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1 11:25:05
追虎擒龙观后感100字
追虎擒龙这部剧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规则,而新的规则需要新的制定者,这个制定者就是这个时势所造就的英雄,而新的.规则也必将符合新时代的潮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能因为自己实力、权力的扩大,就失去了本心,初心,过于追求权力,就会无限制的释放自己的野心,就像电影里的徐乐,本心是制定规则让人们安居乐业,结果却在权力变大之后,迷失了自己!
不得不说,单从演员阵容上来看,《追虎擒龙》就会是五一档必看影片之一了。试问,有谁会拒绝观看古天乐、梁家辉、吴镇宇、林家栋四大影帝同台飙戏呢?这部电影,宣传上是四大影帝,实际上,郑则仕、姜皓文,又何尝不是影帝级别的港片演员呢?题材上看,把跛豪的故事拍成电影,似乎千篇一律,都是黑白两道狼狈为奸,然后有正义感的警察不畏强权,要和黑恶势力作斗争。不过呢,《追虎擒龙》还是玩出了新花样。梁家辉太适合演黑老大了,吴镇宇又非常适合演人品败坏的警察,他们两个一出场,气场就全有了。不需要什么排面,点一根烟,喝一杯酒,就能看得出他们是风云人物,一手遮天。相比之下,古天乐和林家栋弱一些。但是,他们就像是打不倒的小强,就是不服,就是要和权势对着干。碾压式的压迫,怎么才能绝地反击?徐乐和跛豪的对话,让人恐惧到骨子里。徐乐:“你说如果让全香港的警察突然间全消失了会怎么样?”跛豪:“好啊”对话简简单单,但里面的血腥味太浓了。
这就是《追虎擒龙》的魅力所在。蚍蜉如何撼大树?徐乐和跛豪的金钱帝国,陈克要怎么做才能毁灭它?这个就需要在电影里找答案了
20xx最后一天,我休年休,天气真不好,阴冷且有雾霾。小钟的姐姐昨天来了,所以今天下午,小钟终于得空与我去看了一场电影寻龙诀,记得上次和小钟看的电影是杨贵妃,距离现在也有5个月了。
鬼吹灯早些年看过小说,不过时间久了,记不清了。电影还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故事不错再加上电脑特技和3D效果,还是值得一看的。陈坤、黄渤、舒淇不错的组合,还有夏雨。舒淇剧中用的伞作武器,还挺有意思的。很喜欢美丽的草原,特别是马群奔驰时的壮观,以后要争取去呼伦贝尔看看。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之前很少看盗墓题材的电影,自从看了寻龙决,彻底的着了迷,从片头一出场的BABY,就惊艳到了我,里面的铁三角,个个都表现不俗,故事情节很吸引人,黄渤虽然没有陈坤长得帅,但是他在电影中的表现,让我直接忽视了他的'颜值,夏雨饰演的大金牙,也很到位。总之,电影题材很吸引我,演员们的演技也超赞。自从看了这部电影,我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喜欢上了盗墓题材的小说、电影还有电视剧。客观的说,这部电影要比《九层妖塔》好看的多。
大家看过小鬼当家吗?我最近看了小鬼当家第三部《智擒四大癫王》。这个故事所说的是美国空军研究了一块芯片,这块芯片能避开雷达,直接炸毁某个地方。而有四个不法分子从空军哪儿偷到了这一块芯片,然后他们把芯片装在了事先准备好的遥控车里,结果在机场时被一位老太太调包了(老太太拿着装有芯片的那个车),然后那位老太太把这辆遥控车送给了住在她家对面的小男孩,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亚历。亚历才四岁多,一天亚历长水痘了,爸爸出差了,妈妈要上班,哥哥、姐姐要上学,妈妈只好留亚历一个人在家。正好那些不法分子对这一带产生了怀疑,然后一家一家的搜索遥控车,亚历发现了这一切后,他用老太太给的那辆摇控车装上望远镜,看到了那几个坏人举动,然后报警,结果那些人趁警察不注意溜之大吉,警察认为亚历是假报案,看他是个小孩也不追究什么,这事就这样没人在意。那些坏人没有找到遥控车,继续在这一带搜索着,再次被亚历又看到了,他再次报警,那些人躲在一个角落里不吱声,警察没有发现他们,警察再也不相信亚历了,认为他是闹着玩,还警告他不要再报警了。亚历无奈,连妈妈他们都不相信自己。但他没有退缩,他分析,那四个坏人下次要去下一家的目标,然后他在遥控车上装上了摄像机,再把车子开到目标所在地去拍摄那些坏人的举动,心想有了带子大人总该相信他了吧?
