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7 20:46:02
大班韵律活动:榨菜娃娃教案
设计意图
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各式品牌的涪陵榨菜远销全国各地。几年来,我园努力把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特色教育结合起来,遵循中国儿童核心素养6大要素中强调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本土文化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感悟本土文化的内涵。本次活动选择以榨菜为题材,让幼儿通过榨菜了解涪陵,感受涪陵的文化,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名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形成民族自信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以教师及主观思维为主,以教师的示范教授为主,幼儿往往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动作进行模仿表演。而今,在《指南》中发现,韵律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创编教授,幼儿模仿学习”,而应是“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主,把活动还给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的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作品。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榨菜的生长及特点。
3、体验与同伴配合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肢体动作,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菜头的生长过程、产品特点、地域环境等;熟悉音乐旋律与基本动作。
2、材料准备:音乐《榨菜娃娃》。
活动过程
(一)出示榨菜娃娃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榨菜娃娃)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学一学榨菜娃娃胖乎乎、圆鼓鼓的样子。(鼓励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放音乐)
秋天到啦,老奶奶在菜地里撒下许许多多的榨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啦,榨菜娃娃长出了小嫩芽。(PPT)
奶奶每天给榨菜娃娃浇浇水、松松土,再浇浇水,再松松土。老奶奶累了,在菜地里睡着啦,榨菜娃娃悄悄地长大啦,还开心和小伙伴跳起了舞。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又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可当老奶奶一睡着,调皮的榨菜娃娃又开心地跳了起来。后来啦,榨菜娃娃喊醒了老奶奶,和老奶奶一起回家啦。
(三)音乐感受与表现
1、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音乐
师:故事有谁?
幼儿:老奶奶和榨菜娃娃。
师:榨菜娃娃最初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来学一学。(躺、蹲、跪)现在小种子发芽啦,谁来学一学?(不同的发芽动作 )
师:为了让小嫩芽快快长大,老奶奶还做了什么?
幼儿:浇水、松土(学一学)
师:(扮演老奶奶)我现在就是种菜的老奶奶,(围上围裙)你们是小种子。(音乐起)我来看一看,哪棵嫩芽小嘴张得最大,我就来给它浇浇水、松松土。
2、用肢体动作表现B段音乐
师:老奶奶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调皮的榨菜娃娃在干嘛?
幼:和小伙伴开心地跳起舞。
师:榨菜娃娃可以怎么跳呢?谁来试一试?(尝试,胖胖的榨菜娃娃跳起舞来是什么样子?)谁来试一试?你也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跳。找到小伙伴了吗?榨菜娃娃的肚子好大,碰碰你们圆鼓鼓的肚子。现在让我们跳起来吧。(跳一跳,碰一碰,可以用上你们刚才的动作)
师: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马上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强调榨菜娃娃不同的造型变化)(反复进行)
3、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AB段音乐后,再次强调榨菜娃娃不同造型。
4、用肢体动作表现榨菜切片、切丝后造型。
师:榨菜长大了,可以加工制作成一道道美味的菜品。你们看一看,榨菜都可以切成哪些形状呢?(片、丝、块)我来切一切,我切,变,你变成了什么?(速度加快后再配合音乐)
5、切好的榨菜装盘、造型,上菜。
6、配合音乐,完整表现榨菜生长、制作过程。
(四)幼儿分角色完整表现音乐
1、一名幼儿扮老奶奶,其它幼儿扮榨菜娃娃,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五)结束部份
随音乐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我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在大班阶段,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过分熟悉的传统音乐风格对他们开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相反,离幼儿较远的民族音乐、异国音乐和成人音乐,都带着适度的陌生性、新异性和挑战性,开始逐渐成为他们自觉追求的对象。我选择的这个音乐属于汉族曲目,结构分层明显,符合大班孩子进行韵律活动,从种子发芽到种子生长最后丰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自主的进行表演。
活动目标:
1、选择合适的蔬菜造型,制作不同表情的蔬菜娃娃。
2、能与同伴一起布置故事场景,体验成功的快乐。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ppt、各类蔬菜图片、蔬菜脸型、纸卷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个朋友,瞧瞧是谁?
小结:不愧是大班的朋友,从外形就能一眼认出他们是什么蔬菜。
二、观察蔬菜娃娃
提问:他们不是一般的蔬菜,瞧,他们是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它的脸是茄子,我们就叫它茄子娃娃吧!
(指向五官)详细说说,哪个蔬菜娃娃的眼睛是什么变得?
小结:(五官)原来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这些五官都是用不同形态的蔬菜做成的。
提问:(指向表情)你喜欢哪个蔬菜娃娃?为什么?
小结:原来,在拼贴五官时,把蔬菜的方向动一动,就能拼贴处不同表情的蔬菜娃娃,真神奇,瞧,他们有的嘴角上扬很开心,有的横眉一摆很生气,有的嘴巴一嘟有些不开心,真是太有趣了!
三、制作蔬菜娃娃
1、提问:今天请你们也来做一个蔬菜娃娃,你想做什么样子的蔬菜娃娃呢?
小结:制作丰富表情的蔬菜娃娃可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儿。
2、提问:我这里有不少材料:有蔬菜娃娃的脸,有各种蔬菜五官,有炫彩棒,还有固体胶和帮助蔬菜娃娃站立的纸筒。想想,要制作一个有趣的蔬菜娃娃,你需要怎么做?
第一:选择一个蔬菜娃娃的脸,并为他选择合适的蔬菜五官黏上,注意调整它的五官让蔬菜娃娃的表情变得更有趣。。
第二:成功做好蔬菜娃娃的脸以后,想办法用纸筒让你的蔬菜娃娃站来。
第三:音乐结束后,把你的蔬菜娃娃送到这边的草地上,想想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儿?
