢?真神奇!
教师逐步演示PPT课件中的分解图,幼儿用手指在不同含义的标志牌
(3)画面四:森林里
师:线变出了森林里哪些有趣又好玩的东西?(不同样子的树)
(4)画面五:动物园
师:现在线又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动物园里有哪些用线变出来的动物?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如:有弯弯曲曲的小蛇,有长着长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儿感受到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可以用线来表现。)
二、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
1、幼儿明确创作要求。
师:这根神奇的线带领我们环游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线,会带我们去哪里旅行呢?
师:这里有一块神奇的魔术板?现在请你们和一根线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会带你们去什么地方旅行,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在创作中能否用一根线表现事物的大致轮廓。
(2)幼儿能否表现出不同的、多样的物体。
(3)幼儿使用毛线创作时是否遇至Ⅱ困难。
引导幼儿用“小手轻轻压一压”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赏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乐。
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表现的作品内容。
延伸活动: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师:今天我们跟着线去旅行,去了许多神奇的地方。线还会带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绘本《跟着线走》,鼓励幼儿进一步阅读,跟线一起去旅行。)
大班绘本美术《神奇的线》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我首先通过PPT课件动态演示了一根线走进一座城市,走进街道看到各种标志和灯,走进一个小村庄。我把静态的绘本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线的旅行。一方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得以跟随动态图展开丰富的想象,为下一环节积极、大胆地变现打下了基础。然后,请幼儿先说一说,再听着音乐静静地想一想,你的线会怎么走呢?走到哪里?走出了什么?这一系列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我在鼓励幼儿用一根线在有粘性的操作板上大胆想象、表现跟着线走的旅行的不同场景,体验用一根线走出来的奇思妙想和乐趣。最后,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体验线条变化的美感,且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提供示范,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我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放在核心的位置,尊重幼儿自发的、个性化的表达,使幼儿在充满“惊奇”的情境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设计意图:
通过折纸活动能够减轻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孩子去折他们所想的东西,活动中,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将孩子带入到活动中,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折纸游戏,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练习折和撕的技能,同时做到了四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手、眼、脑、嘴。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进行创造。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折帽子的基础上运用折和撕的技能变换不同的造型。
2.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折纸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在折帽子的基础上运用折和撕的技能变换不同的造型。
活动准备:ppt图片,报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图片,引入主题。
播放图片,教师讲述故事。
师:有一只小猴子十分顽皮,它看见有位老爷爷在树下休息,悄悄的拿走了老爷爷的帽子,小动物们看到了,都不同意,可是他也想要一顶帽子,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帽子,船的折法,运用撕的技能变成救生衣和救生圈。
1.教师出示报纸,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折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为小猴子这一顶小帽子吧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帽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折船的方法。
师:小猴子戴着帽子高兴的和小动物们去森林游乐场玩,可是要经过一条小河,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
师:小动物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帽子折成小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练习撕的技能,变成救生衣
师:小狗们坐上小船又到了游的对岸,小猪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小船的三个角撕掉,打开变成了一个救生衣,小猪穿着救生衣过河了,
师:聪明的小猴又把救生衣变成了救生圈,也游了过去。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将折纸游戏分享给其他的同伴。
大班艺术活动《神奇的帽子》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对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通过各种感官,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享受活动的成功乐趣,我觉得,通过折纸活动不仅能够获得折纸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的是让孩子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探索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
活动名称:藏藏画
活动领域:艺术
适合年龄段:5—6岁
活动目标:
1、巧妙构思并设计制作有趣的画,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
4、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水彩笔、素描纸、刻刀、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他叫七七,不过它可不是我们人类,而是没有翅膀的七星瓢虫,这不,他来了…… (翻开隐藏式范画七七,因未打开隐藏页,幼儿并未发现)大家看到了吗?(翻开隐藏页)原来他的翅膀在这里,想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么长出来的吗?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到奇幻的世界(观看图片边讲述七七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小朋友们觉得故事怎么样,有什么感想?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样做成的吗?
2、将范画传到每组让幼儿分组去触摸、观察、分析、讨论隐藏式绘画的做法。
3、幼儿分组讨论,讲述本组探讨后的成果。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这里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两种隐藏式书页的设计方法。
1、挖洞法:先在整幅画页上画上七星瓢虫的外壳,后用刀子沿外壳的边缘及外形 割开,两端不割断。这时,七星瓢虫就能掀开漏出下面的洞来。再在洞的下面附上一张纸,画上七星瓢虫的翅膀,当掀开外壳时,就能漏出里面的图像。
2、加纸遮盖法:将蝴蝶直接画在画纸上,再用其它的纸做一片花瓣,并在它的根部预留出多余的纸边,折回后粘在画页上。这样,掀开花瓣,下面的蝴蝶就露出来了。
3、提问:想一想,你认为哪一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藏藏画?是愿意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的形式?
4、制作的画不仅要有趣,还要整洁美观。
5、画的形状大小自定,可以是圆的、方的、三角形的、树叶形的、动物形状的甚至是不规则形的,都可以。
6、故事内容可以写在画的任意一位置,也可以写在画的背面
三、结束部分
举办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请幼儿讲述自己手中的藏藏画,看看谁的画设计最巧妙,谁的故事最精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中,先以故事形式,展示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在幼儿自由讨论想象这一环节,我让幼儿先观察如何制作藏藏画,再请幼儿自由讨论:给幼儿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学习用语言表达在幼儿拼贴图形并添画这一环节,要求幼儿先想好绘画什么藏藏画,并粘贴好,再鼓励幼儿对自己画面上进行相似联想后添画。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与从不同的想象,拼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我巡回指导,对一些能力弱、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地讲解,对一些领悟能力强、创作好的幼儿及时予以表扬、引导。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教师及时、个别的指导突破难点。最后就是结束环节。
本环节主要通过举行故事会的形式展示全班幼儿作品,通过自由的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间的讨论,让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同时还能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它。在本环节中,我肯定了每个幼儿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鼓励每一位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标,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本活动应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活动评价时可再进行拓展。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