在拍摄过程中被坏人发现了,亚历驾驶着遥控车回到了家,可惜的是摄像机里的摄影带被坏蛋们拿了出来。然后他们觉得小鬼的家有问题,所以在第二天就来到了亚历的家,而小鬼早就知道了他们要来,正好这一天他也是一个人在家,他就在家里布置了一系列的机关,等着坏人们来。正好这一天也会下暴风雪,妈妈担心亚历一个人在家,然后打电话给爱莉丝太太(就是送摇控车给亚历的太太)叫她过去帮看一下亚历,当爱莉丝太太刚出门就被坏人抓起来了,用绳子邦了起来,外面下着大雪老太太被冻得快不行了。那些坏人们就在暴风雪来临时展开行动。结果被小鬼的`机关打得落花流水,聪明的小亚历这时想起了老太太,他跑过来脱下自己的外套给老太太穿上,对老太太说:“现在没事了,有我呢!”这时,有一个坏人窜了进来,他用‘枪’对着亚历说:“把芯片交出来,不然我就开枪。”亚历恳求他说:”先让老太太进屋,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下这么大的雪她快受不了了,那东西不禹于你的,不能给你。”可是坏人不理会他,只顾着在他的包里找芯片,找不到又对亚历说:“我开枪了。”亚历看了看对着他的枪,笑了笑说:“这个也不禹于你。”因为亚历发现坏蛋手里拿的是自己的玩去枪,亚历从身后拿来一支打泡泡的枪对着坏蛋,那坏蛋以为是真的枪,忙逃了出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为小鬼的机智,勇敢而敬佩。我想:我现在也要向小鬼学习,做一个又聪明,又懂礼貌,又关心别人的人。
看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虎兄虎弟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湄公河畔的丛林中生活的老虎一家,虎爸爸虎妈妈还有一对可爱的虎兄弟,它们生活在一处被废弃的宫殿中,一对虎兄弟十分的调皮,老虎一家很是幸福。但是这美好的一切它,却被突然闯进的人类打破了,人们在老虎的家旁边找到了诸多美丽的神像,用炸药,用刀枪将它们从故乡的土地上剥落下来。炸药的轰鸣声引起了老虎一家的恐慌,虎妈妈叼起虎弟弟桑加,飞跃而逃,留下了虎哥哥库玛,虎爸爸为了保护小老虎而失去了生命,哥哥库玛也被人类带走了,卖到了马戏团里;弟弟桑加则被长官的儿子收养,因为忍受不了狗的欺压而将狗咬死,被长官送到了动物园。老虎一家的命运让我们为他们提心吊胆。
在这部电影中,老虎的铁骨柔情几乎随处可见,在库玛被贪心的村民卖给马戏团装在笼子中运往乡镇的途中,小虎在笼中挣扎、嘶叫,眼睁睁的看着笼外尘土飞扬的道路离它越来越远,突然,道路旁的丛林中飞奔的虎妈妈的身影,她朝装着她虎宝宝的`小卡车追赶,跳上卡车,用牙齿撕扯的捆绑箱子的绳索,但,事总与愿违。最后镜头定格在虎妈妈和小老虎坐在路上惆怅的望着尘土远去,原本燃起的希望转眼即逝,化为一堆泡影。在这样的画面中,这个柔弱而无奈的背景、诀别无声的力量狠狠击痛我们的心。这里画面让我们心痛不已,但在最后的俩虎在火圈的包围中的逃生却让我们振奋,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在马戏团受到过训练,满山的大火在库玛的眼中慢慢的凝结成了一个火圈,用自己的头温柔鼓励桑加,擦去弟弟对火的恐惧,燃起生命的希望。在《虎兄虎弟》中,除了展示了老虎之间温情亲情之外,画里画外还表现了人类和动物、自然的关系,在电影中,老虎的兄弟之间的患难真情,虎爸爸为了家人失去生命,虎妈妈的极力追赶孩子的画面都和电影中人们的无情、自私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皇家庆典上,当两只久别重逢的虎兄弟欣喜地嬉戏、玩耍并一起“越狱”时,那些看客却因为害怕而纷纷将自己关进虎笼子,他们一直害怕,一直担心,害怕这种凶猛的动物,却没想到真正凶猛恐怖的恰恰是他们自己。见到老虎两兄弟熬过重重困难,终于冲破人类这个枷锁,成功回归大自然,并找到妈妈后,我紧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看着一家人如此亲密地凑在一起互相梳理毛发,温柔地为自己的家人拂去几年来的思念与惊吓,我明白了:动物并不冷酷,因为它们有着如天使一般纯洁温柔的心!