四、交流分享
蔬菜娃娃都完成啦,瞧瞧它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游乐园)来到了游乐园,有的蔬菜娃娃很开心,有的蔬菜娃娃瞧着有点生气或者不开心,怎么回事呢?谁来说说?
【活动反思】
利用蔬菜、水果进行造型设计,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活动经过了“带各种蔬菜、水果入园——认识不同蔬菜、水果的名称、外形特点、生活用途——和蔬菜、水果做游戏:自由想象、动手拼摆——教师指导幼儿设计造型——观赏学习不同的个性作品——展示作品,拍照留念”等一系列活动环节。通过开展利用蔬菜、水果造型设计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巧妙地深入挖掘蔬菜、水果再教育资源,使蔬菜、水果活动成为幼儿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材分析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对于粽子的形状及特征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幼儿在欣赏端午节儿歌视频中看到拟人化的粽子,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产生了粽宝宝的一家创意泥工活动。本次活动幼儿已初步掌握揉、搓、捏、连接、浮雕等基本手法为前提,结合幼儿爱动手、爱探索的特点,引导幼儿用彩泥做出不同造型的人物面部形象,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圆、搓、尺子按压、浮雕等技能制作粽子。
2.能大胆想象,借用辅助工具(尺子、塑料刻刀、小棒等)塑造粽子娃娃的不同形象。
3.乐于在泥工活动中探索使用辅助工具和材料,体验创作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太空泥、泥工板、尺子、展示台、刻刀、小圆棒等工具
2.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对粽子的认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粽子是怎样包起来的?
小结:端午节的粽子有三角粽、四角粽,都是用粽叶包着糯米或大枣、花生、肉等辅助材料做成的。
2.欣赏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引导幼儿发现粽子娃娃细节的制作技能。
(1)依次出示不同造型的粽子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糯米团的制作方法。
提问:这个粽子娃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样做成的?白色的糯米团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哪些技能做出三角形的糯米团?谁来试一 试?
小结:三角形的糯米团可以用团圆、搓的技能制作,有棱角的糯米, 可以用尺子按压成平面的技能制作。
(2)观察粽叶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运用尺子按压、刻刀雕刻的方法制作粽叶。
提问:粽叶是怎样做出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将长长的粽叶压的又快又平?粽叶上的叶脉是怎样做成?
小结:将绿色的太空泥团一团搓成长条,放在泥工板上,用尺子将长条压扁,并一端捏尖做成粽叶的尖端,然后用刻刀画出叶脉。
(3)观粽叶和糯米团的组合方法,引导幼儿制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3.请幼儿大胆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粽子娃娃。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形象、不同姿态的粽子娃娃。
(2)鼓励幼儿用各种技能表征粽子娃娃的表情、动作、姿态等细节。
(3)引导幼儿制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4.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粽子娃娃放在展台,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1)自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粽子娃娃,引导幼儿讲清楚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形象特点。
(2)他评: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大班韵律活动:朱迪警官破案记
挑战3结合益智游戏创编上坡下坡动作
挑战2结合益智游戏创编开车动作
挑战1结合益智游戏圈上骑摩托车动作
音乐位上动作(完整练习)
动作教师规定基本动作(骑摩托车、刹车、转弯、踩油门、打滑)
故事
动作语令:
1.扣好安全帽,戴上太阳镜,握住车把手,准备出发!
2.嘟————停,~~~~~~~~~~~~~~~
3.看一看;看一看:看一看,继续往前进!
4.嘟一一停;~~~~~~~~~~~~~~~
(滴滴一一停;~~~~~~~~~~~~~~~
(上坡一一停;下坡一一停~~~~~~~~~~
5.转弯,转弯,转弯,掉进大坑踩油门!
6.踩油门~~~~~~~~~~~~~~~(继续往前开)
7.嘟一一停;~~~~~~~~~~找车位!停!
动作建议:
[1-5]小节:语令:扣好安全帽,戴上太阳镜,握住车把手,准备出发!
[6-7]小节:双手握拳小碎步前进做骑摩托车动作十右脚踩地做踩刹车动作。
[8-9]小节:同[6-7小节
[10-11]小节:同[6-7]小节。
[12-13]小节:同[6-7]小节。
[14-17]小节:双手上举靠额头,手心向下做“看一看”的动作4下。
[18-25]小节:同[6-13]小节。
[26-28]小节:双手握举身体往左右摇晃3次。
[29-30]小节:身体半蹲,双手下垂在身体两侧
[31]小节:右脚踩地一下,双手握拳向外绕圈圈。
[32-38]小节:同[31]小节。
[39-40]小节:双手握拳小碎步前进做骑摩托车动作十右脚踩地做踩刹车动作。
[40—41]小节:同[39-40]小节。
[41-43]小节:同[39-40]小节。
[44-47]小节: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椅子坐下来。
游戏玩法:
每次游戏时幼儿站到小椅子后面,按顺时针方向圈上站好,随乐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東找到停车位将车停好(找一个位置坐下)看PPT找线索进入下一个游戏环节。
初级游戏:幼儿自主选择停车场的路线,根据路线图随乐合拍做骑摩托车刹车、转弯、踩油门动作到达1号2号停车场找线索
游戏升级1:根据路线图选择交通工具,根据生活经验创编开车动作,并能随乐合拍做开车刹车、转弯、踩油门动作到达3号停车场找线索
动作升级2:根据路线图随乐合拍做开开车动作,并创编上坡下坡动作到达4号停车场找线索,并以听辨声音的方式找出偷汽车的人。
活动目标:
1.结合朱迪破案过程情境,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性质。
2.看图谱记录音乐变化过程,对比摩托车、汽车动作变化,学用生活情景动作合乐表现。
3.收集线索信息推理破案,发展细节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共同破案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图谱、PPT、朱迪胸饰、徽章
2.经验准备:观看动画片《疯狂的动物城》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好,我是动物城的朱迪警官,我刚接到一个新的案件:森林停车场的一辆红色车子被偷了,小偷一直没有找到。牛局长打电话让我去破案,可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得挑选几名能干
的小警官来协助我的工作,你们愿意帮我吗?
师:我们先来看看通往停车场的路线是怎样的?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呢?(细细长长的路选择骑摩托车去)
师:我先骑摩托车去探探路,请你们仔细看看我是怎么开车到森林停车场的?中间发生了什事情?
二、感知音乐,理清动作
1.教师示范第一遍
师:我是怎么开车的?开车前做了哪些动作?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图谱:骑摩托车、刹车;开车前扣好安全帽,戴上太阳镜,握住车把手)
2.教师示范第二遍
师:我还做了哪些动作?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开车、刹车、看一看、转弯、掉进大坑,踩油门,找车位)
3.第三遍图谱验证
三、位上练习,感受音乐
1.幼儿位上练习解决如何快速找到停车位
2.成立朱迪警官小分队,给队员们颁发徽章成为真正的小警官
四、互动游戏,体验音乐
(通往每个停车场都有一条路线,幼儿自主选择路线,看路线图创编开车动作去寻找线索)
1.看路线图找线索,第一次细细长长的小路,骑摩托车到停车场。找到一个线索(一张有5座房子的照片)
2.通往第二个停车场的路线图有羊群,巩固练习骑摩托车的动作。(一张画有4棵树1只小鸟1只蝴蝶的照片,对照第一张图,将范围缩小到2座房子:狐狸和树懒的家)
3.通往第三个停车场的路线图是宽宽长长的路,开汽车找线索。(听录音笔,发现是树懒的声音)
4.通往树懶家的路线图有山坡,创编上下坡开汽车。(根据线索抓住小偷胜利完成任务)
5.接到新任务出发动物城结束。
动作建议
面包师动作:
[1-7]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开始做面包”。
[8]小节:双手交替做握拳至松开的“撒面粉”动作各一次。
[9]小节:双手于胸前做“採面粉”动作。
[10、12、14]小节:同8小节。
[11、13、15]小节:同9小节。
[16]小节:双手握拳两次。
[17)小节:双手从下侧在两边打开上举至头顶形成一个大圆。
[18、20、22小节:同16小节
[19、21、23]小节:同17小节。
[24-28]小节:双手抱腿身体蜷缩至慢慢向上打开。
[25]小节:双手在胸前拍手4次。
[26]小节:双手在眉前呈“观望”状,左右各一次。
[27、29、31]小节:同25小节。
[28、30、32]小节:同26小节。
[33-34]小节:闭上眼睛做“闻面包香”动作。
[35-36]小节:双手上下轻轻按压做“摸面包”动作。
小面粉动作
[1-7]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开始做面包”。
[8]小节:双手自然下垂,头往左右各摇一次。
[9]小节:双手自然下垂,头部绕圈摇晃4次。
[10、12、14]小节:同8小节。
[1、13、15]小节:同9小节。
[16]小节:站立,观察面包师动作。
[17]小节:按照面包师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
[18、20、22]小节:同16小节。
[19、21、23]小节:同17小节。
[24-28]小节:双手抱腿身体缩至慢慢向上打开。
[25-36]小节:双手上下轻轻按压做“摸面包”动作。
游戏玩法
幼儿两两一队,一个做面包师,一个做小面粉,分別合乐完成自己的动作。其中27至31小节面包师需要变换队形,最终成功烤出香喷喷的”面包”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快的情结,能随音乐节拍表现面包师面包、做面包以及面相应的动作和情景
2、能利用情景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积极创编(B段)合拍的面包造型动作。
3、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单圈平移交换舞伴方式跳集体舞,享受与同伴互动舞蹈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PPT《面包工坊》
经验准备:1、在第一课时已学习面包师的相关律动
2、幼儿有一定的双圈集体舞经验,能拉出双图。
活动过程
角色动作
(一)引出面粉动作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创编出面粉动作
摇摇一变造型一发酵一进烤箱
2、T-S众教师扮演面包师,幼儿扮演面粉
(二)创编B段面包造型
1、集体创编造型
出示不同造型面包图片拓展幼儿思维
2、S1-S众
请一位幼儿扮演面包师,其他幼儿扮演面粉。
(三)两两合作散点表演一次
二、队形变换
(一)双圈队形
幼儿在双圈队形上律动一次。
(二)单圈移动
1、教师示范
2、个别幼儿示范
3、集体幼儿眼口令练习队形变换
4、完整合音乐表演
三、结束延伸
香喷喷的面包终于出炉拉,快快带回教室给我们的好朋友尝一尝吧!