“原来这种类型的电影也这么好看的。”电影结束时旁边的一个同学如此说道。的确,几乎所有的人都认真地看完了这部电影。而我。虽然一开始就不忍心看到老虎遭罪,不敢接着往下看但最后还是认真地看完了。结局还算圆满,我的感触也很多。
每一次老虎们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眼睛都湿了。从黑心族长的家到装运小老虎到镇上的车里再到杂技团,总感觉铁链和笼子无处不在,比起古玛,桑哈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拉奥,但离开拉奥后桑哈的命运同样也是悲惨的,因为老虎是影片中所谓的“食人兽”,所以铁链和笼子总与他们为伴,也正因为如此,桑哈也不可能永远和拉奥那么亲密的待在一起。影片中人类的那些行径的确令人觉得残忍至极,但是现实生活中身为保护动物的老虎又何尝不是与铁链牢笼相伴,永远也做不了如猫狗般亲昵的宠物陪伴在人类的身旁。老虎终究还是老虎……
影片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老虎们每时每刻的心理变化,让观众觉得他们是如此通人性,感情如此丰富。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虎妈妈不顾一切救小老虎是真的,但却不知道类似桑哈和拉奥的感情是否真的存在。影片的最后,拉奥只身一人去找桑哈,桑哈温柔地看着他,认真地听他讲话,这一切难道在生活中也存在么?在影片中,我看到的桑哈只在被逼无奈下咬死了小黑狗,也只在同样的情形下咬了杂技团的那两个人,更多的时候,他们只吃着腊肠和运往销售的猪肉,跳进别人的浴缸,上演滑稽搞笑的一幕幕。可是影片中族长的儿子的确被老虎咬断了腿,当然我仍然相信不论是电影中还是生活中老虎伤人的事应该都是被逼无奈的吧。
入侵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减少它们活动的场所把它们驱逐到狭小的活动空间里,这也难免它们会来“扰民”,最最残忍的便是为了一己私利对它们进行肆意捕杀了。其实我很怀疑为什么古玛对猎人会有感情,它可是亲眼看着他杀害了它爸爸。和子弹只会让这些同样拥有灵性的生灵牢牢记住人类对它们犯下的罪,恶化与人类的关系。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的“势力”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开来,世界上已经很少有那么一处仅仅是属于老虎这一类濒危动物的净地了。家不在了,又或是被破坏已不是原来那美丽的样子了,不如人类般聪明的它们有的仅是无奈。我想很少会有哪种动物觉得无聊才离开自己原本舒适的家去干扰人类的生活,有的只是人类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一次又一次的打扰,也许“打扰”仅仅是一种温柔的说法。
对于那些已经濒危的动物,我希望所有的我们能尽可能地用用各种办法去保护它们,先保护它们的种群,让种群的数量得以恢复,再还它们一个舒适的家。总而言之,每做一件事,制定一个计划或颁布一项规定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顾着人类自身的利益。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挽留住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所拥有的可爱的朋友吧……
看过一些教育文章与专著,但对于自己的孩子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当《虎妈猫爸》热播时,我并没有急于观看。暑假的空余时间较多,陪母亲一起看了一遍《虎妈猫爸》,感触最深的就是敬畏生命。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应试教育,即使现在大喊素质教育却依然是应试教育决定成败的今天,家长只有逼迫学习学习再学习,孩子努力努力再努力,即使如此,孩子总有优生与差生。因为我的孩子曾经是差生,我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提高分数,但低年级还可以,越到高年级,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想一想自己曾经的想法和四十年丰富经验的毕大千有何不同?