挑战6引人周的数学经验,周一就一只免子变ト,周日体息。
挑战5萝卜继续变大,三只兔子变萝ト。
挑战4双圈行进游戏,两只兔子合作变萝ト(萝ト慢慢变大了)
挑战3双圈反方向移动,(蓝、绿都向着自己手腕花方向移动。
挑战2变双图,在双图(蓝、绿)队形中做律动动作,先一队移动一队原地不动
挑战1单圈间隔排列(根据蓝绿手腕花的颜色)向着手胞花的方向行进做律动动作
音乐随乐坐着做原位上肢动作+站立在家门口原地做上下肢联合动作。
动作A段音乐兔子们去菜园走的动作、跳的动作、音乐结尾处变萝卜动作。B段音乐保持变萝卜的动作不动。
故事
动作建议:
[1-4]小节:前奏。蓝绿两队兔子在双上,朝着自己手腕花方向,面向圈上已经站好准备,教师预令“出发啦”
[5-6]小节:蓝兔内圈,绿兔外圈上,双脚交替随节拍踏步移动,双手在身体两侧随节拍交替
摆动,一拍一动,最后一拍做娃娃步(双手五指张开放在头部两侧,单脚跳起,另一只脚向外侧抬起)
[7-8]小节:同[5-6]小节动作,最后一拍做娃娃步(双手五指张开放在头部两侧,换单脚跳起另一只脚向外侧抬起)
[9-10]小节:同[5-6]小节动作。
[11-21小节:同[s-61小节动作,最后一拍傾听播放了第几遍音乐,就几人合作创编做萝卜造型。
B段音乐:音乐中,保持创编的萝卜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遵守自己商讨的游戏规则,如何不会被农夫请回家,如:没有找到合作创编的伙伴怎么办?人数多于或少于本次应合作的人数怎么办?
游玩法法:
1、兔子到菜园里(自由)做走的动作,变萝卜造型。
2、农夫来的时候,兔子不能动(加人新角色),B段音乐保持萝ト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3、兔子单一变萝ト(单圈上行进),顺著自己手腕花的方向圈上行进。B段音乐保持萝ト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4、兔子单一变萝ト(双圈上行进,相同手腕花颜色的站成一圈),B段音乐保持萝卜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5、兔子合作变萝ト(加入数量关系,社会性交往)萝ト会越长越大(两只兔子变,三只免子变)B段音乐保持萝卜造型不动不发出声音,不让自己被农夫发现。
6、星期几就是几只兔子合作变萝ト,(没有按照数字变得的兔子们要先回家休息,体息一轮)。
活动目标:
1、能感知A段音乐和B段音乐的速度、情感的变化,在A段音乐的前三乐句中做一起合拍走,乐句结尾处做两脚交替跳(娃娃步)的动作,第四乐句做一起合拍走,乐句结尾处做变萝卜的动作,在B段音乐能保持萝卜造型不变。
2、大胆自己或和同伴一起创编萝ト造型,并能够用语言表述自己变得是什么萝ト(大大的白萝ト,小小的杨花萝ト等),运用手腕花在双圈上进行游戏。
3、体验与他人合作变萝ト的快乐以及农夫来时保持不动的紧张情绪,游戏中积极商定游戏规则并遵守自己商定的规则。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蓝色、绿色手腕花。音乐和播放器材
经验准备:
有双圈游戏的经验
有造型游戏的经验(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的经验)
幼儿前期有认识萝卜外形,生长过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教师讲述故事:(教师入戏)小兔子的家的空地上,被农夫种上了许多萝ト,这可是小免子们最喜欢的游乐场,现在再去被发现了就会被请回家。
二、初步感受音乐,尝试造型游戏
1、第一遍完整欣赏音乐,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音乐
教师:我这只兔子去玩的时候从来没有被发现,瞧,我是怎么做的。
教师语令:(前奏)…出发了!走走走走走走走跳,走走走走走走走跳,走走走走走走走跳子走走走走变萝ト!
教师:刚才我做了什么动作?走、跳,最后变成了什么?
2、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大胆进行造型游戏
教师:走是怎么做的?跳呢?我的手放在哪里,脚又是怎么放的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教师:你们会变萝ト吗?想一想?变变变,大大的白萝ト。小小的洋花萝ト
教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坐在座位上练习。)
3、师生共同游戏,引出第二角色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下。
教师(农夫):我来我的菜园,看看我的萝ト。小小的杨花萝ト,长长的胡萝ト。萝ト长得可真好,下次我再来。
4、幼儿自我反思,发现问题
师:小兔子有没有被发现?
去菜园的时候动作要怎么做?(手轻轻的在腿上一下ー一下的走)跳的时候要怎么样?(要和大家一起跳,动作整齐,才不会被农夫发现)幼儿和教师一起在座位上练习。
总结:走的时候要轻一点,跳的时候要整齐。
教师:我们去菜园的时候要怎么样才不会被发现?(手在腿上做轻轻的动作)
教师:那我们可要小心一点走了,家门口准备!师:我们到家门口来试一试吧,轻轻起立。用下肢原地踏步做“走”的动作。
师(农夫):有个萝ト怎么在动,仔细瞧一瞧,原来是杨花萝ト。
刚才怎么了?(有个兔子差点被发现,要小心)
三、围合“菜园”,引导幼儿感受AB两段不同音乐性质,合作进行游戏
1.单圈,单人游戏
师:小兔子们表现都很好,想不想去菜园玩一玩?轻轻起立,把小椅子搬到后面。
师:请你们间隔排列,围成一圈(根据蓝绿手腕花的颜色)
注意:农夫来的时候干万不能动。
师;向着手腕花的方向,向右转,面向圈上。
教师语令渐退(出发了,走…跳,变萝卜)
幼儿围成大圈逆时针走。
师:跳的时候有的兔子没来得及跟上,我们再来试一次好不好?(教师自己唱谱)
总结:一起做就不会被发现,动作要统一。
2.双圈,合作游戏
(1)变双圈,在队形中做律动动作,先一队移动一队原地不动
师:刚才我们排成长长的一队到菜地里,很容易被发现,怎么办?(教师和幼儿一起协商,可以排成两队,绿队和蓝队,绿兔子和蓝兔子面对面站好)
师:蓝免子原地不动,绿兔子走到你右边蓝免子的面前。绿免子先在家门口原地试一试,蓝兔子先到菜园里玩一玩。
教师语令渐退(出发了,走…跳,变萝ト)
教师:这次我们换一换,蓝兔子在家,绿兔子去菜园里玩一玩。
(2)双圈同时行进
教师:我们一起去菜园里玩一玩吧!蓝兔子绿兔子向着手腕花的方向,向右转,面向图上。
农夫:我来我的菜园看看我的萝ト,大大的白萝ト、小小的杨花萝ト、胖胖的红萝ト,萝ト怎么没长大?下次我再来。
(3)数量变化,萝ト变大,两只兔子合作变萝ト。
师:刚才农夫说了什么?(萝ト没长大,刚オ才我们是一只免子变得萝ト,现在可以两只兔子合起来变萝卜)
幼儿尝试两个人变萝卜。
师:变变变,萝ト长大了,你们变的是什么萝ト?
师:刚才变萝ト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差点没有找到同伴)
教师和幼儿讨论怎样快速找到同伴(用嘴巴、举手、用眼神、眼神加动作…)
教师:萝ト又变大了。三只兔子变萝ト。
教师:萝ト又变大了、,这次我们三只免子变萝ト,我们来试一试,变变变。
商讨规则:多出一只兔子怎么办?
3、引入一周的时间经验。
师:星期一是几只兔子变萝ト?(一只)星期二?(两只)星期三?(三只)
按照一周的七天,周一到周五到菜园玩,周六周日休息。周一一只兔子変萝ト,周二两只免子变萝ト,周三三只兔子变萝ト,周四四只兔子变萝ト,周五五只兔子变萝ト。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没有找到朋友的兔子怎么办?(幼儿讨论规则)
师:我来我的菜园看看我的萝ト,萝ト真的长大了,我来拍张照。
师:我们一周五天都在菜园里玩,先来休息一下吧。(连玩五次游戏,星期几就几只免子变萝ト)
三、活动评价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同伴变萝卜的照片。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变的萝ト?
师:这张照片变成一个什么萝ト?这是萝ト的什么部位?
结束语:小兔子们,我们回去休息了,有空的时候再来农夫的菜园玩儿。
活动建议:
本活动中,造型游戏和空间方位的层级较高,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根据幼儿实际经验进行适宜的调整。
动作建议:
前奏:
动作指令动作
小猪集合出发了;四散站好,准备出发。
第一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去一街,去一街:开始踏步走,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二街,去二衡:继续踏着节奏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三街,去三街:继续踏着节奏调整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四街,去四街:站好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踏步。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第二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体息一下玩游戏,体息一下玩游戏:寻找最近的伙伴面对面站好,拍两下手边,双手食指指伙伴。(重复一次)
一登、叠、啪,二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在对方手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
三叠、叠、啪,四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叠在对方手背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叠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游戏进行四次。
集合了,集合了;双手放嘴两旁做呼碱状,同时面问前方。
尾声
动作指令
小值小镇平安啦:拍手四下后双手向上举起做胜利状。
游戏玩法:
1.幼儿分两组,每组八人,游戏开始前,分别挑选确定一份队形图。
2.前奏部分,两组各自站在自己的区域,组员四散站好。
3.第一部分,听到一街、巡二街、巡三街、巡四街指令时,可以移动行进,和其他组员合作逐渐站成队形图中的队形。听到有狼吗指令后,停下移动的脚步,仔细查找有无狼的踪连
4.第二部分,听到“体息一下玩游戏”指今时,队形已经站好,所有组员各自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伙伴,转身两两面对面。听到"一(二、三、四)叠叠啪....”指令时两人玩打手背游戏,玩四次。
5.尾声部分,听到“集合了”指令时,所有组员保持队形、面向正前方并做指定动作。
活动目标:
1.尝试与伙伴合作在音乐故事情境“小猪巡查四条街”处调整自己的位置并站成自选的队形。
2.通过仔细观察示范、讨论、尝试、检验等方法了解站成各种队形的方法。
3.游戏过程中努力协作,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获得成功的悦,初步体验成功是需要齐心协力的。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欢沁)、队形图、手花两个、磁扣、每位幼儿一把小椅子、教师一把小椅子、另备两把小椅子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猪巡逻”
活动过程:
1.回忆律动游戏:“小猪巡逻”
(1)幼儿半圆形坐好,听故事:猪小镇的小猜亚队每天都会到街上去仔细检查有没有狼的踪迹,他们守护着小慎的安全。今天,小巡逻队又要出发了,请准备。
(2)随乐用上肢动作回忆游戏“小猪巡逻”。
2确定小巡逻队在音乐的哪一部分开始调整和站成整齐的队形。
(1)故事:每次小猪巡逻队出去查看有没有的踪迹时都会站成整齐的队形,他们有时站成一横排,有时站成一竖列,有时站成两横排,有时站成两竖列....
(2)教师示范:今天我和我的朋友给大家示范一下小猪巡逻队是怎样站成整齐的队形的。我们要站成一竖列,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从巡第一街时开始调整想站成的队形,巡第几街时站成了想
站的队形?
(3)幼儿观察示范。
(4)数师提问:我们是在巡第几街时站好想站的队形的?我们才在第一街的时候在商量件么?
3.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1)请4名幼儿和教师一起尝试站成一竖列。
(2)尝试后讨论:
①变队形时我们要商量什么才能帮助我们很快速的站好队形?(教师捕捉幼儿站队时的情况并将话题引向“我们不能自己站自己的,得互相看着站,应该看谁呢?需不需要现确定一个人,他
先站好,我们其他人看着他再站好。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一一领头人。”)
2)我们所有人应该面向哪里?为什么?