依然迷惑成绩平平甚至差生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但敬畏生命是一位妈妈首先尽到的责任。敬畏生命,期待生命的多姿多彩,正如《每一孩子都会成功》,只有我们的成功标准定位准确,才能家长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聚焦了“幼升小择校”、“隔代教育”、“兴趣班”、“早教”等社会热点,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理念的差异和思想的碰撞,诠释了新时代年轻父母的育儿心经,剧中对孩子教育的冲突也直接折射出现实。看过笑过之后,不免有所反思: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快乐教育,最关键的是尊重孩子、保持夫妻的一致性。
倡导精英教育的“虎妈”毕胜男认为“上好小学=上好中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过上幸福生活她为了女儿的择校和教育不惜换房、辞职。这让我想起当初为儿子择校、购房的情景,求人的尴尬、还贷的艰辛,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才能亲身体会到。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时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就会降温。我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再后来,我们关注的是他们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和谐……如此看来,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庆幸的是我不像毕胜男那样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你们杜一诺怎么回回考第一?”“我们家杜一诺必须回回考第一。”乍一听到狼爸的话感到有些自负,随着剧情的发展才知道“杜一诺错一道题要重做一百遍。”这也只有狼爸能做的出。与虎妈、狼爸相比,一向倡导“快乐为主,无为而治”的猫爸罗素着实令人反感。一面要讨好虎妈,一面还要护着兔妞儿,偶尔还有理不清的感情纠葛,加上他那拙劣的伎俩,哎,也真难为他了。
我们常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可“高质量的陪伴”并非“花费大量的时间陪伴,况且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的参与。前几天参加“婚姻幸福的秘诀”讲座,老师讲到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固有助于提升婚姻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上,更要求夫妻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隔代教育行不通;原生家庭对子女影响深远;新体制优于旧体制;老成员优于新成员……对照《虎妈猫爸》剧情,无论是倡导“女孩富养”的狐狸奶奶,还是有着必胜秘诀、倡导“永远争第一”狮子姥爷,他们对兔妞儿茜茜的教育都是错位的,这也正是“6+1”家庭的核心问题。
这段时间网上和电视都在热播由赵薇、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电视剧,宣传力度很大。我也和自己的父母每晚坐下来认真观看,才看了开头,就感慨颇多,本来生活条件各方面都挺好的一个家庭,为了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闹的不可开交,因为我也是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小朋友的妈妈,看了这部片子后,感觉很贴近现实生活。
面对教育儿子这个问题,我这个比较遵从西方教育的人也真是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矛盾重重。一开始遵循“穷养子,富养女”的原则,对儿子是严加管教,不断地告诫自己要一定要给儿子做个好榜样,一定要狠下心不能娇惯孩子。可是当我发现儿子有些胆小,认生,娇气,懒惰,加上自己的父母隔代亲,对孩子的溺爱让儿子无法无天。举个例子,儿子写作业不认真,或者说是很粗心,而且非常不虚心,我只得采取边训边哄。有时又觉得他还是个孩子,他还需要妈妈的哄,需要在妈妈面前撒撒娇;让他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或者成为一个勇敢的男子汉,也不能太着急,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更重要,刚生下来儿子时和虎妈一样只希望儿子能快乐的过完一生就可以了,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可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以及自己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种竞争,加上现在的小孩子从小都送去各种特长班,多才多艺,小童星比比皆是,想想儿子将来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又不得不逼迫他写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得认真、细心,马虎就得挨训,字写不好重写,面对孩子那委屈的眼神,我不禁在问自己:
问问自己:孩子的教育究竟怎么才是对的呢?