(3)请8位幼儿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①师这次我们站队的人多了,需不需要有个标志给这个领头人好让大家都看到谁是领头人?(幼儿自选是否需要标志)
2幼儿尝试
3试后讨论:我们在巡一街的时候是否商量出谁是领头人?如果没有怎样解决?我们是不是站在场地中心的位置?如果没有怎样解决?
4.幼儿分为两组,尝试自选队形,并在固定乐句中站成自选的队形。
(1)分组。
(2)两组分别选择自已想站的队形
(3)教师分别引导两组分析自己所选队形。(哪是第一排?每一排分别几人?中心点在哪里?)
(4)两组分别在自己的场地进行尝试和练习。(教师随乐说提示儿歌。)
(5)两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6)展示后根据队形图进行检核(中心点、面向、应该站几排、每排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
(7)如时间允许,两组可再次选择队形并进行尝试和展示。
5.活动结束
挑战3发现并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反复练习。
挑战2输赢竞争游戏,两队战士看旗帜同时出击。
挑战1看教师出示旗帜,幼儿做出出击动作。
音乐倾听音乐,随乐熟练动作。
动作根据故事情境随乐表现相应的动作。
故事
动作建议:
第1-8小节:(练枪动作)双手握枪由胸前向斜上方反复做举枪、收枪动作;
第9-16小节:(出发动作)胸口前倾,曲臂曲腿原地做行走动作;
第17-19小节(翻山越岭动作)双手曲臂在胸前做转动的动作;
第20-30小节:(巡逻动作)手放额头做看的动作,左右交换看,再双手做望远镜动作,最后双手在头顶做躲的动作。
玩法及建议:
1、建议小战士兵分两路站到指定的点位,看到旗面上的数字快速反应出击。
2、能按由里往外的进攻路线快速跑到到指定位置攻打南霸天。
3、能准确击中南霸天要害部位(绿色靶心范固内)。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AB的结构,体验革命歌曲坚定、热烈的情绪,能根据故事情节做练枪、出发、翻山越岭、巡逻等动作。
2、通过教师示范学习相应的动作,在游戏情境中能跟随音乐表现娘子军攻打南霸天的情节。
3、在快速反应游戏中,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努力做到不抢跑,按规定路线进攻,仔细瞄准击中目标:没有打中目标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去面对,体会集体游戏的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材料准备一一战士编号(绿、蓝1-9数字各一组);人物南霸天投射盘一个;蓝、绿粘贴球若干个;9个数字小旗帜(1-9);
2、环境创设一一投掷地标线一条;插旗桶一个。
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有按从小到大顺序排纵队律动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1、感受小战士们即将去攻打南霸天的故事情景。
2、随乐做基本动作2-3遍,理解并记忆小战士去攻打南霸天的动作顺序。
3、增加游戏,幼儿尝试练习并明白游戏规则。
(1)在情境中,小战士练习根据编号快速找到队伍中相对应的位置,并看指示旗,快速反应出击。
(2)教师示范攻打南霸天的路线及规则,反馈并练习。
4、幼儿游戏,反思在攻打南霸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5、累加游戏:攻打南霸天(2-3遍)。
6、结束活动。
挑战5完整表演,C段分角色
挑战4替换“爸爸”口令,表达爱意
挑战3完整表演,教师逐渐退位,幼儿自我总结学习方式
挑战2分析AC段音乐及情境并做练习
挑战1分析AB段音乐及情境并慠练习、反思
看图出示图谱,了解故事情境和顺序
动作音乐师随乐动作,师幼回忆动作及代表的含义
故事
动作建议:
[1-17]小节:双手又腰左看,右看;走三下。重复4次。
[18-25]小节:双手上举,展现大臂肌肉
[26-29]小节:两手指自己的大腿,展现大腿肌肉
[0-3]小节:手指远方,指四下
[34-41]小节:双手做爬山状
[42-45]小节:抓的动作四下
[46-49]小节:双手放在腹部
[50-65]小节:重复[1-17]动作
[66-68]小节:双手张开呈呼状。放在嘴前
[69]小节:双手又腰
[70-73]1小节:重复[66-69]动作
[74-77]小节:重复]66-69]动作
[78-81]1小节:拍手四下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闲聊波尔卡》,感受乐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随乐做律动活动。
2、在情境、图谱、口令动作的暗示下,尝试做公鸡走路、展示力量,捉虫子及与小鸡互动的动作。
3、在表演情境中,通过替换部分口令,充分感受,表现父子间的逗趣、有爱的快乐场景。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图谱、音乐《闲聊波尔卡》(AB+AC)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背景,了解公鸡爸爸出门的原因及目的
二、欣赏音乐及教师动作,师幼回忆动作、猜测动作代表的含义
三、根据图谱,分析故事情境、音乐结构
——幼儿根据图谱猜情境、顺序
四、听音乐,看指图动作、分段分析故事情节,动作练习
听音乐,分析图谱
1、分析AB+段音乐及情境
单独口令动作练习
小结:它看了4下,然后展示2次翅膀,大腿肌肉1下,发现了虫子。它走过小山坡,抓了4条虫子,然后,放进口袋,准备回家。
——退出1,看指图,轻口令:引导幼儿反思,及时提出“难点”
一一退出2,独自看图,听口令
2、AC部分分析练习
一一师做鸡爸爸,幼儿做鸡宝宝,对话动作练习
——C段合乐练习
——AC音乐练习,反思
五、完整练习,幼儿反思总结,教师逐步退出
1、看指图动作、听口令,完整练习
2、看指图,完整练习
3、尝试自己看图谱练习,体验自我成就感;
反思总结自我学习方式:看图、听音乐、看老师提示、之前的认真练习等
4、从感谢、鼓励和爱的维度,替换“爸爸”部分的口令和动作,合乐练习
5、律动+师幼互动一一根据孩子情况分配师幼角色
设计意图
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各式品牌的涪陵榨菜远销全国各地。几年来,我园努力把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特色教育结合起来,遵循中国儿童核心素养6大要素中强调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本土文化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感悟本土文化的内涵。本次活动选择以榨菜为题材,让幼儿通过榨菜了解涪陵,感受涪陵的文化,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名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形成民族自信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以教师及主观思维为主,以教师的示范教授为主,幼儿往往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动作进行模仿表演。而今,在《指南》中发现,韵律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创编教授,幼儿模仿学习”,而应是“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主,把活动还给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的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作品。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榨菜的生长及特点。
3、体验与同伴配合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肢体动作,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菜头的生长过程、产品特点、地域环境等;熟悉音乐旋律与基本动作。
2、材料准备:音乐《榨菜娃娃》。
活动过程
(一)出示榨菜娃娃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榨菜娃娃)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学一学榨菜娃娃胖乎乎、圆鼓鼓的样子。(鼓励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放音乐)
秋天到啦,老奶奶在菜地里撒下许许多多的榨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啦,榨菜娃娃长出了小嫩芽。(PPT)
奶奶每天给榨菜娃娃浇浇水、松松土,再浇浇水,再松松土。老奶奶累了,在菜地里睡着啦,榨菜娃娃悄悄地长大啦,还开心和小伙伴跳起了舞。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又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可当老奶奶一睡着,调皮的榨菜娃娃又开心地跳了起来。后来啦,榨菜娃娃喊醒了老奶奶,和老奶奶一起回家啦。
(三)音乐感受与表现
1、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音乐
师:故事有谁?
幼儿:老奶奶和榨菜娃娃。
师:榨菜娃娃最初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来学一学。(躺、蹲、跪)现在小种子发芽啦,谁来学一学?(不同的发芽动作 )
师:为了让小嫩芽快快长大,老奶奶还做了什么?
幼儿:浇水、松土(学一学)
师:(扮演老奶奶)我现在就是种菜的老奶奶,(围上围裙)你们是小种子。(音乐起)我来看一看,哪棵嫩芽小嘴张得最大,我就来给它浇浇水、松松土。
2、用肢体动作表现B段音乐
师:老奶奶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调皮的榨菜娃娃在干嘛?
幼:和小伙伴开心地跳起舞。
师:榨菜娃娃可以怎么跳呢?谁来试一试?(尝试,胖胖的榨菜娃娃跳起舞来是什么样子?)谁来试一试?你也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跳。找到小伙伴了吗?榨菜娃娃的肚子好大,碰碰你们圆鼓鼓的肚子。现在让我们跳起来吧。(跳一跳,碰一碰,可以用上你们刚才的动作)
师: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马上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强调榨菜娃娃不同的造型变化)(反复进行)
3、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AB段音乐后,再次强调榨菜娃娃不同造型。
4、用肢体动作表现榨菜切片、切丝后造型。
师:榨菜长大了,可以加工制作成一道道美味的菜品。你们看一看,榨菜都可以切成哪些形状呢?(片、丝、块)我来切一切,我切,变,你变成了什么?(速度加快后再配合音乐)
5、切好的榨菜装盘、造型,上菜。
6、配合音乐,完整表现榨菜生长、制作过程。
(四)幼儿分角色完整表现音乐
1、一名幼儿扮老奶奶,其它幼儿扮榨菜娃娃,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五)结束部份
随音乐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我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在大班阶段,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过分熟悉的传统音乐风格对他们开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相反,离幼儿较远的民族音乐、异国音乐和成人音乐,都带着适度的陌生性、新异性和挑战性,开始逐渐成为他们自觉追求的对象。我选择的这个音乐属于汉族曲目,结构分层明显,符合大班孩子进行韵律活动,从种子发芽到种子生长最后丰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自主的进行表演。
教材分析:
幼儿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妈妈,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认识上,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却感受不到,尤其当妈妈对自己管教时,就误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运用对比的句子,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运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无处不在。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变成蝴蝶、沙发、小猫和狮子的意义时,出示四幅图让幼儿选择并说出自己妈妈像什么;让幼儿对比模仿表现妈妈像小猫和象狮子时不同的感受。从而从生活的细微处淋漓尽致的表达妈妈深深地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崇拜妈妈的无所不能,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
2.能品读妈妈的爱,并用用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绘本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
3.通过细致的观察,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大胆表达对妈妈不同形象变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自己的妈妈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
2.《我妈妈》绘本PPT 、 配乐音乐。
3.场地安排:幼儿围半圆弧型面向老师坐。
活动过程:
1、说说封面上的妈妈——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是最美丽的。
师:我知道你们最爱读书了,一起来看一本书吧。看,这本书的名字有人认识吗?这是焦尼的妈妈,你认为她长得漂亮吗?
小结:原来,在每个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妈妈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自己的妈妈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妈妈是怎样的妈妈呢?
2、 讲述故事部分片段——帮助幼儿理解“妈妈本领大”也隐含着对宝宝的爱。
(1)讲述三幅妈妈本领大的画面——萌发幼儿对妈妈的崇敬及感受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1妈妈做各种各样美味的蛋糕。
○2妈妈是魔法园丁。
○3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为什么焦尼说妈妈是最强壮的女人?干吗拎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回来?
(小结:只要是宝宝愿意吃的东西再沉妈妈也不觉得累。)
焦尼会怎样想她的妈妈呢?你想对焦尼的妈妈说什么?
你的妈妈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交流夸夸自己的妈妈本领大。)
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觉得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样东西谁最像你的妈妈?