近年来一直不太看电视连续剧,不是不喜欢,而是自己控制着自己,因为每部电视剧都有它的魔力,一旦被它吸引住,任谁也很难逃走。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不过最近上演的《虎妈猫爸》备受观众青睐。在他们的热议中,我了解到这是一部关于孩子教育的影视剧,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看一下。
昨天晚上看了两集,我就猜出了故事的大概,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必要逐集细看,看一下故事梗概就可以了。于是今晚我逐集看完故事梗概,又观看了最后一集的剧情。虽没有细看,但这部片子还是引起了我无限的感慨。
当今社会,教育问题真的是一件大事。全国14亿人,最起码也得有10亿人左右直接和教育有关联吧。而我们教育的现状呢,学生叫苦,教师喊累,家长含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长疯了,教师疯了,学生能不疯吗?看看那些高考励志口号:不成功便成仁;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于学生看来也许确实挺励志的,但于我看来却是令人胆战心寒。再看看一些家长的举措:为了孩子上学不惜一切代价,可以虎妈狼爸,可以高考移民,可以弄虚作假,可以不择手段。
身为教育的一份子,我真的不愿提及教育。我们的教育这是怎么了?也许在这个快餐式的时代,每个人都冷静不下来,都不理智,都随波逐流。也许每个人都会很无奈地说:你看人家都这样,我们有什么办法?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是啊,也许我们都是无辜的。可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教育(一味追求成绩)对大多数孩子的前程来说有何益处?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程来说有何益处?静下心来想一想,谁都知道问题的答案,可谁也不愿意去改变。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谁都知道皇帝没穿衣服,可谁也不愿说出事实。想想这样的境况长此以往,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唉!何必发牢骚?做一个勇士吧,做一个真正的勇士,去和这个“黑暗”的现实做抗争。
再听听毕姥爷(一个有着四十年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的忏悔吧:每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独特的生命体,从今天开始,我会敬畏每一个小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独特的。
再想想教育的本质吧:人格品行才是教育的本质。把人当人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再看看那些教育革命的先驱吧:陶行知、李镇西、李希贵……
奋斗的路上我们并不寂寞!
最近很多人都在看《虎妈猫爸》有的是冲着赵薇时隔七年的电视荧屏大回归的献礼,有的是对佟大为荧屏形象新突破的期待,我自己来看这部剧,更多的关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面。
为什么是“虎妈猫爸”,在我理解看来,“虎妈”象征的是家长专制和高压教育制,一种比较强势和专权的教育方式,伴随着打骂、责备、威胁等手段,立志把孩子培养成精英人才,成功人士;“猫爸”象征的是温和的教育,主张的是宽容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健康长大,快乐长大,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很显然,虎妈与猫爸的教育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后来,前任介入,一度造成两人感情破裂的根源。
在第三集的时候有个桥段,毕胜男大学同学张潮成为了第三小学的主任,毕胜男让老公陪同自己去学校找张潮说茜茜上学的事情,张潮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希望孩子长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显然,毕胜男的答案是一个成功的人,而佟大为饰演的猫爸的答案是一个快乐的人,两人的教育理念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反差的。
剧中的宝贝罗茜茜是独生女,由于父母工作忙,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尤其是奶奶,励志把茜茜培养成一名“小公主”五岁的小姑娘什么都不会,只知道生活在童话世界,因此烙下一身公主病,夫妻两人本来对这个都不在意,直到毕胜男出差回来陪同婆婆去乡下朋友家做客(第一集可以看到)茜茜的“惊人”表现,让毕胜男出乎意料,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对孩子的疏忽管教,婆婆对孩子的溺爱程度让自己的女儿“成长的如此这般”。
后来一连串的事情的发生(同事儿子上学带着简历,小学考试题目的难度,周围家长对孩子上学的火热操心程度)激发了毕胜男对罗茜茜的虎式教育,一面改造起公主病,一面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焦头烂额,她认为这是一个拼孩子的年代。
她是一个工作狂,以前从来没有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过重视,环境逼人,周围亿万家长的影响,让毕胜男不得不辞掉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一心一意的把精力放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成功的人而“猫爸”给我的感觉又是一个大小孩,自己都没有长大,何况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两个人在教育的路上跌跌撞撞,争吵不断,第三者插足等等的事情。
其实教育孩子,我们重在的是教育,而不是像老师手里的教鞭,不是照本宣科,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其实是家长在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做孩子心灵的导师,而不是一味的“严加看管”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溺爱过度和严厉过度,个人观点觉得都不如温和民主来的有效果,孩子的未来自己掌控,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太过猛烈的教育方式,反而会造成反效果,电视的最后还是以“猫爸”的教育落幕。
这也是给一个快要当妈妈的我一个温馨的提醒。
Copyright © 2022 51Fe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粤ICP备2021151925号