3、根据绘本画面想象并说明“为什么妈妈有时候变成蝴蝶、沙发、小猫、狮子?”—— 理解妈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妈妈变蝴蝶、沙发、小猫、狮子的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对自己妈妈的感觉。
师:看它们谁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妈妈像沙发一样舒适。像小猫一样温柔。象大狮子一样凶猛。)
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像小猫一样温柔?妈妈对你做过那些温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让妈妈气得变成大狮子一样凶?你喜欢妈妈吼吗?妈妈身其实还爱你吗?
小结:其实妈妈凶你的时候也是爱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妈妈像谁呢?
(2)教师讲述: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象小猫一样温柔,有时候象大狮子一样凶猛。其实妈妈不管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象大狮子一样凶的时候都是一样爱焦尼,
4.和幼儿共赏绘本,排比句式部分让幼儿和自己一起读。——通过品读充分感受妈妈的爱,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师:欣赏完绘本,我知道在你们心里自己的妈妈是最棒的,你们想不想也编成一本绘本让大家来了解一下妈妈对你的爱?
5、幼儿共同分组绘画《我妈妈》。——通过亲自绘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
6、延伸活动:将幼儿绘画分组编订成绘本《我妈妈》并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共赏讲述。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友好、快乐的情绪。
2、学唱歌曲、尝试唱准附点和休止附。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曲内容
1、欣赏歌曲一遍
你听了感觉怎样?
2、第二次欣赏(边拍手边听)
你听到了什么?
3、我们听了这么多遍,那我们再来听是不是有刚才我们说到的?
4、第三次欣赏
5、念歌词两遍,你说说里面有哪些果娃娃?
幼儿说出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果娃娃
6、再完整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老师弹唱一遍
2、跟老师的琴来唱一遍
提问:
(1)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幼儿说教师唱)
(2)出示休止附节奏和幼儿一起打节奏
3、完整唱一遍,要求唱出休止附。
4、分形式唱(男女唱、一起唱)
三、结束
挑战4游戏“改变路线”一一延伸
挑战3游戏“滚球大赛”:S——S的正式比赛,赢得一组获得一颗小粪球,累计哪一组最多为获胜
挑战2T——S的再次高级示范
挑战1+游戏1“滚球大赛”TーT高级示范
音乐+T-S学习基本动作一一随乐口令(3遍)
动作根据故事情境做出:出发、有力气、过小河、继续走、过草丛等基本动作(教师示范动作,示范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故事
动作建议及玩法建议:
第一段一一拍腿走走走走的动作双手曲臂左右摆动有力气的动作
第二段一一双手走走走走交替曲臂在从左滑到又做过小河的动作。
第三段一一双手曲臂在前做爬爬爬爬手臂打开,做穿过草丛的动作。
间奏部分:绕手腕做数字滚动,看一看几号的动作,做游戏前准备动作。
结尾部分一一两位幼儿进行双手交替滚球。
活动目标:
1.在屎壳郎造房子过程的动作情境中,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能根据乐曲的变化做动作玩游。
2.在游戏中幼儿根据屏幕上滚动的数字结果,对应自己的座位号快速进行比赛,且将大粪球沿着事先贴好的路线手眼协调的推滚至终点。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大号瑜伽球两个、大转盘、手腕花红绿八个、自制小粪球多个、长城线和起始线、数字卡片编辑好的音乐。
(大瑜伽球一一粪球)
前期经验铺垫:给幼儿铺垫关于屎壳郎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知识,并讲述故事《屎壳郎造房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草原上有一种小益虫它叫屎壳郎。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屎壳郎们都忙着给自己造一个大大的暖暖的房子。屎壳郎们本领特别大,它们每天都会从家里出发走很长很长的路,他们很有力气,在去大草原深处的路上它还要超过小河,穿过草丛,这样才可以到达造房的地方。
教师提问:小屎壳郎要具备哪些本领才能造房子呢?
教师提问故事情节:屎壳郎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认真看仔细听
二、教师随乐示范基本动作,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只播放前半段基本动作的音乐)
1.教师播放第一遍音乐,做(出发走走走走有力气一一走走走走过小河一一走走走走穿草丛)的动作,让幼儿熟悉动作的同时初步感知音乐。
2.数师提问:小朋友们看清楚小屎壳郎做了哪些动作吗?(让幼儿做出教师示范的动作,加深对动作的理解)2海一一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如:动作的方向,动作的顺序等。
3.教师小结:小屎壳郎很了不起哦!我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4.播放音乐T——S众教师带领幼儿有口今的随乐做动作。
5.解决幼儿在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小屎壳郎们加油哦,这次看看那个小保壳郎做的最棒,再次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6.教师动作退位,让幼儿自己做动作。
三、游戏“屎壳郎球大赛”
小屎壳郎们很快就练好了造房子的本领,那我们就来一场屎壳郎造房子大赛(滚球)好吗?
2.教师出示教具(PPT数字滚动屏、粪球)介绍。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请你们仔细看两位老师老师做。
3.T-一T的高级示范(加入完整音乐及游戏部分的动作)执教教师请出配课教师一同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两个是怎么比赛的,什么时候开始滚粪球的?
4.T--S的再次示范,教师选一位幼儿再次进行游戏示范。
5.S——S的“屎壳郎滚球大赛”根据手腕花的颜色将幼儿分成相等数量的两组进行比赛。游戏进行四到五遍。每次先到终点的那一组为获胜,可以得到一颗小粪球,累计最后比赛完,哪一组得到的小粪球最多为获胜。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哇!小屎壳郎们好历害,不仅学会了小屎壳郎造房子的本领,在比赛中还能为自己的组努力赢得胜利,你们是最棒的。输的那一组我们也不要气,平时多加练习,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成功。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